- 24.50 KB
- 1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广西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发展方向研究 摘要广西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设立十余年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为地方经济做出了应有贡献。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为了使该专业办得更好更强,应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本专业的整体布局、所属高校的发展、所在区域的经济状况及人才需求,确定更加科学准确的专业定位、制定符合未来社会需求和办学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设置科学实用的课程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 G642ADOI:10.16400/j.cnki.kjdks.2015.12.014 DevelopmentDirectionofGuangxiHydrologyandWaterResources EngineeringUndergraduateProfessionals JINXin (CollegeofEnvironmentalScienceandEngineering,GuilinUniversityofTechnology,Guilin,Guangxi541004) AbstractGuangxiHydrologyandWaterResourcesEngineeringUndergraduateestablishedmorethantenyearstoformitsowncharacteristics,inordertomakeitsduecontributiontothelocaleconomy.Inthefuturecourseofdevelopment,inordertomaketheprofessionmoretodoevenbetter,highereducationshouldbebasedonnationaldevelopmentstrategies,economicconditionsandtheneedsoftheprofessionaltalentoveralllayoutofthedevelopmentowneduniversities,wheretheareadeterminedis
morescientificandaccurateprofessionalorientation,todevelopinlinewiththefutureneedsofthecommunityandschoolcapacitytrainingobjectives.Professionalorientationandtrainingobjectivesasaguidetosetthescientificandpracticalteachingsystem,and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teachersonthisbasis. KeywordsHydrologyandWaterResourcesEngineering;trainingobjectives;curriculum;teacherconstruction 0引言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的水循环规律,即研究各种水体的储存、分布、运移转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规律,并将研究成果服务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科学。①水文学对应于我国高校的本科专业名称在1993年前为陆地水文专业,在教育部1993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②中,将陆地水文专业更名为水文与水资源利用,后又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③中变更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专业组成,多年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在我国高校的分布和发展,也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点到面的发展历程。在1993年前仅有河海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后并入四川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开展陆地水文本科专业的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截至2014年,开展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教育的高校达到51所(不含已经获批设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但未实际招生的高校),遍布我国27个省区(直辖市)。在众多的高校中,省区所属的地方高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地方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的水文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相应贡献。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水资源较为丰富,水旱灾害频繁而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区,在广西开展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教育,是培养能够留得住、用得着的水文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1广西对水文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边疆,陆地面积23.67万km2,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河流径流年际、年内变化较大,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④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形成了广西区的水资源大省区地位,同时也是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人才需求的大省区。
根据调查,广西区内涉及水文水资源专业人才需求的行政及企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各级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水利工程建设企业、各级水利行政机关的水政水资源处室、水利科技公司,此外,还包括电力、交通、林业及市政勘测设计企业。其中,广西区的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及其下属单位和各级水利行政机关的水政水资源处室为水文水资源人才需求量最大单位。广西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现有从业人员1500余人,分布在区局机关及其12个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不仅担负着区内总共3994处测站(含基本水文站126处、专用水文站152处、基本水位站25处、专用水位站248处、雨量站3129处、水质站299处、地下水监测站5处、墒情监测站12处)的水文信息观测及资料整编、报讯、水文设施建设维护工作,⑤同时还承担着水文水资源评价和规划等有关科技工作。从目前广西区内水文勘测工作的现状来看,各级水文机构均不同程度存在工作任务重、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仅以目前的规模,不考虑人员增加的情况下,按照技术人员35年的平均服务期计算,每年需要的新进人员数量约为40~50人,按照专业人员比例占75%计,则每年需水文及相关专业人才为35人左右。 近年来广西水文系统通过公开招考形式招收的水文专业人才数量每年保持在30~40人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区内各级水利行政机关,包括区水利厅、14个市级水利局、107个县级水利局,均设有水政水资源有关处室(站),加上各级水利规划勘测设计单位、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和水利科技咨询公司,总体的水文专业人才需求较为旺盛。 相对于较为旺盛的水文专业人才需求,因广西区所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原因,长期以来对区外人才的招引很不理想。从目前水文水资源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构成来看,普遍存在专业人员短缺、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广西区开展水文专业人才培养的时间较短,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少,区外人才难以引进。因此,广西区水文专业人才需求必须立足区内,加强区内高校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水文专业人才。 2广西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教育现状⑥ 目前,广西区开展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仅有桂林理工大学(原桂林工学院)一所高校,广西大学于2010年获得批准设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但目前尚未开始招生。桂林理工大学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成立于2000年,已有11届水文本科毕业生,招生规模在2000~2008年为1个班(30~40人),2009年后扩大为2个班(70人左右),平均就业率超过90%。
桂林理工大学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在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2013年更名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上建立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在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 其专业定位为:立足广西、面向西南,研究中国南方岩溶地区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与管理,研究岩溶区地下水与地质工程问题和地质环境问题为主。旨在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岩溶区水文水资源理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综合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 具体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外语的应用技能,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水利、水务、能源、交通、城建、农林、环保、地矿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及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主要的教理论与实践课程包括:测量学、基础地质学、水力学、自然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原理、水文统计、水环境化学、河流动力学、地下水水文学、地下水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勘察、水文测验、水资源利用、专业英语、水环境保护、水文预报、水文水利计算、水文地质勘察、环境地质学、测量实习、综合地质实习、水文测验实习、河流地貌认识实习、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水文预报课程设计、地下水水文学课程设计、水文水利计算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3关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探讨 3.1专业定位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定位,总体来说与所属地区、学校的总体定位、社会需求及专业的发展是基本适应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探讨的余地。 “立足广西、面向西南”的基本定位对于广西的水文专业来说是准确的,既充分考虑了所处的地理位置、隶属关系和主要服务对象,也兼顾了周边区域的人才培养、科研和技术服务的需求。 “研究中国南方岩溶地区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与管理,研究岩溶区地下水与地质工程问题和地质环境问题”是专业特色的表达,既是研究方向或领域的定位,也是为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资引进所定的基调。广西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岩溶出露面积最大,达到12万km2,约占全区总面积的51%,但非岩溶区面积也接近一半,将研究方向仅限定在岩溶区水文水资源方面显得较为局限。另外,岩溶区水文是水文循环规律的特殊体现,其研究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及方法,其科学及工程问题的解决基本还主要是以非岩溶区研究成果为基础的,仅就岩溶区水文规律进行研究也难以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研究岩溶区地下水与地质工程问题和地质环境问题”的表述给人直接的感觉应是属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领域,而广西区的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更长的办学历史,现在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也是在该专业基础上成立的。
“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岩溶区水文水资源理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综合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的表达与研究领域的表达类似,初衷是要体现人才培养的特色,但同样具有局限性,容易造成所培养的人才不适用于非岩溶区的错觉,也与实际的人才培养状况不符,对广西水文专业得人才培养现状和发展目标的描述也不够准确。 3.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考虑办学主体的培养能力及社会需求,对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素养以及所具备的综合能力的描述。 从广西水文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来看,在基本素质与能力培养方面与大部分工科专业类似,基本体现出了国家和社会对本科人才的要求。在学生毕业后的可能就业领域方面的描述也较为准确,但在所能从事的工作方面仅提到“从事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及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而未与专业定位中的“研究岩溶区地下水与地质工程问题和地质环境问题”相对应。此外,“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提法与目前国内教学和科研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几乎都要求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有一定差距。 3.3课程设置 从广西水文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情况来看,为了体现专业定位中的水文地质特色,增设了常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外的基础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质勘察、综合地质实习、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等课程,而常规水文专业的核心课程又未删减,由于总课时的限制,不得不压缩一些课程的课时数,容易造成学生学不透,教师讲不完情况出现。 3.4师资配备
在师资配备方面,从学历层次来看,广西水文专业目前的师资配备应属于高学历教学团队,在11人的师资配备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6人(其中博士后出站1人,在站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人(其中在读博士3人)。从教师的从业经历来看,有3人具有相关专业的工程实践从业经历,有利于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但从教师所学专业的情况来看,仅有少数教师具有水文水资源或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的学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广西水文专业成立之时正是国内高校大规模扩张之际,以广西的区位和经历条件,对人才的引进困难较大;二是目前高校进人基本都要求博士学位,而水文专业博士的就业情况一直较好,引进合适的水文专业博士难度较大。 4广西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发展方向 广西高校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建设应综合考虑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专业布局、所在地区经济状况、行政隶属关系、经费来源、生源状况、所在高校综合水平及未来发展、师资现状及未来建设,立足现实,进行科学准确的专业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建设。 4.1专业定位 广西高校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定位应坚持立足广西、面向西南,研究的主体应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水文循环规律,同时将岩溶区特殊的产汇流机理及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与管理方法的研究作为重点,着力于解决西南地区特别是岩溶区的水资源问题。人才培养宗旨应为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水文水资源理论基础知识,在西南地区特别是岩溶区的水资源勘测、开发利用及保护等方面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4.2培养目标
具体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均衡发展,具备较为扎实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基础,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水文水资源的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拥有较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实干精神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的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等方面的工作。 4.3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以专业定位为基础,以培养目标为宗旨,在原有课程体系中适当删减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重复较多及与基本工程实践关系相对较弱的课程或压缩这类课程的课时,将删减掉的课时用于新增有关岩溶区产汇流规律及水文分析计算等课程。如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可考虑新增岩溶水文学、天气与气候学(取消气象学),增加水文学原理、地下水文学、水文测验学等课程的课时,将综合地质实习与河流地貌实习合并为自然地理实习等。 4.4师资建设 师资的建设应以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为导向。从目前的师资情况来看,应重点引进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师资,同时适当引进与岩溶区水文循环关系密切的水文地质类师资。在具体操作上,应重点考虑本科毕业于“985”或“211”院校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且其专业为国家重点专业的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的引进。 5结语
广西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在不断的努力和进取中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为广西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广西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办得更好、更强,需要在国家、地方及所属学校的支持下,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科学预见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准确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积极强化师资建设。 ①左其亭,王中根.现代水文学[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②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广西水资源利用[R].1985.12. ③广西水文水资源信息网http://.gxsw.gov.cn/gxmh/pages/fb/w11pagedetail.aspx?articleid=13637. ④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3]13号)[Z].1993.7.1. ⑤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8]8号)[Z].1998.7.6. ⑥桂林理工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研室.桂林理工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自评报告[R].2014.11.文档资料:广西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发展方向研究完整下载完整阅读全文下载全文阅读免费阅读及下载阅读相关文档:双冗余CAN总线在船舶通信中的可靠性分析4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高校课程实验教学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开发的研究国内主流ERP软件发展现状及适用模式分析下一代PON技术演进与发展趋势分析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工程案例法在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俄汉广告及媒体语言使用情况对比研究独立学院理论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从《秦腔》看现实主义创作中的“回乡”风潮论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碎片化时代下的微视频设计探究GIS与储粮生态区划双语教学在环境土壤学课程中的实践加强动物解剖学实验室无害化建设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doc
- 旅游文化spa温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 《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教学设计
- 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
- 原阳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项目
- 利辛经济开发区规划水资源论证编制
- 新疆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07591
- 上蔡城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项目
- 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
- 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
- 我县东江源水资源保护利用情况报告
-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 【精品硕博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水资源管理现代化评价研究
- (最新)试论对水资源核算的总体认识-硕士博士论文
-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第2课时)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水文资源局建国60年征文:忆古探幽桃花潭
- 水文资源局科学发展观活动大总结发言
- 水文资源局科学发展观活动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