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策探究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基地之一,其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对于保持农业稳产、高产、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但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本文选取了黑龙江省的四个市县,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调查方法对其设施管理、投入机制和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调查发现,各地普遍存在设施老化、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加强管理,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投入机制;效益分析一、引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全面聚焦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吹响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号角。众所周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但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水利建设极不完善,水利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只有解决好水利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黑龙江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6
本次调查对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关的各个不同主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得出数据,力求做到得出真数据、反映真情况、发现真问题、拿出真方案,助黑龙江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展一臂之力。就调查村落的社会经济总体状况来说,多数属于发达和次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也就为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外有一些经济欠发达的村落,每年上级政府也会拨放款项用于支持农业发展。二、黑龙江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一)农田水利设施类型单一、老化现象严重针对几种类型的农田水利设施使用的数量和比重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各村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具有类型单一、数量差异大的特征。其中井是使用比较广泛的农田水利设施,它所占的使用比重最大,达到73%,包括技术性较强、更为方便使用的机井和使用多年的普通水井。其次排灌渠的数量和长度也比较大,其余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类型零星时有存在,但数量和规模较小。6
存在的这些设施不仅类型单一,而且农村原有的水利设施也普遍存在老化失修、设备破损、效益衰减严重等突出问题。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灌溉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二)设施建设成本投入大、养护费用高据农民介绍的情况,打一口20—30米的小机井需要投入的成本是5000元;打一口深于30米的大井,再加上建设一些配套设施,起码需要花费1万—1万5千元;建造一口规模较大、质量上乘、配套设施完善的机井需要7—8万元。这些投入不仅包括打机井的成本,还包括对原有废弃机井、水泵的更换、新管道的铺设和机井水房建造的费用。在寒冷的东北地区,需要有针对防止农田水利设施出现冻胀的防护措施。因此,在机井上修建水房是一项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其他农田水利设施来说,可以采用埋藏塑料薄膜来预防冻胀的发生。每年用于维护这些设施的花费也很高,少则3000元、8000元,多则上万元,其中管道维修和人工费的支出占维护成本的比重较大。(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挥的效益显著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后会带来许多经济效益,一般包括: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粮食产量、提高种粮收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农田水利基础6
设施的建设也会带来许多生态效益,如土壤改良、排涝抗旱、改善环境等。在所调查的农户中普遍反映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生态效益主要集中在防洪排涝效益上,所占比例高达76%,这说明所建设的水利设施在防洪排涝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是非常显著的。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也产生了改善了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等社会效益。这些效益既能够拉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三、黑龙江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一)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必要性的宣传力度,加强设施维护与监管政府应大力宣传节水农业的必要性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已经存在的水利灌溉基础设施进行抢修,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培养一些水利灌溉技术人员亲自下乡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增加农民对灌溉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能力。把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作为水利工作的一个重心,解决工程的管理与维护的问题,让其发挥应有的效益。(二)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多渠道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6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要解决投入问题。在投资方式上,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人、集体、政府等各类主体投资建设。要增加水利建设投入,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的同时,县级财政逐年增加投入、鼓励企业投资捐款、动员群众出资出劳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机制。(三)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要充分利用好农村现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高设施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方便农业生产。对于洪灾、旱灾和风灾经常肆虐的地区要因地制宜地加强水利设施的结构调整,降低灾害对农田设施的破坏程度,以减少灾害造成农业生产的不便和保障农田产出和农民收入。四、结论黑龙江省相关各个市县在加强农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总体表现为建设的力度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底子较薄,投入不足,欠账比较多,但是机遇还是大于挑战的。根据黑龙江省实际调研的具体情况,应该首先从制度和政策上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对于设施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尽量满足农民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同时也要大力宣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动员农民群众个人或联合兴建农田水利设施,或及时维修老化陈旧的水利设施,真正地发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巨大作用。6
参考文献:[1]王晓东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建立农村水利投入新机制[J].水利发展研究,2006(3).[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的通知(国发办[2005]50号)[J].农村工作通讯,2006(1).[3]裴学军等.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思考[J].山东水利,2006(5).(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农田水利规划准则和措施
- 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和对策
- 谈谈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 中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
-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研究
- 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关问题探析
- 土地整理项目中农田水利灌排系统规划
- 农田水利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 农田水利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 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养护中存在问题与相关对策
-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探析
- 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生产现状、问题和对策探究
- 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发展探析
- 农田水利规划中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漫谈
- 加强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对策建议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思索
- 山区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和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