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50 KB
  • 22页

环境生态学第6-7章课件

  • 22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第6章环境污染的生态治理一、环境污染1、概念: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简言之,环境因受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了原有性质或状态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2、污染源的来源(人为污染)一方面是来自人类的生产活动;另一方面是来自人类的生活活动;\n第1节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1、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分为三种方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2、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外一种物质的过程。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n第1节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三、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和放大1、浓缩:在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中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2、积累: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3、放大:生态系统中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中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食物链)\n第2节大气污染的生态治理一、大气污染的概念: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的浓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的现象。二、主要污染物:1、颗粒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飘尘、降尘、可吸入颗粒物2、气态污染物:硫氧化物(SO2)、氮氧化物(NO2)、碳氧化物(CO、CO2)、碳氢化合物、卤素化合物(氟利昂)、光化学氧化物(O3、H2O2)。\n第2节大气污染的生态治理三、大气污染治理:1、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我国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二氧化硫的排放使我国有大面积的酸雨。2、防治对策:①改变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②扩大绿化面积3、绿化的作用: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吸收有毒气体;滞尘降尘作用;杀菌作用。\n第3节水体污染的生态治理一、水体污染的概念: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生物特性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降低了水体使用功能的现象。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极多,按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即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和有机有毒物。此外,对水体造成污染的还有放射性物质、生物污染物质和热污染等。\n第3节水体污染的生态治理二、水体的自净:水体自净是指受污染的水体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一过程谓水体自净。水体自净能力除与水体本身因素有关外,还与有机污染物的数量和性质有关。分为:物理过程、化学物理过程生物化学过程。\n第3节水体污染的生态治理三、主要污染物:悬浮物、耗氧有机物、营养性污染物、重金属、酸碱污染、石油污染物、难降解有机物、放射性污染物、热污染和病原体。四、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治理(重要)1、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接纳过量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使藻类以及其他水生生物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降低,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太湖-蓝藻爆发)\n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有机垃圾和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其中最大的来源是农田上施用的大量化肥。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第3节水体污染的生态治理\n2、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①控制污染源对称: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②要修复湖泊的生态系统③要对湖泊进和理的管理。3、富营养化水体的植被恢复:①首先要创建恢复水生植被的基本条件②设计出恢复水生植被的技术途径③设计出结构优化的水生植被结构,从先锋种的选择和群落结构配置两方面来考虑④要建立良好的水生生态系统第3节水体污染的生态治理\n一、土壤污染1、概念:指人类活动多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2、特点:隐蔽性、潜伏性、不可逆性和持久性第4节土壤污染的生态治理\n二、土壤污染的自净作用:1、广义:指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经生物和化学降解变为无毒害物质,以及通过化学沉淀、络合和螯合作用、氧化作用变为不溶性化合物,或是为土壤胶体牢固吸附,植物难以利用而暂时退出生物循环的作用。狭义的自净作用是:指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使污染物化合物转变为难溶性化合物的作用。2、类型:物理净化、物理化学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3、主要的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第4节土壤污染的生态治理\n三、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重要)1、概念: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广义的植物修复包括:利用植物修复共金属污染的土壤、净化空气和水体、清除放射性核素和利用植物及根部微生物共存体系净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狭义的植物修复指:利用植物清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2、方式:植物萃取技术、植物降解技术、植物固定化技术第4节土壤污染的生态治理\n3、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是一种有前景、有效、廉价的方法;修复的成本低;还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固定土壤。缺点:具有专一性;修复过程缓慢;植物需要合适的生活条件;净化的重金属会重返土壤。4、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植物通过植物固定、植物挥发、植物吸收三种方式除去环境中的重金属。第4节土壤污染的生态治理\n一、植被破坏1、森林的作用: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二氧化碳的存储库;是形成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还为人类提供丰富木材。2、森林破坏的原因:当做木材、柴火过量砍伐;农业垦殖我国现状:全国森林覆盖面积只有13.9%,不及世界一半3、我国的情况:只有13.9%,不到世界平均覆盖率的一半。4、后果:导致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自然灾害增加。第7章生态破坏与生态恢复\n二、牧场退化:过度放牧与不适宜的开垦耕种,引起牧场退化、土壤侵蚀和荒漠化。表现在:草群稀疏低矮,产草量降低,草质下降。我国的牧场退化情况:P159后果是:P159第7章生态破坏与生态恢复\n一、水土流失1、概念:指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里作用下,使陆地表层的土壤和土壤母质等发生破坏、磨损、分散、搬运河沉积的过程。2、现状:我国水土流失民间367万平方千米,占38.2%。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3、危害:人口多,土地少;加剧洪涝灾害;导致贫穷;恶化化环境第2节水土流失\n1、概念:荒漠化包括了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2、现状:荒漠与荒漠化土地达262.2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27.3%。3、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植被资源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不合理耕作及粗放型管理、其他人类活动。4、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草场质量下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第3节荒漠化\n第4节生态重建与恢复生态学一、退化生态系统:1、定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作用下发生改变,稳定性和生产力降低,抗逆能里减弱,这样的生态系统就称为退化生态系统。2、原因: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3、特征:①服务功能减弱或丧失;②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降低;③生物多样性降低;④生产力下降;⑤基本结构和功能破坏或丧失;⑥稳定性和抗逆能力下降\n第4节生态重建与恢复生态学二、恢复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机理和方法的学科。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那些在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压力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它所应用的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生态系统演替理论。三、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9点,了解)\n第4节生态重建与恢复生态学二、恢复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机理和方法的学科。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那些在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压力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它所应用的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生态系统演替理论。三、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9点,了解)\n第4节生态重建与恢复生态学二、生态恢复与重建:1、生态恢复的过程:本底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恢复目标的制定→恢复规划→恢复技术支持→生态恢复的实施→生态管理→生态系统的综合利用→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形成2、生态重建的途径:重建过去的生态系统;建立一个符合人类经济需要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