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0 KB
  • 9页

城市生态学论文txt

  • 9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城市生态学论文环工12-1丁易飞学号:201202021034\n城市植物多样性与园林绿化的关系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多样性植物配置生态一,前言:人类已近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城市的建设已近成为密切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可回避对自然环境进行了人为的破坏,这破坏也必须通过人为的予以补偿。作为这种补偿最为有效的建设行业——城市园林绿化,自然要负担起发挥这方面作用的重要任务,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当前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1)植物种类单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城市的园林绿化中使用的植物都在千种以上。例如伦敦使用园林植物种类有3000多种。而在我国气候条件最好、植物种类最多的广州市使用的植物种类也不过只有1000种左右,绝大多数城市使用的植物种类只有300~400种。植物种类的单一,造成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如南京、武汉、郑州等许多大城市都将二球悬铃木作为行道树主栽树种,我国大部分地区灌木树种主要是采用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缺乏个性和地方特征。\n2)植物色彩单一:植物的色彩是重要的观赏对象。在欧洲许多城市,每当不同季节转换的时候,植物叶色变换,呈现出各种绚丽多姿的色彩,非常令人陶醉。而我国很多绿化工程中选用的植物材料色彩较为单一,几乎清一色是绿色,缺乏色彩的多样性,使人视觉感到单调乏味。3)植物功能单一:植物的功能是园林绿化中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园林植物具有观赏、庇荫、防尘、隔音、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但当前园林绿化中普遍重视观赏功能,而忽略其它功能。例如有些夏要庇荫冬要阳光的北方城市为求“四季常绿”而大量使用常绿树种大叶女贞作行道树。又如当前兴起的草坪热中,观赏草坪占主导地位,景观效果好,但是忽略了人们运动休息的需求,挤占了活动空间。再如近年来,许多城市兴起广场热,开阔的广场令人望而生畏,这都是在规划设计中缺乏人性化考虑和忽略生态功能的结果。4)空间利用单一:如草坪中清一色的草坪草,街道两侧仅是行道树,都是单一空间上的利用。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因此,绿化也应该是立体的、多层次的。三,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多样性的意义:1)植物配置多样性的生态意义:\n园林绿地的植物配置具备多样性有利于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局部生态环境。多样性的植物群落能更好地发挥调节气候、稳定水文、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作用。植物的多样化可有效改善绿地土壤条件,也可使病、虫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使病虫害不能迅速大范围蔓延,抑制病虫害对绿化成果的威胁。而植物种类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则会降低绿地系统的适应能力与稳定性,会使地力衰退,爆发病虫害而导致生态灾难。在各类绿化建设中,这方面都有深刻的教训。2)植物配置多样性的景观意义:植物多样化是园林景观多元化的基础。不同植物其尺度、形态、色彩、质地、季相不同。复合的植物群落在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时期可呈现出变化多样的视觉效果,并带来不同的环境空间气氛。而植物种类单一,将造成环境色彩单一、空间缺少层次,园林绿地景观单调乏味。3)植物配置多样性的社会意义:园林绿化植物的多样化不仅可以在加强树种选育引种科研、提高园林设计和施工管理水平、丰富人们对植物种类的感性认识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推动绿化材料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效益。在这些方面,天津、重庆、南宁城市进行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工作。四,城市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多,城建规划不合理,建筑家随心所欲地建造房屋,城市在时间上、空间上不断改变着面貌,出现了一系列影响人民生活、工作,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生态问题城市绿化受到威胁。1)大气污染日趋严盆2)城市的“热岛现象”逐渐普追化\n五,植物多样性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城市化发展所产生的上述生态问题,已得到许多人的认识和重视当前,寻找多途径、多功能的解决方法,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我们认为从长远看,利用和保护植物多样性正是解决上述生态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1)绿化城市,美化环境:评价一个城市的美与否,除了那些巧妙的布局,独特的建筑之外,最主要的是它的绿化情况如果我们充分利用树木、花草的不同形状、颜色、用途及风格,配置出一年四季色彩丰富,乔木、灌木、草本花卉及地被植物层层叠叠地绿地,镶嵌在城市的建筑群中,不仅能以其姿态、色彩、质感等外部特征为环境增添秀丽的景观,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还能使人精神爽朗,心旷神怡尤其有助于缓解紧张心情,稳定思想和激发灵感这对于高节奏,高速率工作的现代化城市人来说,尤其重要。2)可以大幅度减少大气污染,提高空气质:城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多种多样,其浓度又不尽相同植物多样性在这一方面表现出独特的功能①不同的植物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不同据云南林学院研究结果表明对二氧化硫吸收能力较强的即克干叶能吸硫以上的有垂柳、悬铃木吸收能力中等的即克干叶能吸硫一的有女贞、刺槐、桃树加吸收能力较小的即克干叶能吸硫以下的有棕桐、紫薇、桑树、迎春等②\n不同的植物滞尘能力不同各种植物滞尘效果与叶片大小、表面粗糙程度、叶片着生角度及全树的总叶面积的大小等有关一般认为,针叶树的滞尘能力较强,因为针叶总面积大,并能分泌油脂,能吸附较多的粉尘落叶阔叶树又比常绿阔叶树滞尘能力要大些因后者多半叶面较光滑,而前者叶面多粗糙,有茸毛,因此在选择防尘树种时,既要考虑其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的大小,又要考虑到全树的总叶面积③多种植物配置在一起可以增强抗污染能力据观测,由垂柳、悬铃木、紫薇、女贞、迎春组成的混合林对二氧化硫的吸收量比单一树种的吸收量高纬,而且高浓度时受伤害程度也减少因此利用植物的多样性,可以大幅度减少大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3)可以减少空气中细菌的含,阻止细菌传播的效应: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如各种杆菌、球菌等都是借助于空气中灰尘、雾粒等飘浮物传播植物多样性可以减少空气中细菌的含量,其作用表现有三方面①植物有滞尘作用,因而也阻挡与吸收了细菌,②许多植物本身以及它们分泌的气体或液体也能抑制、杀死细菌按树能杀死结核菌和肺炎菌,茉莉、柏树、柳树、樟树。、松树能够分泌散发杀菌或抑菌物质在城市同样的客流条件下,绿化较好的街道比绿化差或没有绿化的街道细菌含量少倍据调查,混有乔木、灌木的草地,比单块草地的杀菌能力要提高③我们由不同中草药的不同功效很快可想象到不同的植物是有不同的杀菌、阻止细菌传播的效应见表1,以上事实说明植物的多样性在预防疾病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表1不同林地和草地的减菌作用种类每立方米空气含菌数\n黑松林589细叶结续草地688日本花柏林747樟树林1218杂木林19654)可以调节气沮、改善城市小气候:植物对改善城市气候状况有显著的效果能调节气温,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当太阳射到浓绿的树冠上时,有肠的幅射热被树冠吸收,并通过蒸发作用和光合作用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据北京调查,盛夏时绿地气温比非绿地气温低℃,比建筑物低‘,月伺柏油路面温度亡,而草坪只有况,用爬山虎进行垂直绿化遮盖受太阳西晒的建筑物墙壁,可以使室内气温降低从观测表明,城市里种植落叶乔木比种植常绿乔木对改善小气候的效果明显因此,城市应以道路绿化为骨干,绿化带纵横交错,再以公园和普遍绿化相结合,就如同“空调机”将所产生的凉爽、清新的空气通过道路的“渠道”流向屋宇构成的“热岛”,这种绿化效果是可取的5)可以消减城市中的噪音:城市绿化植物,犹如隔音墙,对于消减城市中的噪声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城市主干道两旁只配置单种悬铃木,只能降低噪音分贝,\n而由一行雪松、两行圆柏组成的林带可降低分贝,或者由一行锣木石楠以或珊瑚树,一行海桐组成的林带可使噪声减少分贝另外,道路两旁的建筑物,用爬山虎、长春藤混合垂直绿化可使噪声减少。一般来说,乔灌木混交、枝叶浓密、上下均匀的比单纯林效果好枝叶浓密的绿篱隔声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利用园林植物多样性在消减噪声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六.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合理安排园林绿化布局:对于人类来说,植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在现代文明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肺腑”地位,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植物多样性。我们要遵循生态性、系统性、多样性和地带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增强绿化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强化地域特点,品种选择、栽植要因地制宜;要正确认识到城市绿化的首要功能是维持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绿化要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载体,使城市成为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定位区,让城市园林绿化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曹有祥,郭佳.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园林绿化.中国公园,2004(2):18-19.2.张庆费,杨文悦,乔平.国际大都市城市绿化特征分析.中国园林,\n2004(7):76-78.3.袁兴中.城市生态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杂志,1994.13(4):71-744.马克平等.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科技导报,1995.1:27~305.施维德.城市绿地系统植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及建议.四川林业科技,2000(1)20-236.中野尊正等.城市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7陈从周.中国园林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8魏德保.森林与人类健康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9.《城市生态学》[M].杨小波,吴庆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P215:210《景现生态学》[M].肖笃宁,李秀珍,高峻等.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