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固原市防汛抗旱工作情况和对策 摘要: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山区,近年来,努力实践“两个转变”的工作思路,防汛抗旱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总结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继续坚持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加强防洪抗旱工程建设、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加大依法防洪和工程管理力度等建议。Abstract:GuyuancityislocatedinmountainousareaofsouthernNingxia.Inrecentyears,wetakeeffortstopracticetheworkingtrainofthoughtof“twochanges”.Floodcontrolanddroughtreliefprovidesapowerfulguaranteeforthecity’seconomicandsocialrapiddevelopment.Bysummingupworkachievements,andanalyzingtheexistingproblems,thepaperproposedtocontinuetoadheretovigorouslypromotethe“twotransformation”offloodcontrolanddroughtrelief,to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floodcontrolanddroughtreliefprojects,strengthenemergencymanagementcapacitybuilding,strengthenfloodcontrolandprojectmanagementinaccordancewiththelaw.9
关键词:防汛抗旱;工作情况;固原市Keywords:floodcontrolanddroughtrelief;workingcondition;Guyuancity中图分类号:S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093-020引言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40-650毫米之间,但降雨与农业的发展极不协调。人均占有地表径流382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112立方米,分别为全国平均占有量的18%和6%。近年来,固原市防汛抗旱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防总对防汛抗旱工作“两个转变”的思路,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切实加强防汛抗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不断强化规范化管理,防汛抗旱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并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1努力实践“两个转变”,防汛抗旱工作所取得的成绩1.1抢抓机遇,完善防汛抗旱工程体系。9
①水利基础设施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紧抓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有利时机,积极实施“发展抓项目”战略,先后建成了固海扬黄扶贫扩灌工程、东山坡引水工程、原州区东部饮水工程、西吉西部饮水工程、隆德桃山引水工程、彭阳长城塬引水工程等一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调配重点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大力推广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补灌面积9.3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9.8万亩,有效提高了水资源调控水平、供水保障能力和农业生产综合能力。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农民得到了实惠。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坚持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先后建成了固原市原州区东部、隆德县渝河南部等跨县、跨乡、跨流域的人饮工程,为全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④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防洪和水土保持密不可分。防治洪水,必须是蓄泄兼施,既要充分发挥水库、塘坝、淤地坝的调蓄功能,更要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保护流域林草植被,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1.2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针对固原市库坝工程数量多,分布广,淤积严重,防洪标准低,防汛物资短缺等现状,把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作为保障防汛抗旱工作高效运转的根本措施,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9
①进一步加强了防汛抗旱办公室自身建设。我市抗旱防汛办公室多年来一直处于“汛前凑班子,汛后散摊子”的状态,针对这一状况,近年来,我们从加强市、县(区)防办机构建设入手,切实加强了防办自身建设,全面解决了无机构、无编制人员的问题,为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②严格执行各项防汛工作责任制,防洪目标责任层层落实。实践证明,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关键。针对我市库坝工程多、头顶库坝多、沿线村庄密集的实际和工作需要,通过层层签定防汛责任书,逐库落实防汛责任人,为切实做好库坝防汛工作提供了有力地组织保障。③强化汛前检查,严格预案管理。每年汛前,我市按照水管单位自查、县(区)防办检查、市防办抽查三个层次严格进行汛前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及安全隐患一一登记造册,分析归类,制定整改措施,以确保标准内洪水能安全度汛。④提高了防汛工作现代化管理水平。近年来,按照国家防总办关于开展各级防办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和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市、县(区)防办办公室、值班室、会商室一应俱全。建雨各类雨量监测点297处、水位监测59处、视频监测站17处,安装高音预警喇叭376个,发放报警器413个,从而为防汛抢险和人员撤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1.3调整思路,不断探索实践全面抗旱理念“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是固原市的基本市情,近年来固原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自然规律,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成功应对了连年旱灾,提高了抗旱工作的成效。9
①全面推进洪水资源化。开发利用洪水资源是新时期防洪保安全、抗旱保供水、生态保良好的必然选择。固原市在水库调度实践当中,坚持依法、科学、实时调度,贯彻统筹兼顾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兼顾防洪、灌溉效益,以防洪效益为首;兼顾大坝、库区和下游安全,以大坝安全为主;兼顾汛期、汛前、汛后调度,以汛期调度为重,较好地获得了防洪、经济、生态效益。②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鼓励群众压夏增秋,增加马铃薯、玉米、荞麦、糜谷等秋田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小麦等夏粮种植面积。同时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设施农业29.8万亩。③加快生态移民步伐。固原市作为宁夏生态移民主要迁出区,按照向水源有保障、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整村搬迁,进行生态移民。④发展劳务输出。固原市近年来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稳定在30万人(次),创收25亿元以上。劳务产业成为山区抗旱减灾、促进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2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2.1水患意识不强,依法防洪观念淡薄长期干旱少雨造成一些地方干部群众水患意识淡薄,防洪观念不强,人为填沟建房、修路,在河道无序采砂、围垦、堆料,随意侵占行洪通道等现象经常发生。2.2防汛抗旱能力不足9
合理利用雨洪资源仍不够,洪水利用率偏低,雨后旱、汛后旱的被动局面仍未彻底扭转。防汛抗旱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强,抗旱手段单一,工作缺乏前瞻性和主动性。专业化防汛抗旱队伍建设薄弱,机动抢险队、抗旱服务队数量少,难以满足应急抢险和抗旱攻坚需要。2.3防汛抗旱新技术的运用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虽然我市在防汛抗旱网络、通讯、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方面的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初步建成了区、市防汛抗旱指挥视频会商系统,但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还没有全面发挥作用,应用和管理的水平还很低,距离用信息化推动防汛抗旱工作现代化的目标任重道远。2.4防汛抗旱测报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我市极端天气频繁,暴雨、山洪、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点多面广、局部危害重。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对预测、预报能力和监测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原市水文监测点少,部分偏远地区基本上无监测点,而且通讯手段落后,信息无法及时上传,实效性差,远远不能适应防汛工作需要。旱情监测手段落后,旱情监测主要依靠气象部门,县级和乡镇旱情监测设备和监测人员基本上是空白,造成旱情信息不能及时上报,贻误抗旱减灾工作时机,致使旱情蔓延加剧。3加强和改善防汛抗旱工作的对策与建议9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抗旱防汛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保障防洪安全、生活用水安全、生产用水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为目标,坚持防汛抗旱并举,继续推进防汛抗旱工作“两个转变”,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抗旱防汛管理,努力提高抗旱防汛能力,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3.1继续坚持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是国家防总、水利部对我国传统治水思路的历史总结和升华,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推进两个转变,必须把确保人的生命安全、饮水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在工作取向上,要尽可能地利用雨洪资源;在工作措施上,要改变单一防守、单一抗旱的传统模式,做到既注重防守,又注重给洪水出路,不断提高洪水的可控可管可用度;在抗旱中要不断优化配置水资源,尽可能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兼顾生态用水,不断拓宽抗旱领域。总之,要通过大力推进两个转变,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线,理性协调人水关系,承担适度风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洪水资源,通过洪水管理和全面抗旱,最终实现人水和谐,尽可能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2全面加强防洪抗旱工程建设9
继续把防汛抗旱工程作为冬春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加紧实施固原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骨干工程体系;加快病险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水源工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抗旱防洪工程体系,提高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通过全面加强防洪抗旱工程建设和各类工程整修除险,不断提高抗灾减灾的综合能力。3.3着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按照《防洪法》和《抗旱条例》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组织管理,逐步建立起机构健全、管理有序、运转高效、程序规范的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县(区)防办的综合协调职能,加大组织协调力度,调动各成员单位参与防汛抗旱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作用,形成管理规范、协调有序、权责明确、步调一致的联动机制。要不断改善防汛抗旱检查方式,注重检查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忌检查流于形式。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修订完善各类预案、集镇应急供水方案和加强工程用水调度为重点,增强防汛抗旱的应变能力。一旦发生大的汛情、险情和水旱灾害,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活用水放在首位,加强多部门联合会商,及时作出工作部署并采取断然措施,确保人员和用水安全。要继续加强市、县(区)防办能力建设,开展防办规范化建设,使之与所履行的职责相适应。3.4要加大依法防洪和工程管理力度9
要依法清障。按照“谁设障、谁清除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各辖区内的河流清障工作,彻底清除行洪障碍,恢复河道原有行洪断面,保证水畅其流。对拒不清障的要组织力量强行拆除,并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强对水利设施的管理,落实好建设、管理、巡查、防守、抢险“五位一体”的防汛措施,明确职责,到岗到位,加强监测,精心守护,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参考文献:[1]记者田远进.切实增强防汛责任感和紧迫感[N].桂林日报,2009-04-14.[2]水利部部长陈雷.加快构建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治能力[N].人民日报,2009-05-09.[3]记者李洪宇.全力做好防大汛抗大旱准备[N].中国水利报,2010-05-27.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长丰县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采购需求标前公示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项目
- 防汛抗旱三防工作总结
- 防汛抗旱补助经费使用情况的报告
- 乡镇防汛抗旱工作检查情况自查报告
- 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管理办法(财农[2011]328号)
- 财农〔2011〕328号 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管理办法
- 关于防汛抗旱和水旱灾害风险管理若干思索
- 徽州区防汛抗旱现状和对策
- 试论防汛抗旱水文气象综合业务系统运行管理
- 2011年度防汛抗旱实施方案(2011.8.6)
- 大连市防汛抗旱项目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 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作用探析
- 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 防汛抗旱值班制度
- 广东省防汛抗旱防风应急预案
- 防汛抗旱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