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6页

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思考

  • 6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思考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旱涝灾害是对农业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法防灾减灾是必然选择。随着全球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极端天气频现。与传统的灾害相比,出现了旱涝急转的新现象,对防灾减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对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有效性的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防汛;抗旱;减灾;措施中图分类号:U698文献标识码:A1、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分析1.1、基础工作不实因为中国的气象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缺乏预警的困难于洪干旱、监控数据工作中,经常不能及时开展防汛抗旱工作,解决问题的延迟。在动态监测干旱工作中,主要由该地区的天气预报、水文数据的统计分析,如缺乏科学的监测方法、精度低、指导性工作差。在汛情方面,防洪计划不详细,缺乏计划实践演习,洪水发生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应对,频繁出现防汛防洪团队力量很小、防汛物资缺乏、后期的报道灾难不报告现象,这些基本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防汛抗旱工作。1.2、观念和管理方式问题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的进步,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完善的运行管理模式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水利工程的进步,对于合理调配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中,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在运行体制上还沿用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习惯于听从上级的命令,而没有创新意识,导致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缓慢,工程建设效率低,经济收入不高。1.3、质量管理问题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根木,不仅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关系。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因为施工环境比较特殊,所以在质量控制方面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很多的施工单位为了追赶工期,节省施工成木,而忽略了工程的质量。在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随意性较强,所以存在诸多的质量隐患。对于施工材料的质量没有严格把关,并且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现象频现,对于工程的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4、安全管理问题6 安全是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完工的基础保障,所以要做好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出现的事故频繁发生,对于工程的质量以及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出现安全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中,没有按照规范标准执行,致使工程存在安全隐患。2、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措施探讨2.1、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我们应该改变以前对自然的不正确看法,人类要善待自然和尊重自然,就水资源而言,在以前人们认为水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现在我们必须转变对水的认识,在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时,要注意综合治理、统一管理,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汪恕诚曾提出转变对水资源的认识:从防止水对人类的侵害转变为在防止水对人类侵害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人类对水的侵害,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注意节约和保护,在农业用水方面有原先的大面积灌溉转变为利用高科技有针对性的重点喷灌和其他节水的方式灌溉,由原先的“多龙治水”转变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加大管理力度。2.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 可持续发展自从1972年提出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各国都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2002年修订的《水法》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立法目的,2008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目的,2010年修订的《水土保持法》中也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目的。在法律中可持续发展原则并不是一定要表现为一个法律条文,而是把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在整个法律体系之中,对农业旱涝防灾减灾法律的完善也要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2.3、防洪措施在强化防洪堤与沿河两岸农田防洪堤岸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县城防洪堤体系,以此来推动城市河道下游沿河两岸的防洪设施的建筑;最有效的防洪措施就是及时的排涝。排涝时要依据流汛期水位的变化、外海潮汐的情况、河网内城市、乡村及农田的保障准则来规划出一个布局合理、调整方便的优质排涝方案,同时要依据实际防洪排涝的形式构建起一个完善的灌溉体系。2.4、生态治理河道6 消除河道内污染,治理河道时,为了实现河道自身的净化与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目标,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治理。例如借用外力来消除河道的内污染。将外界水源引入到河道中,以便增加河道的水流量,达到稀释河道内已受污染的水源,增加污染物的漂移,进而实现清除河道污染物的目标;应用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工程是一个长远的工程,其不单要治标,还要治本,只有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改观当前河道的污染状况;采购天然材料,由于自然生成的材料既能够实现美化环境的目的,还能够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所以为了使河道展现其自然的、生态的美,采购河道护岸工程材料时,尽量采购天然材料。2.5、法律责任制度“有权利必有救济”,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的一种手段,有责任条款才能保证法律的良好运行。、不管是从“权责统一”统一的基本原则还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上看,都必须有责任来规范权力运行,法律规定了权力的同时,也明确的规定了义务,如果法定的义务机关不履行职责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从《防灾减灾法》的属性上看具有更多行政法的色彩,只有明确规定了行为者的责任,才能更好的督促法定义务得到履行,对于违反法定义务的可以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根据《刑法》中关于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罪的规定,给予刑事处罚,真正做到有法必须依,执法必严。2.6、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制度6 在“预防为主,综合减灾”的原则指导下,预防监测制度必不可少。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立体监测体系,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气象、水文、沙尘暴、森林草原火灾、环境监测预警、海洋灾害预报、地震监测预报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法制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各部门要按照法定的职责和要求完成监测任务,并在个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应对自然灾害决策提供综合的指导,尤其是在县级以下政府部门要建设好监测自然灾害的基础设施,提高监测水平,对于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要建立预警机制,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应对,在国家层面可以建立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数据库,为各部门、各地区的预警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相互协作。完善预警信息统一发布制度,以免因信息不真实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避免出现猜测性、歪曲性的报道。3、结束语总言之,为了我国的稳定健康的发展,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除了做好以上所述几点外,还要首先要做好物资准备、策划各项预防措施,其次做好防汛抗旱的宣传教育,最后加强群防队伍建设,严格纪律。这几点都做到才能克服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各项难题,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参考文献[1]孙宁海,李军.新时期山东省防旱抗旱减灾对策措施[J].山东水利,2014,09:5-7.[2]曹国庆.关于防汛抗旱工作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146.[3]魏小抗.健全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不断提高防汛抗旱科学化水平[J].陕西水利,2014,02:10-11.[4]王晓雯.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4,04:2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