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00 KB
  • 10页

滨州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发文稿纸

  • 10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滨州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发文稿纸签发:核稿:会签:主办单位防办和拟稿人:董光磊事由:滨州市2013年防汛工作总结发送机关: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市政府抄送:省海河局、省小清河管理局附件:打印:份打字:校对:主题词:防汛总结滨汛旱字〔2013〕第号2013年月日封发政务公开类型:主动公开(√)不公开()滨州市2013年防汛工作总结2013年汛期,我市暴雨、洪水等极端事件频繁发生,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扎实准备,科学应对,全面落实各项应对措施,实现了无一河道溃堤、无一水库垮坝、10 无一人死亡的目标,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现就2013年防汛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雨情2013年汛期(6~9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为584毫米,较去年同期降水量偏多11%,比历年同期降水量偏多34%。最大点雨量为惠民县胡集站795毫米,超过700毫米的乡镇有11个,600~700毫米乡镇有22个,500~600毫米乡镇有30个,其他乡镇均在500毫米以下。汛期降水量时间上分布极为不均,7月份平均降雨量422毫米,占汛期降水量的72.3%,比历年同期降水量偏多120%,月降雨量居历史第二位,仅次于1964年7月(470.7毫米)。6、8、9月降雨比常年明显偏少,分别为6月47毫米、8月95毫米、9月20毫米,比历年同期降水量分别偏少37%、31%和55%。降水量地域分布呈南北少中部多,北部的北海新区降水量为414毫米,南部的博兴为525毫米,中部的开发区、滨城区、惠民一带一般在650毫米以上。滨州市各县(区)2013年6~9月份降水量统计表县区汛期雨量(mm)去年同期雨量(mm)与去年同期比较(%)历史同期雨量(mm)与历史同期比较(%)滨城区6545781343550惠民县665485374405110 阳信县580576143832无棣县524623-1645016沾化县556631-1243229博兴县5253773941327邹平县5573834543329开发区7755424343578高新区5864652643535北海新区414615-33450-8全市5845281143634(二)水情受7月9日及以后连续降水影响,7月份我市小清河、徒骇河、德惠新河三条河道均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小清河岔河水文站7月30日22时出现洪峰,水位8.64米,流量353立方米每秒,小清河博昌桥7月31日0时41分出现洪峰,水位7.24米,超警戒水位0.303米;徒骇河堡集闸水文站7月30日8时出现洪峰,水位7.92米,超警戒水位0.88米,流量1070立方米每秒;德惠新河白鹤观水文站7月31日6时出现洪峰,水位5.01米,超警戒水位0.85米,流量305立方米每秒。8月份,我市各河以泄洪为主,没有出现明显涨水过程。6、9月,我市各河水势平稳,无洪水发生。汛期主要河道入海水量32.79亿方,其中徒骇河17.52亿、马颊河6.67亿、德惠新河6.54亿、秦口河2.06亿。(三)灾情10 受到7月份暴雨、洪水影响,我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受灾人口77.5万人,转移安置人口2737人,倒塌房屋3084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71万亩,其中成灾202万亩。水利工程水毁严重,损坏堤防53.88千米、涵闸137座、护岸44处、灌溉设施395处、机电泵站16座。雨灾、水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总值0.84亿元。二、强化责任,全面做好各项防汛工作今年以来,我市各级防汛部门工作主动,行动迅速,按照防御建国以来最大洪水的要求,全面做好各项防汛工作。(一)狠抓防汛责任制落实。汛前及时公布了《全市重要防洪工程防汛责任人名单》,我市各骨干河道防汛行政责任人,分别由市政府领导分包。6月13日,我市召开了全市防汛视频工作会议,对汛期防汛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市委书记张光峰、市长崔洪刚等市领导都按照分工深入基层一线,督导各项防汛工作落实。各县区的防汛责任制和技术责任制也得到了认真落实,水利部门重点落实了水利工程防汛技术责任制,各条河道、每座水库、骨干拦河闸都落实了防汛技术责任人,为领导指挥防汛工作当好参谋。(二)大搞防汛抗旱工程建设。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1.28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571处,其中修复水毁工程84处,疏浚河道229公里,加固堤防41公里,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26.2万亩。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已完成投资9854万元,治理长度45.87km10 ,完成土石方311.62万方,砼及混凝土1.02万方,防洪工程保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三)及早部署和组织防汛摸底大检查。立足于防御建国以来最大洪水,三月中旬我市就开始安排部署防汛摸底大检查工作,市防指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2013年防汛准备工作的通知》。各县区防汛部门按照通知要求,认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拉网式”勘察,先后检查河道680余公里、涵闸(洞)536座、险工81处、水库塘坝145座,摸清了我市当前防洪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5月中下旬,市防指又下发了《关于做好防汛检查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防汛行业检查和综合检查,确保了我市各项防汛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四)部门团结协作、形成防汛合力。今年市防指组成了由交通、农业、畜牧兽医、林业、农机等成员部门组成的10个防汛督导组,各防汛督导组高度负责,深入防洪救灾一线,严格落实各项防汛措施落实。气象、海洋、水文部门强化暴雨、洪水、风暴潮等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密监测次数,将预报预测结果及时通报各级防汛指挥部门。住建部门及时对10 排水系统进行了全面疏通清淤,暴雨天气迅速开启抢排设施,做到了最短时间内排出城市积水。黄河部门加强各项黄河滩区、堤防及险工防守措施。财政部门及时落实防汛和防洪工程建设资金。民政部门全面做好各项灾情救助工作。电力、电信部门保证了重要防洪工程、重点区域及防汛指挥机构汛期的用电和通讯要求。新闻部门加大防汛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手段,及时向群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市防指其它单位也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积极协调安排防汛防旱工程建设计划,全力做好各自行业防汛工作,相互支援,团结协作,形成了强大的防汛合力。(五)认真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和防汛队伍组织建设工作。我市及早安排部署防汛物资的储备和防汛队伍的组织建设工作,共储备编织袋57万条,铁丝26.8吨、抽水泵及发电机组50台套等,并新建了无棣等4个县级防汛物资仓库,增购了打桩机等防汛物资,确保了防汛抢险工作需要。6月28日,我市在邹平县成功进行了防汛抢险演习,演习模拟了强降雨造成河道水位暴涨,堤防大堤出险,防汛队伍紧急出动,并调配挖掘机、编织袋等抢险物资,及时排除了险情,通过此次演习,防汛队伍实战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六)努力提高防汛现代化水平。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水利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了2013-2017年的防汛信息化发展目标和任务。新投资70万元对市防汛指挥调度中心进行大屏幕升级改造,新增设大闸视频监控站点4个,实现了骨干河道拦河闸视频监控全覆盖,对防汛通讯机房进行了改造,新更换了通讯交换机和ups电源,全市防汛信息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三、严防死守,全力抗灾救灾面对7月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全市上下全力以赴,奋力抗灾救灾。10 (一)强化防汛工作责任。洪涝汛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了“市领导包重点河道、市直部门包县区,技术人员包河段”三位一体的防汛责任体系。市委书记张光峰、市长崔洪刚、副书记薛庆国、分管副市长李维东等领导多次深入到现场指导抗洪排涝,冒雨到洪水现场指导抢险工作;市委、市政府、市防指其他领导也都按照职责分工投入到防汛抗灾工作中去。7月29日,市防指紧急召开全市防汛视频会商会议,对防汛抗洪工作进行了紧急部署。市防指迅速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市政府办公室、市防指连续下发20余个通知及防汛指令;各县区也迅速召开防汛工作紧急会议,主要领导深入一线,全力应对汛情,为战胜洪涝灾害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保障。(二)牢牢把握防汛工作主动权。一是提前提闸泄洪。洪水等极端天气发生前,市防指和水利等部门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根据上游雨情、水情,进行科学预测,在洪峰到来之前,将大闸全部腾空,下泄洪水,迎战洪峰,为强排积水和河道泄洪安全赢得了宝贵时间。二是及时发布防汛预警。市防指多次利用新建成的全市视频会商系统,研判防汛形势,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雨情、水情、汛情和灾情调度分析会商,第一时间发布了防汛Ш级预警,实现了防汛关口前移。三是科学抗洪。各级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上堤巡查,制定合理方案措施,科学防守,对发生洪水倒灌的河道迅速封堵沿河排水涵闸,确保了大堤安全。10 (三)全力迎战超警洪水。滨城、博兴等县区河道发生超警洪水后,各级防汛责任人坚守在一线防洪,200余名脱产干部、2000余名巡堤人员日夜奋战在大堤上,每一个险工、每一个涵闸、每一个堤段都组织专人把守。市防指紧急调拨2万条编织袋支援滨城区吕家桥涵洞封堵,及时排除了险情。滨州军分区组建了千余人的基干民兵防汛抢险队,滨州武警支队落实105名兵力,应急车辆5台,各级防汛专业队伍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我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排查防汛安全隐患,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共转移安置人口2737人,未发生一例人员伤亡事故。(四)强排村镇和农田积水。强降雨造成滨州城区、部分县城和大片农田严重积水,市区积水最深处达50厘米,我市立即将城区河道橡胶坝塌坝,并开启所有雨水强排泵站,12支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全部上路排水抢险,最短时间内基本排除了城区积水。各县区水利部门成立防汛排水突击队,携带排水机械强排农田积水,全市共投入排水劳力11万人,挖掘机380台,排水机械1.4万台套,所有排涝涵闸全部腾空,及时排除农田积水100余万亩。同时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搞好技术服务,指导受灾群众及时补种或改种其他作物,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五)加强防汛工作值守。灾情发生后,各级防汛部门切实加强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班加点,10 编发各类汛情信息、通知、简报等20余期,保障了汛令、汛情、灾情等信息快捷传达,及时对视频会商、大闸监控等设施进行调试维护,实现了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快速高效运转,确保各项防汛工作的顺利进行。四、下步工作打算及建议回顾今年的防汛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一是防洪工程设施基础薄弱。由于受财力制约,多年来水利工程建设欠账较多,工程老化失修现象严重。特别是今年洪涝灾害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徒骇河、德惠新河、马颊河三条骨干河道普遍淤积,节制闸老化相当严重,支流入口涵闸病患多,构成极大安全隐患。二是防汛非工程措施方面欠缺。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现代化设施不完备,仍需进一步提高。防汛物资储备的数量、品种离国家规定的储备定额还有较大差距,不能满足防大汛抗大洪的需要。三是机构不健全,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个别县区、乡镇防汛抗旱机构不健全,无专业技术人员,市县两级防汛抗旱经费偏少,远不能满足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的需要。为继续做好今后的防汛工作,现提出如下建议和打算:一是应加快徒骇河、德惠新河、马颊河及其重要支流的综合整治,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淤积和骨干建筑物老化失修问题,切实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二是根据今年防汛工作中反映出来的薄弱环节,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防洪预案体系、应急抢险体系、防汛指挥体系和预报预警体系,同时10 加快防汛信息化建设步伐,多渠道增加信息化建设投入,完备信息采集、防洪调度、指挥决策系统等。三是按照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原则,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乡镇水利服务机构,全面提高基层防汛抗旱服务能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