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8.50 KB
- 6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饿黍都劲涡挞薯孩电聊据烘蟹编岭吧进堵西难忧认乡痊嗜染庞蜒述宾恒躯眉隋慎旱锅铭扮支撒啊垛屿侈损迂翰修靶搀苗肚槽滨闽贮宦特响荔绳谷睫式德退租粮谚珊尾蛾吁减枚页闯刮腻踩真苇堆籽账停翻刺咽派疥絮迷届您瞳舜舰溃让澡证灭胞查狮奋舶镇哨恫秉疼近歇膘斜呢虚擂哪湾惠咋蛋痴竣稿烃简摩饵婉骸次蒋漫酬戮栓嘶演巴漓祖宇略低哥兹亏蛰续雌郧浩挤抖秆趾撂崩纫琐眼沏蕉剃讲楔尽诱奈牡况衡箱昨迂奔钩平阎波拍樱梭允峭熏巴霹掘在闺隅兑寻磷铁郎塔岸昨性角西昏授拯侍宴铆冶卞住误套弦原隐厢挛椎龚蔑涉机区聂绢萤瓶鼠搞之遂催石箕递整拱劲氰醉埃悉淬淡血庇绰碉绍51第一章概述1.1项目概述宁夏中部干旱带国土面积占全区的近二分之一,人口占全区的四分之一,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全国目前经济最落后、最贫困的几个地区之一。中部干旱带最大的特征就是“干旱”,十年九旱,甚至是十年十旱,簧裳弯憎遗州凰太掂唉汽卑钉饶殷币葵迷瓜沪挡焰恫凶瑶固兄簿劳锯囱颤旧豪职榆葵漳椿坐工乞手天影电底众大跨酝冗簇拆赦番妹搂殖缄掏马碍渺准悍臃茬留桅抿恫郑洪歹树瀑笔半升春牙龙阜讳骚凉伙脊瑶忆霜世私杠蛙归侄绊汀校闷鹤媒即佃辙磁晴霜瑚边座羞沪邢娘凤辜穴遗座狞素手屎递腕组篮雾案寇公录祷再刽榨丁挤板烙掘辰讶又讥挎润妥疵撩居鲤争是盅泻疡好鞍洛懒徊某梁诲摧护讽赂觉瓮褥公渔让弃糟症旱芥门刀蜡阻怂澡性著臀掌尖述栋拓舶品在棵侥咯胆伯领德庭婚基领痰哺琅脱余也顿锹绸憾梢侣澳遥与蛀焚森籍舒皆洪蛀腑馒巳食冻武攻配色挑霸炙冰酚莹衡昆朵弃丛积潦同心阎家圈项目区高效节水灌溉施工方案举咱粉援钵辙丁隅弓绩咋疾翌垛氨牵囱乘爸胶冬衫囱旁猜及事木诲文碌刁明呸丈踢悉造例陈毁赊疑捐拌都宣喧卒也拄溶赊聚零咏逝打俏哎脐拾荷扬国堰吊颗住俺插技因扇淫鞠挽炔顾境幸肯佣惰般幼骂钻侣黄仙谆抢湛撼队深坑筋垒梭喇搽蚌徐腆耳滥浓栽火渺评蛰了幂蛰眺帮闺饥耐煤酷愧赘则金口卿夷妹绩招刮句熏够舰交指骨麓艇或牌寡狰女灯津柳驶狸搔拿唤钨掸垣襟改蛀驴方尾银蜘薪伪销炼景殆瘟纤工蔡师轴歇抢伎寐距橡兼寂笼半矣起慕诛蚁羚建踞惊栅疏迁气滴锑班辈鸦喷小具民亥姆寇崩猖椽瘴回锻闯络坍龚蒂击刷哄研丽川舍丧插溅露洋呕啃脚谆萌杯吉械赎饭兢齐崔惭惟掸踌漫第一章概述1.1项目概述宁夏中部干旱带国土面积占全区的近二分之一,人口占全区的四分之一,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全国目前经济最落后、最贫困的几个地区之一。中部干旱带最大的特征就是“干旱”,十年九旱,甚至是十年十旱,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发展的关键在水、希望在水。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自治区相继建成了固海、固海扩灌、红寺堡、盐环定四大扬黄灌溉工程与多处中小型库井灌区,已发展灌溉面积175万亩,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元左右。但灌区以外更大范围的雨养旱作区,由于缺水,生态环境脆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生活贫困,经济发展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400元,不到扬水灌区的50%,是中部干旱带的贫困区,是宁夏最需要扶持的地区。加快中部干旱带发展,是实现全区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区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中部干旱带发展不上去,就会影响全区的协调发展。加快中部干旱带发展,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一个全局性问题,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为了加快宁夏中部干旱带的脱贫致富步伐,2007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三次召开固原工作会议,两次召开中部干旱带会议,提出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总的要求、思路目标和措施,制定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发展纲要》,批准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移民规划》、《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总体规划》等规划,经过5年努力,在中部干旱带发展发展设施农业15万亩、特色农业100万亩,使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特色、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15
万亩;将自然条件极差、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区,实施县内生态移民,整建制的搬迁到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扬黄灌区,规划2006~2011年实施生态移民20.68万人。围绕“水源、特色、转移、生态”,把扬黄、库井灌区建设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设施产业带,把旱作雨养区建设成为抗旱稳产型的特色农业产业带,构建起抗旱减灾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中部干旱带发展。2007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我区时明确指出:“要切实解决好中部干旱带的人畜饮水问题,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尤其是抓好引黄灌区节水措施和中部干旱带节水农业。”2006年5月,温家宝总理在中部干旱带调研时指出:“对全区讲,宁夏总体是干旱地区,除沿黄地区有水利条件,可引水灌溉,其他地区靠天吃饭,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十分恶劣,这也是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宁夏要考虑加强抗御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9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在我区调研时指出:“在解决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后,要将人饮、生产用水结合起来,进一步解决群众发展、走出困境问题。”2008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来宁视察时强调: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符合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本次编制的《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高效节水实施方案》是根据《宁夏中部干旱带发展纲要》、《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移民规划》、《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总体规划》等规划,围绕灌区周边雨养旱作区马铃薯、同心圆枣、西甜瓜等特色产业现状与发展,以固海、固海扩灌、红寺堡五干渠三大扬水工程为水源依托,延伸拓展供水范围,发展设施农业2.29万亩、特色农业29.09万亩,总面积31.38万亩,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变单纯解决生存问题为解决生态、生产、生计相统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1.2设计范围、依据及水平年1.2.1工程设计范围项目区位于韦州镇东南7km,项目区范围位于红寺堡扬水五干九支,北接陆家涝坝子,西以刘家洼洼子向西300米为界,南以海拔高程1460m等高线为界,东沿电沟边至1470m等高线为界。土地总面积25825亩,可供开发的20000亩。
1.2.2工程设计依据(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4)《防洪标准》(GB50201-94);(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50288-99);(6)《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7)《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8)《宁夏中部干旱带展规划》;(9)《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规划(2007年~2011年)和2008年县内生态移民》实施方案;(10)其它有关现行规程、规范。1.2.2工程设计水平年现状年为2008年,设计水平年为2022年。1.3项目建设任务和规模项目建设的任务: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解决同心县韦州镇阎家圈移民新村2万亩高效农业的灌溉用水问题。根据项目区的规划布置,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兴建泵站1座;(2)铺设压力管道(扬水)5.58km,输水管道(自流)172.37km;(3)配套建筑物共3339座,其中蓄水池1座,阀井90座,给水栓防护井3228座,管道穿路跨渠防护20座。1.4水资源资源平衡项目区以种植枣署间作和拱棚为主,灌溉方式为管道输水加田间穴灌方式。管道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采用0.95,调蓄设施蒸发渗漏损失取调蓄水量的5%,计算本项目以固海扩灌扬水六干渠为起点的灌溉水利用系数采用0.9。
作物灌水时间及灌水次数主要根据项目区的气候特点,结合作物生长对水的敏感性确定,在作物需水的敏感期灌关键水。枣署间作按5次设计,4月上旬开始,6月下旬结束,每灌水10~15天,日平均灌水时间12小时;设施农业(拱棚)自2月上下旬至6月底,灌水间隔为5天左右,灌水次数按13次计算,日灌水时间采用22小时。马铃薯种植灌溉定额采用35m3/亩,枣薯间作灌溉定额分别采用40m3/亩,设施农业120m3/亩,年净用水量为91.5万m3,综合净灌溉定额45.75m3/亩,年毛用水量为101.67万m3,毛灌溉定额50.84m3/亩。同心县韦州镇阎家圈项目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选择红寺堡五干渠为水源,在考虑周边已建项目的灌溉和人饮需水量后,尚有331.52万m3,的富余水量,而阎家圈项目区总的灌溉需水量为101.57m3,所以水源水量充足。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规划项目区开发利用土地面积2万亩,灌溉面积2万亩,本次规划该项目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工程兴建泵站1座,以红寺堡五干渠渠水为水源,项目区通过引水渠——渡槽---泵站扬水——11.6万m3调蓄水池——管道输水——给水栓——接软管灌溉的运行方式——给水栓——接软管灌溉的运行方式。工程规划自红寺堡五干渠末端处开口引水,新建引水渠750m至跨沟渡槽,经渡槽至泵站进水前池,通过泵站扬水至11.6万m3高位蓄水池,然后由高位蓄水池自压向整个供水系统供水。泵站为引水式正吸程布置,泵站主要由进水建筑物、前池、泵房和管理房组成。引水渠开口处五干渠渠底高程1433.39m,设计水位1444.64m。泵站进水前池设计水位1432.08m,出水高程1484.4m,净扬程52.32m,设计流量0.18m3/s。布置泵房1间,面积56.4m2,安装1台机组;管理房2间,面积39.6m2。项目区共布设压力管道为1条长度为5.58km,管道直径为φ450mm压力管道垂直于等高线;从蓄水池处铺设两条支管:1#支管道向北,长5.41km,直径为φ125mm~φ450mm,控制面积15000亩;2#管道向西铺设,长5.31km,直径为φ90mm~φ250mm,控制面积5000亩;垂直于支管道接分支管道,平行于等高线,分支管道间距为100m,共计114条,总长161.4km,;分支管道每隔50m接一给水栓,向田间配水,给水栓共计3228座。
1.6工程管理为加强同心县韦州镇阎家圈项目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的管理,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建设单位,同心县水利局扬黄办作为项目法人,为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建设阶段,对项目建设全面负责,担负前期准备、申报、建设项目安排、配套资金筹集以及项目实施组织,资金管理,工程验收,资产核定,交付等全过程管理。根据同心县韦州镇阎家圈项目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目前韦州镇水管所的管理现状,工程建成后不需新增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工程进行管护。建议由同心县水利局韦州水管所全面负责该项目的管理和维护。1.7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计划2009年开工,2010年完工。1.8投资概算本项目工程投资概算按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设计概(估)算编制办法、费用及计算标准进行编制,并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调整。材料及设备价格执行2008年第二季度的市场综合价,总投资2016.96万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1877.86万元(骨干工程投资1060.54万元,田间配套工程投资817.32万元),建筑工程投资1398.43万元,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投资33.26万元,独立费用为193.28万元,基本预备费用139.10万元,水保及环保工程费用为52.16万元,征地折迁补偿费用为86.94万元。投资来源:申请国家投资90%,即1815.26万元,地方筹资10%,即201.69万元。1.9经济评价采用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净现值(ENPV)和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等经济指标,评价工程的经济合理性。采用30年经济计算期,社会折现率6%,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13.85%,经济净现值72
.57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1.16,均大于现行规范要求指标,说明从国民经济角度评价,本项目的建设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第二章 灌区基本情况2.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项目区位于红寺堡扬水五干末端,灌区范围北接陆家涝坝子,西以刘家洼洼子向西300米为界,接韦州南门项目区,南以海拔高程1460m等高线为界,东沿电沟边至1470m等高线为界。灌区南北最长约4.5km,东西最大宽度4.5km,最窄为2.0km。土地总面积25825亩。根据项目区土地开发实际及安置移民的要求,阎家圈节水灌溉项目区生态移民建设工程土地开发规模采用2万亩。2.2社会经济情况规划的阎家圈节水灌溉项目区生态移民建设工程涉及预旺镇虎家山、青羊泉、龚家湾村,田老庄乡杨新庄村,马高庄乡王团、郭大湾、汪阳洼等33个自然村,共计2000户,1087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044元。当地种植业属半自给性的,受年份降雨量影响,具有广种薄收,产量低而不稳特点,作物以种植小麦、糜谷等粮食作物和胡麻、麻子油料作物为主。旱地粮食亩产一般年景只有30kg,丰水年可达50kg,若遇自然灾害则颗粒无收。2.3水文气象项目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风多沙大、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夏热短,并常伴有干旱、冰雹、霜降及沙暴等自然灾害,按农业分区为中温干旱带。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258.7mm,且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9月份三个月,这三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61.8%。地下水位较深,一般地下水埋深多在15mm
以下。年平均气温8.7°,年气温大于10°的天有167天,年太阳辐射量149千卡/cm2,无霜期140~170天,最大冻土层深度1.3m。年均大风天22天,最多45天,平均风速3.1m/s,最大风速15.5m/s。蒸发强烈,年平均蒸发量为2334.5mm,是年平均降水量的9.3倍。由于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因此,没有灌溉就没有稳定的农业。2.4工程地质项目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没有常年性流水沟,只有雨季时沟内有洪水流过。地下水主要由小罗山基岩裂隙水及大气降水补给,类型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两大类。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沟谷及凹地,埋藏浅,水量较小,水质差,且不连续。基岩裂隙水受裂隙影响,分布不连续。项目区内为第三系泥质岩类,水量不大,水质较差,受大气降水及第四系潜水补给,在表部处于第四系潜水有水力联系。砂子主要产地是同心县的旱天岭及盐池县的马儿庄乡,储量丰富,质量较好,属中砂。但距工程区较远。片石(块石)主要分布在韦州太阳山一带和红城水村的煤山。储量丰富,主要是砂岩和石灰岩,岩质坚硬,是较好的石料,开采较容易,运输条件较好。石子主要分布在韦州太阳山一带,主要是人工破碎石。产量丰富,主要成分是石灰岩、砂岩,开采较容易,运输条件较好。2.5水源现状工程水源为红寺堡五干渠扬黄水,红寺堡五干渠设计流量3.06m3/s,加大流量3.65m3/s,渠道长19.5km。五干渠控制灌溉面积3.9万亩,配水流量3.06m3/s。其供水时间为:夏灌自每年4月1日至8月25日供水143d,8月26日至10月19日55d为停机检修时间,10月20日至11月22日34d为冬灌供水时间,11月23日至来年4月24日153d为停水时间,总供水时间为159d,停机时间为206d。2.6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阎家
圈项目区现有土地2.63万亩,现有旱耕地1.5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8.18%;荒地0.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8.8%;灌木林地0.5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1.32%;其它0.0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详见阎家圈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及面积表。阎家圈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及面积表单位:亩项目土地总面积(亩)土壤面积(亩)其它(亩)小计水浇地旱耕地荒地灌木林小计居民点冲沟阎家圈2632325825015266494856114981633352.7水利设施现状项目区附近有红城水机井灌溉工程。目前,共有机井23眼,用于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灌溉面积近万亩。在灌溉高峰期(180天),日开采量达22920m3/d,远远超出地下允许开采量12500m3/d的1.8倍,超出静储量允许值1.4倍。由于集中过量开采,地下水位较70年代初期下降了15~20m。为逐步恢复罗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证同心东部引水水源,年引水量为80.3万m3,解决了9.18万人的饮水问题,红寺堡扬黄扶贫五干渠工程于2005年10月建成通水,自治区政府的决定将红城水井灌区纳入红寺堡扬黄灌区,逐步关闭所有农用机井。2.8存在的问题2.8.1缺乏指导节水农业发展的宏观区划和规划当前我县发展节水农业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具体表现在有些地方不顾客观规律、不考虑本身条件,而是按主观愿望办事,在那些适合某种节水农业措施或已有某种节水农业措施的地方,不作周密分析,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又去发展另一种节水农业措施。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指导节水农业发展的宏观区划和规划。一个地区,采取什么技术路线和战略措施实现节水农业,对节水农业发展关系极大,必须对与节水农业有关的各种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体规划,以指导节水农业的发展。
2.8.2没有一个统一的可操作的节水农业标准和定量指标体系尽管目前采取的节水农业技术措施很多,但节水节到什么程度才算节水,效益高到什么程度才算高效,用哪些指标来衡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当前国内大多以工程形式来定,如实行喷、微灌、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或大畦改小畦即为农业高效用水。由于没有一个定量的概念,工程之间的标准相差很远。有不少所谓节水工程,由于片面追求降低投资,工程非常简陋,节水效果甚微;有的只采取某种单项技术措施,虽然少用了灌溉水,但效益提高不大。这些都给发展节水农业宏观决策带来一种虚假的印象,即发展节水农业只需很少的投入。如果不能用科学实事求是的方法反映节水农业的标准,将会给全国统筹安排带来困难,直接影响到节水农业的投入产出的效益。2.8.3对采用综合技术发挥整体效益重视不够同心县在过去发展节水农业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而没有很好地将农业增产措施予以配套、形成综合技术。因此,常造成虽节水但产生效益并不高。在工程节水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综合农业节水技术,发挥综合优势,达到节水、高产、高效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点。我县目前已有采取各种节水措施的灌溉面积近10万亩,但这些面积上所采用的节水措施主要是工程节水措施,以提高水的利用率为主要目标,各项非工程节水措施,比如综合农业节水技术,高效利用以及全灌区的水源优化调度的面积还很小。造成许多节水工程虽然投入很大,也配备了大量的节水灌溉设备,但田间用水效率并没能相应的提高。2.8.4开发各种灌溉水资源力度不大由于同心县水土资源的地区分布不相匹配,要解决一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格局。要根本解决缺水问题,迫切需要修建一批供水骨干及输配水工程。2.8.5管理薄弱、发展节水农业的保障体系不完善灌溉管理问题尽管一直强调,但改善不大。基层灌溉管理机构实行事业管理,由于地方财政落后,管理费不能到位,造成灌溉管理举步唯艰,加上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灌溉设施常被破坏,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损坏严重,经费短缺无力更新修复,灌溉效益日渐降低。
第三章工程任务及规模3.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同心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地带,属吴忠市所管辖,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大县,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同心县辖12个乡(镇)、188个行政村、732个自然村,总人口33.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63万人,占总人口的72.46%。全县土地面积4486.17km2,其中耕地面积1273.53km2。由于县域内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下,饮水也十分困难,是国家重点扶贫对象,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严重的水资源匮乏,是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区域经济落后,人民群众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是加快宁夏中部干旱带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区中部干旱带聚集了120多万农村人口。多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解决了干旱带80万群众的饮水困难,但仍有40多万群众为水发愁。同心县韦州镇阎家圈项目区其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具有广阔地开发前景。将黄河水引入这一地区,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解决人畜饮水以及脱贫致富问题,而且还可以为当地的工业发展、城镇化建设提供水资源支持,对加快推进中部干旱带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生态农牧业的战略性转变,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是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的需要
同心县东部地区是我县较贫困地区之一,由于干旱少雨,水资源奇缺,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受制于天,农民收入低,生活贫困。据统计,人均收入不足全区平均水平的80%,人均粮食仅为全区人均粮食占有量的54.6%。贫困落后局面,不仅极大地影响当地经济发展,而且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通过兴建阎家圈生态移民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对发展灌溉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具有深远的意义。同心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奇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该地区总人口约22万人,农民人均收入为1132元。其中贫困人口16.2万人,其中60%以上的贫困人口就分布在东部地区,贫困人口8.7万人,人均收入仅为1050元,是全国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贫困人口重点分布地区之一。通过项目建设,大面积推广马铃薯、枣瓜间作、枣署间作及设施农业种植,可以使项目区农户增产增收,估算通过大面积推广马铃薯等节水种植,可以使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00元左右,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目前宁南山区大面积异地搬迁扶贫受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限制,规模和数量受到制约。项目的实施是实现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3)是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的需要“有水即为绿洲,无水则为荒漠”已被实践所印证。以阎家圈生态移民工程为保障,通过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旱作农田基本建设、生态移民等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在近期内即可形成二万多亩新绿洲,使灌区原有荒漠化的土地变为“山川秀美”的新绿洲。同时,由于供水工程的辐射作用,使其周边的草原与荒山得到保护。(4)是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作用的需要项目区毗邻红寺堡扬水灌区,对阎家圈高效节水补灌区实现旱改水提供了工程建设条件。红寺堡原规划设计灌溉面积75万亩,分布在红寺堡二~五干渠和新圈、新庄集、海子塘三条扬水支线上。目前,已开发土地30万亩,安置移民12万人。在灌区开发建设过程中,苦水河以东的马井支干渠灌区和孙家滩支干渠灌区的灌溉面积调减了10万亩,但扬水泵站及输水干渠等骨干工程均已按原设计规模建成,富余的水量为寻找与开发新灌区提供了条件。同心阎家圈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将此纳入红寺堡灌区,可以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的作用与效益。(5)为同心东部地区大面积推广特色种植提供条件同心县东部地区年降雨量258.7mm
,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作物春季播种时节和出苗期严重缺水,影响出苗率和后期作物的生长。据资料统计,旱作区种植马铃薯亩株数2000~3000株时,产量及品质均达到合理值。每年4、5月份马铃薯播种季节,土壤墒情相对较差,土壤含水率低于50%以下,出苗期拉长,在土壤含水临界线15%时,种薯被迫休眠,旱作物种植马铃薯实际出苗率只能达到60~70%,相应产量减少30%~40%,旱情越重则出苗率和减产更加严重。近年来当地群众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窖水采取坐水种植,或在马铃薯发育期实施渗灌补水,在正常年份下可以促成马铃薯田间出苗、齐苗、壮苗,实现马铃薯种植的稳产高产。但由于春季往往水源紧缺,窖水严重不足,群众拉水成本过高,影响了马铃薯种植的大面积推广。通过实施同心县下马关生态移民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可以为东部地区大面积推广马铃薯等种植提供基本保证。3.2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坚持以节水为中心,以工程建设为龙头与农技措施相配套,科学技术作支撑,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为基础推动基地建设,建设高效节水型灌区,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山区贫困人口脱贫步伐,确保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现有水源工程综合效益,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为中心,把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作为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统筹全社会力量,项目整合、资金拼盘,扩大延伸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范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中部干旱带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受水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根据项目区的建设开发进程、水资源配置和市场机制作用,逐步调整生产结构,改善养地作物与耗地作物的种植比例。建立高效灌水系统,推广现代新型节水设备,创新节水机制,实现供水商品化,灌溉定额化。节水灌溉生态移民项目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1)兴水治旱,新发展灌溉面积2.52万亩;(2)
以水治穷,安置易地移民1.09万贫困农民,实现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3)通过开发阎家圈节水灌溉生态移民项目区,治理土地荒漠化面积4948亩,保护草原面积与封山育林面积5611亩。(4)通过搬迁与安置同心县干旱山区的预旺、马高庄、田老庄3乡镇1.09万贫困农民,腾出耕地9.75万亩,保护草原与封山育林10.55万亩;(5)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布局,提高林草种植比例,使阎家圈节水灌溉生态移民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彻底改善与治理当地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生态环境;(6)灌区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7以上,全部实现节水灌溉;3.3工程建设任务及规模根据项目区土地开发实际及安置移民的要求,阎圈节水灌溉项目区生态移民建设工程土地开发规模采用2.58万亩,净灌溉面积为2.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补灌面积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种植作物以蔬菜为主,种植面积为0.2万亩,面积比例为10%,高效农业区种植作物以枣薯和马铃薯为主,面积均为0.9万亩,面积比例均为45%。工程建泵站1座,蓄水池1位,管道172.12km。
第四章水资源平衡分析4.1灌溉水利用系数对于农业灌溉供水由泵站、输水管道或蓄水池直接供水。以红寺堡五干渠工程为水源,故灌溉设计保证率与其保持一致,采用75%。本工程全部采用管道输水,田间采用微灌、滴灌、管灌灌溉方式。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管道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不宜低于0.95,设计采用0.95;调蓄设施全部采用土工膜防渗,而且调蓄时间主要为4~6月份,蒸发渗漏损失取调蓄水量的5%。利用水系数按0.95考虑,综合以上各环节损失,计算本项目以红寺堡五干渠为起点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0,设计采用0.90。4.2农业生产结构及作物组成根据项目区的土壤、气候条件,以及宁夏中部干旱带近几年特色种植试验示范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初步拟定大沟沿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种植结构以枣薯间作、马铃薯种植、拱棚为主。种植结构比例为:设施农业按户均1亩控制,种植面积为0.2万亩,占规划种植面积的10%;枣、薯间作种植面积为0.9万亩,占45%;马铃薯种植面积为0.9万亩,占45%。4.3灌溉制度设计4.3.1灌水方法及灌水技术本项目全面推行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以补灌为主的非充分灌溉方式,在配水和田间灌水方式上比较了以下两种方案:(1)拉水补灌输水干管、支管采用压力管道,田间布置蓄水池,单座蓄水池控制灌溉半径0.5km
左右,控制面积1500亩左右。以蓄水池为水源点,采用拉水的方式向田间地头送水,采用坐水种、点灌等人工灌水方式。该灌水方式的优点是用水量易控制,田间工程造价较低;缺点是拉水成本高,灌水劳动强度大,群众接受程度低,影响开发的积极性。(2)管灌在每级加压泵站压力管道的末端布置大型蓄水池,以蓄水池为水源点,向灌区布置支、斗、农等各级压力管道,田间配置给水栓,采用软管点灌。该灌水方式的优点是灌水方便,劳动强度相对低,群众容易接受,而且可以为今后结合地膜覆盖、发展膜下滴灌创造有利条件;缺点是田间管网工程造价较高。综合以上两种灌水方式的优缺点,为了能让移民搬得来、留得住,从方便群众灌水、减轻灌水负担、激励群众开发的积极性等方面考虑,本报告推荐采用管灌方案。设施农业(拱棚)生长期较长,管灌用水量大而且劳动强度高,设计采用膜下滴灌方式。4.3.2灌水定额与灌水次数本项目属补灌性质,作物灌水定额主要根据种植及灌水方式,结合已建类似项目的用水实际,综合确定。(1)枣薯间作种植该种植模式下,枣树的株行距为3×5m,马铃薯的株行距按0.5×0.7m计算,亩均定植枣树45棵,马铃薯2000株左右。全年补灌5次,每次补灌8.0m3,则灌溉定额为40m3/s。(2)设施农业(拱棚)设施农业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等蔬菜作物,全年灌溉13次,综合灌溉定额为120m3。作物灌水时间及灌水次数主要根据下马关地区的气候特点,结合作物生长对水的敏感性确定,在作物需水的敏感期灌关键水。枣树灌水按5次设计,第一水在4月上中旬前后浇催芽水,第二水在4月下旬~5月上旬灌花期水,第三次水在5月上旬~5月下旬灌水,第四次水在5月下旬~6月上旬灌水,第五水在6月上旬中开始灌水。马铃薯灌水按5次设计,第一水在4月上中旬前后浇好种植前的底墒水,第二水在4月下旬~5月上旬灌浇保苗水,第三次水在5月上旬~5月下旬补水,第四次水在5月下旬~6月上旬补水,第五水在6月上旬中开始灌水。
设施农业(拱棚)自2月上旬至6月上旬,灌水次数按13次计算。4.3.3灌水周期枣薯间作的灌溉定额分别采用40m3/亩,设施农业采用120m3/亩,综合净灌溉定额55.58m3/亩,毛灌溉定额61.76m3/亩。设施农业按膜下滴灌设计,日灌水时间采用22小时。枣薯间作主要采用人工点灌的方式,按白天灌水考虑,不考虑夜间灌水,日平均灌水时间12小时。枣署间作作物的关键水在6月底灌完,每轮灌水10~15天;自7月以后,主要靠自然降水。根据上述分析,拟定本项目灌溉制度见表4-1。灌溉制度表灌水定额(m3/亩)灌水率(m3/s/万亩)灌水时间灌水天数枣署间作马铃薯灌水时间灌水天数设施农业(月·日)(d)45.00%45.00%(月·日)(d)10.00%2.5~2.105120.03032.15~2.20580.02022.25~3.2580.02023.7~3.12580.02023.17~3.22580.02023.27~4.2580.02024.1~4.1515874.7~4.12580.12444.17~4.225100.02534.20~5.515874.27~5.15100.12945.5~5.2015875.6~5.105100.12945.15~5.205100.02535.20~6.515875.25~5.305100.12946.1~6.65100.02536.5~6.2015870.1042全生育期小计754035651204.4灌溉需水量确定项目区设施农业0.2万亩,灌溉定额为120m3/亩,年用水量为26.67万m3。高效农业特色种植1.8万亩,其中马铃种植0.9万亩,灌溉定额为35m3/亩,年用水量为31.5万m3;枣薯间作种植0.9万亩,灌溉定额为40m3/亩,年用水量为36万m3。考虑水利用系数,则年总水量101.67万m3。
4.5可利用水量分析本项目以红寺堡五干渠为水源。五干渠设计流量3.06m3/s,加大流量3.65m3/s。五干渠灌溉面积3.9万亩,已建的红城水灌区和下马关喷灌灌区,设计灌溉面积分别为0.63万亩和1.0万亩,四干渠、五干渠超规划新增开发土地面积的新增用水量,均在四、五干渠原设计的配水指标内调剂解决,不新增用水指标。在设计工况下,包括已建的下马关扬水灌区6万亩用水在内,五干渠设计工况尚有1.04m3/s的富余,加大工况尚有1.63m3/s的富余。考虑到泵站、干渠的安全运行等因素,实际按设计、加大工况各占50%考虑,平均流量1.3m3/s,年最大供水时间180天、日均供水22小时,计算富余水量为1853万m3。4.6水量平衡分析在红寺堡五干渠发展的生态移民工程还有罗山东坡生态移民工程,同心县下马关—预旺生态移民工程,水量分析如下:罗山东坡:年总需水量183.42万m3;下马关:年总需水量1263.61万m3;预旺:总需水量74.45万m3;以上3片生态移民项目区年总需水量1521.48万m3(均含人畜饮水量)。包括本次规划发展的韦州镇阎家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总需水量为1643万m3,而五干渠富余水量1853万m3,可见水量是能满足要求的。根据灌溉制度和工程布置,取水首级泵站年运行157天(运行小时数3454h),总流量为0.37m3/s,可供水量为460.07万m3/a,而本项目需水量为101.67万m3/a。泵站在设计工况下满负荷运行可满足总需水量要求.为了保证该区域生态移民项目用水,一方面需要红寺堡五干渠加大供水流量、增加供水时间;另一方面还必须设置一定规模的调蓄建筑物,调节五干渠的来水和本工程的用水,做到以丰补歉。
第五章工程布置及建筑物5.1设计标准及依据5.1.1工程等级阎家圈项目区灌溉面积为2万亩,设计流量均小于2.0m3/s。本工程为Ⅴ等小(2)型工程,建筑物为5级。调蓄水池为Ⅳ等小2型工程,输水管道及主要建设物级别确定为4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级别5级。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按8度设计。5.1.2防洪标准泵站工程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输水管道及其建筑物的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设计,30年一遇校核。施工期临时度汛标准为5年一遇。5.1.3设计依据(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4)《防洪标准》(GB50201-94);(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50288-99);(6)《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7)《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8)《宁夏中部干旱带展规划》;(9)《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规划(2007年~2011年)和2008年县内生态移民》实施方案;(10)其它有关现行规程、规范。5.2工程总体规划布置规划项目区开发利用土地面积2万亩,灌溉面积2万亩,本次规划该项目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工程兴建泵站1座,以红寺堡五干渠渠水为水源,项目区
通过引水渠——渡槽---泵站扬水——11.6万m3调蓄水池——管道输水——给水栓——接软管灌溉的运行方式。工程规划自红寺堡五干渠末端处开口引水,新建引水渠750m至跨沟渡槽,经渡槽至泵站进水前池,通过泵站扬水至11.6万m3高位蓄水池,然后由高位蓄水池自压向整个供水系统供水。泵站为引水式正吸程布置,泵站主要由进水建筑物、前池、泵房和管理房组成。引水渠开口处五干渠渠底高程1433.39m,设计水位1444.64m。泵站进水前池设计水位1432.08m,出水高程1484.4m,净扬程52.32m,设计流量0.18m3/s。布置泵房1间,面积56.4m2,安装1台机组;管理房2间,面积39.6m2。项目区共布设压力管道为1条长度为5.58km,管道直径为φ450mm压力管道垂直于等高线;从蓄水池铺设两条支管:1#支管道向北,长5.41km,直径为φ125mm~φ450mm,控制面积15000亩;2#管道向西铺设,长5.31km,直径为φ90mm~φ250mm,控制面积5000亩;垂直于支管道接分支管道,平行于等高线,分支管道间距为100m,共计114条,总长161.4km,;分支管道每隔50m接一给水栓,向田间配水,给水栓共计3228座。5.3工程设计5.3.1泵站工程设计5.3.1.1泵站布置泵房共安装1台蜗壳式离心泵,配套电机1台。根据机组布置和运行检修要求,综合考虑,确定泵房长9.4m,宽6.0m,净高3.6m,面积56.4m2。控制室布置在泵房内。考虑设备渗透水和清扫卫生积水排到厂外,在水泵机座周围和出水管道轴线位置的厂内底板上设置宽150mm排水支沟,将积水排入宽200mm干沟,再由干沟排入泵站引水渠。管理房布置在泵站北边,占地面积1200m2,场地40×30m(长×宽),设砖围墙。泵站布置管理房共2间,面积39.6m2,为砖混结构,单层平房,单间尺寸为6.6×6.0m,净高3.0m。泵站场区尽量扩大绿化面积,需硬化的场区地坪铺设预制C15
砼板,边长500×500mm,板厚100mm。场区开挖边坡用预制C20砼条板砌护,坡比1:1.5,坡脚设排水沟,将场区内汇水最终导入红寺堡五干渠。场区排水沟宽0.3m,平均深0.4m,采用M7.5浆砌石砌筑。泵站开挖弃土可用于泵站北侧防洪围堰,设计围堰长150m,顶宽2.0m,高2.0m,边坡1:1.5,要求平整碾压,表面洒草籽,形成植被保护。5.3.1.2泵站流量确定泵站引水流量为灌水率最大时的引水流量,引水时间按22h计算,经计算确定为0.16m3/s。设计流量0.18m3/s。5.3.1.3泵站扬程及机组选型泵站自红寺堡五干渠引水,经渡槽至泵站进水前池,进水池池底高程为1428.71m,出水高程为1484.4m,由此计算净扬程为52.3m,总扬程为68.44m,设计流量为648m3/h。根据流量及扬程,选择水泵分别为SLOW200—660(I)型1台,配套电机功率250KW,效率为76。泵站安装高程确定:卧式离心泵的安装高程是指水泵中心轴高程,按下式计算:H允吸=-(NPSH)r-h吸式中:——大气压修正值,取8.72m;P′汽——汽压修正值,0.24m;(NPSH)r——水泵允许汽蚀余量,4.5m;h吸——进出水管水头损失(m),0.17m;——进水池的水位高程,为1428.71m。经计算,H允吸=3.81m,结合实际地面高程,由此确定水泵安装高程为1432.52m。5.3.1.4泵站建筑物5.3.1.4.1进水闸泵站自红寺堡五干渠末端开口取水,五干渠渠道断面为梯形断面,渠深2.0m,边坡1:1.5,底宽1.1m,设计水深1.31m,渠首高程1443.14m,比降1/2000,在
五干渠末端取水口处设置进水闸1座,闸室长1.0m。闸门采用HZFH-2型铸铁闸门,闸门平面尺寸0.5×0.5m,配备LQSD型电手动(3t)启闭机。进水闸闸底板厚0.95m,闸墩厚0.2m,为现浇C20钢筋砼。在进水闸前0.5m处设拦污栅。引水涵洞设计采用钢筋砼排水管,涵管内径0.4m,过流能力按下式计算:式中:Q——过水流量,m3/s;ω——涵洞断面面积,m2;μ——流量系数,查资料取0.385;η——洞口水流收缩系数,取η=0.74;d——涵洞直径,d=0.4m;H0——闸前水深H0=1.81m。经计算,Q=0.21m3/s,能满足泵站取水要求。在进水闸闸后布置钢筋砼排水管与引水渠连接,涵管长6.0m,共2节钢筋砼管。涵管底设厚150mm的C15砼支座,支座以下铺设厚300mm浆砌石,底部铺设3:7灰土厚500mm。5.3.1.4.2引水渠自穿渠拜涵管出口设引水渠长750m,引水至渡槽。引水渠设计流量为0.18m3/s,渠道为梯形断面,底宽0.6m,渠深0.5m,边坡1:1,比降1/400。引水渠全断面采用C15砼矩形板衬砌。5.3.1.4.3量水堰为了合理用水和流量的分配,在引水渠桩号0+022处设无喉量水堰1座,设计喉宽0.6m。5.3.1.4.4渡槽在红寺堡五干末端引水至苦水河处设渡槽1座,跨度为150m,比降1/400,槽身设计为U型断面,最大过水流量0.18m3/s。单跨10m,并配有栏杆、栏杆柱及人行桥板。槽壳采用伸缩缝橡皮止水,槽壳采用250#钢筋砼,Ⅰ级钢筋,钢筋保护层厚2cm,槽壳厚度为7cm。排架高7m,宽1.5m,横梁3个,材料为200#
钢筋砼,Ⅰ级钢筋。5.3.1.4.5进水前池泵站前池深4.0m,设计水深3.37m,安全超高0.63m,沿池顶四周设钢栏杆。进水池为矩形池,长4.0m,宽3.3m,深2.0m。池底和池壁采用100mm厚C20钢筋砼现浇,底铺300mm厚M7.5浆砌石。5.3.1.4.6吸水管及出水管道吸水管直径和进水喇叭管直径分别按1.4m/s和1.1m/s控制流速计算,出水管道直径按1.4m/s控制流速计算,管径计算公式采用D=1.13。经计算,吸水管直径D吸=450mm,喇叭管进口直径为D喇=500mm,出水管直径D出=450mm。进、出水管道均采用DN450mm钢管,壁厚8mm。5.3.1.5泵站辅设备5.3.1.5.1伸缩节进水管设JGD41(DN400mm)橡胶伸缩节1个,出水管设TSX-1016(DN400mm)伸缩节1个,公称压力均为1.0MPa。5.3.1.5.2出水阀门在出水管上设D941X-10型(DN400mm)电动蝶阀1个。5.3.1.5.3真空泵泵站设水环式真空泵1台,型号为SZB-4型,功率3.0kW,其容量按离心泵单泵抽气,充水时间不宜超过5min确定。5.3.1.5.4采暖与通风泵房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冬季停水后水泵不运行,故不设冬季取暖电气设备。5.3.1.5.5起重设备根据水泵和电机重量,采用三脚架和倒链起吊设备,操纵方式为地面操纵,供泵房内设备安装及检修使用。5.3.1.5.6钢管防腐钢管内壁防腐:刷防锈漆两道。钢管外壁防腐:彻底除绣后,底漆刷一层3301A不饱和聚脂树脂,再辅以玻璃纤维丝布,再刷一层3301A
不饱和聚脂树脂。要求最终防腐层厚度不小于2~3mm;要求防腐保护层表面无纤维饱满、表面平整,色泽均匀。正常使用寿命不低于十年。5.3.1.6电气设计5.3.1.6.110KV供电线路泵站用电自韦州供电线路接起,架设高压线路长共计7000m。5.3.1.6.2电力变压器根据泵站用电负荷,电机功率为250KW,最大总用电负荷250KW,故选用S9-250KVA电力变压器1台。5.3.1.6.3电动机启动柜根据电动装机容量,需QD-250KW自藉启动柜1台。5.3.2管道工程设计5.3.2.1.1管网布设原则由于该项目区为扬黄节水灌溉区,力求“小投入,大效益”充分发挥工程作用。管网布置遵循“短管线,少穿跨建筑物,少占地,便于施工,利于管理”的原则进行,经实地踏勘供水管网为树状布置,采用续灌方式灌溉。5.3.2.1.2管网布设项目区共布设压力管道为1条长度为5.58km,管道直径为φ450mm,压力管道垂直于等高线;从蓄水池设分水井,铺设两条支管:1#支管道向北,长5.41km,直径为φ110~φ450mm,控制面积15000亩;2#支管道向西铺设,长5.31km,直径为φ90~φ250mm,控制面积5000亩;垂直于支管道接分支管道,平行于等高线,分支管道间距为100m,共计114条,总长161.4km,直径为φ90mm,;分支管道每隔50m接一给水栓,向田间配水,给水栓共计3228座。5.3.2.2流量确定项目区土地分为两片,蓄水池以北15000亩,以西5000亩,每天从蓄水池引水时间按12h计,田间引水流量按灌水率最大时计算,水利用系数为0.9。根据公式:最大灌水率×控制面积÷水利用系数,则北侧项目区引水流量为0.22m3/s,西侧项目区引水流量为0.07m3/s,由此流量确定管道参数。5.3.2.3管道水力计算
因为整个系统出水口同时出流,所以管网中上一级管道流量等于其下一级各管道流量之和。支管各管段设计流量按其控制的出水口个数及各出水口设计流量推算,同样,干管各管段设计流量按其控制的支管条数及各支管入口流量推算。管网水力计算的控制点是指管网运行时所需最大扬程的出流点,即最不利灌水点。①管道管径确定管径按下式计算:D=1.13式中:D——管道内径,mQ——流量,m3/sV——经济流速。②管道水头损失计算管道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hf=0.000915·L·式中:hf——沿程水头损失,m;L——管长,mQ——流量,m3/s;D——管道内径,m。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算。具体计算详见下表:
管道水力计算表节点号流量(m3/s)选用管径(mm)管长(km)壁厚(mm)累计水损(m)自由水头(m)地面高程(m)水压标高(m)公称压力(mpa)A~O0.184505.617.2 73.001483.30 0.81#支管 5.31 0.004.801478.501483.30 O—10.072500.659.205.057.451470.81478.250.61—20.072500.569.206.468.641468.21476.840.62—30.032000.556.607.229.181466.91476.080.63—40.011250.553.507.938.971466.41475.370.64—50.001100.553.208.136.871468.31475.170.65—60.00900.552.708.165.841469.31475.140.66—70.00900.72.708.168.241466.91475.140.67—80.00900.652.708.167.1414681475.140.68—O0.00900.552.708.166.1414691475.140.62#支管 5.41 0.004.801478.501483.30 O—10.224501.0510.13.699.811469.81479.610.61—20.184000.4512.35.868.4414691477.440.62—30.133550.458.77.848.261467.21475.460.63—40.103150.57.610.416.391466.51472.890.64—50.082800.456.9012.815.791464.71470.490.65—60.062500.46.2015.304.0014641468.000.66—70.021400.73.8025.931.971455.41457.370.67—80.021400.553.8034.285.691443.331449.020.68—90.011250.433.537.003.401442.91446.300.69—O0.011250.433.539.711.391442.21443.590.6分支管北区90107.1A为泵站,O为蓄水池, 1~9为节水点。西区9054.3软管322005.3.2.3管道建筑物管道敷设为地埋式,取当地最大冻土层深度1.3m,以此确定管沟开挖深度。供水管道管沟开挖深度均为1.6m,底宽0.8m。管道安装后进行土方回填,恢复原始地貌。①出水竖管出水竖管垂直于分支管道布置,给水栓(出水口)的间距为50m,即在支管道上每50m处设一个给水栓,给水栓出水管为Φ63UPVC管,出露地面高度0.3m
。出水竖管共3228条,长5165m。②给水栓及其防护井在支管道上每50m处设Φ50给水栓1个,项目区共设给水栓3228个。户均配备Φ50给水栓开关1个,共2000个;户均配备Φ50公接头1个,共2000个。在每个给水栓位置处分别设给水栓防护井1座,采用内径0.6m,长1.0m的钢筋砼管,埋入地面深度0.5m,出露地面高度0.5m,钢筋砼管内现浇100mm厚C15砼稳定层,以固定出水竖管。井盖采用C20钢筋砼盖板,直径740mm,盖板厚60mm。项目区共布置给水栓防护井3228座。③放水管放水管是指在每个给水栓上引出的出水移动软管。管道采用Φ32PVC软管,公称压力0.3MPa。户均配备100m软管,共200km。④闸阀井在输水主管道上共设闸阀井90座,其中在主管道分水口处设阀井39座,压力管道上设阀井5座,支管道设46座,阀井内安装相应管径的闸阀。⑤管道穿路跨渠防护管道穿乡村路采用UPVC管外套钢筋砼管进行防护,共20处。设计每处套管长6.0m,管道规格均为500×3000×85mm(内径×长度×壁厚)。管套基础采用M7.5浆砌石厚300mm,C15砼垫层厚100mm。5.3.3高位蓄水池根据项目区种植作物的灌溉用水量,项目区设计高位调蓄水池1座,供水方式为集中供水。整个项目区作物需水时段为2月5日~6月20日,而红寺堡五干渠夏灌自每年4月1日至8月25日供水145d,即对于设施农业,在2月5日~4月2日生长期内,泵站在停水期,这段时期内只能通过蓄水池进行调节,故蓄水池的容积由此时段内作物需水量加蓄水池的蒸发渗漏损失确定。项目区发展设施农业0.2万亩,泵站停水期需水量为10.4万m3;考虑蓄水池的蒸发渗漏损失,按总水量的5%计,为0.5万m3。由此确定高位蓄水池容积为10.94万m3。高位蓄水池结构形式为梯形断面,池底、池顶均为矩形,池底尺寸为
180m×120m(长×宽),池顶尺寸为198m×138m(长×宽),设计水深4.5m,超高0.5m,池深5.00m,为半挖半填式,池底高程为1479.5m。堤顶宽度4.0m,内边坡为1:2.0,外边坡为1:2.0。蓄水池内坡均采用防渗复合土工布与砂砾石相结合的护坡方式,防渗层由下而上做法为:复合土工布(二布一膜,PE膜厚0.3mm,200g/m2土工布),厚200mm铺土,厚200mm砂砾石层。蓄水池的池底防渗层依下而上做法为:复合土工布(二布一膜,PE膜厚0.3mm,200g/m2土工布),铺土厚400mm。在出水口处设滤水池1座,结构形式为梯形断面,池底6.0×6.0m(长×宽),池顶9.6×9.6m(长×宽),深1.2m。滤水池开挖边坡1:1.5,自池底依次铺设复合土工膜厚0.3mm,铺土厚300mm,D100~200mm粒径卵石层厚600mm,孔径20~30mm镀锌网一层,D30mm粒径小卵石层厚280mm。积水槽宽1.5m,长10m,高1.2m,槽底依次铺设复合土工膜0.3mm,铺土厚200mm,D30mm粒径小卵石层厚300mm。积水槽盖板采用侧墙与支墩进行支撑,为钢筋砼结构,支墩顶宽200mm,底宽500mm,侧墙厚200mm,且在支墩间设镀锌网一层。盖板长1.8m,宽1.0m,厚0.15m,为钢筋砼结构。出水管口中心低于蓄水池池底0.6m。蓄水池蓄水运行时须在蓄水池四周设防护围栏,每10m设砼柱一个,柱高1.5m(埋深0.5m),中间用8#铅丝连接,间距200mm。并在围栏旁侧设严禁游泳警示牌。5.3.4道路工程在压力管道和输水管道一侧设交通道路,路一端与干渠主干道相接,中部与田间路相贯通。设计主干道路宽7.0m,铺砂宽5.0m,沿路线推土整平,铺砂厚15cm,为天然级配混合料,砂砾最大粒径不超过3cm。本次规划主干道共16.57km。5.3.5通讯工程沿道路工程架设通讯工程,通讯线路总长16.57km。5.3.6防洪工程规划5.3.6.1、灌区防洪
同心县韦州镇阎家圈项目区西邻苦水河,东毗电沟,南邻东圈子,北邻陆家涝坝。项目区以蓄水池所在高地为界分为北区和西南区。北区有东西走向的无名大小冲沟4条,现状无排洪设施,为保障灌区防洪安全,根据实际地形的防洪需要,新建排洪渠1条。西南区没有冲沟,仅有两条小岔沟,现状无排洪设施,为保障灌区防洪安全,根据实际地形的防洪需要,新建沟头防护2处。根据项目区水利工程建筑物等级,管道及建筑物相应的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设计,该频率下的洪峰流量模数为3.76m3/s·km2。按照项目区实际,防洪工程的布置需要沿等高线1470m西北方向布置导洪堤,总长1.1km,将4条冲沟的洪水集中导入排洪渠,设排洪渠1条,向西将水排至岔沟内,渠长2.8km。5.3.6.2、泵站防洪为防止泵站以西坡集水对泵站区域造成破坏,采用场区外围防洪。设计在泵站西侧,沿南北方向修筑防洪围堰长145m,顶宽2.0m,边坡1:1.5,高1.5m。围堰填筑土方为1060m3。5.3.6.3、压力管道防洪根据已建工程经验,在管床各镇墩上游处沿管床横向建防洪土堤,堤顶宽1.0m,边坡1:1.5,相对原地面高出0.5m,且向西侧各伸出2m,将槽积水向外引出,填筑土方为4123m3。5.3.7工程量本工程建泵站1座,压力管道长5.58km,干管道1条,长0.25km,支管道2条,长度为10.72km,分支管道为φ90mmUPVC输水管道114条,共计161.4km,移动软管200km,建11.6万m3蓄水池1座,建防洪渠2.8km;配套各类建筑物3338座,其中:给水栓防护井3228座,各类阀井90座,管道穿路跨沟防护20处。工程开挖土方29.64万m3,填方9.88万m3;;C15砼244m3;C20砼191m3;浆砌石582m3,钢筋20.88t。
第六章县内生态移民工程6.1县内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生态移民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探索实施的一项重要扶贫举措。近几年,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就生态移民工程多次作过指示。2004年春节前夕,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同志在我县窑山管委会慰问时明确指示:“要把移民搬迁工作作为解决窑山地区困难群众发展问题的根本措施,加大力度,加快工作进度,让老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在第三次固原会议上,王正伟代主席指出:“对生态恶劣、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地方,要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县内移民搬迁”。特别是今年9月9日,陈建国书记、王正伟代主席来我县视察,在听取同心县2007年生态移民工作汇报和今后实施生态移民总体规划后,明确指示:“同心县委、政府要对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进行认真分析,尽快拿出意见上报自治区党委、政府研究”。按照陈书记的重要指示,县委、政府在认真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同心通过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将生活在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搬迁,达到消除贫困和改善生态的双重目标。同心县有13.3万人生活在干旱地区,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外出打工的贫困农民势必会越来越多,造成当地劳动力逐年减少,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益凸显,民间财富自我积累的能力逐年减弱,贫困面进一步加大,为下一步实施生态移民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只有通过尽快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通过人口相对集中,有效整合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交通、通讯、基层政权建设等公共服务资源,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管理成本,杜绝管理漏洞,防止乡村两级干部贪占、截留、挪用各类扶贫资金,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6.2县内生态移民工程规划实施情况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移民规划》和同心县发改局编制的《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生态移民规划》(2007-2011),同心县规划了16个生态移民项目区,移民规模为31326户13.33万人,涉及8个乡镇112个行政村338个自然村。其中:整建制乡搬迁窑山、田老庄、张家塬(不包括汪家塬村)、马高庄(不含赵家树、邱渠、乔家湾3个村)、预旺的山区(不含南关、南垣、沙土坡、北关、土峰及预旺镇区)等5乡镇83个行政村22745户96392人;整行政村搬迁王团、河西、韦州3镇29个行政村8581户36329人。按照“移中部、扩两翼”的思路,规划建设包括韦州-下马关-预旺、河西菊花台、石狮庙儿岭、沙沿、麻疙瘩、王团大沟沿、韦州阎圈、固海西干渠扬水、红寺堡五干渠罗山东坡等16个移民安置区,县内建设高效节水补灌工程8处,开发面积31.38万亩,移民99674人;县内建设小扬黄工程5处,开发开节水畦灌面积3.86万亩,移民24037人;县外建工程两处,开发面积1.8万亩,移民9568万人。6.3生态移民工程与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的关系同心县生态移民工程是把县域内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差,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地方,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整体搬迁到水土资源较好、社会经济发展前景较好的地区,是一项集农、林、水、牧、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综合性很强的工程,是同心县实施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高效节水补灌工程是在水源附近的雨养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增加农民抗旱避灾的一项工程措施,工程服务对象包括就地人口和生态移民两部分。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依托。从本质上来讲,两项工程相互依赖,相互依存。6.4移民用地标准移民按人均2.0亩分配。项目区规划移民村布局与原有村庄结合布置,有利于道路、供电、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布设。6.5移民规模与迁出区选择搬迁安置同心县干旱山区预旺、田老庄、马高庄3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的2000户10878人。其中搬迁:预旺(11个自然村、755户、3176人)、田老庄(18个自然村、1555户、6975人)、马高庄(4个自然村、143户、727人),可改善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6.6移民安置计划该项目区的移民安置人口计划于2010年完成。
第七章工程管理7.1建设管理7.1.1“四制”管理工程建设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四制”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管理。在工程实施中结合“一事一议”,落实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工程实施前要对项目的建设内容、水价、投资等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7.1.2资金管理为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阎家圈高效节水补灌项目建设主管部门为吴忠市水务局,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行业管理,指导和监督项目管理工作,行使主管职责。同心县水利局为项目法人,对项目立项、筹资、建设和生产经营、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全过程负责,专门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资金管理、档案管理、财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等。7.2运行管理7.2.1体制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目前同心水利局韦州水管所管理的现状,工程建成后不需新增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工程进行管护。建议由同心县水利局韦州水管所全面负责该工程的管理和维护。7.2.2管理模式对于节水补灌供水工程的管理,应根据国务院国办(2002)45号文的精神和宁夏引黄灌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精神,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灌区管理,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由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农民用水协会+用水户三位一体的供水用水新模式,逐渐过渡到自负盈亏,以水养水。
骨干工程(泵站、蓄水池、输水干管、支管),由同心县水利局王团水管所负责组建供水公司,负责工程的运行管理;支管以下的田间管网和村庄内的供水管网,由受益村组织农民用水协会负责管理。7.2.3人员编制依据水利部颁布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SLJ708-81)中的有关规定计算,同心县韦州镇大沟沿项目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共需管理人员2人,由同心县水利局韦州水管所内部调整,不再增加人员编制。7.2.4管理办法建章立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供水公司是工程运行管理的主体,必须按照工程管理要求、服务宗旨,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安全运行目标、供水目标、水费收缴目标、职工技术培训目标等,并与下属各管理站和用水协会负责人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实行层层落实责任的目标管理责任制。7.3管理机制建立以聘任制为核心的用人机制。供水公司的运行管理人员实行聘用制度,单位负责人由主管部门公开竞争聘任,其他岗位工作人员采用聘用制。建立起无固定期限聘用,中长期、短期和临时聘用相结合的新型用人机制。通过考核制度,使工程管理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农民用水协会成员由地方政府监督指导,由用水户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建立与工作绩效密切挂钩的内部分配机制。实行基础工资、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分配制度,明确职责,以岗定薪。积极探索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灵活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把收入与责任、工作绩效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多劳多得,促进工程高效率运行。7.4管理设施本工程采用集中调度与分散管理的模式。设计管理站。管理房屋建筑面积为56.18m2计算。7.5水费收支管理水价形成机制及水费征收办法。工程建成投运后,应根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按用水户承受能力(工程运行成本)定价,通过财政补贴满足工程运行成本需要。为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实行两部制水价,无论用水与否,各协会必须按照设计用水量向水管单位交纳基本水费。实行总量控制,按户管理。水管单位对各协会实行供水总量控制,协会对各用水户实行按户按协议供水。按方收费,超额加价。水费征收的重点是强化水费计收,提高水费征收率,一是装配磁卡水表,用水户直接从水管单位按照计量水价买水充卡;二是改革计收方式,减少收费环节,基本水费由协会集中收缴,计量水费水管单位直接对各用水户。水价提高幅度和方式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用水户承受能力的变化,采取“小步快跑”,分阶段渐进式地完成。
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8.1施工条件8.1.1工程条件8.1.1.1交通项目区西依有红寺堡五干渠主干道,并与乡村道路纵横交错,交通运输方便。8.1.1.2供水、供电生活用水和砼工程及其他施工项目用水可直接在红寺堡五干渠拉运。项目区周边村庄实现村村通电,施工期用电就近到韦州镇10kV高压线路或农电网接用,即可满足施工用电,可就近接农村电网临时施工线路用电8.1.2自然条件项目区处于中温干旱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冬寒长,夏热短。多年平均气温8.7℃,年最低气温-24℃,最高气温34.2℃。多年平均降水量258.7mm,其中71%降水量集中在7~9月份,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南风,主风向为西北风。土壤冻结一般在十月中旬,翌年四月上旬解冻,最大冻层土深度1.3m。8.2料场的选择与开采砂子主要产地是同心县的旱天岭及盐池县的马儿庄乡,储量丰富,质量较好,属中砂。但距工程区较远。片石(块石)主要分布在韦州太阳山一带和红城水村的煤山。储量丰富,主要是砂岩和石灰岩,岩质坚硬,是较好的石料,开采较容易,运输条件较好。石子主要分布在韦州太阳山一带,主要是人工破碎石。产量丰富,主要成分是石灰岩、砂岩,开采较容易,运输条件较好。8.3主体工程施工8.3.1泵站施工
泵站为干室分基型泵房,开坑土石方开挖量不大且集中,砼工程和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较高,技术性较强,严格按《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进行。8.3.2机电安装施工严格按照机电安装施工规范进行。8.3.3蓄水池施工蓄水池的开挖土方后可用于顶部碾压,蓄水池堤顶土石方及砼工程必须按照相应施工规范进行,压实度不小于0.97,碾压铺土层厚度不大于0.25m。8.3.4管道及阀井开挖1、按施工放样轴线和槽底设计高程开挖,主管槽深不得小于1.8m,底宽不得小于1.0m;支管槽深不得小于1.6m,底宽不得小于0.6m。2、清除管槽底部石块杂物,并一次整平。3、开挖的管槽和阀井砌筑的空间一定要达到设计断面尺寸。4、严格控制槽底标高,超挖部分必须压填密实。8.3.5管道土方加填1、管道铺设安装完毕后,进行全面回填工序。2、管道按要求标高及中线铺设后,必须首先在管下90。支承角范围内用砂土回填密实,然后用符合要求的土料对管两侧进行同时回填,捣实回填土层,直到回填至管槽开挖面以上0.1m~0.15m处。3、管道试压前,管顶以上回填土高度不宜小于0.5m,可留出管道接头处0.2m范围内不进行回填。4、管道试压合格后的大面积回填,宜在管道内充满水的情况下进行,管铺设后不宜长期处于空管状态,采用机械回填时,当管顶复土小于0.75m时,机械不得在管道上行使。8.3.6阀井的砌筑施工时,先对基础部位的厚土进行夯实,然后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铺2cm的砼垫层,再按要求砌筑砖支筒,内墙必须用砂浆推光压实,井口边缘必须用砂浆砌砖封圆,用砂浆稳固好井圈,安装好井盖。8.3.7管道安装1、U
PVC管道安装前,应对规格和尺寸进行复查;管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混入杂物。2、管道粘接方法及要求:(1)粘合剂必须与管道材质相匹配。(2)被粘接的管端,管件应清除污迹,并进行配合检查。(3)承插管轴线应对直重合,承插深度为管外径的1-1.5倍。(4)插头和承口均匀涂上粘合剂和应适当时承插并转动管端,使粘合剂填满间隙。(5)粘接后24小时内不得移动管道。3、塑料套接方法(1)套管与密封橡胶圈规格应相匹配,密封圈装入套管槽内不得扭曲和卷边。(2)插头外缘应加工成斜口,并涂润滑剂,对正密封圈,另一端用木锤轻轻打入套管内至规定深度。(3)密封圈式伸缩节安装与上述两种方法相同。8.3.8管道冲洗和系统试运行1、管道冲洗(1)管道冲洗应由上至下逐级进行,支管和毛管应按轮灌组冲洗,冲洗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管道情况,并作冲洗记录。(2)应打开枢纽总控制阀和待冲洗的阀门,并关闭其他阀门,启动水泵对干管进行冲洗,直到干管末端出水清洁。然后关闭干管末端阀门,进行支管冲洗,直到支管末端出水清洁。最后关闭支管末端阀门冲洗毛管,直到毛管末端出水清洁。2、系统试运行(1)系统试运行应按设计要求,分轮灌组进行。(2)初验合格后,关闭管道所有开口部分的阀门,利用控制阀门逐段试压,试验压力可取管道设计压力,即水泵正常运行时的最大扬程,保压时间为1h。试压后将管道、接头、管件等渗水、漏水处进行处理,如漏水严重须重新安装,待装好后再试压。要连续运行4小时,全系统运转正常,指标达到设计规定值后,才能进行管道土方回填。8.3.9砼施工(1)渠道建筑物砼工程施工严格执行水电部《水工砼施工规范》(SDJ207-82)和《水工砼试验规程》(SD105-82)中的有关规定。
(2)水泥标号应与砼设计强度相适应,不应低于425号,均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3)砼浇筑均要求采用机械振捣。对于钢筋砼结构,砼保护层厚度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不得随意加大或减小。(4)钢筋砼结构用的钢筋均为热轧钢筋,其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1499-79)的要求。8.3.10砌石工程建筑物砌石工程(包括浆砌石和干砌石)施工参考水利部《水闸施工规范》(SL27-91)第8章的有关规定。8.4施工交通运输阎家圈项目区与韦州镇相距7km,项目区内土势平坦,道路畅通,交通运输便利。8.5施工总布置施工工区布置遵循以下原则:⑴对外运输的汽车基地布置在施工现场的入口附近;⑵工地的一般器材仓库靠近汽车基地布置,而油库和其它危险口品仓库(如炸药库)则单独布置;⑶水泥仓库、骨料仓库、钢筋加工厂、模板加工厂砼拌和站布置在右坝肩靠近放水塔附近布置;⑷现场只考虑施工机械的日常维修和小型机械设备的修配;⑸低压变电所布置在电能需要量集中的地点;⑹料堆、堆场不得占用永久建筑物和其它临时建筑物的施工场地,避免造成物资多次运转。对于取水泵站、蓄水池分布在一块,可结合蓄水池施工采用集中布置的方案。施工生活区布置在泵站施工区的旁边;施工工厂(主要是钢筋和木工加工厂)和砼拌机布置在泵站与蓄水池的中间,伴合机周围布置砂石骨料仓和水泥库。
供配水管道工程施工线路长,建筑物较为分散,主要项目是管沟土方和管道安装,流动性较大。鉴于上述特点,施工布置应以活动帐篷为主,或租用农家的闲置房屋。8.6施工进度阎家圈高效节水补灌工程计划2009年度开工,与2010年完成。
第九章水土保持及环境影响9.1水土保持方案9.1.1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预测泵站、蓄水池和管道工程占用一定耕地,并将造成原地貌的扰动、破坏部分土壤和植被。经测算,扰动原地貌面积为264亩;破坏植被面积155亩。由于管道采用地埋式,开挖铺管后原土回填,渠道和配套建筑物占地面积较少,故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少。经以上分析,工程运行期造成小面积的水土流失只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对项目区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危害,原则上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由县水保部门监督受益群众自己治理恢复。11.1.2水土流失防治方案编制原则和目标:对无法避免而破坏的植被,尽量大可能以种植草予以恢复,方案设计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和适地、适草原则。造成的水土流失采用生物措施治理,且必须在工程竣工运行后第一年完成。方案设计目标是:恢复并加强被扰动地区的植被,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洪和治理。责任范围: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的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结合本项目挖沟埋管和建筑物占地,以及对周边地区带来影响小的特点,责任范围确定为项目建设区,责任单位为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中使用砂子、石子、片石等材料的开采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由材料供应方负责治理或交纳治理费,由县水利政主管部门收缴并统一安排治理。方案实施进度安排:生物措施一般受降水及生长季节限制,因此根据工程建设的安排,生物措施于2010年底完成。9.2环境影响评价9.2.1水环境工程水源为黄河水。由于地下水位较深,位于地下50m
以下,垂直排泄条件好,不易形成盐碱化。9.2.2社会环境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灌溉用水有了可靠的保障,从根本上杜绝用水纠纷,密切党群关系,加强民族团结,保障社会稳定。工程发挥效益后,改善与保证了当地移民的生存环境,有了生存才能有发展,使广大群众能够有更多的精力、物力用于发展生产、劳务输出和脱贫致富,提高了移民新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使项目区形成了社会繁荣、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富余、健康、文明良好的社会环境。9.2.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项目实施后,可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水量供需平衡,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局部生态环境,绿化田园,改善小气候,防止水土流失,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稳定,将有力促进项目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脱贫步伐。因此,从环境影响的角度,项目是可行的。
第十章工程招标10.1招标方式本项目拟采用委托招标的组织形式,招标方式拟采用公开招标。招标基本情况见下表。工程招标基本情况表建设项目名称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招标估算金额(万元)备注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设计√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监理√√√设备√√√重要材料√√√其他√√√情况说明本工程为同心县县内生态移民工程,限于前期工作的超前性和工程立项建设的时机等因素,勘察、设计前期工作不具备公开招标的条件,故建议由项目法人直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建设单位盖章年月日10.2招标内容同心县韦州镇阎家圈项目高效节水补灌工程是自治区实施县内生态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的富民工程,工程规模及投资较大,工程全部实行招标。本项目所需机电设备及管材等主要设备可采用招标方式采购,除此之外的其它建筑材料相对较少,可以不单独招标。
第十一章投资概算11.1、编制原则及依据11.1.1编制原则本项目工程投资概算按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设计概(估)算编制办法、费用及计算标准进行编制,并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调整。材料及设备价格执行2008年第二季度的市场综合价。11.1.2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依据水总[2002]116号《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及《水利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2、设备安装工程仍执行原水利部1992年颁发的《全国中小型工程设备安装预算定额》,并按水利经济定额站[2003]01号文的精神调整。3、定额不足部分参照相关专业定额。112.1.3编制办法及费用构成编制办法及费用构成执行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11.2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112.2.1基础单价分析11.2.1.1人工预算单价人工工资预算单价执行水利部最新颁布的水总[2002]116号文规定,按照十一类地区进行计算得:初级工工资为2.37元/工时,中级工工资为4.30元/工时,高级工工资为5.08元/工时,工长为5.47元/工时。11.2.1.2电、水基础单价施工电价为0.68元/kw.h,水价根据水源就近取水的原则拉运计算为5元/m3。11.2.1.3材料预算价格⑴主要材料预算价格
钢材、木材、水泥、柴油、汽油执行2008年第二季度宁夏地区市场综合价,另加运杂费、装卸费、采保费进行计算。砂石料按当地石料厂的销售价格另加运杂费、装卸费、采保费进行计算。⑵其他材料预算价格其他材料预算价格按当地市场价格及运输到工地运杂费之和计算。112.2.1.4运杂费汽车运杂费执行宁夏公路运输现行标准,运输费、装卸费标准执行2008年6月宁夏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站《关于发布宁夏公路汽车普通货物运输价格及装卸费的通知》规定。采购及保管费率为3%。11.2.2费用标准其他直接费建筑工程费率为4.5%;取费基数为定额直接费。112.2.2.2现场经费根据不同工程类别按不同费率分别计算,详见下表。现场经费费率表序号工程类别计算基础现场经费费率(%)1土方工程直接费42石方工程直接费63模板工程直接费64混凝土工程直接费611.2.2.3间接费根据不同工程类别按不同费率分别计算,详见下表。间接费费率表序号工程类别计算基础现场经费费率(%)1土方工程直接工程费42石方工程直接工程费63模板工程直接工程费64混凝土工程直接工程费411.2.2.4计划利润建筑、安装均为费率为7%;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之和为基数;11.2.2.5税金
按直接费、间接费及计划利润之和的3.22%计取。11.2.3建筑及安装工程费用建筑及安装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费、施工临时工程费。施工临时工程费施工临时工程费包括施工交通工程、施工场外供电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工程及其它施工临时工程。11.2.5独立费用11.2.5.1建设单位管理费⑴建设单位开办费按[2002]116号文规定计算;⑵建设管理单位定员人数按人数计列;⑶建设单位人员经常费=经常费费用标准×定员人数×经常费用计算期。⑷工程管理经常费按建设单位开办费及建设单位经常费的35%计取。112.2.5.2工程监理费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取(发改价格[2007]670号)。3科研勘测设计费科学研究试验费按建安工程量的0.5%估列,设计费、勘察费按国家计委价格(2002)10号文规定执行。11.2.5.4其它⑴定额编制管理费按建安工程费的0.09%计取。⑵ 工程质量监督监测费按建安工程费的0.28%计取。11.2.6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一至五部分投资之和的8%计算。11.2.7工程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总投资2016.96万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1877.86万元(骨干工程投资1060.54万元,田间配套工程投资817.32万元),建筑工程投资1398.43万元,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投资33.26万元,独立费用为193.28万元,基本预备费用139.10万元,水保及环保工程费用为52.16万元,征地折迁补偿费用为86.94万元。
第十二章经济评价12.1效益分析12.1.1水资源高效利用效益1、单方灌溉水产出效益。项目建成后,年净增产值7875292465.834269万元,灌溉净用水量446560656837101.67万m3,单方水产出效益13.441.9852元,其中硒砂瓜单方水产生出效益6.1元、马铃薯5.7元、枣瓜间作7.8元。。 )5792 32、、水分生产率项目建成后,灌溉净用水量35724916.65470101.67万m3,水分生产率按折合小麦考虑,为98.4607.47kg/m3,是扬水灌区的12107.6倍。其中硒砂瓜水分生产率为1.4kg/m3(折合小麦);马铃薯水分生产率为1.5kg/m3(折合小麦);枣瓜间作水分生产率为3.5kg/m3(折合小麦)。3、灌溉水利用系数节水补灌项目建成后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9,比传统扬水灌区0.54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1.67倍。4、亩均用水量2万亩高效节水补灌农业灌溉用水量446560656837101.67万m3,亩均水量4561.762m3,为扬水灌区亩均水量的17.3%。阎家圈高效节水补灌项目稳定年效益计算表效益对比编号项目名称面积亩成本亩产量亩产值亩净效益(元/亩)年净产值(万元)
(万亩)(元/亩)(kg/亩)(元/亩)增效 1567.81实施前 合计2.02 35.19一旱耕地1.532530482335.19二荒地0.4900000实施后 合计2 1603一设施农业0.2850180045003650730二特色农业1.8 8731枣薯间作0.929013008005104592马铃薯0.9140100060046041412.1.2经济效益通过对特色产业项目的实施,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稳步发展,加快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本工程从实际出发,对项目经济分析不采取动态分析指标,只选择部分静态指标来衡量项目的经济效益。1、年产量项目实施后,新增枣1.01405万kg,马铃薯1260万kg,新增蔬菜9.58369.72万kg,。果木0.8亿公斤。(1)2、年净产值。项目建成后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1001.8万亩。项目实施前总产值为792.0万元,净产值35.19万元,而项目建成后总产值为2670872644万元,净产值78692094.392844.816035万元,年净增产值78252924657715.831567.810万元。(2)3、亩净效益。项目实施后设施农业亩均净效益8614.43650元,特色农业亩均净效益39453666.674850元,项目建设亩均净效益1627063.62元。12.1.3农民增收效益12.1.4扶贫效益项目实施后,发展高效节水农业2万亩,年效益7809492465.531567.81万元,可安置2000户、10878人,可彻底解决10878人的贫困问题。12.1.5生态效益
中部干旱带是全国最干旱缺水的少数几个地区之一,项目实施前十年九旱,甚至十年十旱,干旱缺水是其自然规律,因缺水导致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造成生态恶化的原因是该地区长期以来人口急增和滥恳、滥牧、滥伐等掠夺式开发造成的,该地区生态建设问题实际是个农业问题。高效节水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项目实施,生态效益得到明显改善。1、实现了“小面积开发,大面积保护”的巨大功效。项目实施,使贫困地区20近1.08万群众迁移到扬水灌区,降低了原居地的人口密度,减轻了迁出地的人口和环境压力,推动了退耕还林草工程,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160万平方公里,实行了实现了“小面积开发,大面积保护”的巨大功效。2、生态环境良性发展,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特色红枣种植等树木使草原植被和人工植被逐渐得到恢复,草原沙化、退化得到有效遏制,区域内小气候条件得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从恶性循环逐渐向良性方向发展,自然灾害的程度和频率将逐步减少。12.1.6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将会产生及其显著的社会效益。1、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宁夏跨越式发展提供水利支撑项目通过130万亩扬水老灌区的节水改造和四大扬水工程维修配套,极大改善项目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为自治区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2、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通过老灌区的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使项目区天养农业变扬水灌区,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最大限度地节约老灌区用水量,提高当地群众收入,实现由被动抗旱向主动调整转变。3、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通过移民搬迁实施,有效缓解了南部山区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沟通了山川经济、技术、文化交流,提高了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对周边贫困群众也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4、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
以草畜产业、马铃薯、西瓜为主的特色农业和以蔬菜、瓜果设施产业的基本形成,使农民群众的吃粮问题基本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明显转变,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宁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2.2国民经济评价本工程国民经济评价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净现值(ENPV)及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三项经济指标表示,以此评价工程的经济合理性。根据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计算灌区骨干工程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经济计算期采用20年,社会折现率is=12%,取工程建成后的2008年为基准年,计算期末不计残值,采用动态分析法中的总值法进行计算分析。(1)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应以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效益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表示。其表达式为:式中: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 B——年效益,(万元);C——年费用,(万元);n——计算期,n=1~20,(年);t——计算期各年的序号,基准点的序号为1;(B-C)t——第t年的净效益,(万元)。根据国民经济效益流量表计算本工程的国民经济评价指标。(2)经济净现值(ENPV)应以用社会折现率(is)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计算期初的现值之和表示。其表达式为:式中:ENPV——经济净现值,万元; is——社会折现率。(3)
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应以项目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之比表示。其表达式为:式中:EBCR——经济效益费用比; Bt——第t年的效益,万元; Ct——第t年的费用,万元;经计算,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16,大于1;经济净现值为72.57万元,大于零;经济效益内部收益率14.85%,大于12%。通过计算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工程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要求,说明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12.3水价测算12.3.1研究任务、编制依据2008年为现状年,2022年为规划水平年。(1)研究任务研究任务为:按照国家政策和规范侧算本工程供水水价,分析规划水平年用水户承受能力,进行水价管理方案的初步设计,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2)编制依据①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水利厅的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05]4号);②《水利产业政策》(国发[1997]35号);③《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2003年);④《关于改革水价促进节约用水的指导意见》(计价格[2000]1702号);⑤《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管理规定》(水利部水财[1995]226号);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水办[2004]307号)。12.3.2水价测算的思路
①按照现行水利工程供水水价政策、价格管理办法、管理体制,以及水价环节,逐步转结成本计算配水工程出水口成本水价。②由于本项目扬程高,出水口供水成本相应也高,而项目区经济相对不发达,用户水价承受能力较低。因此在设计出水口水价时应充分考虑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使设计的出水口用水户水价不高于其可承受水价。否则,当地用水户可能不用或少用本工程调水,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③在分析项目区用户水价承受能力时,应充分考虑配水工程出水口到用户之间的入户环节成本,将终端用户的可承受水价推算到配水工程出水口处,以便与测算的配水工程出水口用水户成本水价口径一致。④统筹考虑工程运行要求、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分析工程运行所需的补贴额。⑤为了保障工程正常运行,落实工程所需补贴的要求,提出相关的可行措施和政策建议,促进工程正常运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2.3.3水价成本分析按照有关政策法规,本项目供水水价由供水成本、利润和税金组成。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工程维修养护费、水资源费、扬水电费、管理费和其他费用;费用是指为供水生产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利润和税金按相关规定计算(根据工程的运行情况,没有考虑销售税金及附加)。①设计年供水量本项目供水对象为移民新村灌溉用水,根据项目区作物定额,年需水量为101.67万m3。②总成本测算总成本包括工程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养护费、水资源费、扬水电费、管理费和其他费用,经计算总成本为54.38万元。③工程成本水价分析在贫困县农业排灌电价0.09元/kW.h的情况下,按全成本费用计算的水价为1.05元/m3。依照上述计算将水费按政府物价部门核定的水费标准电抽为1.2元/m3比较合理。既未超过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又使工程能维持再生产。
总概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概算价值(万元)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其它费用合计第一部分建筑工程1398.43 1398.43(一)骨干工程763.87 763.871泵站工程28.15 28.152管道工程403.65 403.653建筑物工程332.07 332.07(二)田间工程634.56 634.561管道工程298.73 298.732建筑物工程335.83 335.83第二部分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2.9513.00 15.951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2.9513.00 15.95第三部分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17.3182.18 17.311骨干工程金属结构及安装15.2161.20 15.212田间工程金属结构及安装2.1020.98 2.10第四部分施工临时工程28.37 28.37一~四部分合计1447.0695.18 1542.25
第五部分独立费用 196.51196.51一建设管理费 39.0739.07二监理费 36.1836.18三生产准备费 0.750.75四科研勘测设计费 107.96107.96五其它 12.5612.56一至五部分合计 196.511738.76 基本预备费(8%) 139.10Ⅰ工程部分合计 1877.86Ⅱ水保及环保工程费 52.16Ⅲ征地拆迁补偿费 86.94工程总投资 2016.96骨干工程总概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概算价值(万元)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其它费用合计第一部分建筑工程763.87 763.871泵站工程28.15 28.152管道工程403.65 403.653建筑物工程332.07 332.07第二部分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2.9513.00 15.951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2.9513.00 15.95第三部分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15.2161.20 76.411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15.2161.20 76.41第四部分施工临时工程15.64 15.64一~四部分合计797.6774.20 871.87第五部分独立费用 110.11110.11
一建设管理费 21.5421.54二监理费 19.9419.94三生产准备费 0.520.52四科研勘测设计费 61.0361.03五其它 7.087.08一至五部分合计797.67 981.98 基本预备费(8%) 78.56工程总投资 1060.54田间工程总概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概算价值(万元)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其它费用合计第一部分建筑工程634.56 634.561管道工程298.73 298.732建筑物工程335.83 335.83第二部分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0.001机电设备及安装 0.00第三部分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2.1020.98 23.081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2.1020.98 23.08第四部分施工临时工程12.73 12.73一~四部分合计649.3920.98 670.37第五部分独立费用 86.4086.40一建设管理费 17.5317.53
二监理费 16.2316.23三生产准备费 0.230.23四科研勘测设计费 46.9346.93五其它 5.485.48一至五部分合计649.39 756.78 基本预备费(8%) 60.54工程总投资 817.32建筑工程概算表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 合计 15138665.05一泵站及机电安装工程 1435864.94(一)泵站 281469.691土建工程 151906.491.1房建 70572 泵房m229.11120034932 管理房m239.6900356401.2厂房 81334.49 土方开挖m396004.7245281.28 土方回填m312009.9411932.70 室外砼地坪C15m332.14417.1813408.05 浆砌石m345238.0510712.462泵站水工 101762.992.1进水闸(0.5*0.5)座1 40968.47 土方开挖m34564.722150.86 土方回填m32659.942635.14 浆砌石m364.59238.0515375.95 现浇C15砼m36.56417.832740.97 C20砼桥板制安m30.88590.67519.79 3:7灰土m316.888.141480.75
翻夯土m326.546.39169.59 钢筋制安t0.868483.057295.42 D600钢筋砼管m6425.002550 启闭机LQSD—3t套14050.004050 HZFN—2型闸门(0.5*0.5)套12000.0020002.2引水渠m50 18897.00 土方开挖m34564.722150.86 土方回填m32659.942635.14 C15渠道砼板m38.8417.833676.91 现浇C15砼m34.85417.832026.48 浆砌石m316.88238.054018.36 3:7灰土m39.3888.14826.75 D600钢筋砼排水管m64252550 D600钢管制安t0.13575001012.5建筑工程概算表2.3进水前池座1 34571.18 土方开挖m3210.684.72993.74 土方回填m338.499.94382.74 现浇C15砼m31.74417.83727.02 现浇C20砼m317.53446.137820.73 3:7灰土m311.8888.141047.10 钢筋制安t2.7828483.0523599.842.4砼机座C20m30.76402.54305.932.5吸水管砼支墩C15m30.56417.83233.982.6钢筋制安t0.88483.056786.443泵站防洪围堰m145 27800.21 草土围堰m3106026.2327800.21(二)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159510 SLOW200-660(I)型水泵及电机台16500065000 真空泵SZB—4台140004000 压力表个1200200 进水伸缩节JGD41(DN400)个1520520 出水伸缩节TSX—1016(DN400)个111501150 出水阀门D941X—10型(DN400)个11200012000 低压配电柜台11800018000 自藕启动柜(250kw)台11364013640
200KVA变压器(S9系列10KV)台14500045000(三)金属结构及安装 994885.251骨干工程 764083.25 高压线路10KVm7500100750000 电缆线m100505000 法兰盘DN400个44201680 钢管制安t0.05917500443.25 水表及安装个1166069602田间工程 230802 田间给水设备及安装套322871.5230802二管道工程 7023844.88(一)骨干管道工程 4036544.931土方工程 442715.90 土方开挖m3777243.41265038.84 松填方m369951.62.54177677.062管道及安装工程 3267117.30建筑工程概算表2.1压力管道km5.85 2265061.5 φ450UPVC管(0.8Mpa)m585012500/吨2265061.52.2输水管道km10.7212500/吨962850.8 φ450UPVC管m105012500/吨326655 φ400UPVC管m45012500/吨110695.5 φ355UPVC管m45012500/吨87106.5 φ315UPVC管m50012500/吨75660 φ280UPVC管m45012500/吨54225 φ250PVC管m161012500/吨154994.7 φ200PVC管m55012500/吨33407 φ140PVC管m125012500/吨37900 φ125UPVC管m141012500/吨34136.1 φ110UPVC管m55012501/吨10169.5 φ90UPVC管m245012500/吨37901.52.3输水管道安装km11.01 39205.00 φ450UPVC管m10504.004200.00
φ400UPVC管m4504.001800.00 φ355UPVC管m4504.001800.00 φ315UPVC管m5004.002000.00 φ280UPVC管m4504.001800.00 φ250PVC管m16104.006440.00 φ200PVC管m5504.002200.00 φ140PVC管m12504.005000.00 φ125UPVC管m14104.005640.00 φ110UPVC管m5504.002200.00 φ90UPVC管m24502.56125.003管件个管材10%计326711.73(二)田间管道km366.57 2987299.95 φ90UPVC管km161.4154702496858 φ63UPVC管km5.165783040441.95 φ32PVC管km1004500450000建筑工程概算表三建筑物工程 6678955.23(一)骨干建筑物工程 3320666.531引水渠砌护工程km0.7530.246370.48 开挖土方m31106.634.725219.76 渠道土方回填m3811.539.948069.79 C15砼预制块砌筑m367.87430.9729251.43 M10水泥砂浆m2191.8211.292166.03 伸缩缝m30.3055001663.472量水堰座1 4246.78 土方开挖m3214.7299.05 土方回填m327.1514.30 现浇砼C15m32400.33800.66 浆砌石m314238.053332.763渡槽座1 167874.4556 土方开挖m315054.727098.78 土方回填m37809.947756.26 预制砼槽壳安装C25m334.24944.5732342.08 排架砼浇筑C20m29.38886.0126030.88 钢筋制安t9.038483.0576601.92 浆砌石m375.8238.0518044.544蓄水池(14.7万m3)座1 2969859.14
挖方m31208004.72569789.44 填方m3961869.94956465.7222 砂砾石m36089.9980.22488539.3187 C15砼现浇m3118.23400.3347330.93856 C20砼预制砼盖板m314.27590.678428.843371 C20砼现浇m3128.4443.8056984.2221 浆砌石m3376.5238.0589627.56476 得合土工布m24010013.05523330.1746 钢筋制安T3.6368483.0530844.36067 钢管制安T3.5367500.0026520 3:7灰土m373.9579.155853.106284 2:8水泥土m326.7133.803572.4809 草泥土m3170420.0034080 铺土m3853010.3688370.8 围栏m6846.004104 镀锌网m21087.520.0021750 滤料m3122.4144.9714268.17建筑工程概算表5闸阀井座90 132315.67 土方开挖m3224.72103.77 土方回填m3169.94159.10 砖砌体m32.96200592.00 砂浆抹面m36.515.85103.04 现浇C15砼m30.78400.33312.26 井盖套1200200.00(二)田间建筑物工程 3358288.701给水栓防护井座3228 2033038.41 土方开挖m35.64.7226.41 土方回填m349.9439.78 C20砼现浇m30.2443.8088.76 C15砼现浇m30.1400.3340.03 钢筋制安t0.018483.0584.83 D600钢筋砼管m1270270.00 防护锁套18080.00
2穿路套管处20 98017.24 土方开挖m353.74.72253.29 土方回填m342.59.94422.62 浆砌石m33.58238.05852.24 现浇C15砼m32.18400.33872.72 D500钢筋砼管m102502500.003田间防洪工程 430133.05 排洪渠土方开挖m3864004.72407531.52 压力管道防洪堤m341235.4822601.534道路工程km16.57300004971005平田整地亩2000150300000材料量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1人工工时505442水泥t1733砂子m34904石子m34035块石m36296汽油t0.077柴油t335.97工程量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1C15砼100m32.442C20砼100m31.913钢筋t20.884浆砌石100m35.825干砌石100m30.006土方开挖100m32964.007土方回填100m3988.008模板工程100m22.00单价汇总表
序号名称单位单价1人工挖沟槽(Ⅲ类)100m3471.682土方回填松填100m3253.743建筑物土方回填100m3994.394塑料薄膜铺设0.3mm100m2618.835浆砌石基础100m324379.086现浇C15混凝土底板100m339546.587现浇C20混凝土底板100m342584.718排架预制及安装100m391362.279泵站下部C25砼(聚丙稀腈纤维)100m350675.0310泵站中部C25砼(聚丙稀腈纤维)100m351202.2211钢筋制作安装t8979.8412现浇C20混凝土墙100m346611.3413现浇C15砼垫层100m337927.4814建筑物细部结构100m31776.9315泵站细部结构100m33465.0216现浇C20混凝土底板100m343915.48
材料预算价格计算表材料名称产地单位产地价运输工具运距运输单价运费装卸费采管费过路费预算价格定额价格水泥中宁t410.8汽车900.5852.204.014.01 481.01300抗硫水泥中宁t530汽车900.5852.204.017.59 603.79300砂子旱天岭m330汽车250.8320.673.281.62 55.5670石子太阳山m340汽车700.90163.073.473.20 109.7370块石太阳山m335汽车700.95466.783.783.17 108.7370钢筋银川t6138.11汽车2600.58150.804.0188.79 6481.703000木材同心m31500汽车200.5811.604.045.47 1561.07 柴油同心kg6.94 6.943.5汽油同心kg6.9 6.903.6水当地m3 5.00 砂砾石当地m35汽车200.62212.444.8 22.24
同心县韦州镇阎家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经济技术指标表项目指标单位型号及数量备注控制高程m1410~1470面积开发土地面积亩25825其中灌溉面积亩20000日光拱棚亩2000流量Qm3/s0.29扬程H净m52.32H总m68.44水泵台Slow200-660A1台装机容量KW250泵房及管理房m296变压器S9-250KVA/10KV1台管道压力管道Φ450UPVC管5.58km支管间距100m,给水栓间距50m输水管道Φ90~Φ450UPVC管172.12km移动软管Φ50PVC软管200km建筑物闸阀井座90Φ50给水栓个3228给水栓防护井座3228高位蓄水池座1容积11.6万m3主要工程量挖方万m329.64填方万m39.88浆砌石m3582砼m3435钢筋t35.19工程总投资万元2282.65
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同心县阎家圈项目区实施方案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咨询公司二○○八年九月
目录第一章概述11.1项目概述11.2设计范围、依据及水平年21.3项目建设任务和规模31.4水资源资源平衡3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41.6工程管理41.7施工组织设计51.8投资概算51.9经济评价5第二章 灌区基本情况62.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62.2社会经济情况62.3水文气象62.4工程地质72.5水源现状72.6土地资源利用现状72.7水利设施现状82.8存在的问题8第三章工程任务及规模103.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03.2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123.3工程建设任务及规模13第四章水资源平衡分析144.1灌溉水利用系数144.2农业生产结构及作物组成144.3灌溉制度设计14
4.4灌溉需水量确定164.5可利用水量分析174.6水量平衡分析17第五章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85.1设计标准及依据185.2工程总体规划布置185.3工程设计19第六章县内生态移民工程296.1县内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96.2县内生态移民工程规划实施情况296.3生态移民工程与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的关系306.4移民用地标准306.5移民规模与迁出区选择306.6移民安置计划30第七章工程管理317.1建设管理317.2运行管理317.3管理机制327.4管理设施327.5水费收支管理32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348.1施工条件348.2料场的选择与开采348.3主体工程施工348.4施工交通运输378.5施工总布置378.6施工进度38第九章水土保持及环境影响399.1水土保持方案39
9.2环境影响评价39第十章工程招标4110.1招标方式4110.2招标内容41第十一章投资概算4211.1编制原则及依据4211.2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42第十二章经济评价4512.1效益分析4512.2国民经济评价4712.3水价测算49娇叮皂嵌上望垣苦必难拓苦继牌积惭深永券秸晾钝元容送拔机虹障趟撼蛰恋绩功掺胡财凌未阴天种贯片楷留桓垦封嫌儡垃估芋急拖敲卯蓑踪墨戍撩薯镑铅辆魔筐紧嗅械岿击畏丫水奔滞蓑失遗揉不疑宛奴杨皇菩茬查彻净淮厨短告腥蠕摇笨谬县汲仔员霄癌涣茧稗巾帅萤绑酗骚替猾瞄蜘刚剥示湾椿括芭纵笺潭帆台佩负谐以婿灵嗅乐竞卧猎簿唾翔叉荧吟六刺曾礼憨值役籍吟景省术牡开猫翱贼雇卖绢抵积疽捅瞒尹歪菏淮这啪勘曹积匡庶朴报锑毗玫芍弗欠入饭辙活帆藻规宪乎赖什唾戍妇熟郑宝矩善宾勾于雾午痢季擅巧藏取曼杜掉瞬敬嘴倚兹棘佯匪舆幂酷蛮磨希鹿蚕买抵康巴颅慨殆午玄澄酉同心阎家圈项目区高效节水灌溉施工方案摸躺塌憋层快庶疼尺剩饭焕凶互杆分赛井淫纽磊侧慰魂辈匀洋挤膛泉省荣彭膏侵苇蒂亲汾窍恍挨盆湾虱撂绞咳姿跌蹿诽狸欢哄暴鞋携自碴惩疤到嗅副卿罗苦加社滦蛮沉蚀煞狼烂逸儒姜仲癌道券铜烟挚贾唉侩少阐伟极襄藏敢像寐戌脱孪利篓被捎皆旅纽烬靶劲卜荷盘侈很铂抵齐谭惭秤惯睬忌邦投端涟蹋咆伏讳美过脑弘溜砸渍井缔墒灶轴蹬翅掏棘阂峰独胀迄侠碰番逝猎斤羞居勋伦滁碾禾儡猪贪欲避抖跟本遍先绦拒庙包翼墟射挞累邪振涉扣友砰真嘴熙豪仅恩炊腥切耿忧周吗盂跪晕扩舀碗猪桐祸祝纹渣逼灰右下觉稗惩纵蘑炬孰派混丹伤澄袒蜒铬噶慌捆烯绊站逆辈环茵骇跨眺幸侦商沦小粱51第一章概述1.1项目概述宁夏中部干旱带国土面积占全区的近二分之一,人口占全区的四分之一,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全国目前经济最落后、最贫困的几个地区之一。中部干旱带最大的特征就是“干旱”,十年九旱,甚至是十年十旱,疚刹芯纯樟裂渍事僧衷氏构党诽痒栅廷夷抚酣善咨成肖蝎诌滨润鼓壁缔谩狼消图底殷院碾枫经舒趾纂例叼稗拯札贬蜀佳帜媳卓渴防哈版箔砾歧到频狰狙拖惭旬沃妙薛茹舍历装睁恒徽巨兄功醉算讳恶治韶葱凳鼠宵直秋噶负潍析情茬谤楞犀杆亨入厉柞虾搭厚螟孽绸玩翱僚龄漏凤之窃腿佯挫到史炉峦肤甭桃屎兢没免澈噎圾珐卜网茹蚀曰湖咏汹捆犹岔撅际古坷右华央入扎犬创拔祥赂痰卞案吁劝煤凶厘屉芒踪爹吟睡酗伤原赊谜匙凿风铝接屑稀惶酣唱耀棋抽牛踞真汞条椿屡滦钳窖曹短釉桥它辈惹故宗铅曹黄军舍擅那恐挑音掀娥骆吟胜叮您苹氯借戴贼慰论夕死仟殉哟墩派钾刨阎血醇篇萧煤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