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 MB
  • 57页

石家庄市冶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立项环境评价评估报告表.doc

  • 57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石家庄市冶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单位(盖章):石家庄市冶河灌区管理局编制日期:二O一五年十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石家庄市冶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单位石家庄市冶河灌区管理局法人代表谢晓彤联系人赵玉芹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新华西路313号联系电话87889660传真邮政编码050000建设地点石家庄市平山县、井陉县和鹿泉区审批部门省发改委农经处省水利厅农水处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灌溉服务A0512占地面积(亩)临时占地:210亩绿化面积(亩)210亩总投资(万元)37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41.8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13评价经费(万元)预计投产日期2018年10月工程内容及规模:冶河灌区位于石家庄市西部的山地与山前平原结合部,自北向南贯穿平山、鹿泉、井陉和元氏四县(区)。该灌区已实现多水源统一调配,设计灌溉面积40万亩,是石家庄市平山、鹿泉、井陉和元氏四县(区)的生命工程。但是由于灌区本身财力不足,对低标准工程、老化失修工程不能进行系统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严重制约了灌区的发展。尽快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系数,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是非常必要的。在部、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冶河灌区自1998年开始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截止到目前,共批准实施1998~2011年14个年度16期项目,极大的改善了灌区工程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一批骨干渠道的安全输水能力明显增大,轮灌周期缩短,农田适时灌溉保障程度提高53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灌区的灌溉条件,提升了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但由于冶河灌区灌溉面积较大,现阶段仍有诸多工程需进行续建配套建设。根据省发改委农经处、省水利厅农水处《关于抓紧组织编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精神及要求,在《冶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基础上,经现场查勘后,按轻重缓急原则,石家庄市冶河灌区管理局投资37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90万元,地方配套1110万元)实施石家庄市冶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本期工程以引岗总干渠和五条干渠渠道防渗节水改造建设为主,主要建设内容为:明渠改建工程12982m,其中引岗总干渠163m、一干渠2419m、二干渠5966m、三干渠2216m、四干渠1550m、五干渠668m;明渠改暗渠工程长200m,其中三干渠152m、四干渠48m;明渠加固1处,位于二干渠,长630m;建筑物工程包括新建溢流坝1处80m、管理所改建1处、暗涵改建2处、新建农桥1座、斗口改建14处、阻水桥改建1座、节制闸改建6座以及信息化工程1项。冶河灌区工程等别为二等,渠道防渗、各类桥、闸、涵为四级建筑物。项目实施后,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597提高到0.599,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37提高到0.539,可扩大灌溉面积0.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万亩,年节水9万m3。项目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属鼓励类中“水利类”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且项目不在《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实施意见(试行)》(冀政(2009)89号)禁止类与限制类及《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2015年版)》(冀政办发[2015]7号)之列,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一、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石家庄市冶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2、建设性质:改扩建3、建设单位:石家庄市冶河灌区管理局4、建设地点:项目位于井陉县、平山县和鹿泉区,改造治理长度13.812km。其中引岗总干渠改造段(桩号10+471~10+634)位于平山县北水村南,改造治理长度163m;沿线主要村庄为北水村。53 一干渠改造段(桩号50+201~50+550、51+215~51+330、51+604~51+696、52+239~52+946、53+812~54+007、54+383~54+474、54+574~54+805、54+805~55+444)位于鹿泉区石井乡、获鹿镇和白鹿泉乡,改造治理长度2419m,沿线主要村庄为石井村和西土门村;牛山管理所位于宜安镇牛山村东北380m处,地理坐标E114°15"18.50"、N38°11"27.33"。二干渠改造段(桩号1+041~1+854、3+194~3+698、3+837~3+976)位于井陉县、(桩号3+976~5+300、桩号14+201~14+387)位于平山县、(桩号24+454~25+084、30+487~30+987、31+220~31+650、44+895~45+585、48+709~49+129、51+480~52+440)鹿泉区,改造治理长度5966m;沿线主要村庄包括北王庄村、南西焦村、烟堡村和向阳村。三干渠改造段(桩号10+396~10+550、13+613~14+104、17+222~17+550、22+075~22+080、23+178~23+330、23+648~23+800、24+000~24+531、27+618~28+178)全部位于平山县,改造治理长度2373m;沿线主要村庄包括刘家会村和封城村。四干渠改造段(桩号3+479~3+901、6+788~6+886、7+800~8+316、9+157~9+719)全部位于平山县,改造治理长度1598m;沿线主要村庄包括刘家会村、丁西冶村、杨西冶村和东岗上村。五干渠改造段(桩号2+316~2+546、3+092~3+530)全部位于平山县,改造治理长度668m;沿线主要村庄为东冶村。项目各渠所属行政区域及起始点坐标见表1。项目各渠地理位置见附图1。渠道走向及周边关系见附图2。表1项目各渠所属行政区域及起始点坐标一览表渠道名称桩号所属区域起点坐标终点坐标环境敏感特征引岗总干渠10+471~10+634平山县114°3"14.70"E38°15"50.96"N114°3"20.45"E38°15"48.56"N饮用水源准保护区一干渠50+201~50+550鹿泉区114°17"2.02"E38°6"34.13"N114°16"53.24"E38°6"29.48"N无51+215~51+330114°17"1.89"E38°6"22.41"N114°17"5.64"E38°6"20.49"N无51+604~51+696114°17"9.77"E38°6"12.03"N114°17"11.93"E38°6"10.18"N无52+239~52+946114°17"17.02"E38°5"54.94"N114°17"12.77"E38°5"32.98"N无53 续表1项目各渠所属行政区域及起始点坐标一览表渠道名称桩号所属区域起点坐标终点坐标环境敏感特征一干渠53+812~54+007鹿泉区114°17"8.29"E38°5"4.57"N114°17"7.81"E38°4"59.22"N无54+383~54+474114°17"7.76"E38°4"46.09"N114°17"6.37"E38°4"43.99"N无54+574~55+444114°17"3.16"E38°4"41.07"N114°16"45.81"E38°4"20.55"N无二干渠1+041~1+854井陉县114°8"13.38"E38°10"37.75"N114°8"40.10"E38°10"51.02"N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3+194~3+698114°8"39.30"E38°11"5.59"N114°8"49.18"E38°11"17.78"N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3+837~3+976114°8"52.46"E38°11"20.91"N114°8"57.30"E38°11"25.94"N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3+976~5+300平山县114°8"57.30"E38°11"25.94"N114°9"33.40"E38°11"49.82"N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14+201~14+387114°13"7.12"E38°13"30.60"N114°13"14.75"E38°13"29.59"N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24+454~25+084鹿泉区114°17"13.29"E38°11"2.67"N114°17"33.10"E38°10"57.18"N无30+487~30+987114°19"23.98"E38°8"35.38"N114°19"29.35"E38°8"21.09"N无31+220~31+650114°19"31.02"E38°8"13.13"N114°19"31.70"E38°7"58.89"N无44+895~45+585114°21"37.91"E38°2"0.04"N114°21"34.18"E38°1"37.75"N无48+709~49+129114°20"58.11"E38°0"25.23"N114°21"1.79"E38°0"11.82"N无51+480~52+440114°21"28.24"E37°59"15.53"N114°21"23.71"E37°58"46.62"N无三干渠10+396~10+550平山县114°8"21.26"E38°12"24.43"N114°8"15.61"E38°12"26.70"N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13+613~14+104114°7"12.13"E38°13"40.72"N114°6"56.10"E38°13"49.64"N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17+222~17+550114°5"25.93"E38°14"21.27"N114°5"18.53"E38°14"27.04"N饮用水源准保护区53 续表1项目各渠所属行政区域及起始点坐标一览表渠道名称桩号所属区域起点坐标终点坐标环境敏感特征三干渠22+075~22+080平山县114°5"23.45"E38°15"34.34"N饮用水源准保护区23+178~23+330114°5"48.51"E38°15"33.28"N114°5"53.80"E38°15"34.58"N饮用水源准保护区23+648~23+800114°6"14.90"E38°15"54.58"N114°6"17.84"E38°15"59.03"N饮用水源准保护区24+000~24+531114°6"21.70"E38°16"4.93"N114°6"41.18"E38°16"7.33"N饮用水源准保护区27+618~28+178114°7"41.93"E38°16"36.62"N114°8"2.49"E38°16"31.00"N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四干渠3+479~3+901平山县114°8"40.97"E38°12"35.55"N114°8"27.34"E38°12"43.02"N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6+788~6+886114°7"38.29"E38°13"53.19"N114°7"38.36"E38°13"56.46"N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7+800~8+316114°8"11.30"E38°14"12.15"N114°"26.47"E38°14"23.98"N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9+157~9+719114°8"38.58"E38°14"42.86"N114°8"40.39"E38°15"1.10"N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五干渠2+316~2+546平山县114°9"1.06"E38°13"50.80"N114°9"10.28"E38°13"50.12"N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3+092~3+530114°9"17.65"E38°13"59.53"N114°9"24.85"E38°14"11.35"N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5、项目占地:项目渠道防渗均在现有渠道内,占地性质为现有水利用地,不新增占地;施工临时占地面积为210亩,已分别取得平山县国土资源局、鹿泉区国土资源局和井陉县国土资源局用地情况的意见,主要为施工生产和临时施工道路占地。项目临时占地情况汇总表见表2。表2项目临时占地情况汇总表单位:亩区域引岗总干渠一干渠二干渠三干渠四干渠五干渠合计平山2.6520.0838.4224.049.8395.02井陉51.3844.8896.26鹿泉18.7218.72小计2.6551.3883.6838.4224.049.83210.006、项目投资及环保投资:总投资37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1.81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1.13%。53 7、水源概况:项目水源由岗南水库和冶河提供。灌溉期为每年3月中旬至6月初。冶河灌区在保证率P=50%情况下,年灌溉用水量18002万m3,其中由冶河、威州泉群引水7626万m3,岗南水库供水指标1.25亿m3,余水2124万m3。另外在非灌溉季节,可引冶河水6000万m3经一干渠补充八一、韩家园等灌区用水和蟠龙湖、龙凤湖、九景山庄、森林公园、龙泉寺等旅游景点用水,同时用于沿渠城镇(鹿泉区、铜冶镇等)的环境用水和沿渠的绿化用水。二、工程规模与治理内容1、工程规模本期工程以引岗总干渠和五条干渠渠道防渗节水改造建设为主,改造治理长度13.812km,设计流量1.55~22m3/s,其中引岗总干渠22m3/s、一干渠10m3/s、二干渠8.5m3/s、三干渠2.5m3/s、四干渠1.55m3/s、五干渠1.65m3/s,改造治理范围位于井陉县、平山县和鹿泉区。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根据水利部[1999]459号文精神,冶河灌区工程等别为二等,渠系建筑物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确定其等级,主要建筑物如渡槽、倒虹吸等为三级建筑物,其它工程如渠道防渗、各类桥、闸、涵为四级建筑物。工程防洪标准:一般交叉建筑物如填方、涵洞等按二十年一遇设计,主要建筑物如渡槽等按五十年一遇设计。项目实施后,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597提高到0.599,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37提高到0.539,可扩大灌溉面积0.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万亩,年节水9万m3。2、改造内容主要改造内容为:①灌区明渠防渗工程12982m,其中引岗总干渠163m、一干渠2419m、二干渠5966m、三干渠2216m、四干渠1550m、五干渠668m;②明渠改暗渠工程长200m,其中三干渠152m、四干渠48m;③明渠加固1处,位于二干渠,长630m;④建筑物工程包括新建溢流坝1处80m、管理所改建1处、暗涵改建2处、新建农桥1座、斗口改建14处、阻水桥改建1座,节制闸改建6座以及信息化工程1项。项目主要工程技术指标见表3。53 表3主要工程技术指标一览表渠道名称工程项目单位数量备注引岗总干渠设计指标设计流量m3/s22设计渠水利用系数--0.609工程内容明渠防渗km0.16310+471~10+634一干渠设计指标设计流量m3/s10设计渠水利用系数--0.609工程内容明渠防渗km2.41950+201~50+55051+215~51+33051+604~51+69652+239~52+94653+812~54+00754+383~54+47454+574~54+80554+805~55+444配套建筑物改造处1牛山管理所二干渠设计指标设计流量m3/s8.5设计渠水利用系数--0.566工程内容明渠防渗km5.9661+041~1+8543+194~3+6983+837~5+30014+201~14+38730+487~30+98731+220~31+65044+895~45+58548+709~49+12951+480~52+440明渠加固km0.6324+454~25+084配套建筑物改造溢流坝m800-385新建三干渠设计指标设计流量m3/s2.5设计渠水利用系数--0.576工程内容明渠防渗km2.21610+396~10+55013+613~14+10417+222~17+55023+648~23+80024+000~24+20024+200~24+53127+618~28+17853 续表3主要工程技术指标一览表渠道名称工程项目单位数量备注三干渠工程内容明渠改暗渠km0.15223+178~23+330配套建筑物改造暗涵改建m522+075~22+080新建农桥座122+083四干渠设计指标设计流量m3/s1.55设计渠水利用系数--0.601工程内容明渠防渗km1.553+479~3+9016+836~6+8867+800~8+3169+157~9+719暗渠改建km0.0486+788~6+836配套建筑物改造暗涵改建m40.57+772阻水桥改建座18+200四干渠工程内容配套建筑物改造节制闸改建座67+772、8+318、10+363、11+100、11+949、12+131斗口改建座147+772左、7+772右、8+318左、8+318右、9+939左、9+939右、10+363左、10+363右、11+100左、11+100右、11+949左、11+949右、12+131左、12+131右五干渠设计指标设计流量m3/s1.65设计渠水利用系数--0.549工程内容渠道防渗km0.6682+316~2+5463+092~3+530信息化建设采用GPRS无线传输的超声波水位计37套、雷达水位计12套、闸位采集及传输设备9套、新建远程视频监控10处、新购LS25旋浆式流速仪3套、多普勒明渠流速仪1套、新建管理局所属水质在线监测系统1处、新建视图采集传输平台3处、新建测站3处、新购服务器3台,监控电脑3台,服务器信号切换机2台。三、项目工程量工程具体工程量见表4。表4治理工程工程量一览表53 渠道名称工程内容项目单位数量引岗总干渠明渠防渗工程土方开挖m33819.31土方回填m31894.01混凝土m3189.13浆砌石m32312.91一干渠明渠防渗工程土方开挖m342734.99土方回填m313704.6混凝土m31614.6浆砌石m313784.28牛山所改建工程旧房拆除m2253房屋新建m2403二干渠明渠防渗工程土方开挖m375616.76土方回填m332258.66混凝土m33266.95浆砌石m331860.58溢流坝工程土方开挖m3535.6混凝土m3725.12片石m3181.28明渠加固混凝土m3755.71钢筋t47.41三干渠明渠防渗土方开挖m325163.88土方回填m38604.78混凝土m33895.17浆砌石m38178.11暗涵改建旧墙拆除m376.76土方开挖m391土方回填m391混凝土m311.22浆砌石m341.07钢筋t1.35新建农桥旧桥拆除m392.08土方开挖m3153土方回填m3153混凝土m326.36浆砌石m393.61钢筋t4.98续表4治理工程工程量一览表53 渠道名称工程内容项目单位数量四干渠明渠防渗土方开挖m314192.03土方回填m34853.88混凝土m3698.84浆砌石m35910.02暗渠改建土方开挖m31481.81土方回填m3724.41浆砌石m3356.98混凝土m314.63暗涵改建旧桥拆除m3282.95土方开挖m3557.9土方回填m3249.08混凝土m3155.13浆砌石m3276.88钢筋t13.5阻水桥改建旧桥拆除m356.13土方开挖m354.46土方回填m354.46混凝土m318.39钢筋t2.08浆砌石m342.24斗口改建浆砌石墙拆除m3396.99土方开挖m3432.25土方回填m3282.19浆砌石m3233.06混凝土m34.79钢筋t0.52节制闸改建混凝土m335.01钢筋量t2.73浆砌石拆除量m3164.1浆砌石m3166.17五干渠明渠防渗土方开挖m34293.15土方回填m31837.31混凝土m3247.58浆砌石m32089.45续表4治理工程工程量一览表53 渠道名称工程内容项目单位数量信息化工程超声波水位计套37雷达水位计套12闸位采集及传输设备套9新建远程视频监控处10LS25旋浆式流速仪套3多普勒明渠流速仪套1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处1视图采集传输平台处3新建测站处3新购服务器台3(1)总体布置冶河灌区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改造,已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灌溉体系。通过现场调研,结合灌区多年管理运用的实践,证明其位置、走向和控制范围基本合理,现有渠道及配套建筑布置亦基本合理,故本次改造工程对已有渠道仍维持现状,不进行调整。各干渠渠道改造均为浆砌石挡墙,每隔10m设一道沉降缝,缝内采用沥青砂浆填缝。浆砌石挡墙采用M7.5水泥砂浆砌MU40块石,浆砌石拱圈采用MU50块石,并用M10水泥砂浆勾缝。渠底混凝土采用C20W4F100,每隔4m设一道伸缩缝。(2)明渠防渗工程灌区明渠防渗工程总计12982m,其中引岗总干渠163m、一干渠2419m、二干渠5966m、三干渠2216m、四干渠1550m、五干渠668m。①引岗总干渠引岗总干渠明渠防渗163m(桩号10+471~10+634)。设计断面为梯形断面,渠底宽为7.4m,边墙为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迎水面边坡1:0.3,墙高3.75m(包括0.3m厚压沿石),顶宽1.0m,浆砌石护底0.22m,表面C20素混凝土护面0.08m。②一干渠一干渠明渠防渗2419m,设计断面为梯形断面,边墙为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墙高2.5m(包括0.3m厚压沿石),边坡1:0.3,顶宽0.4m,渠底宽为5.6m,浆砌石护底厚0.22m,表面C20素混凝土护面厚0.08m。③二干渠53 二干渠明渠防渗5330m(其中包含186m右单墙带底防渗),设计断面为梯形断面,边墙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迎水面边坡1:0.3,护底为0.22m厚的浆砌石护底,上覆0.08m厚的C20素混凝土护底。依渠道不同位置处的流量和纵坡及地形,本次该段设计断面分为4种,分别为底宽6.0m、墙高2.2m(包括0.2m厚压沿石)、顶宽0.8m右单墙带底防渗;底宽6.0m、墙高3.0m(包括0.2m厚压沿石)、顶宽1.1m右单墙带底防渗;底宽5.5m、墙高2.2m(包括0.2m厚压沿石)、顶宽0.4m;底宽3.5m、墙高2.2m(包括0.2m厚压沿石)、顶宽0.4m。④三干渠三干渠明渠防渗长度2216m,设计断面为梯形断面,边墙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顶宽0.4m,护底为浆砌石护底厚0.22m,上覆C20素混凝土护底厚0.08m。依渠道不同位置处的流量和纵坡,本次该段设计断面分为2种,分别为底宽4m、墙高1.7m(包括0.2m厚压沿石)、迎水面边坡1:0.3;底宽3m、墙高1.5m(包括0.2m厚压沿石)、迎水面边坡1:0.2。⑤四干渠四干渠明渠防渗长度1550m,设计断面为梯形断面,边墙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顶宽0.4m,护底为浆砌石护底厚0.22m,上覆C20素混凝土护底厚0.08m。依渠道不同位置处的流量和纵坡,本次该段设计断面分为4种,分别为底宽4.4m、墙高1.6m(包括0.2m厚压沿石)、迎水面边坡1:0.3;底宽4.2m、墙高1.5m(包括0.2m厚压沿石)、迎水面边坡1:0.3;底宽3.9m、墙高1.5m(包括0.2m厚压沿石)、迎水面边坡1:0.3;底宽3.8m、墙高1.5m(包括0.2m厚压沿石)、迎水面边坡1:0.3。⑥五干渠五干渠明渠防渗668m。设计断面均采用梯形断面,渠底宽3m,边坡1:0.2,边墙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顶宽0.4m,高1.5m(包括0.2m厚压沿石),浆砌石护底厚0.22m,表面C20素混凝土护底厚0.08m。(3)明渠加固工程二干渠24+454~25+084段浆砌石断面破损严重,本次工程在现状渠道内对其进行现浇混凝土,加固长度为630m,混凝土厚度0.1m。(4)暗渠改建工程工程共设置暗涵改建工程2处,总长200m。①三干渠明渠改暗渠53 三干渠23+178~23+330段将现有明渠改为暗渠,全长152m,暗渠断面为城门洞形,圆拱矢跨比均为1/3,墩台顶宽为0.8m,护底为浆砌石护底厚0.22m,上覆C20素混凝土护底厚0.08m,暗渠顶覆土厚度0.5m,净跨度3m,净矢高1.0m,墩台净高1.3m,拱壁厚度0.4m。标准断面图见图1。图1三干渠23+178~23+330段暗渠标准断面图②四干渠暗渠拆除重建四干渠将现有堵塞严重的暗渠(桩号6+788~6+836)进行拆除重建,拆除重建全长48m,暗渠断面为城门洞形,圆拱矢跨比均为1/3,墩台顶宽为0.8m,护底为浆砌石护底厚0.22m,上覆C20素混凝土护底厚0.08m,暗渠顶覆土厚度0.5m,净跨度4.2m,净矢高1.4m,墩台净高1.0m,拱壁厚度0.4m。标准断面图见图2。图2四干渠6+788~6+836段暗渠标准断面图(5)配套建筑物工程①溢流坝工程项目在二干渠首新建80m溢流坝1处,溢流坝采用梯形断面,顶宽1.0m,高2.0m,基础深1.0m,底宽1.0m,迎水面边坡1:1,背水面边坡1:2,坝后设7.0宽格宾石笼,格宾石笼厚0.5m。53 ②暗涵改建工程项目暗涵改建工程共2处,全部对现有堵塞严重暗涵进行拆除重建。三干渠22+075~22+080处暗涵采用混凝土现浇板,设计荷载为农桥-Ⅱ级,边墙为重力墙式,采用浆砌石结构,迎水面为直墙,背水面边坡为1:0.4,盖板净宽5.0m、净跨5.0m、边墙高1.8m。四干渠7+760~7+800处暗涵采用现浇混凝土板,设计荷载为农桥-Ⅰ级,边墙为浆砌石重力墙,墙高1.25m,净跨4.2m,长40.5m,迎水面直墙,背水面边坡为1:0.4。③桥梁工程工程共涉及桥梁2座,其中三干渠新建农桥1座,四干渠对现有阻水桥进行拆除重建1座。桥梁指标见表5。三干渠22+083处新建农桥为单孔混凝土预制板桥,设计荷载为农桥-Ⅱ级,桥台为重力墙式,采用浆砌石结构,迎水面为直墙,背水面边坡为1:0.4,桥面净宽5.4m、净跨5.0m、边墙高1.8m。四干渠8+200处阻水桥改建成单孔混凝土现浇板桥,设计荷载为农桥-Ⅱ级,桥台为重力墙式,采用浆砌石结构,迎水面为直墙,背水面边坡为1:0.4,桥面净宽5m、净跨3.9m、桥台高1.3m。表5桥梁指标表桥渠道桩号桥面净宽(m)桥体净跨(m)边坡系数边墙/桥台高(m)农桥三干22+0835.45.01:0.41.8阻水桥四干8+20053.91:0.41.3④节制闸改建工程四干渠对现有7+772、8+318、10+363、11+100、11+949、12+131共6座节制闸进行拆除重建并更换配套闸门和启闭机,配套闸门均采用铸铁闸门,尺寸为1.5×1.2m,配套启闭机为QLC-20A型侧摇系列螺杆启闭机。⑤斗口改建工程四干渠对现有14座年久失修斗口进行拆除重建并更换配套闸门和启闭机,斗口改建指标见表6。53 表6项目四干渠改建斗口指标表斗口桩号闸门宽(m)闸门高(m)斗口桩号闸门宽(m)闸门高(m)7+772左1.00.57+772右0.90.58+318左0.90.58+318右0.90.59+939左0.60.59+939右0.60.510+363左0.60.510+363右0.60.511+100左0.60.511+100右0.60.511+949左0.60.511+949右0.60.512+131左0.60.512+131右0.60.5斗口改建共需铸铁闸门1.0×0.5m共1套,铸铁闸门0.9×0.5m共3套,铸铁闸门0.6×0.5m共10套,2吨启闭机共4套,1吨启闭机共10套。(6)牛山管理所改建工程牛山管理所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因年久失修,建筑破损严重,本工程拟对牛山管理所进行改建。①地理位置牛山管理所位于宜安镇牛山村东北380m处,地理坐标E114°15"18.50"、N38°11"27.33"。②占地面积牛山管理所总占地面积2551.26m2,本次新建建筑总占地403.86m2,已取得规划文件(见附件)。③建设内容对现有253m2办公用房进行拆除后新建建筑面积320.86m2一层办公室和建筑面积83m2一层附属用房并改造围墙及大门。④平面布置牛山管理所位于宜微公路南侧,新建办公室位于用地南部,附属用房位于办公室西北,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3。53 N图3牛山管理所改建平面布置图单位:mm⑤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宜安管理所不新增劳动定员,原有劳动定员8人,年工作250天,每天8小时工作制。⑥给排水管理所用水由宜安镇自来水管网提供,用水主要为职工盥洗水,全部为新鲜水,用水量为0.3m3/d。废水直接用于泼洒抑尘,不外排。管理所设置防渗旱厕,由当地农民定期清掏。⑦供电管理所用电由宜安供电管网提供。⑧供暖管理所冬季供暖由空调提供,不设置燃煤锅炉。⑨其它管理所不设置食宿设施。(7)信息化建设内容根据冶河灌区信息化现状,充分利用有限资金,着重于完善升级和整合已建的信息化工程,使其发挥更大效益,据此确定建设的主要内容为:①水情采集设备53 采用GPRS无线传输的超声波水位计37套,其中,新安装的25套,分别是一干7套、二干5套、三干5套、四干5套、五干3套;原有浮子式水位计更新17套。雷达水位计12套,9套沿土门配水闸至滹沱河湿地生态输水线路布设,3套安装于二干渠首。②闸位采集及传输闸位采集及传输设备9套,其中,二干渠首闸3套引冶总干九石洞4套,二干2套。③远程视频监控新建远程视频监控10处,其中,引岗总干霍斌台、回舍、配水中心远程视频监控5套,一干韩家园水库1套,二干二街水库1套,三干管理处1套,四干管理处渡槽1套、窦妪水厂进水口1套。④流量监测设备新购LS25旋浆式流速仪3套,多普勒明渠流速仪1套。⑤灌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新建管理局所属水质在线监测系统1处,主要用于灌区供水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盐度等的在线监测。⑥新建一干所属韩家园水库、引冶总干渠首、二干渠首水、雨、视图采集传输平台3处。⑦新建测站新建测站3处,其中二干渠首1处,四干渠首1处,五干渠首1处。⑧软件编制冶河灌区水资源配置管理系统,在水情、雨情、闸门工情等监测基础上,建立管理局水资源调度模型,开发冶河灌区水资源配置管理系统。管理局信息中心大数据管理和应用系统,将水情软件数据库数据、视频监控数据、水质监测数据等统一接口,汇总到冶河灌区大数据管理和应用系统中。⑨管理局信息中心设备更新新购服务器3台,监控电脑3台,服务器信号切换机2台。四、施工组织(1)施工交通项目灌区道路比较完善,施工机械及材料可依托发达的交通网络运至施工现场,无需修建对外交通道路。53 根据现场查勘结果,施工道路结合利用现有田间路及灌渠堤顶路,经现场调查,施工道路布置长度约11km。施工道路宽度4m,硬化土路面,临时占地66亩。(2)施工营地项目施工人员均为周边村民,不设置食宿设施,无需建设施工营地,施工材料随用随买,不在现场堆存,根据工程布置施工临时占地主要为渠道两侧由于施工临时堆土区和临时施工道路等临时占地,均在渠道用地范围内布置,占地面积210亩,用地类型为水利设施用地。(3)施工材料来源及用量本工程建筑材料主要为各种石料、钢筋、混凝土等均由附近市场购买,货源充足。工程所用建筑材料用量见表7。表7工程建设主要材料用量表材料名称单位用量混凝土t11658.63块石t84626.32碎石t9145.14钢筋t69.84柴油t81.68汽油t7.62(4)施工设备主要施工设备设施见表8。表8主要施工设备设施一览表序号机械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单斗挖掘机1m3台22推土机59kw辆23蛙式夯实机2.8kw台54自卸汽车8t辆55塔式起重机6t台16汽车起重机5t台1(5)水、电供应项目用水主要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均从附近村镇购买,由罐车运送。项目主要内容为干渠治理工程,工程用电依托现有电力系统供电,从附近电网就近引入。(6)土石方平衡53 本工程土方开挖171654m3(自然方),土石方回填总量为64707m3(压实方),弃土弃渣100698m3(松方),弃土用于周边加高渠堤,不外排。砌体拆除建筑垃圾1069m3,运至指定地点填埋。项目土石方平衡表见表9。表9土石方平衡量表单位:m3项目土方开挖砌体拆除土方填筑弃土(渣)外购土方引岗总干渠及其它渠首工程3664315000196390一干渠工程4273513705288320二干渠工程4332719152210060三干渠工程279381698849190220四干渠工程167189006164100230五干渠工程4293183721760合计1716541069647071006980(7)施工工期与进度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及业主对工期要求等因素,设计工程总工期为24个月。工程于2016年10日开工,2018年10月底全部完工。五、项目选址可行性二干渠桩号1+041~1+854、3+194~3+698、3+837~3+976、3+976~5+300、14+201~14+387治理段共2966m、三干渠桩号10+396~10+550、13+613~14+104治理段共645m、四干渠和五干渠全部治理段共2266m总计5877m位于石家庄市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引岗总干渠治理段163m和三干渠桩号17+222~17+550、22+075~22+080、23+178~23+330、23+648~23+800、24+000~24+531和27+618~28+178治理段共1728m共1891m位于石家庄市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项目与石家庄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位置关系图见附图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第六十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本项目属于灌区治理项目,施工废水全部综合利用不外排,建成后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根据2009年11月28日新修改的《石家庄市岗南黄壁庄水库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条例》第十四条“在两库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建设其它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的,不得兴建。”53 以及第十六条“两库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污水排放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二)保持污水处理设施完好运行,并有防止污染水体的应急措施;污水处理设施因检修、改造或更新需暂停使用时,必须有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并提前15日报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三)因事故排放或突发性事件造成水体污染时,排污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扩大污染,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和2012年3月31日印发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2012]50号文通知第九章七十五条“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中的要求,本项目属于灌区治理项目,施工废水全部综合利用不外排,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对照2009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试行)》[2009]89号文中“石家庄市建成区及周边地区和井陉、行唐、灵寿、赞皇、平山、元氏、鹿泉等山区县(市)禁止新建高耗能、高污染的建设项目;严格岗南、黄壁庄水库地表水源和滹沱河地下水源保护区,平山驼梁、灵寿漫山自然保护区,苍岩山、嶂石岩、天桂山风景名胜区等特殊保护区,以及仙台山、驼梁、南寺掌、西柏坡等森林公园和五岳寨省地质公园、赞皇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等特征敏感区的建设项目管理,禁止污染型工业项目建设,确保环境安全。”项目不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因此,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选址可行。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改造段渠道渠道输水漏损严重,不仅损失水量,还影响输水安全。现有工程段不涉及环境问题。53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石家庄市冶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分别属于井陉县、平山县和鹿泉区管辖。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陲,太行山东麓,地理坐标为东径113°48"~114°18",北纬37°42"~38°13",东部和东南部与鹿泉市、元氏县、赞皇县毗连,西部、西南部与山西孟县、平定、昔阳三县接壤,北部同平山县为邻,总面积1381km2。县城微水镇东距省会石家庄市40km。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麓,东经113º30′~114º15′、北纬38º09′~38º45′,西与西北毗邻山西省盂县、五台县,东与鹿泉市接壤,南与井陉县交界,北与灵寿毗邻,全县总面积2548km2。平山县城位于县境东南部,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省会石家庄市56km。鹿泉区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处于东径114°18′,北纬38°05′,总面积603km2;东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15km,并与正定县、栾城县接壤,北与灵寿县、平山县为界,南接元氏县,西临井陉县。二、地质地貌冶河灌区位于石家庄市西部丘陵平原衔接地带,灌区大部分为低山丘陵或丘陵台地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起伏较大,自然沟谷较多,土壤多为砂壤土,土质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除耕地外,大部分面积被杂草树木覆盖。三、气候气象石家庄市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降水量470~556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并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春季降水量仅占5%~8%。沿线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568~1955mm(Ф200蒸发皿)。项目所处区域年平均气温12~14℃,年最热月份是7月,平均气温26.3℃;最冷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8.2℃。年较差29.5℃。各月平均气温除最热的7月和最冷的1月外,其余10个月可以7月为轴分为对称的5对近似月。近些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夏季气温持续偏高,极端温度42℃,极端最低气温为53 零下27℃。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05mm,最大年降水量1182.2mm,1996年降水量1098mm。水面蒸发强烈,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992mm。年平均日照时数2600~2750小时,日照率为60%,全年无霜期130~190天。受季风的影响,常年多吹西风和东风,年平均风速为2.10m/s。四、地表水(1)河流路线经过区域较大河流有冶河,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流经井陉县境内,由西支绵河和南支甘陶河于微水镇上游5km处的北横口村汇合后称冶河,南北向纵穿井陉,流入平山县,于城关北注入黄壁庄水库。由北横口至河口长38.4km。河谷在七亩村以上多石灰岩山地,河床与山地相对高度100~200m;七亩村以下主要为白云岩、紫色页岩丘陵,上覆黄土和红色土层,与河床的相对高度降至100~200m。谷坡倾斜度多为150~200m。冶河沿途接纳金良河,小作河,回舍河等支流,其中小作河是井陉县境内较大支流。冶河自岩峰至防口若悬河是井陉盆地岩溶裂隙地下水的的溢出地段,地下水以泉的形式成群或成片出露,统称威州泉,是枯水季节冶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2)水库岗南水库:位于石家庄市区的西北部,修建于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滹沱河中游。其控制流域内主要有山西省的繁峙、代县、原平、忻州、定襄、五台、盂县及河北省平山县等八县(市)。从河源至坝址干流长352km,流域集水面积山西省13990km2,占流域面积的88%,河北省1910km2,占流域面积的12%。岗南水库总控制面积15900km2,相当于滹沱河山区面积的三分之二,总库容15.71亿m3,防洪库容8.472亿m3,死库容1.5586亿m3,坝顶高程209m,最大坝高63m,现状防洪标准为5000年一遇。岗南水库水源补给以地表汇水为主要途径,主要汇水河流有滹沱河干流及岗南以上各支流。黄壁庄水库:位于子牙河流域滹沱河上,是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距上游岗南水库28km。控制流域面积23400km2,总库容12.1亿m3,防洪库容9.242亿m3,死库容0.691亿m3,坝顶高程128.7m,最大坝高30.7m,现状防洪标准为2000年一遇。53 黄壁庄水库的主要补给水源有滹沱河及其支流绵--冶河和南甸河。入库河流大多数为降水补给河流,由于河流的水量随降水情况而变化,而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都很大,因此河流水量的年际年内变化也很大,一般汛期流量约占全年的75%以上。滹沱河补给黄壁庄水库的水量为岗、黄期间入库径流量,水利部门根据黄壁庄水库入库径流量和供水过程按水利年进行联合调节,岗南水库大部分调节水量补给了下游的黄壁庄水库。多年平均输水量为7.9亿m3。五、地层岩性渠道通过的地层有太古界阜平群,元古界滹沱群和新生界第四层。(1)太古界阜平群(Ar):由一套普遍经受中等变质作用和中级混合岩化作用的各种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少量片岩、板岩类等岩石组成,成层性稳定,部分岩石保持着层状结构,所以这套岩石称为变质岩。但局部见花岗片麻岩及辉绿岩,而显示了正变质岩特性。变质岩具有结晶颗粒下粗上细,角闪石含量下少上多,而斜长石却下多上少的变化趋势。构造节理一般不发育,风化节理普遍发育。风化后岩石多沿节理、层理面破碎呈小块状,易坍塌。(2)元古界滹沱群(Pt):由轻微变质的片岩、板岩及硅质岩组成,具有岩石颗粒较细,局部硅化程度较高、致密、性脆等特点,薄层理发育,构造节理不发育,风化节理发育,风化后多沿层理,节理面破裂呈小块及小板块,岩坡多小坍塌或小坍缩。(3)新生界第四层:沿线断续堆积了大量第四系地层,其中包括全新统、上更新统及中更新统。没有一定分布规律各具不同特点。①中更新统(Q2):为洪积的粘土质粉砂及亚粘土。具有结构稍密、可塑、低压缩、强度较高、微透水、边坡较陡、见水易化、小坍塌的特点。②上更新统(Q3):为冲积、洪积的粉砂土及少量砂砾土。其特点:稍密—中密,可塑、中压缩、透水性好、中湿陷、边坡稍陡、易被水冲刷、坍塌。③全新统(Q4):为人工回填及河流冲积的粉砂土、砂砾石土堆积,具有松软、可塑、高压缩、强透水、强湿陷、见水易坍塌流失的性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建筑物按7度地震烈度设防。六、水文地质(1)水文根据含水层岩性、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动力特征的不同,将区内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①地下水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滹沱河河谷及各支流河谷。53 滹沱河河谷含水层为中砂、粗砂,含砾粗砂,中等富水,单井涌水量200~500m3/d,水质类型为HCO3-Ca型,矿化度<1g/L。支流河谷含水层为含卵砾石粗砂,富水性较差,水量贫乏,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100m3/d。水质类型为HCO3-Ca型,矿化度<0.5g/L。基岩裂隙水:分布比较广泛,基岩风化强烈,裂隙发育,风化深度可达20m左右,富水性中等,泉流量一般0.3-1.0l/s,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或HCO3-Ca·Mg型,矿化度<0.5g/L。岩溶水:分布在西南部山区,富水性不均匀,水量变化较大,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或HCO3-Ca·Mg,矿化度<0.5g/L。②补、径、排特征本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接受大气降水,沿岩石孔隙、裂隙、溶隙、溶孔垂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动态基本属于降水入渗-径流型。地下水排泄方式以天然排泄为主,丘陵区以人工开采为主。引岗总干渠和一干渠以东平原为洪积冲积原孔隙水中等富水亚区,为浅层潜水,地下水埋深7~20m;平山、鹿泉的低山区为裂隙水贫水区,地下水埋深在15m以内。根据可研,探孔深度范围内,未揭露地下水。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是河北省政治、经济、科学、教育、金融和文化中心,是国务院批准实施沿海开放政策的城市之一。2014年9月23日,国务院批复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石家庄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撤销县级藁城市、县级鹿泉市和栾城县,同时分别设立石家庄市藁城区、鹿泉区和栾城区。至此,藁城市变为藁城区,成为石家庄市主城区之一。目前,石家庄市共辖8个区、11个县、3个县级市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市区建成区面积为2206km253 。人口286.2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石家庄市主要产业有医药、化工、机械加工、冶金、纺织、电子等。其抗菌素、棉纱、棉布、水泵、播种机等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国际市场。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100亿元,增长8%,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81.3亿元,可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3.5亿元,可比增长13%,总量均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76亿元,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24亿元,增长12.5%。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147亿美元,增长5%。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3400亿元,增长8.5%,全省综合排名位居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422元、11123元,增长8.5%和10.5%。项目共涉及石家庄市井陉县、平山县和鹿泉区共3个县(区)。(1)井陉县社会环境简况井陉县面积1383平方千米,人口32.6万。辖10个镇、7个乡,4个社区居委会、318个村委会,县政府驻微水镇。井陉县经济近几年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初,全县GDP达到130.1亿元,同比增长9.1%。财政收入达到11.78亿元,同比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47.7亿元,同比增长11.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07.4亿元,同比增长11.8%。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81.7亿元,同比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万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68元,同比增长14.5%。(2)平山县社会环境简况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辖23个乡镇,717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648平方公里,人口45万。平山县东距石家庄市30公里,距京深、石太高速公路25公里,距首都北京260公里,距石家庄机场50公里。境内出省路7条,国省道8条县乡骨干公路180条,总里程1630公里,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捷。朔黄铁路途径平山80公里,建有7个车站。西柏坡电厂位于平山县城东,一、二期工程已并网发电,电力供应充足。平山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三大资源:①矿产资源。初步探明境内有铁矿石、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硅线石、硅古、金银矿、矿泉水等49种矿藏,总储量60亿立方米,120亿吨,其中铁矿石储量1亿吨,石灰石20亿立方米,石材20亿立方米,特别是花岗岩、大理石品种丰富,共有20多个花色品种,品种之多,材质之好,在太行山区首屈一指。②53 旅游资源。境内有四大景区、五大名胜、六大古迹,国家、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有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温泉等自然景点100余处,是河北省综合性旅游大县。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是革命圣地,新中国成立以后,平山县在西柏坡修复了大批领导旧居、革命旧址及各类纪念设施。1982年,中共中央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的三中全会后,当地政府充分发挥西柏坡这一特有内涵的极具深远教育意义的红色革命品牌,并有机地将西柏坡周边已经开发和尚待开发的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弘扬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红色旅游胜地。天桂山钟灵毓秀,素有“北方桂林”之称。中山国都城遗址,驰名中外,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避暑胜地驼梁临近佛教圣地五台山,主峰海拔2281m,原始森林保护完好,自然风光秀美,被称为太行山上的绿宝石,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2005年,全县接待游客1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亿元。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③绿色食品资源。平山县是省会石家庄市饮用水源保护地,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全县宜林山场面积232万亩,宜牧山场面积120万亩,可利用的养殖水面10万亩,占河北省淡水养殖水面总面积的七分之一。核桃、花椒、红枣、柿子、药材、食用菌、油葵、土豆、牛、羊、兔、甲鱼、银鱼、罗非鱼等农副产品品种多,产量大,无污染,品质好,核桃、花椒、红枣、柿子等土特产品,产量和品质在全省、全国名列前茅。平山县工业独具特色,已经形成以建材、冶金、陶瓷、化工、轻纺、机械产业为主体,布局比较合理的综合性工业结构,各类工业品达到200多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县乡个体工业企业发展到了400多家。经国务院批准,平山县被列为对外国人开放地区,拥有外贸直接进出口权。平山县是国务院确定的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县之一。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畜牧业发展基础,盛产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花生等。近年先后形成了红薯脯、果品、和食用菌等生产、加工专业村,建了八个种植基地、八大林果基地、四大畜禽基地、四大水产品基地,总面积达40余万亩。建立了食品、饮料、畜禽、屠宰等四大农副产品深度开发系列。农业正在向基地化、商品化、产业化发展。(3)鹿泉区社会环境简况鹿泉为石家庄市辖区(原鹿泉市),鹿泉的名字来自于韩信射鹿得泉的传说,1958年前叫获鹿,2014年9月撤市设区,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东麓。总面积60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32936人。全市辖9个镇、3个乡1个区,鹿泉区经济开发区。53 鹿泉区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61.4亿元,增长12.2%;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7.2亿元,增长26.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3亿元,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5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47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20元,增长16%。鹿泉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石灰岩、大理石、花岗石、白云岩等十几种矿藏,其中石灰岩的储量达7.9亿吨。鹿泉工业从依靠传统产业开发矿产资源起步,不断发展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产业,逐步形成了建筑材料、冶金机械、轻工食品、医药化工四大主导行业。依托区位、资源等优势,鹿泉区着力培育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建材、乳业、旅游业等特色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一期投资4.2亿元的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8个项目已经竣工投产,投资3.5亿元的半导体照明项目动工建设;投资15亿元的铜冶火炬创新创业园具备了开工条件。建材业结构更加优化,在对传统水泥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先后建设了鼎鑫、曲寨等5条日产2500吨以上的大型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旋窑水泥熟料占全市熟料生产能力的60%以上。旅游业蓬勃发展,按照建设“省会西花园”的要求,加大旅游业投入力度,境内现有抱犊寨、龙凤湖、石家庄动物园、封龙山等景区,长达50华里的西部环山旅游带正在形成。特色产业逐步成为鹿泉经济的重要支撑。鹿泉区自然条件良好,农业基础扎实。全区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地形条件优越,水利条件较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近年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种植业,发展牧渔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成了奶牛养殖、优质瘦肉型猪、无铅松花蛋和新兴鱼饲料四大龙头企业,先后被农业部和省政府确定为粮食、小杂果、瘦肉型猪和肉牛生产基地。53 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空气区域SO21小时平均浓度、24小时平均浓度,NO21小时平均浓度、24小时平均浓度浓度,PM1024小时平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域地表水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现状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三、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水质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四、声环境质量现状区域环境噪声主要源于区域内的交通噪声,区域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项目位于井陉县、平山县和鹿泉区,项目沿线敏感点主要包括北水村、鹿泉一中、石井村、西土门村、烟堡村、向阳村、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刘家会村、封城村、丁西冶村、杨西冶村、东岗上村、东冶村和冶河。该地区无重点保护文物及珍稀动植物资源,根据项目工程特点、评价区域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施工期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见表10。53 表10施工期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和保护级别环境要素保护目标方位最近距离(m)行政区划性质保护级别环境空气声环境石井村渠右50鹿泉区农村居住区和教育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鹿泉一中渠右180土山村渠右130向阳村渠右120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两侧--北王庄村渠右50井陉县南西焦村渠右20平山县北水村渠右35烟堡村渠右5刘家会村渠右5丁西冶村渠右25封城村渠右125杨西冶村渠右5东岗上村渠右5东冶村渠右5地表水冶河渠左紧邻--河流《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生态环境渠道两岸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减少或避免不利影响临时占地--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53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冶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3、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4、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即颗粒物周界外浓度≤1.0mg/m3。2、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3、固体废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为非污染型生态项目,根据项目的排污特点,确定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废气:SO2:0t/a,NOx:0t/a;废水:COD:0t/a,NH3:0t/a。5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施工期项目施工对象为灌渠,可人工控制灌渠内水量,施工过程通过控制相应闸阀切断水流,保证施工渠段干场,项目施工过程不设导流围堰等工程。(1)防渗工程①施工准备施工临时占地区域平整,施工设备、材料准备。本工序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施工准备过程中产生的扬尘。②料场清表填筑料正式开采前,用59kW推土机、1m3挖掘机、8t自卸汽车联合作业进行渠道清基,弃土运至周边加高渠堤;土方开挖采用1m3挖掘机开挖,临时堆至渠堤边临时堆土场堆放,待边坡衬砌完成后进行填筑,剩余土方运至周边加高渠堤。建筑物土方采用人工开挖,用于回填土方配合59kW推土机推运20m临时堆放待用,弃土弃渣装8t自卸汽车运至周边渠道用于堤坝加高。本工序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施工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与清基弃土。③土方填筑渠道土方填筑土料一般以壤土、砂壤土为主,填筑料运至填筑区域后采用推土机分层摊铺,摊铺厚度宜控制在20cm至30cm,履带拖拉机碾压,碾压遍数需现场试验确定,填至设计高程后机械削坡,必要时辅以人工铁锨削坡,洒水车洒水。建筑物土方回填需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进行,推土机分层摊铺,履带拖拉机碾压,边角部位采用2.8kW蛙式打夯机夯实。本工序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施工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④浆砌石防渗项目灌溉渠道衬砌工程是在原有渠道上进行施工,衬砌前将土质适当湿润、支模、外购商品混凝土人工铺设、机械振捣。浆砌石衬砌采用外购预拌53 砂浆,对块石进行适当修整,人工座浆砌筑。混凝土拆模或砌石勾完缝后达到一定强度后洒水并铺设塑料薄膜养护。浆砌石防渗施工准备G、NG、N、S土方填筑渠道清理商品混凝土料场清表图例:G废气N噪声S固废图4防渗工程施工工艺及排污节点图(2)建筑物工程①建筑物及老化设备拆除将不符合设计标准的14处斗口、1座阻水桥、6座节制闸和现有牛山管理所建筑物及老化设备进行拆除,拆除房屋253m2、混凝土结构1069.01m3。采用1m3反铲挖掘机拆除、8t自卸汽车运输到当地政府指定的地点堆存。②斗口、闸门、农桥、暗涵重建斗口、闸门、农桥、暗涵等工程的施工,结合渠道衬砌工程施工同步安排。土方开挖采用机械为主、人工辅助开挖,土方回填采用人工回填,蛙式打夯机夯实。混凝土浇筑、砌石工程可参考渠道施工,并严格按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及工艺流程操作。混凝士结构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和各项技术指标。③设备安装机电设备与金属结构安装与各部位土建工程紧密结合,所有设备安装位置在混凝土施工时预留孔洞或按设计要求安装埋件,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安装,机电设备全部安装完成后进行设备调试。安装工程量比较小,安排在相关部位达到安装要求后,开始安装。N、SG、N、SG、N、S设备安装斗口、闸门、农桥、暗涵重建老旧建筑拆除或维修图5工程施工工艺及排污节点图运营期53 项目不涉及泵站等设施改造,运营期无污染工序环节。主要污染工序:1、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1)废气:施工土方开挖及运输产生扬尘;(2)噪声:施工设备产生噪声,噪声值为71~82dB(A);(3)废水:施工人员盥洗水及设备冲洗水;(4)固废:施工弃土和构筑物拆除产生施工垃圾;(5)生态: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项目为改造工程,属非污染性项目,项目本身不会排放水、气、声、固废等污染物。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当地灌溉能力,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53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颗粒物--周界外浓度≤1.0mg/m3水污染物施工期生活废水COD200mg/L盥洗废水用于泼洒抑尘,不外排SS100mg/LNH3-N15mg/L施工期设备冲洗SS500mg/L经沉淀后用于工地洒水抑尘固废施工期弃土100698m3用于周边加高渠堤,不外排建筑垃圾1069m3送平山县泷利渣土处置场处置运营期牛山管理所1t/a由环卫部门处理噪声施工期施工的机械主要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噪声值为71~82dB(A);在采取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管理、选用合适运输路线等措施后,施工厂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其他无主要生态影响:1、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施工前期的土方工程易产生水土流失。降雨是造成该时段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施工采取工程措施后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2、营运期环境影响(1)生态影响分析项目施工临时占地按现状占地进行恢复,对现有土地利用类型不发生变化。(2)社会影响分析53 项目实施将改善灌区生产条件,特别是供排水条件,使土地开发利用方式趋于科学合理,促进农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有利于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灌区社会经济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53 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为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及废渣,因此必须加强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把施工期间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施工单位必须按下列内容认真执行和落实。一、环境管理1、项目施工前应到各县区政务服务中心相关窗口申请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手续,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和《开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2、建筑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场地内的扬尘、噪声及弃土渣控制等,并按要求认真执行,任务分解到人,措施及制度上墙,作为环保部门检查的内容。3、主管环保局负责该项目的环境管理,检查中发现施工单位有违规行为的要进行相应的环保处罚。二、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扬尘主要产生于坡堤的平整、土方施工、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储存等。施工期的扬尘产生量及影响程度与施工期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以及气象条件诸多因素有关,难以量化,本评价采用类比现场实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施工期扬尘情况类比某施工现场所做的扬尘实测资料,见下表11、12。表11某施工现场工地扬尘污染情况单位:mg/m3监测位置工地上风向50m工地内工地下风向备注50m100m150m范围值0.303-0.3280.409-0.7590.343-0.5380.356-0.4650.309-0.336平均风速2.5均值0.3170.5960.4870.3900.322表12不同距离TSP浓度变化表距工地距离(m)1020304050100备注浓度(mg/m3)场地未洒水1.751.300.780.3650.3450.330春季测量场地洒水0.4370.3500.3100.2650.2500.238由上表中可知:①在未采取抑尘措施的施工现场,建筑施工扬尘较多,当风速为2.5m/s时,工地内的浓度为对照点的1.9倍;②项目区域年平均风速2.1m/s,53 对比上表可知,当不采取抑尘措施,施工扬尘影响范围一般为下风向150m范围内。当采取抑尘措施,项目施工场地产生的扬尘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明显影响。根据上述分析,为降低对治理渠道附近村庄的影响,特别是降低施工沿线较近敏感点的影响,施工现场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施工对环境空气的污染,并在工程招标文件中明确扬尘污染防治目标,施工方案中必须有防尘泄漏遗撒污染环境的措施。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如下:(1)施工现场应设置2.5m高围挡,施工及建筑物拆除应采用湿法作业、场地覆盖,并在规定期限内将废弃物清理完毕;(2)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有专人负责;定时对施工现场各扬尘点及道路洒水,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预报或市政府发布空气质量预警时,不得进行土方及拆除作业。(3)对临时堆土区采用表面遮盖处理。(4)采用商品混凝土,砂石、土方等散体材料必须覆盖,装卸、搬运物料应采取遮盖、封闭或洒水抑尘措施,不得凌空抛掷、抛洒。(5)材料和土方运输中要采取遮盖措施或利用密闭性运输车,运输车辆行驶路线要尽量避开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无法避开敏感点时应限制运输车辆的车速在40km/h以下并禁止鸣笛。(6)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恢复施工临时占地的地面道路及植被。(7)建设单位应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专项费用列入工程概算,并于工程开工之日5日内足额支付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投标文件中应有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方案应明确扬尘防治工作目标、扬尘防治技术措施、责任人等。(8)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养护,减少不必要的空转时间,以控制尾气排放。采取以上措施后,可使施工期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2、施工噪声影响分析建筑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车辆,其特点是间歇或阵发性的,并具备流动性、噪声较高(5m处噪声值71~82dB(A))特征。采用点源衰减模式,预测计算声源至受声点的几何发散衰减,计算不考虑声屏障、空气吸收等衰减。预测公式如下:53 Lr=Lro-20lg(r/ro)式中:Lr-距声源r处的A声压级,dB(A);Lro-距声源ro处的A声压级,dB(A);r-预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ro-监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施工场地噪声预测结果见表13。表13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单位:dB(A)设备名称声功率级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5m10m20m40m60m80m100m150m200m推土机85716559534947454139推土机95817569635957555149挖掘机96827670646058565250由预测结果可看出,施工噪声源强经距离衰减后,150m处最大噪声52dB(A),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由于渠道敏感点较多,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文明施工,可有效缓解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要做好申报登记,同时采取必要的降噪防噪措施。(1)尽量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对机械设备精心养护,保持良好的运行工况,监测设备运行噪声。(2)在靠近敏感点附近施工时,干渠施工临村一侧设置移动式或临时声屏障,减轻施工点机械噪声等对其居民的影响。(3)严格按要求施工,夜间22:00时至次日6:00时禁止施工,工程如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周围居民张贴公告告知附近居民。(4)取得交通管理部门的配合,做好施工期车辆的分流、疏导工作。施工车辆应按照有关规定,合理选择行车路线。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并随施工的结束而结束。3、施工废水影响分析(1)地表水影响分析项目施工对象为灌渠,可人工控制灌渠内水量,施工过程通过控制相应闸阀切断水流,保证施工渠段干场,项目施工过程不设导流围堰等工程。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拌料、清洗机械和车辆产生的废水以及职工生活污水。施工设备清洗废水经沉淀后用于工地洒水抑尘,废水不外排,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53 项目施工人员均为周边村民,施工现场不设置食宿设施,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为盥洗废水,主要污染物COD、SS及氨氮,浓度分别为200mg/L、100mg/L和15mg/L,本工程预计施工人数高峰时在120人左右,按每人40L/d计,生活污水约4.8m3/d,由于污染物浓度较低,可直接泼洒地面。综上所述,项目施工期废水均不外排,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2)地下水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对地下水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为暗渠改建部分可能导致渠底开挖深度位于地下水水位线下部造成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等影响。根据可研,项目暗渠探孔深度范围内,未揭露地下水。三干渠23+178~23+330段明渠改暗渠工程设计暗渠渠底高程159.6m,区域地表高程168m,地下水水位埋深约15m,开挖深度在地下水为线以上,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四干渠6+788~6+836暗渠改建为将现有堵塞严重的暗渠进行拆除重建,暗渠渠底高程148.6m,区域地表高程151.8m,地下水水位埋深约15m,开挖深度在地下水为线以上,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综上所述,项目暗渠改建工程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4、施工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弃土和建筑垃圾。项目施工过程中开挖土方量为171654m3(自然方),均在渠道一侧堆存,堆存过程中采取遮盖措施,防止扬尘和水土流失,施工回填后剩余土方100698m3(松方)全部用于灌区周边渠道堤坝加高,不外排。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为三干渠和四干渠部分配套建筑物拆除的砌体,共1069m3,全部位于平山县境内,送平山县泷利渣土处置场处置。该处置场位于平山县大吾乡西大吾村南1km处沙东公路西侧,距最近敏感点为西北侧800m处东荣村。运输路线主要由各施工区产生后主要经301省道和241省道运至渣土处置场,平均运距8km。主要运输路线见附图5。综上所述,项目固废均可得到妥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5、施工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对沿线土地利用现状影响分析53 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沿线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为施工临时占地造成的影响。施工临时占地在使用期间,改变土地的原有功能。在施工期间需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做好临时占地的恢复工作,加强工程防护以及绿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施工完毕后,可通过拆除临时设施、平整土地,将清表土用于复耕等,恢复到原来土地使用功能水平,因此临时占地不会对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的土地利用性质和功能、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地利用格局造成显著影响。(2)施工期临时用地分析项目临时占地共210亩、主要为临时堆土区和临时施工道路,占地类型主要为用地类型水利设施用地。用地不涉及基本农田、文物保护区等,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保护好表层土,施工完成后,临时用地及时清理、平整、恢复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3)水土流失①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将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14hm2。本项目为带状工程,依据项目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水土流失特点,结合主体工程布局、设计和施工特点,将项目区划分为主体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②治理目标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规定,防治目标具体由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来体现,具体数值见表14。表14防治目标修正表防治指标标准规定按降水量修正按土壤侵蚀强度修正采用标准扰动土地整治率(%)9090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080土壤流失控制比0.40.61.0拦渣率(%)9090林草植被恢复率(%)9090林草覆盖率(%)1515③水土保持措施a.防渗工程区植物措施:在渠堤外侧边坡扰动区域内种植草、树等,选取与区域生态相似的植被恢复方式进行绿化。53 工程措施:临时堆土区采用遮盖措施,防治水土流失。b.施工生产区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生产区采取临时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措施:施工前对占地范围,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土单独堆放,并用防尘网遮盖,施工结束后将表土重新覆盖,以减少水土流失。植物措施:对于施工前剥离后的回填土对其表面进行撒播草种,采用耐干旱、耐瘠薄的苜蓿草作为绿化草种,平均每公顷撒播量50kg。c.临时道路区水土保持措施本工程施工临时道路总长11km,道路两侧采取排水沟,即净断面尺寸为:底宽0.4m,高0.3m,边坡1:1。对于开挖后临时堆放土方,用防尘网盖并加强施工管理,要求施工单位对堆土外坡脚进行规整收拢、边坡拍实,待工程结束后回填。回填土后撒播耐干旱、耐瘠薄的苜蓿草。(4)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临时占地主要为规划水利用地,现有用地范围内主要被杂草和树木所覆盖。为减小工程临时占地对项目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以下措施:①渣、土堆存时采取压实、洒水增湿、遮盖等措施,施工完毕后进行平整、自然恢复。②施工过程尽量减少临时占地,减少破坏施工区的自然植被、地形地貌,施工结束后对可恢复的植被尽快予以恢复。③施工扰动地带表土应进行剥离后并单独保存。施工结束后,对项目开挖处进行平整、恢复地貌,并进行植被恢复。复植的绿色植物应优先选择当地物种,并加强养护,提高成活率。施工结束后要进行植被恢复工作。④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中采取的措施对各水土流失防治部位进行治理,建设单位要落实本工程的水土保持费用,并作到专款专用。为确保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措施的顺利实施,本评价要求建设单位留下足够的人员和资金进行此项工作,并接受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6、社会环境影响分析(1)对居民居住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噪声及施工扬尘可能短期内对沿线附近的居民生活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对沿线两侧各150m53 范围内的村庄声环境影响较大,但这种影响就某一临近村庄的具体施工作业段施工时间较短,一般为5-10天,随施工结束而消失。(2)拆迁环境影响分析拟建工程建设占地范围为水利用地,不涉及拆迁内容。(3)社会交通环境影响分析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部分地段施工场地可能占用行车道路,而且施工物料运输车辆也会使临近路段交通压力增加,影响其交通畅通。拟建工程将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方式,建筑材料随到随用,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尽量减少对行车道路临时占用等措施,以减轻对附近交通产生的影响;在材料运输过程中拟通过加强运输车辆疏导,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和路线,避免经过人口、车流密集地段等措施来减少运输造成的交通压力。7、环境监理为了全面控制和减缓拟建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确保“三同时”制度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相关环保措施的落实,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在实施工程监理的同时开展环境监理。(1)监理实施机构为了使环境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经过环境保护业务培训的单位承担工程环境监理工作。(2)监理要点环境监理的开展分为3个阶段进行,即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交工及缺陷责任期。①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监理任务主要是编制环境监理细则,审核施工合同中的环保条款施工期环境管理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环保措施,核实临时工程占地位置和准备工作,审核施工临时工程是否符合环保要求。②施工阶段:施工过程的环境监理应结合渠道施工的过程来开展,最主要的包括渠道工程、控制工程等部分的环境监理要点。③交工及缺陷责任期: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相关资料的汇总、环保工程的施工等以及缺陷责任期阶段针对施工场地等临时用地的恢复与维护的监理。(3)监理内容环境监理的有关制度可参照工程监理的制度进行。53 表15施工期主要环境监理内容环境要素监理对象主要监理内容主要监理方式出现超标或违规现象处置方案水环境各施工场地加强管理和施工机械维护,尽可能减少油污及物料流失量;生产、生活废水集中收集处置,不外排施工期巡视各施工临时占地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补救措施环境空气建筑材料运输、堆放运输车辆对物料苫盖封闭运输,物料装卸场地作业配备抑尘措施,定期洒水施工期环境空气监测、巡视各施工现场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补救措施声环境①施工运输道路②施工场地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②选用低噪声设备施工期声环境监测、巡视各施工现场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补救措施社会环境①施工运输道路;②主要施工地点①注意保护沿线公用设施;②做好补偿工作;③发现文物及时保护;④采取运输时间避开地方运输高峰时段等措施,减少对所在地交通影响施工期巡视各施工现场,了解沿线居民对项目建设的反映通知建设单位、文物部门和施工单位采取补救措施生态环境①占用耕地渠段②临时占地恢复①严格在施工范围内施工;②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③边坡防护、绿化带;④土地平整、土方回填、表土剥离⑤取土场环保手续施工前明确各标段施工临时占地位置、取土场是否有环保手续,施工期巡视,施工结束检查所有施工区占地的恢复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补救措施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为干渠改造工程,属非污染性项目,项目本身不会排放水、气、声、固废等污染物。项目建成后,干渠水利用系数由现有0.597提高到0.599,扩大灌溉面积0.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万亩,年节水9万m3。(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施工结束后进行表土回填后恢复植被,据类比调查分析,在施工结束后2至3年内,土壤可逐渐恢复肥力,扰动区域地表植被将恢复较好,景观破坏程度很低。因此项目运营后,施工临时占地待其植被自然恢复,整体上降低了水土流失,增强了项目区域水土保持能力,对区域生态环境为正效应。②对农业的影响53 项目建成运行后,可使灌区内的灌溉保证率达到50%,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灌区供水条件;同时增强灌区排涝能力,减少缺水受灾面积。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措施,加强灌溉管理,还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99,从而减少灌区运行费用。项目实施后,可扩大灌溉面积0.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万亩。根据对灌区现有耕地各种作物产量的调查,对比分析邻近地区与本灌区水土条件基本相同的已成灌区作物产量,按灌区作物种植结构,项目灌溉效益为619.2万元。(2)地表水影响分析项目灌区灌溉后的农业灌溉退水直接排入灌溉区域附近沟渠,退水影响范围确定为灌区范围,不会对冶河和岗南水库水质产生不利影响。(3)地下水影响分析本项目渠道为灌溉渠道,水源为岗南水库和冶河地表水,不承担排污功能,本项目改造主要为渠道防渗改造工程,通过对现有土渠进行浆砌石防渗改造以减少渠道内水下渗量,增加灌溉系数,达到节水的目的。项目设计水位均高于沿线地下水位,在渗压作用下渠道内部向外的渗水可能会抬高两侧地下水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及各渠段观测井地下水水位记录统计结果,渠道侧渗对沿线地下水位基本不会造成影响。项目灌溉引水总量不发生变化,灌区灌溉季节灌溉水渗漏量基本不发生变化。灌区的地下水质主要受灌溉水质、农药化肥的施用和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等几个方面的影响。经类似灌区研究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质主要受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施用残留物的影响,在灌区水质满足农灌水质标准的情况下,灌溉水对灌区的地下水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综上所述,本项目不会对区域地下水产生影响。(4)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不涉及泵站等工程改造,运营期改造段不会对区域声环境产生影响。(5)固废废物环境影响分析牛山管理所劳动定员8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t/a,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6)环境风险分析项目大部分位于石家庄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灌溉水经过或穿过土壤的过程中,农药、化肥等因素使回归水水质发生变化,对涉及流域的水功能存在一定风险。53 为减少风险事故产生,项目拟采取以下风险防范措施:①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实现连续的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污染事故并及时发送水质和事故信息,以便能及时了解情况,采取应急措施。②加强灌渠水质污染的风险管理,建立风险事故污染水体报警体系,一旦发生影响灌渠水质事故,及时通知相关管理部门,以便及时启动应急预案。③加强渠道沿线巡视工作,同时定期对当地居民的宣传教育,严防污排水口接入渠道或生活垃圾渠道内倾倒现象产生,以免影响运营期水质。采取上述措施后,可将因灌溉引起区域水质污染的环境风险事故降至最低。53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颗粒物施工道路硬化、材料密闭运输、定期洒水抑尘、及时清理垃圾等周界外浓度≤1.0mg/m3水污染物施工期生活污水CODSSNH3-N全部用于泼洒抑尘不外排施工期设备冲洗SS经沉淀后用于工地洒水抑尘固体废物施工期弃土用于周边加高渠堤,不外排不外排建筑垃圾送平山县泷利渣土处置场处置运营期牛山管理所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置噪声施工期施工的机械主要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噪声值为71~82dB(A);在采取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管理、选用合适运输路线等措施后,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其他无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1、生态保护措施为减轻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采取以下生态措施:①渣、土堆存时采取压实、洒水增湿、遮盖等措施,施工完毕后进行平整、自然恢复。53 ②施工过程尽量减少临时占地,减少破坏施工区的自然植被、地形地貌,施工结束后对可恢复的植被尽快予以恢复。③施工扰动地带表土应进行剥离后并单独保存。施工结束后,对项目开挖处进行平整、恢复地貌,并进行植被恢复。复植的绿色植物应优先选择当地物种,并加强养护,提高成活率。施工结束后要进行植被恢复工作。④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中采取的措施对各水土流失防治部位进行治理,建设单位要落实本工程的水土保持费用,并作到专款专用。2、水土保护措施工程区水土流失控制程度是反映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采取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措施,可使工程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恢复和改善。施工时间避开雨季施工。施工分段开挖、不留松散地面,工程完成后,应对临时占地进行生态恢复。结论与建议53 一、结论(1)项目概况石家庄市冶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总投资37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1.81万元,占总投资的1.13%。项目改造治理总长度13812m,主要为:明渠防渗工程12982m,其中引岗总干渠163m、一干渠2419m、二干渠5966m、三干渠2216m、四干渠1550m、五干渠668m;明渠改暗渠工程长200m,其中三干渠152m、四干渠48m;明渠加固1处,位于二干渠,长630m;建筑物工程包括新建溢流坝1处80m、管理所改建1处、暗涵改建2处、新建农桥1座、斗口改建14处、阻水桥改建1座,节制闸改建6座以及信息化工程1项。冶河灌区工程等别为二等,渠道防渗、各类桥、闸、涵为四级建筑物。项目实施后,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597提高到0.599,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37提高到0.539,可扩大灌溉面积0.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万亩,年节水9万m3。项目渠道防渗均在现有渠道内,占地性质为现有水利用水,不新增占地;项目临时占地,占地面积为14公顷(即210亩),主要包括生产生活临时占地和场内临时道路占地。(2)产业政策项目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属鼓励类中“水利类”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且项目不在《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实施意见(试行)》(冀政[2009]89号)禁止类与限制类及《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2015年版)》(冀政办发[2015]7号)之列,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与敏感保护目标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的要求;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拟建项目大气环境、声环境保护目标为北水村、鹿泉一中、石井村、西土门村、烟堡村、向阳村、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刘家会村、封城村、丁西冶村、杨西冶村、东岗上村和东冶村;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冶河;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临时占地。(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3 ①施工期环境影响结论项目施工期扬尘主要产生于坡地的平整、土方施工、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储存、施工现场扬尘等。施工持续时间短,采取定时对施工现场各扬尘点及道路洒水,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预报或市政府发布空气质量预警时,不得进行土方及拆除作业;砂石、土方等散体材料必须覆盖;材料运输采取遮盖措施或利用密闭性运输车,合理安排运输路线;敏感点附近作业场地采取施工围挡;施工单位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加强扬尘控制,深化面源污染管理等措施后,可使施工期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要求。建筑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车辆,其特点是间歇或阵发性的,并具备流动性、噪声较高(5m处噪声值71~82dB(A))特征。在采取有效措施后,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并随施工的结束而结束。工程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盥洗废水,主要污染物COD、SS和氨氮,可直接泼洒地面。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垃圾,送平山县泷利渣土处置场处置。固废均可得到妥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施工临时占地在使用期间,改变土地的原有功能,施工完毕后,可通过拆除临时设施、平整土地,将清表土用于回填并绿化,因此临时占地不会对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的土地利用性质和功能、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地利用格局造成显著影响。②运营期环境影响项目为干渠改造工程,属非污染性项目,项目本身不会排放水、气、声、固废等污染物。项目建成后,施工临时占地待其植被自然恢复,整体上降低了水土流失,增强了项目区域水土保持能力,对区域生态环境为正效应。项目建成后,干渠水利用系数由现有0.597提高到0.599,扩大灌溉面积0.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万亩,年节水9万m3。(5)工程可行性结论石家庄市冶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鼓励类中“水利类”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施工期采取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运营期可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综上所述,在认真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基础上,从环境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53 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一览表项目运营期“三同时”环保设施验收清单列入表16。表1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一览表处理对象验收设施验收标准投资(万元)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水土流失治理率80%23.21施工临时占地场地平整、表土剥离、覆盖、表土回填、绿化。恢复原有土地功能18.6总计--41.8153 预审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53 审批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53 注释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附件1立项批准文件附件2其他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态影响专项评价4.声影响专项评价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6.固体废物影响专项评价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5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填表单位(盖章):河北奇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填表人(签字):项目经办人(签字):建设项目项目名称石家庄市冶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地点石家庄市井陉县、平山县、鹿泉区冶河灌区引岗总干渠、一干渠、二干渠、三干渠、四干渠、五干渠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改造治理总长度13812m,主要为:明渠防渗工程12982m,其中引岗总干渠163m、一干渠2419m、二干渠5966m、三干渠2216m、四干渠1550m、五干渠668m;明渠改暗渠工程长200m,其中三干渠152m、四干渠48m;二干渠明渠加固1处,长630m;建筑物工程包括新建溢流坝1处80m、管理所改建1处、暗涵改建2处、新建农桥1座、斗口改建14处、阻水桥改建1座,节制闸改建6座以及信息化工程1项。建设性质改扩建行业类别灌溉服务A0512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类别报告表总投资(万元)3700环保投资(万元)41.81所占比例(%)1.13建设单位单位名称石家庄市冶河灌区管理局联系电话87889660评价单位单位名称河北奇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系电话031183033058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新华西路313号邮政编码050000通讯地址石家庄裕华西路67号邮政编码050051法人代表谢晓彤联系人赵玉芹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1231号评价经费(万元)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现状环境质量等级环境空气二级地表水Ⅲ类地下水Ⅲ类环境噪声2类海水土壤其它环境敏感特征□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地封禁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基本草原□文物保护单位□珍稀动植物栖息地□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重点流域□重点湖泊□两控区污染物排放达标与总量控制(工业建设项目详填)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现有工程(已建+在建)本工程(拟建或调整变更)总体工程(已建+在建+拟建或调整变更)实际排放浓度(1)允许排放浓度(2)实际排放总量(3)核定排放总量(4)预测排放浓度(5)允许排放浓度(6)产生量(7)自身削减量(8)预测排放总量(9)核定排放总量(10)以新带老削减量(11)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12)预测排放总量(13)核定排放总量(14)排放增减量(15)废水————————000化学需氧量000氨氮000石油类废气————————000二氧化硫000烟尘工业粉尘氮氧化物000工业固体废物000与项目有关其它特征污染物注:1、排放增减量:(+)表示增加,(-)表示减少2、(12):指该项目所在区域通过“区域平衡”专为本工程替代削减的量3、(9)=(7)-(8),(15)=(9)-(11)-(12),(13)=(3)-(11)+(9)4、计量单位:废水排放量——万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立方米/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年;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升;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水污染物排放量——吨/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吨/年 主要生态破坏控制指标影响及主要措施生态保护目标名称级别或种类数量影响程度(严重、一般、小)影响方式(占用、切隔阻断或二者皆有)避让、减免影响的数量或采取保护措施的种类数量工程避让投资(万元)另建及功能区划调整投资(万元)迁地增殖保护投资(万元)工程防护治理投资(万元)其它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人文遗产地――――珍稀特有动物――珍稀特有植物――类别及形式占用土地(hm2)基本农田林地草地其它移民及拆迁人口数量工程占地拆迁人口环境影响迁移人口异地安置后靠安置其它临时占用永久占用临时占用永久占用临时占用永久占用临时占地面积14环评后减缓和恢复的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工程治理(km2)生物治理(km2)减少水土流失量(吨)水土流失治理率(%)噪声治理费用工程避让(万元)隔声屏障(万元)隔声窗(万元)绿化降噪(万元)低噪设备及工艺(万元)其它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