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0 KB
- 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景观生态学课程心得一、景观生态学概述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和景观规划与管理等4个大的方面。我们的教材给出了景观的定义: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这一定义清楚表述了景观的尺度性和多功能性。从人类尺度的角度来研究景观,即不仅是将景观作为生物的栖息地,更将它作为人类的生存环境,这就架起了从生物生态学到人类生态学的桥梁。综上,景观生态学就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生态分支(主要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它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二、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景观生态虚学是一门研究空间格局(结构)、生态过程(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信息流、价值流)动态变化、人类活动、生态建设等的学科。三、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一是景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包括对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和人工景观生态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景观生态系统中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以及社会经济过程来探讨各类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及演替。对人工景观生态系统的研究,如城市生态系统工矿生态系统,要考虑系统中的非生物过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是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研究,通过研究来丰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应用和实践。二是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是对人类活动影响和干预下自然环境变化的监测,以及对景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可能改变和环境变化的预报。一是在监测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对景观变化作出预报。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和持续发展能力,对区域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适应性进行评价,对超负荷的区域和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报警,采取必要的措施。二是对种种大型工程所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的预测,如南水北调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预测。三是景观生态设计与规划研究。景观生态规划是通过分析景观特性以及对其判释、综合和评价,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根据区域生态良性循环和环境质量要求设计出与区域协调和相容的生产和生态结构,提出生态系统管理途径与措施。四是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研究。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探讨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景观生态系统的途径。建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区,经营管理和保护资源与环境。景观生态管理还应加强景观生态信息系统研究,主要包括:数\n据库、模型库、景观生态专家系统和知识库。四、景观生态学的作用强调尺度在研究生态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特色之一,尤其是研究宏观尺度上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揭示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五、景观生态学基于本专业的应用城市是典型的人工景观,空间结构上属于紧密汇聚型,功能上表现为高能流、高容量和文化上的多样性。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包括城市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城市景观风貌与城市生态建设,城市景观规划是其最直接的应用。城市景观规划定义:是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景观空间结构,使斑块、基质、廊道等景观要素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还能适合人类居住。目标:是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完善城市景观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可概括为以下目标:生态稳定性、通达性、舒适性、美观性。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应用:1、景观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结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可以采用多度、均匀度、渐嵌度和连通度等加以描述。2、城郊景观建设:城郊景观是城市景观与农村景观的结合与统一。六、个人对于景观生态学这门课的看法\n景观生态学这门课贯穿了大三的上学期,虽然一周只有一节课,但其实所学的课程内容挺多的。这门课全是理论课,没有实验课。平时的任务其实还有点繁琐。偶尔会有些平时作业,也有论文的翻译,同学们论文的讲解,偶尔会点到这些和老师课堂上的讲解构成了这门课的大概体系。这门课虽说课时还是比较多的,不过感觉上一学期过了,对于这门课还是感觉到很模糊没有建立起知识网络框架,一些概念还是觉得很抽象。一方面可能因为所学的知识太少,还不足以对这门课有一定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实验课程来让我们加深对所讲知识的理解,也没机会来实践。因而到目前位置知识还是很混乱的。再者,这学期做了几次平时作业,就是对于一些基本概念的阐述。我其实比较赞同做做平时作业,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平时就注重对资料的收集。整理,也能在平时就能掌握这些比较关键的概念,这方面还是比较好的。这学期还做了个比较费时的作业,对这门课的论文进行了翻译。因为大学没认真学习英语,加之论文中有比较多的专业术语,因此翻译起来比较困难,也比较费时,总觉得没什么意义。到后面翻译完之后,还是有了一定收获。了解了论文的大题格式和步骤,对于即将开题和写毕业论文的我们来说还是很有用的。再者通过翻译论文,对于景观生态学一些常用的名词概念也比较熟悉了。在我翻译的论文中,常出现斑块、廊道、香浓多样性指数、辛普森指数、景观破碎度这些名词,通过这次翻译,我对这些概念也比较熟悉了。在翻译完成后,由同学做成PPT在台上讲解,对于这个方法我认为利弊兼备。好的方面:通过讲解,可以加深同学对基本概念的了解,同时也能更明白完成一篇论文的步骤,也能学会更多的研究方法等,总之好处还是挺多的。但讲解PPT的弊端也很明显,首先在课堂上讲解,部分同学也不会听,讲解太仓促,因而效果不好,比较浪费课堂时间。个人认为以后可以在下课时间,或者单独找个时间,一次性讲完。集中讲解,对比比较明显,更能凸显优劣,翻译和讲解不好的同学还可以借鉴其它同学的优点完善自我,其它同学也能通过较多讲解收获一些方法。其次,可以交替讲解论文,这样不仅可以很了解自己的论文,通过讲解别人的论文,又能收获另一种方法。这样肯定会比单纯讲自己所翻译的,再听别人讲解收获地多。对于考勤,我比较欣赏老师做法。考勤只是一种督促同学们上课的工具,不能作为一种手段,常说靠点名留住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但偶尔点次名还是有必要的。我们现在都应该对自己行为负责,上不上课是自己的事,没有必要还要别人监督和督促。自己也要学会取舍,有自己的主见。老师也不必为了这些浪费教学时间。综上,就是我对这门课的看法。谢谢!环规(规划)3班20112986吴秋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