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9.00 KB
- 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生态学试题1.将a、b两种草履虫分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在成分和温度等条件完全相同的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培养产生的结果可以推断(C)。A.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有b存在,a就不能生存B.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a和b能够共存,但b的数目肯定多于aC.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b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aD.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a和b的生存关系变得相互依赖2.眼进行最大调节才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点叫近点。如图所示为正常情况下近点距离随年龄而发生的变化。以下叙述正确的是(C)。A.先天性眼的前后径过长而导致的近视,该曲线将左移B.40岁之前近点距离变化缓慢是因为睫状肌收缩力强C.40~50岁近点距离迅速增加是由于晶状体弹性迅速下降D.当近点距离增加时,用凹透镜可以矫正3.在一个100平方公里的草原中,猎豹种群密度是0.1头/km2,鬣狗种群密度是10头/km2,蝗虫种群密度是10000只/km2。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BA.能量从鬣狗流向猎豹的效率为1%B.猎豹和鬣狗属于同一营养级,猎豹体型大于鬣狗C.蝗虫属于第一营养级,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含能最多D.猎豹与鬣狗存在捕食关系,所以两种生物种群密度不同4.下图表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子季节的变化,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的上层。以下哪一项对图的解释是正确的?(B)\nA.提高光照强度破坏硅藻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硝酸盐的量C.提高光照强度增加了营养物质上涌到海面,有利硅藻生长D.光照强度提高增加了分解者的活力,其结果是养分降低5.图中所示为一个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据图对图中箭头的含义进行表中所列项目的分类,正确的有(BD)。含义所属箭头号码①生物群落中能量的散失②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回归无机环境③无机环境的能量进入生物群落④能量在生物体之间单向流动⑤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⑥碳元素从有机物变二氧化碳⑦碳元素从二氧化碳变有机物A.①——(2)(3)(5)B.②——(5),③——(1)C.④——(2)(3)(5),⑤——(2)D.⑥——(4)(5),⑦——(1)6.下图是根据最适觅食策略的理论,预测一种捕食者在被提供低、中、高三种食物量的状态下,取食L、M、S三种食物取食量的情形。依照此图的内容推测,错误的是(CD)。高食物量低食物量中食物量A.L食物是最被喜爱的食物种类B.在食物较为缺乏时,该捕食者宁愿捕食M而不愿捕食SC.S种食物量的多寡会影响捕食者选择食物的种类D.在食物较为充足时,这三种食物都被该捕食者所选择\n7.许多鸟种在营巢时,若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表中所列为实验结果。据此进行下列的分析,正确的有(BD)。(表):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A.此实验可验证鸟类弃蛋壳于巢外是先天性行为B.弃蛋壳于巢外的行为是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的C.实验数据并不能推断弃蛋壳于巢外的行为能够提高鸟的出生率D.蛋壳就是引发该行为的刺激符号8、科技工作者研究农业害虫与环境的关系(图中抗药性和敏感性都是针对杀虫剂而言),绘制了如下两个坐标曲线,曲线不能说明的是B杀虫剂的使用抗药性害虫比例秋冬春夏敏感性害虫比例A.杀虫剂和越冬期对害虫抗药性的选择作用相反B.由于杀虫剂和越冬期的共同作用,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C.越冬期的选择作用,是可作防止害虫抗药性增加的一个策略D.越冬前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大于越冬后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9.右图是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A.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大B.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大C.流入兔体内的能量至少占绿色植物总能量的10%D.流入兔体内的能量包括兔自身呼吸散失的能量10(09广东理基)51.图11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nA.Ⅰ是初级消费者B.Ⅳ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11.(09安徽卷)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12.(09山东卷)6.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13(09浙江卷)6.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图甲图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21.(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做了两项专题研究。下面是有关的考察内容和相关建议,请根据有关信息和原理回答问题:(1)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具体措施是__________。\n(2)收获季节,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作物秸秆。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的同学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替代塑料地膜。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在于__________。(3)他们调查发现,农田生态系统有两个突出问题:鼠害严重,虫害频繁。请分析回答:调查小组要查明上述两个问题,采取的的调查方法应是:__________。有人尝试“引蛇灭鼠”,取得较好的效果,这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14.(09重庆卷)5.题5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量与各h产生的总量相等B.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这直接吸收利用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16、利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B两种微藻,分别得到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分别利用其中某矿质元素(如磷)的曲线。现将两种微藻等体积混合培养在磷营养离子浓度略低于KA的环境中,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是C15.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n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17、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B到C的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1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正确的是D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麻雀19、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A、甲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20、如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种群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若Y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dB、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a、b、c、d表示四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C、若Y表示鸽种群中的个体数,a、b、c、d表示不同生活区域中的四个鸽种群,则d种群被鹰攻击的成功率最大D、若Y表示种群的能量值,a、b、c、d表示四个不同的种群,它们构成食物关系,则c的数量增加会导致a、b的数目减少\n21.(8分)(1)除草、灭虫、加强田间管理等(答出两项即可)(2分); (2)减少污染,废物利用,加速物质循环(答出两项即可)(2分); (3)标志重捕法、诱捕法(2分);不污染环境、作用持久、成本低(答出两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