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验复习

  • 858.00 KB
  • 6页

生态学实验复习

  • 6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生态学实验复习一、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效积温:1、温度与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比较集中地反映在温度对植物和变温动物(特别是昆虫)发育速率的影响上。2、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可表示为公式:NT=K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有效积温。3、生物的发育都是从某一温度开始,而不是从零度开始,生物开始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温度。则:N(T-C)=K,C为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4、有效积温K和生物学零度C的计算:在两种实验温度(T1和T2),分别观察和记录两个相应的发育时间N1和N2值。因为K1=N1(T1-C)K2=N2(T2-C)所以C=(N2*T2-N1*T1)/(N2-N1)K1=K2代入有效积温公式即可求出K。5、实验步骤:①催芽:种子的选取—饱满处理:a、常温下湿纱布包裹种子,用温水浸泡1d,倒掉水b、25℃恒温培养c、注意保持纱布湿润、透气d、观察,露出芝麻粒大小的芽,便可播种②播种:将露芽的种子播种在烧杯中,播深1~2cm,覆上泥炭土,浇透水,然后分别放入(25℃、20℃)光照培养箱中。③观察并记录:a、温度b、生长情况(各生育期)c、经历的天数(注:第一片真叶充分展开后,记录所用的天数、处理的温度)6、注意事项:①由于植物有光照发育才好,三角瓶应尽量放在光照培养箱靠玻璃的地方;②分别放入(25℃、20℃)光照培养箱中对称的位置,排除光照的影响;③选芽播种时,芽的大小尽量一致,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最好选取只有芝麻粒大小的芽;④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浇透三角瓶中的土壤即可,不可水淹了芽,保证种子能够良好生长即可;\n⑤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恒温;⑥播种时,注意根(胚根)向下,芽向上,不要弄断了芽,三颗种子尽量均匀分布在三角瓶中;⑦判断真叶完全展开,可将前后两天的真叶生长照片比较,没有明显变化,则前一天为真叶完全展开的日期。7、有效积温单位:日度8、实验目的:n掌握植物生长发育各阶段有效积温测定的方法。n进一步加深对温度与植物关系的认识。一、种群数量调查—标志重捕法1、标志重捕:指在调查地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经一定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估计该地段中种群个体的总数。林可指数法(Lincoinindexmethod)标志重捕施夸贝尔法(Schnabelmethod)乔利一西贝尔法(Jolly-Sebermethod)假设: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的被捕机会;②调查期间,没有迁人或迁出;③调查期间,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2、实验步骤:3、注意事项:①实验用豆子均需在样方纸内;②计数时,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③重捕是要做到随机取样;④散布时尽量均匀,随机。\n4、施夸贝尔法所计算出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十分接近,在野外调查种群数量时,使用施夸贝尔法(Schnabelmethod)最好,与实际值最接近,可信度最高。5、实验目的:①了解标志重捕法(mark-recapturetechniques)的基本原理。②初步掌握标志重捕法这项技术。一、陆生动物耗氧量的测定方法:氢氧化钠1、动物能量代谢:①直接测热法②间接测热法(开放式、封闭式)2、实验步骤:①.安装仪器②检查仪器系统是否漏气(1)橡皮管的接头处需紧密而牢固,不能松动,否则会漏气。(2)如果代谢室是用真空干燥器改装的,其玻璃盖与代谢室体部相接触处,亦应涂上一层薄薄的凡士林油膏,使接触处紧密封闭,避免漏气。③.调节平衡④动物(称重,测温)、颗粒状的氢氧化钠放入呼吸室,并使与呼吸室外界大气隔绝与氧源相通。⑤记录:(记下刻度以及时间)。⑥实验开始后,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经15分钟即停止,需记下此时的时间及标尺刻度。⑦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3、注意事项:①安装实验仪器时,原则为:“水和水连,气和气连”,并且要保证下图中颜色相同的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尤其是中间黄色的,一定要平;按照右图中蓝色框内所示,将整个系统密闭:②因简易仪器系统是一个闭路系统,所以,仪器安装好以后,必须检查仪器系统是否漏气:\na橡皮管的接头处需紧密而牢固,不能松动,否则会漏气;b两路玻璃活塞的阀门处,应涂上薄薄一层凡士林油膏,以防漏气;c如果代谢室是用真空干燥器改装的,其玻璃盖与代谢室体部相接触处,亦应涂上一层薄薄的凡士林油膏。使接触处紧密封闭,杜绝漏气;d圆柱形水槽的水位高度,应低于水槽口缘一公分左右。否则,耗O2计量筒沉入水中时会使水溢出;e检查水槽是否漏水,如果水槽漏水,则影响耗O2计量筒内氧气消耗的实际数字,造成误差。f排气。关闭O2源阀,打开代谢室的阀门,使与外界通气。然后,用洗耳球从导管处吸气,若圆柱形水槽中的水流出,则说明整个装置密闭性良好;③调节平衡时,拿去所有的夹子,用洗耳球从呼吸室吸气,吸一口气——滴一滴水——冒一个泡即可;④实验前后都要称量小鼠的体重;⑤由于温度对小鼠的呼吸代谢有影响,实验前后的代谢室温度都要记录;⑥取适量颗粒状的氢氧化钠放入呼吸室,吸收小鼠呼出的CO2,以防小鼠在密闭的空间内窒息而死,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若实验仪器长时间没有变化,则应关注小鼠,防止小鼠死亡;⑦将小鼠放入呼吸室后,要调负压,使上面右图中蓝框内的水面,左低右高:⑧记录实验数据时,出现六组稳定的数据才是有效数据。4、实验结论:同种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重成负相关,随着小鼠体重的增加,每克体重每小时的耗氧量下降。原因:随着小鼠体重的增加,其体表相对表面积较小,则耗氧量会下降。5、实验目的:①了解测定陆生脊椎动物耗氧量的呼吸仪结构和原理,掌握其用法。②了解在不同环境温度下脊椎动物气体代谢改变的特征。一、陆生脊椎动物肺皮失水量的测定方法:石蜡油1、实验方法步骤:①安装实验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小鼠放入铁丝网中,称量小鼠的重量g,记录实验前呼吸室的温度;④\n测量在干空气条件下,小鼠的肺皮失水量,实验装置图如上,称量七号管和八号管的重量,记录,然后将小鼠放入呼吸室,用大气采样机抽气十分钟,再称量七号管和八号管的重量,记录;⑤测量在中等湿度条件下,小鼠的肺皮失水量,实验装置图如下,称量七号管的重量,记录,用大气采样机抽气十分钟,再称量七号管的重量,记录;⑥测量在饱和湿度条件下,小鼠的肺皮失水量,先将小鼠取出,实验装置如下:用大气采样机抽气十分钟,按下图重新安装仪器:称量八号管和九号管的重量,记录,用大气采样机抽气十分钟,再称量八号管和九号管的重量,记录,迅速将小鼠放入呼吸室中,用大气采样机抽气十分钟,再称量八号管和九号管的重量,记录;⑦再次称量小鼠的重量g,记录实验后呼吸室的温度;⑧根据③~⑦的实验数据,计算在三种湿度条件下,小鼠的肺皮失水量,分析结果。2、注意事项:①称量U形管时,要注意U形管有没有带着橡胶管称量,是哪一个带着称量的;②取或者装U形管时,要只握住一边,不能两边一起握,否则容易将其握碎;③小鼠在试验前后均要称量,两者的平均值才是小鼠的重量;④大气采样仪,应将悬浮球调在0.5-1.0升/分钟之间,可通过视窗下的旋钮调节;⑤检查气密性时,当进行到呼吸室时,由于空间较大,要使悬浮球降到零比较困难,应多吸气一会儿,并用手指缠绕橡胶管,过一段时间后,突然松开橡胶管,若小球反弹,则说明气密性良好;⑥三种条件下,饱和空气的不可以先将小鼠放进去,其余两个均可;⑦由于在饱和空气条件下,测定结果容易出现差错,因此放在最后做;⑧在测饱和空气条件下的数据时,应先抽气,使系统中保持饱和空气平衡;⑨接水过滤瓶时,空气应长管进短管出,否则会倒吸水入呼吸室中。3、实验结论: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对小鼠每克体重每小时肺皮失水量有很大的影响。4、实验目的:①掌握测定陆生脊椎动物肺皮失水量的方法。②了解鼠类肺皮失水量与环境湿度、温度关系的特点。五、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1、逻辑斯蒂方程假设:(1)环境条件允许种群有一个最大值,即环境容量K;(2)种群增长率的降低随种群密度上升而成比例地增加;(3)种群密度的增加对其增长率的降低作用无时滞效应;(4)种群无迁出和迁入现象。\n2、逻辑斯蒂曲线通常分为5个时期:  1.开始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加快。  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K/2),密度增长最快。  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密度一半(K/2)后,增长变慢。  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3、实验步骤:4、实验目的:①通过实验,掌握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方式,理解环境对种群增长的作用。②掌握逻辑斯谛方程参数的估计、曲线的拟合及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绘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