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生态学概念总结1.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2.生态学: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3.物种: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遗传、生理、生态、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4.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5.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6.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7.内稳态: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8.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这一概念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9.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概念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10.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应用积温预报农时;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历程;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11.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12.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密度效应。13.他感作用:植物的他感作用就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14.生态位: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15.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16.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种群的相互作用。17.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个过程称生态入侵。18.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的变化过程。19.波动:是短期的可逆的变化,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20.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和生殖,这部分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21.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和生殖,这部分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netprimaryproduction)。而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22.\n信息素: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有生物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传递信息、协调各种功能,这种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通称为信息素。23.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归还于环境中,此为物质循环。24.系统: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事物,有规律地联合的集合体,是有序的整体。25.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6.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27.生态系统中的能流是单向的,通过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是逐级减少的,减少的原因是:1)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对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总和部分会自然死亡和被分解者所利用;2)各营养级的同化率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总有一部分变成排泄物而留于环境中,被分解生物所利用;3)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总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变成热能而耗散掉。28.同化效率: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29.生态效率:是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常以百分数表示。30.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3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3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绪论问答题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简述生态学的几种主要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第一章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简述生态学的几种主要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2.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1.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2.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3.举例说明限制因子概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4.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哪些主要规律?5.你熟悉的生物节律与周期现象有哪些?其机制是什么?6.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7.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上和虫害预报上有何意义?8.水分对生物有何影响?生物如何适应?9.\n土壤的生态作用,三种耐盐碱植物类型各有哪些特征?第三章问答题简述植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简述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根据生态位理论,阐述竞争排斥原理。阐述下列命题:①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②寄生物和宿主的相互适应;③在生物群落中,物种间的竞争可能会导致生
态位的分化。1.种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参数?2.种群数量统计的常用方法有哪些?3.为什么说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4.种群动态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评价这些方法的利弊。5.何谓年龄锥体?列出其基本类型.研究年龄锥体和生命表有何意义?6.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几种类型?7.生命表通常包括哪些栏目?生命期望的含义是什么?8.怎样区分动态和静态生命表?它们在什么情况下适用?9.如何用综合生命表的数据计算净生殖率(R0)?写出计算公式。10.什么是内禀增长率?研究种群的内禀增长率有何意义?11.简述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及其主要参数的生物学意义.12.如何通过种群增长的指数模型建立逻辑斯谛模型?逻辑斯谛方程的哪一部分引起增长曲线呈“S”?13.比较主要种群调节假说的优缺点。第四章 问答题群落演替的分类及其主要类型的特点。 什么是演替顶极?你的看法如何?试比较单顶极群落学说与多顶极群落学说的差异。简述群落演替中物种取代机制。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简要说明群落的基本结构与特征)不同生物物种必须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组合在一起构成生物群落?简述关于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何为同资源种团(guilds),它在生态学研究中有何重要意义?分析生物群落中植物组分和动物组分垂直结构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试分析生物因素对群落结构的影响。解释中度干扰假说及其在生态管理上的意义。试分析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说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第五章在生态系统发育的各阶段中,初级生产主要能量参数,即生物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和净初级生产量,是如何变化的?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占总入射日光能的比率都不高,那么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有哪些?作水域和陆地两大类生态系统间的比较。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概括出生态系统次级生产过程一般模式怎样估计次级生产量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亲?请提出一个普适生态系统能流模型。何谓物质循环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哪些主要特点?概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过程和特点,并对“温室效应”的形成机制作一说明。用图解和叙述的方式介绍一种沉积型物质循环。与一般营养物质相比较,有毒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有哪些特点?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举例说明什么是食物链,有哪些类型?各类型有何异同?为什么说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生态金字塔是如何形成的?从负反馈机制入手,谈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谈谈你对生态平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