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的作业

  • 29.50 KB
  • 2页

生态学的作业

  • 2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2012级自然地理硕士,黄超,220120922531)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进程中,生态失衡、人居环境恶化、城市绿地缺乏、景观多样性丧失、城市生物匮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成为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障碍。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城市生态功能的核心,也是进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主体之一。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具有多种生态效能,因此城市绿地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我国城市绿地建设一直是以“见缝插绿”为原则,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应当看到现代绿地系统的不足,如绿化用地的选择和布局受到极大的限制、不能形成系统的整体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减轻城市化造成的负面影响、重建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生态、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思路。一、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及分类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是以绿色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开放空间并具有相对同质性,因此城市绿地系统可认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种景观元素。而将城市绿地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时,城市绿地中的不同绿地类型可认为是绿地系统的不同景观元素。目前城市绿地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子系统;(1)城市公园绿地;(2)城市街头、庭院绿地和湖塘绿地;(3)城市廊道绿地;(4)城市生产绿地;(5)城市风景绿地及环城绿化带。二、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绿地系统规划及其实施最终必须以地表空间为对象,因此,对规划最具指导意义的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则是其理论组成中具有空间意义的部分,即斑块—廊道—基质理论。斑块是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其类型、大小、形状、边界、动态及内部均质程度对城市绿地系统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对生物的迁移、觅食、灭绝等有重要的影响。斑块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水平,而且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斑块的形状则对生态学过程和各种功能流有重要的影响。廊道是景观唯一的线型要素,是不同于两侧相邻土地的一种特殊的带状要素类型。廊道最显著的作用是运输,它还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根据廊道的起源人类的作用及景观的类型,廊道可分为三类,线状廊道、带状廊道及河流廊道。基质,又称衬质或模地,它是景观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具有面积大、连接度高和对景观动态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等特征,是景观中最广泛连通的部分。三、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1.斑块的合理分布从城市景观的角度出发,可依据面积大小,把绿地斑块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大中型的绿色斑块作为城市的“绿肺”,不仅具有多种的生态功能,同时也为景观增色不少。小型的绿色斑块则可以作为物种迁移和再定居的“踏脚石”,改善城市景观的视觉效果,提高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因此小型的绿地斑块可以为景观带来大型斑块所不具备的一些好处,应当看作是大型绿色斑块的有益补充,但不能取而代之。大中型绿色斑块虽然数量少,但总面积却比小型斑块大,故应以大中型绿色斑块为主,小型绿色斑块为补充,相对均匀地分布于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n2.廊道的合理分布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廊道必须有足够的宽度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我国城市街道普遍狭窄,建筑拥挤,城市绿地系统中绿色廊道除改善小气候外,主要还起分割屏障,连通的作用。在规划市区边缘时,根据地形和可能条件,设置营造较宽的城市防护林带,并和邻县的农田防护林网连结。在规划市区内时,要在居住区,集团之间营造隔离林带,特别是工业区与居住区必须尽可能设置一定宽度的卫生防护林带。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廊道能有机地连结不同地域、不同尺度的绿地,直接影响着城市绿地网络的连通性及网络结构功能的整体化。连通性好的城市绿色廊道能在夏天引入凉风,消除热岛效应;在冬季能防止寒风的侵袭。故城市绿地系统中,绿色廊道必须成网状分布,连成一个系统。3.基质的合理分布城市绿地系统中,居住区等基质应实行“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使基质处于斑块和廊道的包围之中。应使人民生活在绿色之中,最大限度地亲近自然,体现“城市在绿中”的特色。概括而言,城市绿地系统应建立绿色廊道组成的网络骨架,其中公园,绿地等“斑块”一般位于重要的“结点”位置,提供娱乐和游憩场所。只有这样以整体观来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才能达到最优化。将景观生态学上的“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模式概念运用到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中,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时,按照“环、楔、廊、园”的景观生态格局进行布置,保证绿地景观的完整性。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中可以用生态廊道将绿地斑块有机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绿地生态网络;在公路、铁路等城市轴线上,通过绿地分割作用产生一系列间断的分散集团、飞地、子城或卫星城,在各星状长轴之间形成插入市中心的楔状绿地,构成人工廊道与自然廊道相间分布、有机分散的景观格局。这样的绿地廊道规划使得绿地真正融入城市内部,充分发挥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遵循的景观生态学原则1、整体优化原则。即把景观作为系统来思考和管理,生态整体性和景观异质性原理是景观生态学中的核心理论。生态整体性认为景观是由景观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含有等级结构,具有独立的功能特征和明显的视觉特征。景观要素的时空分布总是不均匀的,这种不均匀构成了景观的异质性。异质性同景观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2、可持续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地规划设计,必须以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循环过程作为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应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道路。3、独特性原则。每个城市绿地景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景观规划设计不能简单套用、沿袭旧模式,否则个性的魅力将散失殆尽。应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脉,使城市绿地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达到与周围的环境融合,符合人们的审美及心理需要。将景观生态学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助于对城市绿化进行科学指导、规划和评价,促进城市绿化的发展。通过科学的量化管理和控制来促进整个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为城市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绿地景观。同时,与景观生态原理的结合,未来城市绿地系统将成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地域尺度将从建成区拓展到区域尺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