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绪论1.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学科特点(一、研究对象广泛,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主要有四个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二、分支学科较多,三、生态学研究方法有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发展简史: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建立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广泛,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主要有四个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分支学科:(按组织层次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按研究对象的生物分类划分:如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与研究方法(见上)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一、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例如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二、其发展的另一个特征是应用生态学,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二)生物与环境1.了解环境的概念(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及其类型(一、按环境主体分类:人类环境、生物环境二、按环境性质分类: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人工环境\n三、按环境的大小分类: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与内环境)一般了解:环境因子分类,(大环境(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和小环境(小范围内的特定环境,如洞穴环境、树荫下环境))生态因子作用(一.综合作用二.主导因子作用三.阶段性作用四.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五.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物种对生态因子的适应:(一、生物对光的适应(1)生物对光质的适应(2)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3)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4)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二、生物对温度的适应(1)生物对低温的适应(2)生物对高温的适应(3)生物对周期性变温的适应三、生物对水的适应(1)植物对水的适应(2)动物对水的适应四、植物对土壤的适应))2.掌握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也可认为是环境要素中对生物其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环境因子包括生态因子))\n3.深入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一.综合作用二.主导因子作用三.阶段性作用四.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五.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及其限制因子、生态幅的概念(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4.掌握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及其生态类型重点掌握:生物种,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Liebig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Shelford耐性定律、限制因子定律、(生态因子处于低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小量和高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大量时,都对生物具有限制性影响。)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内稳态、(内稳态是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指示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或某些因素能产生非一般性反应或特殊信息的生物体。它可以将受到的各种影响以不同症状表现出来,以此表征环境质量状况。)、\n生态类型等基本概念,有效积温的计算(每种植物都有其生长的下限温度。当温度高于下限温度时,它才能生长发育。这个对植物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称作有效积温。)K=N(T-C)(K---生物完成某阶段的发育所需要的总热量用:“日度”表示。N---发育历期,即完成某阶段的发育所需要的天数T---发育期间的环境平均温度C---该生物的发育阈温度。)了解:生态因子相互作用规律和各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等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