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0 KB
  • 5页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

  • 5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一章绪论P28思考题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P16)答: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5、举例说明你所熟悉的某个环境问题,并从生态学的视野阐述其危害作用过程、基本特征及你所思考的解决对策。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生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解决对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考虑第二章生物与环境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维持平衡4、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一)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①光强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光照强度与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质量的增加关系密切;光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②光照强度和水生植物光的穿透性限制着植物在海洋中的分布,只有在海洋表层的透光带上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才能大于呼吸量。③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①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在日光的全光谱照射下进行的,同时,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影响是不同的。可见光对动植物生殖、体色变化、迁移、毛羽更换、生长及发育等都有影响。不可见光对生物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植物都有重要的生态作用。①植物分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②日照长短和变化是许多动物进行迁移、生殖、换毛等生命活动最可靠的信号系统。7、盐土和碱土有何区别?耐盐植物有哪几种适应盐土壤的方式?盐土和碱土是所含可溶性盐的种类、pH以及土壤结构均不相同的两类土壤。方式:①聚盐性植物细胞液浓度特别高,能吸收高浓度土壤中的水分②泌盐性植物通过茎、叶表面的盐腺来排除体内的过多盐分\n③不透盐植物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通过体内高浓度的可溶性有机物而提高渗透压7、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2、何谓种群?与个体相比,种群具有哪些重要的种群特征?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中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种群的特征:①数量特征(密度或大小)受四个基本参数的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和遗传组成又会影响这四个参数②空间分布特征内分布格局: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地理分布格局③遗传特征基因库3、指数增长型和逻辑斯蒂增长型有何异同?指数增长型:种群增长不受密度影响,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增长曲线成“J”字型逻辑斯蒂增长型:曲线变化分为5个时期: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饱和期4、请举例说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①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②具有一定的外貌及内部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③形成群落环境④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⑤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⑥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⑦群落的边界特征8、你认为哪些因素制约着生物群落演替?多种因素制约着生物群落的演替,除人为因素和外界环境条件外,群落内生物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及其引起的内部环境变化是重要的原因。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②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③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④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⑤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第五章生态系统服务1、结合你的实际观察,简述对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理解。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提供的无形的或有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损益的能力。2、结合实例,说明你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共享性特征的看法。生态资源使用价值的生产者和非生产者、所有者和非所有者都可共享生态资源的使用价值。①作为生产者和所有者及其生产活动必须在一定地域的生态环境中进行,它不能离开具体的生态系统;②生态系统的使用价值,可以超出一定的空间之外发挥其有用性,而生产者和所有者对它的经营范围和所有范围的控制力是有限的。4、你是如何认识绿色国民账户的进步意义的?“绿色GNP”是“可持续发展”\n理论的产物,其重要意义在于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性的认可对生产成本的核算更加科学。第七章环境污染的检测与评价1、如何理解污染物、毒物、外来化合物三个概念。①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物质。②毒物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的物质③外来化合物在所研究的生物体内,正常情况下不产生的化合物2、简述影响环境污染物毒作用的因素。(一)环境因素①物理环境因素,如温度②湿度③气压④时间变化⑤环境污染物的作用方式: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颉颃作用(二)化学毒物的理化性状及效应①物理性状与生态学效应溶解度、挥发度、分散度。化学物质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对毒性的影响为正相关关系;挥发度大小也可决定化学物对人体的影响程度;而分散度大的化学毒物,其危害性也大。②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毒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在体内参与和干扰的生化过程,决定毒性的性质。(三)个体因素许多毒物的毒性都与生命的发育阶段、性别、年龄、遗传特征、生理状态以及健康与营养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①种属、品系和个体差异机体的结构与功能有差异,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转运过程也不同②年龄与发育人和动物对毒物的反应与年龄有关。③性别与激素对大多数毒物来说,雌性动物往往比雄性动物敏感。④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可加重某些有毒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不利影响。⑤健康状况与营养影响代谢水平和酶活性,进而影响毒物的毒性。3、简述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迁移与在食物链中传递的特点。①在体内迁移②在食物链传递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和积累,已构成对生态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生物富集第八章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1、简述生态系统受损的含义,描述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受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它原有的平衡状态,使其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者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饼出现逆向演替。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①物种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衰退②系统结构简单化③食物网破裂食物链的缩短或者营养链的断裂,单链营养关系增多,种间共生、附生关系减弱④能量流动效率降低对光能固定能力减弱,能量流的规模减小或过程发生改变;捕食过程和腐化过程弱化,使能量流失增多⑤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水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发生改变⑥生产能力下降a光能利用率减弱b净初级生产力下降c次级生产力下降⑦系统稳定性降低\n受损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是判断生态系统损伤程度的重要标志。1、比较水、陆两类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及主要修复方法。生态系统类型受损原因修复方法水河流1、水利工程改变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天然联系;2、农业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损伤,最明显的是将其变为可耕地,最主要的是使用的化肥和农药造成水体污染;3、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的巨大消耗、污染程度的加重以及城市河段河流断面的硬质化。改善水文条件和河流地貌特征。近自然修复,采用多种绿化混凝土技术湖泊1、环境污染2、水利建设3、过度放养4、湖泊的营养化5、外来物种的侵入①严禁围湖造田,有效实施退田还湖政策②营造林地,提高湖泊周围及整个流域的植被覆盖率,减少面源污染的危害,增强涵养水分的能力③加大人为调控水位的力度,尽量防止水位频繁和剧烈变化,维持湖泊的最低水位,防止湖泊的干枯④对已有大量淤积的湖泊,采取清淤的措施,实现既可以恢复水体空间,又能使水质得以更换的目的海岸带1、海岸侵蚀:水土流失严重,使外河流的三角洲不断向海岸推进;海岸带的陆源物质供应不断减少2、海岸湿地被围垦及占用3、过度捕捞4、污染1、防止水体污染:确保陆源污染物达标排放2、控制生态破坏3、建立海岸带自然保护区4、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修复陆森林1、自然原因:病虫害、干旱、洪涝、风灾和地震2、人类的活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采伐木材、矿山的开采1、物种框架法:演替初期物种的选择2、最大多样性法:大量演替成熟阶段的物种草地1.自然因素:春季干旱、夏季少雨、冬季严寒,自然灾害频繁2、人类干扰:过度放牧、垦殖、污染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地下水位变化1、改进现存草地,实施围栏养护或轮牧2、重建人工草地工业废弃地1、资源粗放型开采方式2、过度利用资源和环境污染3、形成破残衰败的景观,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4、对城镇的河流水系、地面建筑物以及公路、铁路、管线等城市交通造成损失和破坏1、景观再利用法:整体保留、部分保留、构建保留2、废弃物再利用3、生态技术3、举例简述你最熟悉的一种植物修复技术极其原理。①植物萃取金属积累植物或者超级累植物将土壤中的金属萃取出来,富集并运送到植物根部可收割部分或植物地上枝条等部位。②根际过滤利用超级累植物或耐金属植物从污水中吸收、沉淀和富集有毒金属③植物固化利用超级累植物或耐金属植物降低金属活性,从而减少或防止金属被淋洗到地下或者通过空气载体扩散进一步污染环境④植物辅助生物修复通过根系范围内植物的活动刺激微生物,促进污染物的生物降解⑤植物转化通过植物新陈代谢作用降解环境污染物的过程\n4、你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有何见解?举例说明。5、何谓生态工程技术?它与环境工程和生物工程有何区别?为了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的利益,而对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加以综合的而且能持续的生态系统设计。它包括开发、设计、建立和维持新的生态系统等一系列工程,如污水处理、地面残渣及废弃物的回收、海岸带保护等,以期达到生态恢复、生物控制等目的。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第九章生态系统管理1、简述你对生态系统管理的认识,并简述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原则。生态系统管理是指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复杂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得期望的物质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环境因子长期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生态系统管理的目的是明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支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意义的角度看,主要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适度水平、维持生物的遗传特征、维持生态功能和地球化学循环以及保护美学价值等;从代际关系的角度看,具有为后人保持未来选择的机会等;从方法学的角度看,生态系统管理体系主要采取的是生态系统方法,该方法的最基本要素是它的整体性,即它明确的承认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系统之间的关系。原则:①管理目标是社会的抉择。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价值取向②生态管理的系统必须考虑人的因素。③生态系统必须在自然的分界内管理。生态系统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再生功能。④管理必须认识到变化是必然的。⑤生态系统管理必须在适当的尺度内进行,保护必须利用各级保护区⑥生态系统管理需要从全球考虑,从局部着手⑦生态系统管理必须寻求在适当层次上维持或加强生态系统特征和功能⑧决策者应当以源于科学的适当工具为指导⑨生态系统管理者必须谨慎行事⑩多学科交叉的途径是必要的2、你认为进行生态系统管理有哪些途径和技术?①生态风险评估②适度干扰和恢复重建③清洁生产④废物资源化管理与5r法⑤实施标准化环境管理系列标准⑥生态工业园区⑦加强自然保护的管理和研究⑧推广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⑨应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4、根据你的了解,生态规划有何重要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