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9.00 KB
- 1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农业生态中的群落关系什么是生物群落种间作用与生物群落的结构生物群落的演替农业中的生物群落\n群落(community)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植物群落、动物群落、海洋生物群落、土壤生物群落\n土壤生物群落\n关于群落的两种观点\n超有机体论Superorganismicview群落是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自组织的实体;群落之间有明显界限,可以很容易区分开来;群落都要经历从先锋群落到顶级群落的演替,类似于有机体的生长FredericEClements(UnitedStates,1874-1945)\n个体论HenryAGleason(UnitedStates,1882-1975)Individualisticview群落是物种的偶然组合,并非自组织的独立实体;群落之间没有明显界限,是连续变化的;群落的演替,类似于有机体的生长。\n群落结构(1):种间作用00中性:两个种群彼此不受影响,和平共存。0偏害共生:一种受抑制,另一种无利也无害。+0偏利共生:一种有利,另一种无害也无利。--竞争:直接或间接的抑制性影响。+-捕食或寄生:一种被另一种群取食。寄生:外寄生、内寄生、植物寄生、巢寄生++互利共生:原始合作(两种都有利,可分开);专性互利共生(两种都有利,不可分开)。\n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竞争可能导致生态位分化\n生态位分化与资源剖分ResourcePartitioningSimilarorcloselyrelatedspeciesdivideupresourcesandavoidcompetition(-/-)\n专性共生:有的共生生物需要借助共生关系来维系生命,这属于专性共生。例如地衣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例如猎豹和羚羊关键种:是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关键种的个体数量可能稀少,、但也可能多,其功能或是专一的也可能是多样的。例如河狸\n非线性相关\n群落演替(communitysuccession)在一定的地域内原有群落被另一群落所替代的现象关于演替的两种哲学观念有机体论—整体论:群落演替是有序的,定向的,从而可预见的群落内部控制过程,而且终止于具有内控自调特征的稳定阶段(即顶级群落);个体论—简化论:群落演替只不过是种群动态的总和,因而它的演替并不是有序的或预见的\n顶级群落(climaxcommunity)顶级群落:是行进性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单元顶级群落假说:Clements认为在任何地区演替系列的终点是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表现在顶极群落的优势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气候,只要气候不急剧改变,又无其他外界条件影响,就不可能出现新的优势种。多元顶级群落假说:Tansley(1954)认为若群落在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停滞了演替过程,就可看作顶极群落,而不必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极终点。在一个气候区域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除气候顶极外,还可有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等。顶级群落格局假说:Whittaker(1953,1956)根据种群分布特性和景观环境的梯度分析,认为顶极群落是种群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优势种替代的稳定状态,其中种群的相互作用是围绕平衡密度波动的,并认为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连续存在的,不可能有明显的边界。\n次生演替: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由其他地方进入或残存的根系、种子等重新生长而发生的。可认为它是原生演替系列发展途中而出现的。简单的说,原生演替就是从没有生命体的一片空地上植被类群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在具有一定植物体的空地上进行的植被演替。原生演替: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又称为初生演替。\n退耕还林\n农业中的生物群落问题杂草问题:竞争病虫害问题:捕食合理套作:空间结构、互利共生生物防治:食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