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6.50 KB
- 4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习题1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2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A、演替原则B、植物区系C、植被型D、群落生态AB\n习题3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A优势种B特征种C建群种D偶见种4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A生态环境B群落外貌和结构C群落种类组成D群落动态BD\n习题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n习题6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提出并定义的。AE.HaeckelBE.P.OdumCA.G.TansleyDDarwin7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AB\n复习题1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解释。A.贝格曼规律B.阿仑规律C.谢尔福德规律D.高斯假说2阴性植物的特点是()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BD\n复习题3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4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0为()A、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天数AD\n复习题5在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A.胎生现象B.不发达的根系C.小而有蜡质层的叶D.茂盛的枝叶6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栖息环境总称为()。A水圈B生物圈C大气圈D岩石圈BC\n复习题7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将植物划分为()。A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B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C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D热带植物、温带植物、寒带植物B\n作业题1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2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3简述光的生态学用,生物如何适应?4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上和害虫预报上有何意义?\n习题1种群是指()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A2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的科学:()A坦斯利B林德曼C达尔文D海克尔D\n习题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混合型B\n习题3逻辑斯谛方程中的K表示()。A环境容纳量B自然增长率C内禀增长率D种群数量4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旱生植物通常()A根系较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较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AB\n7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和繁殖单位是()A种类B个体C种群D群落8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CB\n习题9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计算种群数量,田鼠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24只,其中带标志的有17只。则该种群的数量大约为______。6下列直接影响或参与生物新陈代谢的因子是()A坡向B光照C海拔D坡度B\n习题1、种群平衡是指()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2、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不规则波动D、季节性消长BB\n习题3下列选项中,属于水生植物对水环境适应特征的是()。A叶片角质层厚B根系发达C通气组织发达D贮水组织发达4自然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均匀集群型CC\n习题5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B到C的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B\n习题10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A.CO2浓度升高B.水体温度变化C.水体富营养化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12.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A.适应逆境B.提高生产力C.促进代谢D.推迟生育CA\n3dN/dt=rN(K-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n思考题1、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2、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3什么是高斯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n复习题1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2同种植物的不同群体长期分布和生长在不同环境里,形成适应各自环境的特征,产生了()。A相同的生态型B不同的生活型C不同的生态型D不同的生活型CB\n复习题3下列哪项内容和物种形成无关()?A.出现地理障碍B.出现生殖隔离C.生态位分化D.近亲繁殖4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的现象叫()。A生态位重叠B生态为分离C生态为压缩D生态释放AD\n复习题5下图表示两种鸟的食物成份和捕食频度的关系。种内竞争大、种间竞争小的情况是()。D\n复习题6决定生物的分布范围的因子是()。A限制因子B生态幅较窄的因子C生态幅较宽的因子D主导因子7植物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的影响叫()A他感作用B他毒作用C抗毒作用D抑制作用BA\n复习题8下列生物之间属于互利共生作用的()A鸟与树的关系B豆科植物与固氮菌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D青蛙与水稻的植物B\n习题1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2森林群落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______四个层次。D苔藓层\n习题3在群落交错区内,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这一现象称为()。4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的()。5.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A.物种数量B.物种生物量C.物种的体积D.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边缘效应分层D\n习题6.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主()?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7关于群落成员型的正确叙述()。A森林群落下草本植物数量远多于树木所以草本是建群种B对于森林群落,乔木层所有树木都是优势种C森林群落只有乔木层有优势种D森林生物群落的建群种是乔木DD\n习题8下列关于群落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内植物与动物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B群落的特征就是植物个体的特征C群落内植物与动物之间构成一定的相互关系D群落内动物与动物也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9认为自然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一组物种的集合,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B个体论观点\n习题10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B\n习题1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C.演替越来越慢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B\n习题2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A.次生演替B.快速演替C.内因性演替D.外因性演替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BC\n习题4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A.土壤B.地形C.气候D.生物5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B.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CC\n2下列哪一项演替属于原生演替()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B.草原的放牧演替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A1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后,可演变为一个森林。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 )A.沼泽B.湿地C.草原D.森林A\n3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D4下列4种群落类型中,哪些是以一年生植物占优势的群落类型()A.极地苔原B.温带草原C.热带雨林D.常绿阔叶林B\n5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A.有效避免竞争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以上都正确D6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C\n习题1.下列生物属于第一营养级的是()。A.兔B.藻类C.食用菌D.棉铃虫2.大熊猫的个体很大,它对于恶劣环境的生态对策是()。A.快速繁殖,不断扩展生境B.减慢繁殖,不断扩展生境C.个体繁殖晚,提高对后代的照顾能力D.提高出生率,发育减慢BC\n习题3.达到气候顶极以前的一个相当稳定的演替阶段()。A.后顶极B.前顶极C.亚顶极D.分顶极4.有些植物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在高温条件下叶片折叠,原因是()。A植物向光性B.叶片失水C.减少光的吸收D.植物是阴性植物CC\n习题5.在这个食物链中:草→鼠→鹰,若将鹰杀绝,那么田鼠的数量将会()。A.迅速上升B.缓慢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保持原来状态6.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A.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CD\n习题7.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是()。A.老鼠食草籽B.青蛙食害虫C.蛇食青蛙D.鹰食蛇8.下列有关生态平衡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A.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相等B.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相等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相对平衡和稳定AD\n习题9.人类释放到自然界的DDT,一旦进入到生物体内,使处于最高营养级的动物体内,浓度会扩大上万倍,这在生态学上被称作()。A分解B生物累积C生物放大D再循环10.维持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A.消费者B.草C.太阳光D.水CC\n11.下列哪组生态学概念能正确地表示彼此的大小关系()A、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B.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C、生物体→群落→种群→生物圈→生态系统D.生物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A\n12下列叙述中,能增强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生物的种类C.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生物的种类B13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结论是()A、这个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的能力B、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一定很小C、这个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一定很少D.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n1.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2.使多样性维持高水平的措施是()。A.保持平静B.低度干扰C.中度干扰D.强度干扰3.下表是不同群落中高位芽植物生态型的比例,问下列哪组数据是正确的()。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带针叶林A97.4%74.3%52.0%25.4%B9.74%7.43%5.20%2.54%C2.54%5.20%7.43%9.74%D25.4%52.0%74.3%97.4%DCA\n4.营养级之内同化量与摄食量之比是()。A.组织生长效率B.生态生长效率C.同化效率D.维持价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无关B.环境变化对成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响C.干扰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D.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越大CD\n6.营养级之内净生产量与同化量之比是()。A.组织生长效率B.生态生长效率C.同化效率D.维持价7.群落的发生过程依次是()。A.竞争—定居—迁移B.定居—迁移—竞争C.迁移—定居—竞争D.迁移—竞争—定居AC\n8.下列不是可持续农业做法的是()。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DC\n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A.岩石圈的上层B.全部水圈C.大气圈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11.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A.湖泊B.热带雨林C.农田D.水库CC\n12.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能量越来越少B.能量越来越多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