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00 KB
  • 7页

环境生态学课件-课后思考题5-8

  • 7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第五章生态系统服务1.名词:1)生态系统服务: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提供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损益的能力。2.简述生态系统最基木的两人服务功能。植物光合作用和有机废物的生物降解,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两人服务功能。%1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用做食品、燃料、原料及建筑材料等,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一个最基本的例子。如果没有光合作用,人类社会必将灭亡。%1有机废物的生物降解,如垃圾、废水。如果人类社会制造的废物不能得到分解,那么废物将堆积如山。微生物在污水、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尚无法通过改进技术来摆脱对微生物的依赖,发达地区也不例外。3.简述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功能。答: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提供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损益的能力。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功能如下:1)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2)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3)调节气候4)减缓灾害5)维持土壤功能6)传粉播种7)控制有害生物8)净化环境9)感官、心理和精神调节10)美学和文化创作的源泉4.结合你的实际观察,阐述对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理解。答: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提供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损益的能力。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为我们的生存直接提供各种原料或产品(食品、水、氧气、木材、纤维等),而11在人尺度上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染、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轻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进而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有的研究与实践表明,虽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些具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人工可以替代(如:污水净化、土壤修复等),但是,在规模尺度上生态系统功能,至少到冃前为止仍然没有人工可以替代的可能(如:生物圈二号试验的失败等)。从这个角度上讲,生态系统Z于人类\n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n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是决定人类生存与发展质量和前景的自然条件。维护和建设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就是在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第六章景观生态学理论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1、名词:1)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2)廊道:指与其两侧相邻区域有差异的相对呈狭长形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3)覆盖类型:在一个景观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出的某些生境、生态系统或植被类型中的一类。4)基质(matrix):在景观中的本底覆盖类型,通常具有高覆盖率和高连接度;并不是所有的景观中都可以划分出确定的基质。5)斑块(patch):在性质或外貌上不同于周用单元的块状区域。2、廊道有三种基本类型:线状廊道、带状(窄带)廊道和河流(宽带)廊道3、斑块按其起源刻可分为哪些类型?不同类型有何特征?答: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四类: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余斑块和引入斑块。1)环境资源斑块•原因: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或镶嵌分布而引起。•例如:长白山植物垂直分布、森林中的沼泽、沙漠中的绿洲。•特点:由于自然资源分布相对持久,所以斑块也相对持久,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2)干扰斑块•原因:基质内的各种局部干扰都可形成干扰斑块。干扰是引起生态系统格局显著偏离其常态的事件(风、火、冰雹、山崩、虫害、泥石流等)。•例如:采伐后的森林,草原烧荒,地表煤矿•短期特点: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3)残余斑块•原因:残余斑块的成因与干扰斑块刚好相反,它是动物群落在受干扰基质内的残留部分。•例如:寒冷过后阳坡上留下的鸟巢、火灾人火过后残留的一片森林•特点:种群的人小、迁入和灭绝等在初始期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阶段。当基质和斑块融为一体时,两者都会消失,都具有较高的周转率。4)引进斑块•原因:人类将生物引进一个地区,就产生了引进斑块。•例如:种植斑块、聚居地•特点:受人十扰最显著,如果有人的维护存留时间长\n4、廊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廊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廊道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1)它的弯曲度或通直度,其生态意义与生物沿廊道的移动有关。一般说来,廊道愈直,距离愈短,生物在景观中两点间的移动速度就越快,反Z,则需要较长时间。2)廊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其连通性,是廊道如何连接或空间上怎样连续的量度,是廊道结构的主要量度指标。3)廊道宽度变化,这一特征对物种沿廊道或穿越廊道的迁移具有重要意义。4)廊道内环境的变化,在沿廊道方向,由于廊道在景观中延伸一段距离,其两端往往也存在差异。廊道的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下列四类:1)生境;2)传输通道;3)过滤和阻抑作用;4)作为能量、物质和生物的源或汇;5、干扰有哪些积极的生态学意义?答:随着生态学家对干扰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认识到干扰有着积极的生态学意义,干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1)干扰有利于促进系统的演化2)十扰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因子3)十■扰能调节生态关系第七章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价1.名词:1)环境污染物: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进入环境,使环境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和人类的各类物质。2)毒物:是指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毒作用)的化学物质。3)大气污染:指人气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含量远远超过正常本底含量,对人体和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的人气状况。4)独立作用:多种化学物各自对机体产生不同的效应,其作用的方式、途径和部位也不相同,彼此Z间互无影响。5)相加作用:多种化学物混合产生的生物学作用强度是各种化学物分别产生的作用强度总和。6)协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同时或在数分钟内先后与机体接触,其对机体产生生物学作用的强度远远超过它们分别单独与机体接触时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的总和。\n7)8)拮抗作用:两种化学物同时或在数分钟内先后输入机体,其中一种化学物可干扰另一种化学物原有的生物学作用,使其减弱,或两种化学物相互干扰,使混合物的生物学作用或毒性作用的强度低于两种化学物输入机体时强度的总和。9)2.简述影响环境污染物毒作用的因素。答:影响环境污染物毒性作用的因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环境因素:生物活化作用:根据化学物结构和反应性,经过生物代谢转化,原无毒或毒性小的化合物,能够被转化成有毒或毒性大的产物,这种转化叫做生物活化作用或生物增毒作用。生态监测:凡是利用生命系统为主进行环境监测的方法和于段都可称为生态监测。%1物理环境因素,如温度;%1湿度;%1气压;%1时间变化;%1环境污染物的作用方式,如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颉顽作用。2)化学毒物的理化性状及效应:%1物理性状与生态学效应,如:溶解度、挥发度、分散度;%1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3)个体因素许多毒物的毒性都与生命体的种属、品系和个体差异以及发育阶段、性别、年龄、遗传特征、生理状态以及健康与营养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第八章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1.名词:1)受损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并出现逆向演替。2)生态修复:是通过外界力量使受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重建或改建,即应用生态系统自组织和门调节能力对环境或生态完整性进行修复,最终恢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3)4)植物修复技术:生态阈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生态系统抵抗十扰与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称为生态阈值。是以植物能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污物为理论棊础,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n5)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综6)植被缓冲带: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是指在农田与邻近受纳水体Z间设置的一定宽度、具有阻滞消减污染物功能的植被带。\n2.Bradsaw(1987)提出了五项标准来判断生态修复的成功与否1)可持续性2)不可入侵性3)生产力与自然群落一样高4)营养保持力5)具有生物间的相互作用3.简述生态系统受损的含义,描述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答:受损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它原有的平衡状态,使其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者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饼出现逆向演替。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1物种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衰退;%1系统结构简单化;%1食物网破裂,食物链的缩短或者营养链的断裂,单链营养关系增多,种间共生、附生关系减弱;%1能量流动效率降低,对光能固定能力减弱,能量流的规模减小或过程发生改变;捕•食过程和腐化过程弱化,使能量流失增多;%1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水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发生改变;%1生产能力下降,光能利用率减弱、净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下降。%1系统稳定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