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植物

  • 30.08 MB
  • 17页

生态学-植物

  • 17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海南蒲桃海南蒲桃,别名:乌墨、乌楣,桃金娘科、蒲桃属乔木。中文学名海南蒲桃拉丁文名Syzygiumcumini(L.)Skeels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桃金娘目科桃金娘科属蒲桃属种海南蒲桃形态特征乔木,高15米;嫩枝圆形,干后灰白色。叶片革质,阔椭圆形至狭椭圆形,长6-12厘米,宽3.5-7厘米,先端圆或钝,有一个短的尖头,基部阔楔形,稀为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或为黑褐色,略发亮,下面稍浅色,两面多细小腺点,侧脉多而密,脉间相隔1-2毫米,缓斜向边缘,离边缘1毫米处结合成边脉;叶柄长1-2厘米。圆锥花序腋生或生于花枝上,偶有顶生,长可达11厘米;有短花梗,花白色,3-5朵簇生;萼管倒圆锥形,长4毫米,萼齿很不明显;花瓣4,卵形略圆,长2.5毫米;雄蕊长3-4毫米;花柱与雄蕊等长。\n果实卵圆形或壶形,长1-2厘米,上部有长1-1.5毫米的宿存萼筒;种子1颗。花期2-3月。地理分布产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分布于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种植方法种子繁殖。宜采回成熟果实去皮,略为阴干后即播,不宜日晒和贮藏。亦可用扦插法或高压法繁殖,春季为最适期。红桑红桑,又叫铁苋菜,别名:血见愁、海蚌念珠、叶里藏珠,为大戟科植物AcalyphaaustralisL.的地上部分。中文学名红桑拉丁学名Acalyphawikesiana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大戟目\n科大戟科属铁苋菜属形态特征灌木,高1-4米;嫩枝被短毛。叶纸质,阔卵形,古铜绿色或浅红色,常有不规则的红色或紫色斑块,长10-18厘米,宽6-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钝,边缘具粗圆锯齿,下面沿叶脉具疏毛;基出脉3-5条;叶柄长2-3厘米,具疏毛;托叶狭三角形,长约8毫米,基部宽2-3毫米,具短毛。分布范围原产于太平洋岛屿〔波利尼西亚或斐济);现广泛栽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的公园和庭园有栽培。繁殖方法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热量偏低,花后难以结成种子,多用扦插法育苗。于3月下旬至4月下旬,选用1年生的健状枝条,截成每10厘米左右长一段作插穗,剪后浸水1~2小时,密插入湿沙床风。不加遮荫,保持湿润,约20天可发根发叶,1个半月左右,可移植至圃地培育。\n红花檵木(红花继木球一般指红花檵木)红花檵木,又名:红继木、红梽木、红桎木、红檵花、红梽花、红桎花、红花继木,为金缕梅科、檵木属檵木的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中文学名红花檵木拉丁学名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蔷薇目科金缕梅科族金缕梅族属檵木属种继木\n形态特征灌木,有时为小乔木,多分枝,小枝有星毛。叶革质,卵形,长2~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尖锐,基部钝,不等侧,上面略有粗毛或秃净,干后暗绿色,无光泽,下面被星毛,稍带灰白色,侧脉约5对,在上面明显,在下面突起,全缘;叶柄长2~5毫米,有星毛;托叶膜质,三角状披针形,长3~4毫米,宽1.5~2毫米,早落。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印度北部也有分布。产于湖南浏阳市、长沙县、江苏苏州、无锡、宜兴、溧阳、句容等。繁殖方法1.嫁接主要用切接和芽接2种方法。嫁接于2~10月均可进行,切接以春季发芽前进行为好,芽接则宜在9~10月。以白檵木中、小型植株为砧木进行多头嫁接,加强水肥和修剪管理,1年内可以出圃。2.扦插3~9月均可进行,选用疏松的黄土为扦插基质,确保扦插基质通气透水和较高的空气湿度,保持温暖但避免阳光直射,同时注意扦插环境通风透气。红檵木插条在温暖湿润条件下,20~25天形成红色愈合体,1个月后即长出0.1cm粗、1~6cm长的新根3~9条。扦插法繁殖系数大,但长势较弱,出圃时间长,而多头嫁接的苗木生长势强,成苗出圃快,却较费工。嫩枝扦插于5~8月,采用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剪成7~10cm长带踵的插穗,插人土中1/3;插床基质可用珍珠岩或用2份河沙、6份黄土或山泥混合。插后搭棚遮荫,适时喷水,保持土壤湿润,30~40天即可生根。3.播种春夏播种,红檵木种子发芽率高,播种后25天左右发芽,l年能长到6~20cm高,抽发3~6个枝。红檵木实生苗新根呈红色、肉质,前期必须精细管理,直到根系木质化并变褐色时,方可粗放管理。有性繁殖因其苗期长,生长慢,且有白檵木苗出现(返祖现象),一般不用于苗木生产,而用于红檵木育种研究。\n印度塔树中文学名印度塔树拉丁学名Polyalthialongifolia(Sonn.)Thwaitescv.Pendula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科番荔枝科属暗罗属种印度塔树形态特征印度塔树的树型细尖笔直,酷似佛教中的尖塔。常绿乔木,树呈锥形或塔状,风格独特,故又名塔树;主干高耸挺直,侧枝纤,细,下垂;叶互生,下垂,狭披针形,叶缘具波状。\n南洋杉中文学名南洋杉拉丁学名AraucariacunninghamiiSweet界植物界门裸子植物门纲松柏纲目松柏目科南洋杉科属南洋杉属种南洋杉形态特征南洋杉,乔木\n,在原产地高达60~70米,胸径达1米以上,树皮灰褐色或暗灰色,粗,横裂;大枝平展或斜伸,幼树冠尖塔形,老则成平顶状,侧身小枝密生,下垂,近羽状排列。叶二型:幼树和侧枝的叶排列疏松,开展,锥状、针状、镰状或三角状,长7~17毫米,基部宽约2.5毫米,微弯,微具四棱或上(腹)面的棱脊不明显,上面有多数气孔线,下面气孔线不整齐或近于无气孔线,上部渐窄,先端具渐尖或微急尖的尖头;大枝及花果枝上之叶排列紧密而叠盖,斜上伸展,微向上弯,卵形,三角状卵形或三角状,无明显的脊背或下面有纵脊,长6~10毫米。。地理分布原产南美、澳洲及太平洋群岛,大洋洲昆士兰等东南沿海地区,在中国广东、福建、海南、云南、广西均有栽培。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各大城市则为盆栽,温室越冬。繁殖方式1.根插繁殖2.播种繁殖播种法繁殖因种皮坚实、发芽率低,故种前最好先破种皮,以促使其发芽。另外,播种的幼苗易受病虫危害,因此所用的土壤应经严格的消毒。种子最好经砂床催芽或上述破壳播种法,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一般约30天左右可发芽。3.扦插繁殖扦插繁殖较为容易,被广泛采用。一般在春、夏季进行扦插,但须选择主枝作插穗,用侧枝作插穗长成的植株歪斜而不挺拔。插穗长10至15厘米,插后在18℃至25℃和较高的空气湿度条件下,约4个月可生根。如在扦插前将插穗的基部用200ppm吲哚丁酸(IBA)浸泡5小时后再扦插,可促进其提前生根。4.幼苗移植\n东京樱花(日本樱花一般指东京樱花)东京樱花,又称江户樱花、日本樱花。东京樱花为落叶乔木,花先叶开放,伞形总状花序,白色至淡粉红色;花期3月。生长较快但树龄较短,盛花期在20—30龄,50—60龄则进入衰老期。中文学名东京樱花拉丁学名Cerasusyedoensis别称江户樱花、日本樱花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蔷薇目科蔷薇科属樱属种东京樱花\n形态特征东京樱花为落叶乔木,高4—16米,树皮灰色。小枝淡紫褐色,无毛,嫩枝绿色,被疏柔毛。冬芽卵圆形,无毛。叶片椭圆卵形或倒卵形,长5—12厘米,宽2.5—7厘米,先端渐尖或骤尾尖,基部圆形,稀楔形,边有尖锐重锯齿,齿端渐尖,有小腺体,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沿脉被稀疏柔毛,有侧脉7—10对;叶柄长1.3—1.5厘米,密被柔毛,顶端有1—2个腺体或有时无腺体;托叶披针形,有羽裂腺齿,被柔毛,早落。产地分布东京樱花原产日本东京,栽培历史悠久。中国北京、武汉、西安、青岛、南京、南昌和厦门等城市庭园公园栽培。繁殖方式嫁接繁殖,砧木可用樱桃、山樱花、尾叶樱及桃杏等实生苗。栽培管理较简单。东京樱花的定植地点应选择阳光充足之地,由于樱花类都是浅根性树种,所以应选择土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且避风之处,最适宜的地方是缓坡地及排水通畅的溪边湖畔。\n人心果人心果(Manilkarazapota),山榄科热带水果,为常绿乔木,墨西哥南部至中美洲、西印度群岛一带,因人心果外形长得像人的心脏,故因而得名。中文学名人心果拉丁学名Manilkarazapota(Linn.)vanRoyen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柿目科山榄科属铁线子属种人心果形态特征乔木,高15-20米(栽培者常较矮,且常呈灌木状),小枝茶褐色,具明显的叶痕。叶互生,密聚于枝顶,革质,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9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或稀微波状,两面无毛,具光泽,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很凸起,侧脉纤细,多且相互平行,网脉极细密,两面均不明显;叶柄长1.5-3厘米。地理分布\n人心果原产墨西哥犹卡坦州和中美洲地区,美洲热带地区、东南亚各国和印度等作商业性栽培。国内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的南部和中部。繁殖方法在9~10月果实成熟时,剥去果肉取出种子阴干,留次年春播。压条宜在春季气温回升至20℃以上时进行,在1~2年生枝条按3~4厘米宽度环剥,然后用以稻草沤制的肥土包扎,经常保持土团湿润,约2个月可形成新根。龙柏龙柏(拉丁学名:Sabinachinensis(L.)Ant.cv.Kaizuca),又名刺柏、红心柏、珍珠柏等,是圆柏(桧树)的栽培变种,龙柏长到一定高度,枝条螺旋盘曲向上生长,好像盘龙姿态,故名“龙柏”。中文学名龙柏\n拉丁学名Sabinachinensis(L.)Ant.cv.Kaizuca界植物界门裸子植物门纲松杉纲目松杉目科柏科属圆柏属种圆柏形态特征柏科圆柏属乔木,高达21米,胸径达3.5米;树皮深灰色,纵裂,成条片开裂;幼树的枝条通常斜上伸展,形成尖塔形树冠,老则下部大枝平展,形成广圆形的树冠,树皮灰褐色,纵裂,裂成不规则的薄片脱落;小枝通常直或稍成弧状弯曲,生鳞叶的小枝近圆柱形或近四棱形。龙柏是圆柏的人工栽培变种。树冠圆柱状或柱状塔形;枝条向上直展,常有扭转上升之势,小枝密、在枝端成几相等长之密簇;鳞叶排列紧密,幼嫩时淡黄绿色,后呈翠绿色;球果蓝色,微被白粉。高可达8米,树干挺直,树形呈狭圆柱形,小枝扭曲上伸,故而得名。小枝密集,叶密生,全为鳞叶,幼叶淡黄绿色,老后为翠绿色。球果蓝绿色,果面略具白粉。分布范围龙柏产于中国内蒙古乌拉山、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湖北西部、湖南、贵州、广东、广西北部及云南等地。生于中性土、钙质土及微酸性土上,各地亦多栽培,西藏也有栽培。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繁殖方法1.嫁接嫁接常用2年生(1年生壮苗亦可)侧柏或圆柏作砧木,接穗选择生长健壮的母树侧枝顶梢,长10-15厘米。2.扦插扦插繁殖有硬枝(休眠枝)和半熟枝扦插两种。\n花叶良姜花叶良姜(Alpiniazerumbetcv.Variegata)又称花叶艳山姜、彩叶姜、斑纹月桃等,是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为艳山姜的园艺栽培种。中文学名花叶良姜拉丁学名AlpiniasanderaeHort.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芭蕉目科姜科属山姜属形态特征\n花叶良姜植株高可达1~2m,盆栽高度多在1米以下,具根茎。革质叶片具鞘,长椭圆形,两端渐尖,叶长约50~60cm,宽约15~20cm,叶面深绿色,有金黄色富有光泽的纵斑纹,十分艳丽。夏季6~7月开花,圆锥形花序,花序下垂,花蕾包藏于总苞片中,花白色,边缘黄色,顶端红色,唇瓣广展,花萼近钟形,花冠白色,花期夏季。地理分布花叶良姜原产于亚热带地区,中国和印度。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华南及东南地区,各地城市均有栽培。繁殖方式花叶良姜生长快,具有非常强的分蘖能力,因此常用分株繁殖方法。分株繁殖一般在4~10月间进行。将花叶良姜连带地下根茎整株挖出,剪去地上部分茎叶,把根茎剪成带2~3个茎秆或新芽的茎段,直接盆栽或种于露地。种植后宜置于遮荫处养护并充分浇水。待新芽萌发恢复生长后即可按常规管理。另外,在原产地也可以用种子繁殖,采种后需立即播种,播种温度为25~30℃,约半月后发芽。\n七叶树七叶树,中文别名:梭椤树。七叶树是无患子目,七叶树科,七叶树属聚伞圆锥花序组落叶乔木。中文学名七叶树拉丁学名Aesculuschinensis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无患子目科七叶树科属七叶树属种七叶树形态特征\n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深褐色或灰褐色,小枝、圆柱形,黄褐色或灰褐色,无毛或嫩时有微柔毛,有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的皮孔。冬芽大形,有树脂。掌状复叶,由5~7小组成,叶柄长10~12厘米,有灰色微柔毛;小叶纸质,长圆披针形至长圆倒披针形,稀长椭圆形钾先端短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有钝尖形的细锯齿,长8~16厘米,宽3~5厘米,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除中肋及侧脉的基部嫩时有疏柔毛外,其余部分无毛;中肋在上面显著,在下面凸起,侧脉13~17对,在上面微显著,在下面显著;中央小叶的小叶柄长1~1.8厘米,两侧的小叶柄长5~10毫米,有灰色微柔毛。分布范围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陕西南部均有栽培,仅秦岭有野生的。模式标本采自北京西山。中国黄河流域及东部各省均有栽培,仅秦岭有野生;自然分布在海拔700m以下之山地,在黄河流域该种系优良的行道树和庭园树。繁殖方式七叶树以播种繁殖为主。由于其种子不耐贮藏,如干燥极易丧失生命力,故种子成熟后宜及时采下,随采随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