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6.38 KB
  • 45页

鄞州横溪水库水资源保护【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 45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开题报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鄞州区横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摘要: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饮水安全不仅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研究宁波市鄞州区横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的目标、方法以及研究时所必要的原则、法律依据和研究的价值经行叙述,为下面的研究准备基本。关键词:横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目标原则依据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正文:1选题的背景《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围绕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把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保障城乡人民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为改善农村饮水安全提供了保障。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水利部、卫生部和环保总局联合印发了《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对全国661个城市和县级政府所在地城镇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状况堪忧。饮用水作为一类用途最为重要的水资源,目前在水质、水量及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老百姓饮用水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工作。国务院明确提出“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宁波市水利局根据水资源保护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组织编制《横溪水库水源地保护规划》,旨在进一步掌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相关技术方法、法律法规,解决目前危害饮用水安全的重大问题,以饮用水源保护项目为依托,切实推动我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并为后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横溪水库是宁波市鄞州区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在甬江流域金峨山横溪主流上,距下游横溪镇南约1公里。水库控制集雨面积39.8平方公里,总库容3975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516万立方米。对鄞州区横溪水库进行水资源保护研究,有助于对水库水资源保护进深一步的了解也有利于建立横溪水库水资源长效机制,因此选题。2研究的目标以饮用水源地水质为核心,根据横溪水质现状,容量计算结果及污染源情况,提出规划总目标:横溪水库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库体水质和主要汇入河流水质除外达到Ⅱ类水,指标逐渐削减,逐步达到Ⅱ类水标准,并逐渐向Ⅰ类靠拢;二级保护区内河流水质达到Ⅱ类水。逐步建立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水质达到水功能区要求。3研究的方法3.1原则饮用水资源保护规划应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协调,贯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对饮用水源保护的新要求,为宏观决策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及水污染防治协调、发展为原则。贯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确定的水功能区综合考虑近期要求、中远期要求和经济社会支撑能力。充分研究、总结、吸收国内外水资源保护的基本经验和先进技术,结合本地实际,确定行之有效的规划方案与对策措施。高度农村污染源,对化肥农药、畜禽排泄物,坚持清洁生产,发展生态产业,实施废物减量化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达到节水减污的目的,坚持污水分散和集中处理相结合,实现饮用水源的合理保护。要注意一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3)水质与水量统一规划、水资源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4)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5)突出便于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原则3.2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6)《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6.0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0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8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浙江省水利厅,2005《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02)》《关于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06〕281号)《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报告(2006年~2010年)》(浙水保〔2006〕30号)《宁波市水土保持规划》(宁波市水利局,2002.06)《宁波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宁波市水利局,2005.12)《宁波市水资源管理条例(1998)》《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大岙居住小区规划方案》(2007年1月)《横溪镇上任村新村规划建筑方案》(2007年1月)《鄞州横溪镇道成岙村新村改造前期规划设计方案》(2006年12月)《横溪金娥村新村规划及建设方案》(2007年1月)3.3研究技术路线 水质评价生态治理生态保护库区环境基本情况实地调查水库水质环境调查生态修复前置库建设库面保洁水土保持工业污染源防治横溪水库水源地保护规划基础工作基础资料收集水源地保护规划目标水源地保护规划措施其他措施旅游业污染治理效益分析竖立界碑和警示牌生活污染源治理农业面源治理畜禽污染防治溪道整治生态湿地生态公益林建设组合式生态浮床滨岸植被保护缓冲带生态系统食物链操纵工程非具体工程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4研究课题的价值4.1生态价值1、水土流失治理现状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约44公顷,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库区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治理,治理程度达到90%以上,流域内土壤侵蚀强度均控制在容许范围内;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河道下游淤积,保障了流域内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水环境效益将大大增加流域内的垃圾消纳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减少入库含沙量。同时减少随水土流失进入水体的总磷、总氮量,进而减少水体污染。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将对地下水水质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3、土地资源保护效益对流域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将大大降低局部土壤侵蚀模数,减轻水土流失带来的土壤肥力损失。另外,调整肥料结构,合理选用有机肥料,限制部分肥料施用,采用生物以及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病虫害,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发展生态农业。4.2经济价值1、有利于水源保护的可持续通过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治理,逐步建立饮用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长期以来,库区居民为保护水资源做出了巨大牺牲,产业发展受限、生产活动受阻,种种限制制约了库区居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将最大限度地平衡库区居民付出和受益之间的平衡,从而促进水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2、有利于饮水区居民健康成本的下降水源保护系列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优化水库水质,使市区居民使用安全高质量的饮用水,减少了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了居民的健康成本。同时,水源区水质的提高,可大幅降低水厂的饮用水处理成本。5参考文献1、王小刚.我国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浅析.水资源保护,2004,(5):46-482、高娟,李贵宝等.国内外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现状与比对.水利技术监督,2005,(3):61-64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2006年5月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2002)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方案,2008年1月6、蓝楠,国外饮用水源保护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环保产业,2007年9月7 、车越,吴阿娜,杨凯,加拿大保护饮用水源的策略及启示,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8月8、PiresM.Watershedprotectionforaworldcity:thecaseofNewYork[J].LandUsePolicy,2004,21(1):161-175.9、NationalResearchCouncil(U.S.).WatershedManagementforPotableWaterSupplyAssessingtheNewYorkCityStrategy[M].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yPress,200010、DaviesJM,MazumderA.HealthandenvironmentalpolicyissuesinCanada:theroleofwatershedmanagementinsustainingcleandrinkingwaterqualityatsurfacesources[J].JEnvironManage,2003,68(3):273-286.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鄞州区横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1前言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饮水安全不仅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尽管各省市对水源地的保护工作都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的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在立法、执法水平和管理手段上差别很大,缺乏统一的保护规划和管理。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保障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2国内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现状我国饮用水源保护的人大立法主要有《环境保护法》、《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水法》明确了我国水资源的权属关系和管理体制,强调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为我国饮用水源的流域管理和保护提供了指导。该法第3条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第12条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第33条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保障饮用水安全;第34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第67条规定了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水污染防治法(修正)》规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止水源污染的内容,为我国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该法第20条和第21条的内容分别体现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和应急预警制度。第20条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其他等级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应当有明确的地理界线。还规定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放污水,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对已设置的排污口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权限予以限期拆除或治理。同时强调加强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3]《环境保护法》没有直接对饮用水源作相应规定,但是其中一些条文体现了饮用水源保护的内容,为饮用水源保护提供了环境保护基本法的支持。如第17 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第20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防止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现象的发生和发展。[4]3国外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现状纵观发达国家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演变,对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思想都是依据水资源的流城特性,发展以自然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模式,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政府在流域管理问题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国外饮用水源管理体制基本上反映了其对饮用水源的认识过程,是结合各国饮用水源的特点而形成的具有各国特色的饮用水源保护管理体制。这些管理体制无一例外地都得到了法律保障,实现厂对饮用水源的国家所有或公共所有以及对饮用水源实行以流域管理为主的统一管理。其中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流域管理的经验终有代表性,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5]美国《饮用水法》是为控制饮用水水质和保护地下饮用水源而规定的管理体制,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相配合的管理体制。联邦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制定基本政策、条例、基准和标准并监督州政府的实施。州政府的职责主要是通过州实施计划实施联邦政府制定的政策、条例、基准和标准。州实施计划必须经联邦政府批准。法国饮用水源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饮用水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按流域进行管理。流域级机构包括大区环境办公室、6个流域管理委员会和其他6个执行机构(水务局)以及6个水理事会。流域管理机构由有关方面按一定比例选出的官员组成:有流域内各省的代表,工农业和渔业以及其他用户的代表,有关部门的代表以及流域内各省的共和国官员等。其职能分工明确,如流域管理委员会的职能是制定开发水源和治理水质的5年计划,并按年度分阶段实施,旨在促进流域内各机构履行其任务.水理事会在执行流域管理委员会决定的同时对中央政府负责,从事各项具体技术工作。日本对饮用水源实行集中协调与分部门行政的管理体制。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一切重大事宜均由总理大臣直接管理,并在内阁中设置直属二级单位国土厅,其内再设置水资源部,作为水资源日常管理的最高协调部门。国土厅水资源部的人员均来自水资源的分管部门,有不同的水管理专业背景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受国土厅的协调,建设省河川局是防洪建设与管理的政府最高分管部门;厚生省水道环境部是自来水事业的政府最高分管部门;通产省水道局是工业用水的政府最高分管部门;农林水产省构造改善局是农林用水的政府最高分管部门。 英国流域水务局管理流域内城市生活供水,1989年成立了新的流域管理局,并在10个流域区设立河流管理处,负责水污染监测、水资源管理等事务。西班牙的流域管理机构负责由国际或地方政府投资的水源工程等,市政供水由地方政府或私营机构投资建设或管理。荷兰在环保部和农业部设立协调委员会,分别协调这两个部门在水质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在城镇一级设立“水管理委员会”,负责水量控制、水质监测等,对饮用水源的保护极为有效。[6]3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流域水污染管理体制,存在着“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水污染防治法》管理体制和“统一管理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法》管理体制的矛盾。缺乏流域级的水环境管理(或水污染防治)机构或机制;现有的机构之间的职责权限交叉不清,导致重复劳动和互相牵制,严重影响流域水环境管理制度的实施;根据我国目前的水源管理体制,水源管理由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等14个部、局共同管理,水源管理中权利分散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1)中央和地方水源管理权限的划分;(2)水源不同物理属性的分散,如地下水、地表水的管理分属于不同的部门;(3)不同管理功能分散,如水质、水量、供水等之间的分散。这种分散化管理直接来源于多部门管理和按行政区域管理。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饮用水源的管理体制没有作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我国现行饮用水源管理适用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同样是实行将“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改为“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以多部门管理和行政区域为主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在实行之初确实对饮用水源的保护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饮用水源保护中新问题、新情况的不断涌现,其存在着的用水过程中取水、用水、排水分割管理的弊端凸现出来,加上流域层次上的管理非常薄弱,缺乏制度支撑。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地方过多地强调本地方的需要,而忽略流域整体上的需要和流域其他地方的需要,导致了饮用水源开发利用的随意性。而且流域管理机构的地位、作用、权限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也都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因而在饮用水源保护中难以行使有效监督管理权,以至出现污染事故时,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制止,使饮用水源保护得不到保障。因此,尽快改进我国现行饮用水源保护的管理体制已成为大势所趋。4观点与发展动向 饮水问题是关系到我们人类生存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对水源地的保护是不可忽视的。目前国内水源地管理保护体制基本完善,但部分地区水源地依然受到威胁,对个别的水源地保护需要特别的保护。宁波市鄞州区横溪水库的水源地保护,关系到当地区人民生活,工业、农业、旅游业发展等问题,应该贯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对饮用水源保护的新要求,为宏观决策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及水污染防治协调、发展为原则。综合运用到科学技术,对该地区水库经行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特别注意工农业废弃物的排放,对水污染物的排放量经行评估、预测和计算,限制水污染的排放量不超过横溪水库水系的最大承受量。旅游业发展对水库的污染也是忽视,需要提高游客的素质和当地人民的保护意识,有关政府部门更要加大保护力度和监督。目前国内对水源地保护的发展动向应向国外发达国家靠拢,将水源地保护分开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国外通过立法、污水处理厂建设等种种措施,控制了水源地区的点源污染。而非点源污染的处理主要集中于:(1)利用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技术剖析非点源污染与水源周边土地利用方式内在联系;(2)诊断城市降雨径流、农田径流与非点源污染相互关系,并将其定量化;(3)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RS、GIS技术的使用;(4)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发展非点源污染数值模拟技术。[7][8]5参考文献[1]、王小刚.我国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浅析.水资源保护,2004,(5):46-48[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2006年5月[3]、高娟,李贵宝等.国内外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现状与比对.水利技术监督,2005,(3):61-64[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方案,2008年1月[5]、蓝楠,国外饮用水源保护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环保产业,2007年9月[6]、车越,吴阿娜,杨凯,加拿大保护饮用水源的策略及启示,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8月[7]、郑一,王学军.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水科学进展,2002,13(1):105-110[8]、Kinnell,P.LA.AGNPS-UM:applyingtheLISLE-Mwithintheagriculturalnonpointsourcepollutionmodel[J].EnvironmentalModellingandSoftwarewithEnvironmentDataNews.2000,15(3):331-341 本科毕业设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鄞州横溪水库水资源保护Yinzhou Hengxi Reservoir WaterResourcesProtection 鄞州横溪水库水资源保护摘要:饮水安全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活健康。横溪水库是宁波市鄞州区的一个重要的水库,它影响到区域内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本文通过对横溪水库水质、环境等的调查,对其水质经行了综合的评价,并针对其污染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横溪水库水资源的保护和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键字:横溪水库;水资源;调查;保护;综合措施Yinzhou Hengxi Reservoir WaterResourcesProtectionAbstract:Safetyofdrinkingwater isnotonlyrelatedto 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 moreimportantly, directlyrelatedto public health. Hengxi reservoiris animportant reservoir areaofNingbo, anditaffects theliveingandworkingofthepeople withintheregion.Basedontheinvestigationofthe Hengxi reservoirwaterquality and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thispaperhave their waterquality comprehensiveevaluation by theline.Andforits pollutionand proposed thecorrespondingimprovement measures.It canpromote theprotection ofwaterresourcesofHengxi Reservoirandtheeconomicandsocial sustainabledevelopmentof theriverbasin.Keywords :Hengxi reservoir; waterresources; investigation; protection;comprehensivemeasures. 目 录1研究背景与主要内容51.1背景51.2研究内容61.3研究目的及意义61.4技术路线82横溪水库流域概述92.1自然地理概况92.1.1地理位置92.1.2地形地貌92.1.3水文气象92.2社会经济概况102.3水库工程现状103横溪水库水质现状与评价103.1资料来源103.2评价标准113.3横溪水库现状水质评价113.4横溪水库富营养化评价123.5水环境容量计算及分析133.5.1水环境容量概念133.5.2计算方法133.5.3计算结果134横溪水库污染源调查与分析154.1工业污染源调查154.2生活污染源调查164.3生活污水调查174.4农村生活垃圾174.5农业面源污染源调查184.5.1苗木种植问题194.5.2沿库茶叶种植问题194.5.3其他污染问题194.6畜禽养殖污染源调查194.7旅游污染源调查204.8其他污染205横溪水库主要污染物测算与评价205.1污染物产生量测算与评价205.1.1污染物产生量测算方法205.1.2污染物产生量测算结果215.2污染物入库量测算与评价235.2.1污染物入库量测算方法235.2.2污染物入库量测算结果245.2.3上游污染物入库量测算245.2.4环库污染物入库量测算24 5.2.5污染物入库量汇总246横溪水库水源保护规划256.1横溪水库规划总体思路256.2污染控制分区256.3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256.3.1水功能区的划分256.4生态治理266.4.1工业污染源的治理266.4.2生活污染源治理276.4.3农业面源治理286.4.4旅游服务治理286.5生态保护286.5.1沿库坡地治理286.5.2人工湿地296.6生态修复306.6.1环库茶山和开采矿山的治理306.6.2村镇周围裸露地的治理316.6.3道路治理317总结与建议317.1结论317.2建议318参考文献329致谢33 1研究背景与主要内容1.1背景当代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开始逐步进入和谐时期,世界各国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已经达到了共识,人水和谐更是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饮水安全不仅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世界各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为了各种经济、政治、生活活动使得作为饮用水的水源地的水库遭到严重破坏,各种污染物排放超过水库环境自净能力,造成水库水质污染。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库区环境承载能力,使得水库库区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受到进一步威胁[1]。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饮用水作为一类用途最为重要的而又最基本的资源,目前在水质、水量及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老百姓饮用水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2]。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工作。国务院明确提出“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宁波市水利局根据水资源保护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组织编制《横溪水库水源地保护规划》,旨在进一步掌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相关技术方法、法律法规,解决目前危害饮用水安全的重大问题,以饮用水源保护项目为依托,切实推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并为后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1.2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范围是鄞州区横溪水库库区及其水库流域,是一个包括水域和陆域的多方面复杂系统。本文主要对鄞州区横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主要内容为: 1、调查污染源类型、污染物来源及时空分布,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状况评价;2、阐明饮用水污染现状、污染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3、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主要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生态恢复与建设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4、开展规划投资—效益评估,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确保库区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1.1研究目的及意义以横溪水库水源地环境现状为基础,调查污染源类型、污染物来源及时空分布,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状况评价;阐明饮用水污染现状、污染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主要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生态恢复与建设、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开展规划投资—效益评估;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确保库区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以水资源保护项目为重点,侧重于生态治理、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三个方面,其中生态治理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生活污染源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污染源治理、河流溪道整治等方面;生态保护包括沿库生态带建设、库区水体生态修复与调控、滨岸缓冲带、人工湿地等方面;生态修复包括生态公益林、水土保持等方面[4]。 1.1技术路线水质评价生态治理生态保护库区环境基本情况实地调查水库水质环境调查沿库坡地治理环库茶山和开采矿山的治理工业污染源防治横溪水库水源地保护规划基础工作基础资料收集水源地保护规划目标水源地保护规划措施生态修复旅游业污染治理道路治理生活污染源治理农业面源治理生态湿地村镇周围裸露地的治理 1横溪水库流域概述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横溪镇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南部,镶嵌于鄞东平原与金峨山麓之间,属半山区地区,距宁波市区22千米,东邻东钱湖,南接奉化市,西毗姜山镇,北枕云龙镇。横溪水库位于横溪镇东南部,东邻塘溪镇,南与奉化市裘村镇相接,西毗奉化市西湖镇。水库控制集雨面积39.8平方千米,总库容3975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516万立方米。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和装机2×250KW的坝后式电厂组成。1.1.2地形地貌鄞州区境内的大地构造属闽浙地盾的东北部,地层分布以中生代的火山岩为主。境内地貌东南部与西部均为丘陵与山地,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总体地形东西两侧高,中部低,呈马鞍形,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浙倾斜。横溪水库地处浙东南褶皱带的北东端,区内褶皱火山构造,断裂等构造形迹均有出露。岩质以沙砾石、凝灰岩为主,界性火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沉积岩为次。地貌类型属浙天台山向北延伸余脉低山半山区,海拔在220米一633米之间。横溪水库流域内的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土及黄壤土等两个土类,其中红壤广布于低丘缓坡地上,黄壤土主要分布海拔550米以上的山地,以黄壤居多,缺少有机质,宜种茶叶、竹林和果树。流域内现有防护林55.53平方千米,主要树种是毛竹,其他作物有杨梅、葡萄、桔子等,流域内25度坡以上已基本实现退耕还林或种植茶树。1.1.3水文气象横溪镇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主要受两风带冷空气控制,夏季则受副热带高压、台风和两南气流影响。夏冬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季风交替显著,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多年平均气温16.2℃ ,多年平均无霜期235天。区内多年平均降雨1564毫米,降水年内分布主要集中在梅雨、台风季节,最大降水段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1-21%。横溪水库流域属鄞州区暴雨中心,最大24h点雨量均值为150毫米。流域洪水特点为暴雨强度强,历时短,形成洪峰流量大,洪水流速快,且陡涨陡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横溪水库流域内主要有金峨溪和道成岙、东岭、火岙、竹马岭4条支流,主流长度7.28千米,平均比降13.51‰,现状宽度4米~15米。流域内有小型水库2座,小型山塘20座,小山塘70多座,所有小溪流水和水库、山塘、地表水汇集于金峨溪,最后流入横溪水库。1.1社会经济概况横溪镇域面积87.53k平方千米,下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共有户籍人口27205人,外来人口12237人。2008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12.5亿元,一产产值1.1亿元、二产45.5亿元、三产1.2亿元,镇财政总收入1.5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即税收1.3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660元,低于宁波市平均水平。横溪水库集雨区内共有大岙、上任、金峨、道成岙4个行政村,约有户籍人口1000多户,常住人口4500人,其中外来人口1400人。2008年人均收入7800元,主要依靠林果和第三产业(外出务工)的收入为主。横溪水库流域内自然景观较好,人文景观主要有金峨寺、车岭庵和护圣寺等,正在开发中。1.2水库工程现状横溪水库大坝于1975年4月开始起建,1978年竣工。水库控制集雨面积39.8平方千米,总库容3975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516万立方米。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33亿平方米,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隧道和电站四部分组成,主体工程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35.56米,正常蓄水位33.92米。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30.70米,坝顶高程39.2米,坝顶长640米,坝顶宽5.5米。总库容3500万平方米,兴利库容2396万平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2004年底由于鄞东南联合供水需要2#机组报废,故现装机容量为250千瓦。维修加固工程2004年底结束,现水库已通过蓄水鉴定,06年9月开始供水,07年度竣工验收。目前,横溪水库水质库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均能达到Ⅱ类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和总氮;其余各项指标基本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 1横溪水库水质现状与评价1.1资料来源由横溪水库管理局提供2005—2009年水质监测资料,水质主要监测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挥发酚、石油类、各类重金属,监测频次以当地提供资料为准。1.2评价标准根据《浙江省水功能、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环境保护局,2005年),横溪水库大坝以上水功能区为饮用水源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4]标准中的Ⅱ类标准。见表3—1。表3—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分类项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总磷(以P计)≤湖库(0.01)湖库(0.025)湖库(0.05)湖库(0.1)湖库(0.2)总氮(湖、库,以N计)≤0.20.51.01.52.0氨氮(NH3-N)≤0.150.51.01.52.0高锰酸盐指数≤24610151.3横溪水库现状水质评价表3—22005—2008年横溪水库水质标准评价监测项目水质评价标准监测个数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均值(mg/L)总磷Ⅰ类1883.33%4.30.019Ⅱ类1811.11%1.72高锰酸盐Ⅰ类1816.67%1.6351.55Ⅱ类180-氨氮Ⅰ类1850%2.870.14Ⅱ类180-总氮Ⅰ类18100%17.152.11Ⅱ类18100%7.1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和Ⅱ类水质标准为依据,结合水质监测结果,不难看出,横溪水库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均能达到Ⅱ类(GB3838—2002)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和总氮;其余各项指标基本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参照水质达标评价标准,横溪水库总氮均值为2.11mg/L,超标Ⅱ类水质100%;总磷均值为0.019mg/L,超标Ⅱ类水质11.11%;氨氮均值为0.14mg/L,超标Ⅰ类水质50%,满足Ⅱ类水质标准要求;高锰酸盐指数均值为1.55mg/L,超标Ⅰ类水质16.67%,满足Ⅱ类水质标准要求。1.1横溪水库富营养化评价营养化评价采用《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大纲》中的《湖泊、水库营养化评分与分类方法》标准,横溪水库2007—2009年的营养化评价结果如表3—3所示:表3—3横溪水库2007—2009年营养化评价结果监测时间TP(mg/l)评分TN(mg/l)评分CODMn(mg/l)评分综合评分营养等级07.010.02232.381.4961.291.318.2833.98中营养07.030.00611.281.662.491.175.2726.35贫营养07.050.01728.191.4160.351.348.8832.47中营养07.070.01829.121.4460.711.226.3832.07中营养07.090.02232.381.7864.301.4711.3436.01中营养07.110.02635.091.9165.491.4911.7037.43中营养08.010.02433.791.9966.192.1721.7140.56中营养08.030.02735.702.0366.521.226.3836.20中营养08.050.01627.202.2167.961.389.6634.94中营养08.070.02131.622.0366.521.8918.0338.72中营养08.09<0.01019.572.0466.611.6614.5833.59中营养08.11<0.01019.571.9265.581.6213.9333.03中营养 09.01<0.01019.572.0666.771.6213.9333.42中营养09.030.01425.042.0266.441.328.4833.32中营养09.050.01222.531.7463.911.328.4831.64中营养由表中可以看出,2007—2009年,横溪水库的综合水质达到中营养标准;TP有6次为中营养水平,占参评总数的40%;TN有15次监测数据达到轻度富营养水平,属于轻度污染,占参评总数的100%,CODMn有14次达中营养水平,占参评总数的93.3%。小结:横溪水库的污染物质NH3-N和CODcr指数能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其他监测因子均能达到Ⅱ类水质标准;营养物质TP和TN超标明显,其中TN严重超标,达Ⅳ—Ⅴ类,甚至劣Ⅴ类。因此,饮用水源水质控制目标重点在于TP和TN的控制和削减。1.1水环境容量计算及分析1.1.1水环境容量概念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保持水功能用途的前提下,受纳水体所能承受的最大污染物排放量,或者在给定的水质目标和水文设计条件下,水域的最大容许纳污量。水环境容量由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两部分组成,分别反映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物理稀释与自然进化过程的作用[5]。其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及污染物降解特性有关。本文所指的水环境容量为:在90%水文保证率下,横溪水库为I类或II类水质目标下所能承受的最大污染物排放量。本文所指水污染物容量为:在不同水文保证率下,横溪水库为I类或II类水质目标下水库所能承受的最大污染物排放量。1.1.2计算方法采用总体达标水环境容量方法,利用完全混合公式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具体公式如下:W=Q0(CS-C0)+KVCS+qCS式中,W为水环境容量值(Kg/d);Q0、C0 为进口断面的入流流量和水质浓度(mg/l);q为旁侧入流流量(m3/s);CS为该水体的水质标准;V为水体体积;K为水质降解系数(1/d)。总体达标水环境容量方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大,一般称为偏不保守。为了符合实际,引入不均衡系数的概念进行修正,修正方法如下:Wx=α×WWx为修正值,α为不均匀系数,0<α<11.1.1计算结果根据公式及公式,结合不同保证率下库容的经验数据(表3-4),选取水库正常运行工况下,水文保证率分别为95%、90%、70%及50%的库容和流量数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所示:表3—4横溪水库不同水文保证率下的年均库容保证率95%90%80%70%60%50%40%30%20%10%5%库容19852516278430493176330834343572370438363975表3—595%保证率水质目标下各类污染物容量汇总表(1985)月份Ⅰ类(kg/d)Ⅱ类(kg/d)CODcrNH3-NTPTNCODcrNH3-NTPTN1418.0362.712.7955.74836.07209.026.97139.342320.3548.052.1442.71640.69160.175.34106.783359.8853.982.4047.98719.75179.946.00119.964321.5548.232.1442.87643.10160.775.36107.185743.36111.504.9699.121486.73371.6812.39247.796792.84118.935.29105.711585.68396.4213.21264.2871438.29215.749.59191.772876.58719.1523.97479.438603.2990.494.0280.441206.58301.6510.05201.109513.4077.013.4268.451026.79256.708.56171.1310589.9688.493.9378.661179.93294.989.83196.6511548.4382.263.6673.121096.85274.219.14182.8112496.6674.503.3166.22993.32248.338.28165.55均值595.589.33.9579.41191297.79.92198.5表3—690%保证率水质目标下各类污染物容量汇总表(2516)月份Ⅰ类(kg/d)Ⅱ类(kg/d)CODcrNH3-NTPTNCODcrNH3-NTPTN1587.9488.193.9278.391175.88293.979.80195.982614.2292.134.0981.891228.45307.1110.24204.743584.2787.643.8977.901168.55292.149.74194.75 4789.40118.415.26105.251578.81394.7013.16263.135816.55122.485.44108.871633.10408.2713.61272.1861425.93213.899.51190.122851.86712.9723.64474.227607.9591.194.0581.061215.89303.9710.13202.648534.1580.123.5671.221068.30267.088.90178.0591003.28150.496.69133.772006.57500.4416.72334.4210705.61105.844.7094.081411.21352.8011.76235.2011691.85103.784.6192.241383.70345.9311.53230.6112696.44104.474.6492.861392.88348.2211.61232.14均值754.8113.25.0100.61509.6377.312.57251.5表3—770%保证率水质目标下各类污染物容量汇总表(3049)月份Ⅰ类(kg/d)Ⅱ类(kg/d)CODcrNH3-NTPTNCODcrNH3-NTPTN1607.9691.193.9581.061215.92301.389.88202.6521302.08195.318.18173.612604.15648.4420.45434.023830.69124.605.04110.761661.37412.7412.60276.894771.43115.714.64102.861542.86383.1111.60257.145943.60141.545.79125.811887.20469.2014.48314.536936.35140.455.74124.851872.70465.5714.35312.127680.45102.074.0490.731360.90337.6310.10226.8281765.94264.8911.27235.463524.69880.3728.18587.459775.42116.314.67103.391550.85385.1111.68258.47101022.62153.396.32136.352045.23508.7115.80340.8711700.75105.114.1793.431401.50347.7710.43233.5812639.1395.873.7685.221278.26316.979.40213.04均值914.7137.25.6121.91828.8454.714304.8表3—850%保证率水质目标下各类污染物容量汇总表(3308)月份Ⅰ类(kg/d)Ⅱ类(kg/d)CODcrNH3-NTPTNCODcrNH3-NTPTN1840.23126.035.08112.031680.45420.1112.70280.082749.42112.414.4899.921498.84374.7111.19249.813960.92144.145.89128.121921.83480.4614.72320.314852.49127.875.16113.661704.97426.2412.91284.165970.11145.525.95129.351940.22485.0614.87323.3761274.71191.217.98169.962549.42637.3519.95424.9071625.28243.7910.32216.703243.37779.0425.79541.7681409.19211.388.87187.892818.38704.6022.19469.739975.86146.385.99130.111951.72487.9314.96325.2910800.00120.004.81106.671599.99400.0012.03266.67 11719.92107.994.2895.991439.84359.9610.70239.9712730.65109.604.3597.421461.30365.3210.88243.55均值992.4148.86.1132.31984.2493.415.2330.7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横溪水库在95%的水文保证率下水污染物容量小于90%水文保证率下的水污染物容量,90%水文保证率下水污染物容量小于70%水文保证率下水污染物容量;70%水文保证率的水污染物容量小于50%水文保证率的水污染物容量。由计算可得,横溪水库的水环境容量为TP5.0kg/d,1.83t/a;TN100.6kg/d,36.72t/a;NH3-N为113.2kg/d,41.32t/a;CODcr为754.8kg/d,275.5t/a。1横溪水库污染源调查与分析1.1工业污染源调查根据资料和相关调查,为确保饮用水源的安全,鄞州环保局高度重视横溪水库上游流域范围内大部分的污染企业和工厂已经停止运行或搬迁,并且严格禁止在水库流域范围内新建污染企业或工厂,对水库上游的排污企业多次进行检查和专项整治,并积极与当地政府进行衔接,制定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6]。目前,水库上游原有的多家发黑发蓝企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时断时续,无污水处理设施,废水直接排渗,已有4家发黑企业自行关闭,另几家已搬迁至横溪钱岙村,废水经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基本消除了发黑发蓝企业废水对水库的危害。目前,对于水库上游11家拉丝酸洗的企业,其中7家已搬迁至横溪镇工业区,考虑到另外4家企业(如表4—1)废水产生总量不是很大,暂时没有搬迁计划,拟采用企业废水外用的办法,将废水外运至宁波市鄞州横溪锐意金属表面处理厂进行处理,同时做好企业废水收集池的防渗、防漏和防雨工作。其他企业如鄞州燕山酒厂因废水产生量不是很大,并已与横溪镇环卫站签订协议,由环卫站定期对其汇集的污水进行清运。当前存在的部分中小企业,属于配件组装类型,基本不产生工业废水,其工厂本身对水库水质影响不大。但是由于工厂的存在,吸引了近1200的外来人口,使其产生的生活污染增大,增加了水库水质的压力。根据2008年污染源普查数据,横溪水库流域上游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量为1518吨/年。 表4—1横溪水库主要企业概况企业名称企业位置是否排入水源地污水处理设施是否达标排放废水排放量(吨/年)经度(东经)纬度(北纬)宁波市鄞州区燕山酒厂121.350429.403否否//宁波市鄞州区横溪年丰紧固件厂121.351029.4036是否否48宁波市鄞州区新华索具紧固件厂121.350329.4032是否否20宁波市鄞州万鑫标准件厂121.345729.4012是否否101.1生活污染源调查横溪水库流域内有大岙、道成岙、金娥、上任4个行政村,自然村11个。截止到2008年底,横溪水库水库流域共有农村户籍人口3148户、11317人。根据实地调查,流域内农村常住人口约为4300—5550,约为户籍人口的50%,其中大岙村存在着部分小企业,其常住人口中已包含了外来人口。从中不难看出,部分自然村如励家、东山岙等常住人口均在50人以下,年轻人外出打工,只有部分老年人留守,是典型的空心村。表4-2横溪水库流域农村人口基本情况(2008年)行政村自然村户籍人口(户)户籍人数常住人口(户)常住人口(人)大岙村大岙800—8302500—3000励家10—200—50东山岙10—200—50卢花桥40—50100—150合计12103166上任村上任5131210105200—300金娥村朱家峰49100—150下潘10—200—50上潘40—50100—150凌家40—50100—150田垅60—100200—300合计5441416道成岙村道成岙8812377300—3501000—1200总计——3148113171500—20004300—5550—— 注:杨山村部分山地属于横溪流域,但居民点并不位于横溪流域内,因此,人口统计并不包括杨山村。常住人口包含外来人口。1.1生活污水调查调研中发现,横溪水库流域的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尚未铺设污水收集管道或生活污水尚未得到有效的治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溪流的现象仍然存在。截止到2009年6月底,横溪水库流域建设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3个,污水收集率40%,服务人口936人。处理设施主要采用“厌氧净化池+人工生态滤床模式”处理工艺,具有不耗能、占地少、投资省、管理方便的特点[7]。污水处理设施虽然在运营,但是水位较低,污水收集率低,接水量不大,污水处理效果不明显。横溪水库流域内大部分农户房屋建有化粪池,但是绝大多数农户化粪池没有按照三格式标准建设,防渗处理率低,化粪池渗滤液直接渗入地下,给生活污水的收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给地下水质的污染埋下了潜在的危险。1.2农村生活垃圾对于生活垃圾,自2003年“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来,横溪镇政府已采取严格的“户送、村收、镇运、县处理”的集中处理方式。目前,横溪水库流域内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约为90%。截止到目前,流域内建有垃圾中转站4个,日处理收集垃圾能力约为2.835吨。为增强流域内的垃圾清理和运输能力,镇政府购置了3辆垃圾压缩车,发放垃圾袋20多万只,垃圾桶50只,各村设垃圾箱151只,每个行政村配备3—4名保洁员。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公共垃圾收集点按一只垃圾箱(120升)/30人标准配置;垃圾收集点与周边建筑物间隔原则上不少于5米,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米。因此,为减少水库库区周围垃圾污染,流域内尚需新增配置公共垃圾箱45只,垃圾池8座。近年来,随着水库流域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均在逐年增加。垃圾产生量预测0.7kg/人d,则每天产生垃圾量约为3.15吨。 根据调查发现,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有:以有机物(厨余、果皮等)为主,玻璃、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不大。垃圾随意丢弃的现象基本消除,但是垃圾集中收集并未得到有效处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如芦花桥村的垃圾集中收集点设在河道两侧,垃圾收集后直接进入河道的事实不可回避,这对库区水环境带来了安全隐患。垃圾堆放点见表2.2-3。同时,生活垃圾堆放点未做有效的防渗,垃圾渗出液属于高浓度污水,会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害成分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将溶解垃圾中的重金属,随降水进入了河流,严重污染地表水。与此同时,调查中还发现了库区周边的建筑垃圾偷倒点。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在库区周围,经雨水冲刷,垃圾将直接进入水库,必然给水环境和库容带来不利影响。具体统计如下:表4-3库区垃圾倾倒点的位置分布情况地点地点坐标位置垃圾类型估计数量1水库边上121.350629.4022建筑、生活垃圾10吨2芦花桥121.350829.4017生活垃圾2吨1.1农业面源污染源调查农业面源污染是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物,化肥、农药、畜禽粪便污染以及农田水土流失的造成的水体污染。农田种植过程中,部分化肥、农药会随地表径流或下渗进入水体。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及在农田中未被利用完全而造成的对水质的污染是面源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分析,面源污染是横溪水库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横溪水库流域,现有耕地约523.1公顷,其中以种植茶叶,毛竹,苗圃和果树为主,化肥农药使用普遍。结合统计资料、地形图和实地调研数据,流域内不同用地面积分布如表所示:现有耕地面积523.1公顷,经济林(茶园、果园)种植面积262.1公顷,竹林种植面积936.9公顷,占总面积的53.3%;苗圃种植面积35.3公顷,占总面积的2%。1.1.1苗木种植问题目前,横溪水库流域内有较大苗圃种植的面积,库区农民基本放弃了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而把耕地出租或种植能带来经济收益的苗圃。苗圃的种植每年需施肥5次,用量约在100—150千克,苗圃一般需1年左右时间长成后出售,然后种上新苗,周而复始。因此,每亩地每年需要施用的化肥量在500千克左右。施用的肥料以氮肥和复合肥为主,含氮量较高。 近年来,苗圃种植和出售已成为横溪库区居民除外出务工外的另一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根据调查,目前,水库流域约有苗圃种植面积35.5公顷,年均化肥使用量约为266.25吨,按照农田化肥营养物质流失系数的均值,年均营养物质的产生量,总氮约为5.57吨,总磷约为0.37吨。与此同时,为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村民为了避免杂草“抢肥”,大量施用除草剂致使苗木地土壤裸露,地表径流直接带走了大量的化肥,同时也造成了水土流失和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加深。1.1.1沿库茶叶种植问题由于库区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较好,茶叶的集中种植多选在了库区,最典型的是水库沿岸的茶叶种植。作为库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茶叶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一种特色农产品,茶叶种植需求土层比较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适合山地种植。每亩茶叶需有机肥约500千克,化肥一月一次,以复合肥为主,约250千克/亩。由于茶叶自身的属性特点——植株矮,根系简单,同时生长环境的土层松软,雨水冲刷使茶叶地的水土和营养物质的流失。因此,沿库种植的茶叶给水库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给水质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根据调研,沿库种植的经济林(茶园、果园)面积262.1公顷,典型的营养物质TN约为13.65吨,TP约为1.18吨。1.1.2其他污染问题由于农业面源涉及较广,除了苗木、茶叶种植外,竹林也是流域内传统经济作物,与苗木、茶叶相比,化肥施用量较小,对水质的单位面积影响负荷较小,且有很多地方的已被苗木替代或处荒置阶段,但由于竹林的种植规模偏大,论其化肥使用和流失总量,仍有一定的贡献。根据调查,流域内约有竹林面积936.9公顷。1.2畜禽养殖污染源调查根据调研,由于水源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新农村环境整治的推进,横溪水库流域内没有发现规模畜禽养殖场,村民散养小而分散。水库流域的畜禽养殖问题并不突出,因此,在本次规划中不作重点治理。1.3旅游污染源调查 横溪水库流域内的旅游开发尚不突出,调查中发现主要有宁波市酒埕岩旅游景区、金娥寺(在建)和芦花桥村的漂流项目(在建),其中酒埕岩旅游景区年接待人数约为3万人/年,包含餐饮、住宿等内容,截止到09年10月,该旅游区生活污水已投资30万,但仍需要进一步加深处理,其他旅游景点无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污水浓度远远高于正常生活污水浓度[8]。因此,为有效保障水库水质,农家乐生活污水的治理迫在眉睫。1.1其他污染横溪水库水质的其他非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大气将雨、大气降尘和过境公路的影响等,由于缺乏具体的监测数据和对比分析,具体的影响程度难以衡量,在本报告中不作具体分析。道路线源和其他地表径流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来自于道路交通的线源污染比较严重,研究发现,交通直接贡献大约0.7g/(km·辆)的固体颗粒物,汽车排放大约0.2g/(km·辆)废物和0.125g/(km·辆)的轮胎磨损。由于缺乏具体的监测数据,道路径流引起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他地表径流如停车场、建筑工地等,聚集了一系列污染物,如油类、盐分、氮、磷、有毒物质及固体垃圾,在降雨过程中雨水及其形成的地表径流冲刷地面污染物,通过排水渠道或直接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地表水污染。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可能带来的非点源污染加剧应引起重视。2横溪水库主要污染物测算与评价2.1污染物产生量测算与评价2.1.1污染物产生量测算方法(1)工业污染物产生量W1=QP×CPW1为工业污染的产生量;QP为工业废水排放量,按工业用水的80%计算,CP为工业废水浓度,见表5—1。(2)农村生活污染物产生量W2=N1×α1W2为农村生活污染物产生量,N1为农村实际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在库区远远小于户籍人口数),α1农村生活排污系数,见表5—1。 (3)农田污染物产生量W3=M×α3W3为农田污染物产生量,,M为耕地面积,α3为农田排污系数,见表5—1。(4)畜禽污染物产生量W4=N2×α4W4为畜禽污染物产生量;N2为折换成猪之后的养殖户数;α4为畜禽排污系数。各类污染源排污系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参考当地相关数据报告确定,见表5—1。表5—1各类污染源排污系数表项目生活g/人·d农田㎏/亩·年畜禽工业废水排放浓度(mg/l)猪g/头·d牛g/头·d家禽g/只·d羊/狗g/只·d60—8012—16882322.423.61008—112—510300.771510—1515—16301002.620150.7—1.50.7—1.510300.420.5——注:工业废水排放浓度参照工业废水二级排放标准。1.1.1污染物产生量测算结果(1)农村生活污染表5—2横溪水库上游村民生活污染产生量行政村自然村常住人口(人)CODcrNH3-NTNTP大岙村大岙2500—300063.889.1310.950.91励家0—500.510.070.090.01东山岙0—500.510.070.090.01卢花桥100—1502.560.370.440.04上任村上任200—3005.110.730.880.07金娥村朱家峰100—1502.560.370.440.04下潘0—500.510.070.090.01上潘100—1502.560.370.440.04凌家100—1502.560.370.440.04田垅200—3006.390.911.100.09道成岙村道成岙1000—120025.553.654.380.37总计——4300—5550112.6816.1019.321.61(2)农业面源污染 表—3水库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产生量用地类型面积(亩)排污系数(㎏/亩•年)各类污染物产生量(单位:吨/年)CODcrNH3-NTNTPCODcrNH3-NTNTP水库上游竹林12582.9122150.715.102.5218.870.88耕地7200.6143.515160.4812.9664.804.32经济林2629.9163151.327.625.5227.622.39苗圃——134.51510.000.000.000.00小计——————————103.1921.00111.297.59环库面积竹林1470.6122150.71.760.292.210.10耕地646.1143.51515.431.165.820.39经济林1300.9163151.313.652.7313.651.18苗圃529.7134.51514.821.865.570.37小计——————————25.676.0427.242.04合计128.8627.04138.539.64——注:耕地包括旱地和水田,经济林包括茶园和桔林;施肥面积耕地按60%,竹林按10%计算。(3)工业污染根据调查数据可得横溪水库上游企业废水排放量为1518吨/年,结合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浓度,可得工业企业污染物产生量如(表5—4)。表5—4横溪水库上游工业企业废水污染物产生量类别废水排放量(吨/年)废水浓度()污染物产生量(吨/年)15181000.151518150.021518150.0215180.50.0075(4)旅游污染表5—5横溪水库上游旅游服务业污染物产生量污染物质CODcrNH3-NTNTP产生量0.1920.060.0480.0058——注:旅游服务业污水排放浓度参照《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二级标准基本控制标准项目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废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5)污染物产生量汇总表5—6水库流域污染物产生量总汇区域类别工业生活旅游农业面源合计水库上游CODcr0.15112.680.192103.19216.21NH3-N0.0216.100.0621.0037.18 TN0.0219.320.048111.29130.68TP0.00751.610.00587.599.21环库范围CODcr——————25.6725.67NH3-N——————6.046.04TN——————27.2427.24TP——————2.042.04根据横溪水库流域各种污染物产生量,可得到横溪水库流域内农民生活、农业面源和旅游服务的污染物产生量。从表中数据可知,基于2008年数据,横溪水库流域主要污染物CODcr的产生量约为241.88吨/年,NH3-N的产生量约为43.22吨/年;主要营养物质TN的产生量约为157.92吨/年,TP的产生量约为11.25吨/年。1.1污染物入库量测算与评价1.1.1污染物入库量测算方法(1)工业污染物入河量W1'=(W1-θ1)×β1W1'为工业污染入河量;W1为工业污染排放量;θ1经过处理的污水量;β1为工业污染的入河系数,见表5—7。(2)农村生活污染物入河量W2'=W2×β2W2'为农村生活污染入河量;W2为农村生活污染物的排放量;β2为农村生活污染的入河系数;见表5—7。(3)农田污染物入河量W3'=W3×β3×у1W3'为农田污染入河量;W3为农田污染排放量;β3为农田污染入河系数;у1为修正系数,取1.2—1.5。(4)畜禽污染物入河量W4'=W4×β4W4'为畜禽养殖污染物入河量,W4为畜禽养殖排放量;β4为畜禽入河系数见表5—7。各类污染物入河系数根据当地习惯、化肥使用量调查及作物种类等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相关报告确定。表5—7各类污染物入河系数表入河系数CODcrNH3-NTNTP工业0.95-10.95-10.95-10.95-1 农村生活0.2-0.50.2-0.50.2-0.50.1-0.3旅游服务0.3-0.40.3-0.40.3-0.40.1-0.3农田0.5-0.60.6-0.70.7-0.90.3-0.4(注:关于修正系数:农田化肥亩施用量在25kg以下,修正系数取0.8—1.0;在25—35kg之间,修正系数取1.0—1.2;在35kg以上,修正系数取1.2—1.5。)1.1.1污染物入库量测算结果污染物在入库之前,经历了土壤自然净化和河道降解,由于本项目中河道较短,降解能力有限,在本次规划中将河道降解量予以忽略,污染物入库量近似为污染物入河量。在具体过程中分为两部分,污染物入库总量=上游污染物入河量+环库污染物入库量。1.1.2上游污染物入库量测算根据横溪水库当地农民生活习惯、农作物种类和水库上游植被覆盖情况,参考上一节中污染物入河系数[9],可计算得横溪水库上游农村生活污染、面源污染和工业的污染物的入河量,如表5—8所示。由表中不难看出,横溪水库上流流域范围内生活、工业及农业面源所造成的污染物入库类别中,总氮入库量为77.87吨,总磷入库量为2.45吨。表5—8横溪水库流域上游主要污染物入库量汇总表(吨/年)区域类别工业(0.95)生活0.4旅游服务农业面源合计上游CODcr0.1445.070.057661.9107.17NH3-N0.026.440.01812.619.08TN0.027.730.014470.1177.87TP0.0070.160.001742.282.45——农业面源污染TN入河系数取0.7,修正系数取0.9。1.1.3环库污染物入库量测算横溪水库沿岸的面源污染表现为大片的茶园及部分的苗木,工业生产表现为库区的采石场和水泥板加工[10]。上述生产活动均未对水源保护进行有效的防护,营养物质直接进入水库,为有效衡量其对水质的影响,先将其主要营养物质流失的计算如(表5—9)所示。由计算结果可知,横溪水库流域环库总氮和总磷的年入库量约为17.1吨和0.6吨。表5—9横溪水库环库主要污染物入库量汇总表(吨/年) 主要污染物CODcrNH3-NTNTP入库量15.43.617.10.61.1.1污染物入库量汇总表5—10横溪水库主要污染物入库汇总表区域CODcrNH3-NTNTP上游107.1719.0877.872.45环库15.43.617.10.6合计122.5722.6894.973.052横溪水库水源保护规划2.1横溪水库规划总体思路根据横溪水库水质评价结果和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的调查分析情况,由于水库上游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对饮用水源认识不够重视,水库水质面临了新的挑战。为了确保饮用水安全,迫使人们开始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工作[11]。为了有效地削减污染物质,保障水质,水资源保护规划和工程措施的建设成了饮用水源保护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次规划将以饮用水水源保护项目的布置为核心内容,在调查分析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水库污染源分布、排放等内容基础上,与水文状况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相联系,划定水体功能分区范围及水质标准,按照功能要求制定环境目标,计算水环境容量和与之相应的污染物消减量,并具体分配到不同区域,对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提出符合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防治措施和具体的项目安排。2.2污染控制分区水污染控制分区根据不同要求,可分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水功能区的划分。2.3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水源保护区划分首先应确定划分的技术指标,综合考虑地理、水文、气象、地质特征、水动力特性、水域污染类型、污染特征、污染源分布、排水区分布、水源地规模等因素。横溪水库为中型水库,结合中型水库的区分原则和方法,横溪水库的区划结果如表6—1。表6—1横溪水库水源保护区划划分原则和方法区划面积(公顷)合计(公顷)一级保护区水域整个水库库区180.58380.93陆域取水口侧(大坝上游)正常水位线以上200米范围内的陆域,但不超过流域分水岭范围。200.35二级保护区水域一级保护区外径向距离不小于2000米区域,但不超过水面的范围19.903497.72陆域一级保护区外不小于3000米的距离3477.82准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意外的汇水区域————1.1.1水功能区的划分功能区划以自然条件的差异为主要划分依据,每个功能区做到完整连贯。具体划分依据及控制措施如下:(1)生态修复区主要指集雨区域内坡度大于25°人为活动较少、没有开发建设及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等人为干扰活动的区域。区内具有山高坡陡、生态脆弱、人口稀少、破坏后难以恢复等特点。对这一区域应结合其特点,采取预防保护的策略,实行全面封禁,实施封山禁伐、封育保护和生态移民,禁止人为开垦、盲目割灌等生产活动,加强对林草植被的保护,发挥植被特别是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2)生态治理区该区的主要坡度介于5°和25° 之间,区内村镇建设、农业生产、风景旅游等人为活动频繁。区内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活动集中,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较为频繁。在重点分析和评价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及对水土资源保护的要求,加强监督管理,遏制人为生态破坏。对村落、农田、经济林果用地等地段进行重点治理,在传统拦、蓄、灌、排、节等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在村落及旅游景点等人类活动和聚居区加强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就地处理和环境美化工程建设,在种植区加强农业结构调整,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3)生态保护区该区位于流域下游河(沟)道及其两侧,一般为水域及河川地、河滩地等滨水区域。区内生活污水、垃圾的排入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该区主要对区域内被污染和被破坏的水环境进行治理,加强河(沟)道管理和维护,开展封河(沟)育草、清理行洪障碍物和对河(沟)适当补水,在河(沟)道和水库水位变化的水陆交错地带恢复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维护河道及湖库周边生态平衡,同时在外围设置植物拦污缓冲带,种植或抚育吸收污染物能力强的乔灌草,控制污染,改善水质,确保河(沟)道清洁与环境优美[12]。1.1生态治理1.1.1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全面实施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水库流域范围内农村各类污染企业必须配套与排放要求相适应的污染防治设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工业的治污水平,通过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有效削减农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农村工业在水库流域的污染负荷比重不断下降。治理措施如下:1、统筹规划,鼓励横溪水库流域范围内的工业企业逐步搬迁至乡镇工业园区。对于水库流域范围内排污较大的工厂,实行重点整治,严格按照达标排放;不能达标排放的,实行关停;对于水库边上的采石场,予以取缔。2、在集雨区的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治理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及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水库流域生态修复区内不得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污的建设项目。3、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4、加快水库流域农村工业“三废”治理设施建设。1.1.2生活污染源治理 生活污染治理,主要是为了减少COD的排放、削减氨氮,治理措施主要是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的问题,完善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就地收集和处理;在库区和流域范围内修建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并确保正常运行,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杜绝生活污水直接入库。结合横溪水库的实际,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主要包括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是针对小规模地区非点源废水管理和资源化的要求,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技术的处理方式,适合人口密度比较低的农村地区。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比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有很多现实的优势,如能较好地维持生态平衡、减少能量消耗,因地制宜、节省投资,缓解水资源危机,更有效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在分散式收集和处理流域内的村庄生活污水时,可采用沼气发酵池对污水进行处理。实施以户用沼气综合利用模式的农村能源改造,对农用废弃物和人畜粪便进行再利用,缓解农村能源短缺,并从中实现农用废弃物资源化、农户家居清洁化、农民生活文明化,从而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增加农民的收入。2、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池在横溪水库上游流域建设垃圾转运站,在水库流域各村庄街道建设垃圾收集池或者收集桶,集中收集、转运农村垃圾。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垃圾填埋场地,采用卫生填埋的方法对量少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或将收集到的生活垃圾转运到垃圾处理处进行集中处理。3、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理系统建立农村垃圾清运队伍系统清运垃圾,处理好日常垃圾收集、清运和集中处理。对于量较大的生活垃圾,则通过垃圾运输车,将其收集,并运送到横溪水库流域外经行无污染焚烧。需要因地制宜地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对农村生活垃圾,以“集中收集、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为原则,进行处理。1.1.1农业面源治理农田径流是农田污染物的载体,大量地表污染物在降雨径流的侵蚀冲刷下,随农田径流进入保护区,对保护区水质产生影响。根据计算结果,农田径流的TN流失占了总量的87.7%,对水库水质的作用明显,为有效改善水质,必须重视对农田径流中TN的去除。对TN、TP的去除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主要工程措施包括:农田田间污染控制工程,通过坑、塘、池等工程措施,减少径流冲刷和土壤流失,并通过生物系统拦截净化污染物。农田田间污染控制工程主要包括坡耕地改造技术、农田田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以及农田少废管理技术。2、非工程措施主要指采用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施肥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使用,重点提倡使用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1.1旅游服务治理针对横溪水库流域范围内开展(建设)对水质可能产生影响的旅游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具体的措施如下:1、禁止开展库区内水面的水上旅游项目。2、流域范围内的农家乐,必须设置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或拒不进行限期整改的农家乐,坚决取缔其营业执照。3、水库流域范围内所有农家乐或旅游景点必须到环保部门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对新建的农家乐必须提前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取缔和规范管理水库流域范围内无证经营的旅游项目。4、农家乐或旅游景点内应配备环卫员工和设置足够数量的垃圾箱,及时收集、清除和分类回收各种垃圾。5、坚持库内旅游、库外食宿的原则,减少游客在流域范围内的人为活动。1.2生态保护1.2.1沿库坡地治理根据调研,横溪水库沿库生态保持较好,沿库坡地治理的重点是流域内大岙村正在开采的矿山。具体措施如下:(1)工程措施由于本矿山位于横溪水库库周,在开采过程中,应沿库周在矿山开采占地范围内设置砖砌拦挡,并在砖墙一侧设置一排绿篱,以美化库周环境。砖砌墙高1m,宽30cm。 同时在开采范围周边设置排水沟,并在入库出口各设置一座沉砂池进行缓流沉砂,考虑到矿山开采时间较长,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深0.4m,宽0.4m,浆砌片石衬砌厚0.2m。沉砂池采用砖砌,宽2.5m,长4.0m,深1.5m,池内两侧边坡垂直,沉砂池定期清理,出口接水库库岸。沉砂池旁需设计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并加强工期间的管理,避免安全隐患。(2)植物措施矿山开采后,开采区内坡面岩石裸露、地面碎石间含土量少、水分难以保持、太阳辐射强烈导致高温、干旱或水涝等负面影响。因此,矿山开采结束后,应实行矿山复绿或复垦前必须先改善矿山的立地条件,即需创造和解决土壤条件、营养条件、物理条件和植物的种植条件等。对开采裸露的料场平地绿化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树种选择枫香、柏树等,进行带状混交造林,株行距为3×3m,林下采用灌、草种混播方式,灌木为胡枝子,草种为狗牙根和高羊茅。种植乔木采用穴状整地,种植灌草采用全面整地。结合土地整理和覆土措施完成。乔木在春秋季植苗造林,选择二年生苗木,采用穴植法植树,穴径为40cm,深度为30cm,穴中覆表层土。种植时,苗木要竖直,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当,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最后覆上虚土。种草采用人工条播,播种深度2cm,稍压实。后期加强抚育管理,并对树苗成活率进行调查,一年后成活率不足70%的适时进行补植,补植需用同一树种的同龄大苗。1.1.1人工湿地(1)人工湿地的概念及作用湿地是一种自然景观,一个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和多种生物的栖息繁衍地。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充分利用湿地系统的净化污水能力,发挥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是一种生态工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2)人工湿地工程项目规划综合水库流域内地形地貌,根据实地调查,本次规划拟在入库口和金娥溪下游两处建设人工湿地,综合已建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预期规划湿地项目的污染物削减量如表(6—2)所示。表6—2水库流域人工湿地总氮、总磷削减量工程名称实施地点湿地面积(ha)预计污染物削减量(t)投资估算(万元)TNTP 1#湿地大岙村北侧6.2811.120.53502.402#湿地大岙村西侧8.2114.530.69656.80合计—14.4925.651.221159.20(3)运行与管理湿地植物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生长和分株,易造成相互挤压影响光照和通风,必须及时分株处理。湿地植物大多具有种苗价值,可通过湿地植物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以此降低管理费用。植物的收割是湿地管理的必要过程,即可以将湿地中的部分污染物通过植物收割去除,避免枯萎的植株污染水体。为便于管理,一般在冬季植物枯萎后一次性收割,植物收割后必须移除本区域外,可作为当地农田的肥料进行资源化利用。1.1生态修复区域内植被良好,水土流失主要是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土地植被的扰动破坏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包括矿山开采、农田种植、道路修建、村镇周围部分裸露地的治理以及清运偷倒的建筑垃圾等的防护治理。对于大于25°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因地制宜地确定还林和还草的比例。具体治理如下:1.1.1环库茶山和开采矿山的治理对于矿山的治理主要是规范其开采方式,由矿主负责对开采区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护,开采结束后,由其对开采裸露面进行绿化恢复。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及植被恢复措施,工程措施主要是对底平台和边坡进行整治,主要是进行底平台整治、土地整治、周围拦挡防护、清除坡面的松散碎石等,必要时还需对坡面进行锚固处理,以保证坡面稳定。由于本矿山位于横溪水库旁,在开采过程中,应沿库周在矿山开采占地范围内设置砌墙拦挡,并在砖墙外侧设置一排绿篱,以美化库周环境,同时在开采范围周边设置排水沟,并在入库出口各设置一座沉砂池。开采结束后,矿山平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绿化或复垦。针对河道两岸水土流失现状,统筹考虑河道两岸农业种植结构,控制耕地和园地等生产用地,扩大林草地等生态用地;对库边种植的成片茶叶地的治理,规划拟对水库周边坡度>25°的茶叶和果园种植区,实施水土保持工程,进行水土保持的防治。 1.1.1村镇周围裸露地的治理村庄整治、美化是农民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措施,采取在村庄周围植树种草绿化的方式美化流域内的村庄环境。结合村庄地形,布局上做到“点、线、面”综合考虑,并与周边环境协调。村庄四旁绿化按人均绿地面积5平方米考虑,则流域内绿化总面积为4.6公顷。1.1.2道路治理金娥溪流域内村村道路均已建成,道路基本实现硬化,大部分公路已考虑绿化、防护措施,但部分路段的开挖边坡裸露面未进行防护治理,在降雨径流作用下将产生水土流失。经现场调查,目前流域内尚有未硬化道路3000米,主要集中在金娥和上任村,现状为裸露泥结碎石路面,在降雨作用下极易形成水土流失,加之排水不畅,路面逢雨天汇水中的含沙量较大,直接对附近溪沟内水质造成影响。道路治理使道路与流域内周围生态环境一致,对道路路面进行硬化,对裸露边坡采取措施进行防护,路面硬化面积约为1.8公顷,裸露边坡防护约为0.4公顷。2总结与建议2.1结论本文通过对横溪水库水质现状的评价和对水库污染源和污染物的调查,确定了流域内的主要污染情况是总磷和总氮超标,并针对重要的污染源和污染物,提出了综合措施治理和控制污染对策,包括生态治理工程措施,生态保护工程措施和生态修复工程措施。主要结论如下:(1)横溪水库流域水质目前属轻污染水体,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是总磷和总氮。其水质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II标准。水库水适宜作为生活引用水使用,但是必须对水质进行处理。(2)目前横溪水库既有点源污染,也有面源污染,通过调查和评价,主要污染是面源污染。其中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是总磷和总氮的主要污染源。 (3)针对横溪水库的污染源和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应采取适当的生态治理、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有效控制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达到改善横溪水库水质,促进综合利用的目的。1.1建议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还应该加大横溪水库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水、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入库量;加强水库水体的监测与治理,采取适宜的生物措施对总磷、总氮、高锰酸盐和氨氮进行治理,改善和提高水库水质,保障居民的引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1参考文献[1]车越,吴阿娜,杨凯,等.加拿大保护饮用水源的策略及启示,中国给水排水[C],2007年8月.332-340.[2]徐启新,车越,杨凯.中美水源地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3,22(7).210-288.[3]PiresM.Watershedprotectionforaworldcity:thecaseofNewYork[J].LandUsePolicy,2004,21(1):161-175.[4]GB3838-2200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方案[R],2008年1月.[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R],2006年5月.[7]NationalResearchCouncil(U.S.).WatershedManagementforPotableWaterSupplyAssessingtheNewYorkCityStrategy[M].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yPress,2000[8]DaviesJM,MazumderA.HealthandenvironmentalpolicyissuesinCanada:theroleofwatershedmanagementinsustainingcleandrinkingwaterqualityatsurfacesources[J].JEnvironManage,2003,68(3):273-286.[9]易雯,于群.饮用水源水质评价指数法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2003,19(5):43-47.[10]申献辰,杜霞肖,卜晓雯.水源地水质评价指数系统的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0,11(3):260-265.[11]蓝楠.创新我国饮用水资源保护之法律制度[J].中国环保产业,2004,(1):9-10.[12]郑一,王学军.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水科学进展,2002,13(1):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