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3.48 KB
- 2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AstudyofwaterresourcesprotectionoftheXi-xiareservoirinNingboYinzhou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摘要:这项研究以溪下水库水源地环境现状为基础,调查污染物来源及时空分布、污染源类型;进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状况评价,阐明饮用水污染现状、污染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方案,并进行效益评价。关键词:水资源;污染;保护规划AstudyofwaterresourcesprotectionoftheXi-xiareservoirinNingboYinzhouAbstract:Thissdudymakeasurvyofthetemporalandspatialdistributionofpollutants,thesourceofcontaminantsandthetypesofpollutionsourcebasedonthepresentsituationofaquaticenvironmentoftheXi-xiaReservior.Itestimatetheenvironmentalqualityandmanagementofthedrinkwatersource.Inthemeantime,Italsoclarifiesthestate,thetrendandtheexstingproblemofdrinkwaterpollution.Then,Itmakeaplanabouttheenvironmentalprotectionofdrinkwatersource.Lastlywegiveaevaluationofrenturnsabouttheplan.Keywords:waterresources;pollution;protecionplan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目 录1导言12溪下水库水源地环境调查32.1自然地理概况32.1.1地理位置32.1.2地质地貌32.1.3气象气候32.1.4水文条件42.1.5土壤植被42.2社会经济概况42.2.1鄞州区经济概况42.2.2横街镇经济概况42.3水资源概况52.3.1宁波市水资源现状52.3.2鄞州区水资源现状52.3.3溪下水库工程概况52.4水源地污染源调查62.4.1生活污染源调查62.4.2农业面源污染物调查72.4.3畜禽养殖污染源调查82.4.4旅游业污染源调查82.4.5工业污染源调查92.5水源地污染物评价92.5.1水源地水质现状92.6水质安全状况评价12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方案133.1溪下水库水污染控制分区133.2生态治理工程133.2.1污染源治理工程133.3生态保护工程17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3.3.1生态湿地建设173.3.2库面保洁183.4生态修复工程183.4.1水土保持工程183.5非具体性工程193.5.1调整库区产业193.5.2保护水质水资源的宣传194规划方案效益评价204.1生态效益204.2经济效益204.3社会效益20参考文献22致谢24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1导言水乃生命之源,对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人类所能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受到污染的威胁。在我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将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水质不符合饮用水源的水质标准。并且,我国水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农业灌溉大多采用漫灌形式,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常不加处理就任意排放,使许多水体受到污染,这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另外,据2003年《中国地质环境公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饮用水水质有关的地方病。据卫生部门的调查统计,在我国有65.4%的人口饮用不合标准的水。1989年国家环保局组织对全国环境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情况调查,结果发现有48%的地表水源、20%的地下水源达不到标准;而根据1996年调查报告,这一数字已分别上升至83.31%和27.71%。可见,我国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水资源保护是有针对性采取经济、法律、行政和科学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对影响水资源的经济属性和生态属性的各种行为进行干预的活动,从而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我国,关于水资源保护现状可以从管理体制、控制监测技术(包括实践情况)两个方面阐述。管理体制方面,我国目前的流域水污染管理体制存在着“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水污染防治法》和“统一管理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相结合”的《水法》管理体制的矛盾。据统计,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权力分散到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等14个部门来共同管理。主要表现在:(1)中央和地方水源管理权限的划分;(2)水源不同物理属性的分散,如地下水、地表水的管理分属于不同的部门;(3)不同管理功能分散,如水质、水量、供水等之间的分散。这种分散化管理直接来源于多部门管理和按行政区域管理[4]。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饮用水源按照其自然属性,是由流域和水文地质条件所构成的,其上游与下游、左岸与右岸、干流和支流会相互影响,这决定了按照流域进行统一管理保护的必要性,这样在水量和水质方面,在时间、空间上都能做到合理配置,科学管理,相互协调。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流域污染问题逐渐恶化,而流域通常横跨多个行政区的现实造成行政区管理与流域污染污染矛盾日益激化,纠纷不断且久拖不绝。行政区管理模式会使地方过度强调自己的利益,却忽视了对同属一个流域其他地方可能造成的污染和损失。如黄河断流和淮河流域几乎全部污染就是上述行政区管理体制所造成的结果。在控制技术方面,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各地水体污染治理上,大量吸收国外先进的水污染控制监测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水源营养物质控制方面,外源营养负荷的污染控制技术如前置库技术、湿地处理技术等,内源营养负荷的控制技术如机械方法、物理化学方法、生物技术方法等在各地的水源污染控制上得到大量应用。较为典型的如云南滇池、杭州西湖和南京的玄武湖等运用底泥疏浚和引水换水手段,让水体短期内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人工生态浮岛技术在国内得到大量广泛的使用,如杭州市应加河示范工程和太湖五里湖治理等,经过人工生态浮岛技术后,水质得到显著的改善。在直接除藻技术方面,在中国,化学除藻技术运用的最多。在昆明世博会期间,为治理滇池水质污染问题,在滇池进行了大面积的开放性生化试验,藻类数量大量下降,湖水透明度增加,水体水质和感官上得到改善。经过多年的实践,国内学术界逐渐意识到,若要彻底解决水污染问题,不能从污染本身找到答案,应该从其依赖的整个生态系统入手,系统性地提出方案。因而,这是对于水污染控制问题认识的一次大飞跃。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采用了生态工程来改善水质,但结果是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往往在工程结束后会很快崩溃掉,这说明水资源污染控制治理的综合性、复杂性。总的来说,单一地靠生态工程改善环境是不够的,生态工程要与环境工程、生物工程以及相配套的单一污染物治理技术相互结合,从流域的层次上进行水源管理,使水质和水环境从短期平稳过渡到长期,实现稳定、健康、持久的水资源保护目标。本篇论文以宁波市鄞州区横街镇溪下水库流域为研究目标,详细调查污染源类型、污染物来源及时空分布,进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评价,饮用水环境管理状况评价。根据前面调查研究成果,从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三个方面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余下的论文结构如下。接下来的一章介绍溪下水库水源地环境调查结果。内容包括溪下水库流域环境概况综合介绍、水库污染物评价。第三章是关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主要包括生态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保护工程三个方面内容。第四章为规划方案的效益评价。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评价。1溪下水库水源地环境调查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本次研究的溪下水库坝址位于宁波市鄞州区横街镇溪下村境内。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宁波简称“甬”,是浙江省的一个副省级城市和国家计划单列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西连天台山脉。市辖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六个区,余姚、奉化、慈溪三个市及宁海、象山两个县,土地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鄞州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是宁波市的一个区。西北部与余姚接壤,南部紧邻奉化,东南部临象山港与象山县隔水相望。版图轮廓呈蝴蝶状,紧依宁波东、南、西三面。横街镇位于鄞州西部,离宁波市区约10公里,紧临杭甬高速公路,至宁波国际栎社机场8公里,距北仑港40公里,镇内108路等公交车直达宁波。1.1.1地质地貌鄞州区境内的大地构造属闽浙地盾的东北部,地层分布以中生代的火山岩居多。境内地貌东南部与西部为丘陵与山地,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总形势呈马鞍形。东南部丘陵山地面积为375.48平方公里,有太白、福泉、金峨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米。西部丘陵山地面积353.98平方公里,属于括苍山系天台山脉的四明山,绵亘数县,从西向东插入本区西部,层峦叠嶂,诸峰雄峙,最高峰海拔高程915米。中央部位为奉化江两岸,总面积532.60平方公里,并以奉化江为界分为鄞东南平原和鄞西平原两部分。这里平畴无垠,绿原广袤,河渠如网。横街镇位于鄞州西部,镇东为古广德湖沉积平原,广袤无垠,镇西山丘连绵,崇岭纵横,境内良田肥沃,山林茂密,物产丰饶,素有“桃源之乡”美称。溪下水库流域丘陵区为四明山向南东延伸的余脉,山涧沟谷深切,群山环抱,以构造侵蚀地貌为主,河网密集。1.1.2气象气候宁绍平原纬度适中,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冬夏季风交替明显,但由于所处纬度常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加之倚山靠海,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各地天气多变,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相对频繁,但同时也形成了多样的气候类型,给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此地四季分明,冬夏季长达4个月,春秋季仅约2个月。冬季,由于冷空气的不断补充南下,天气干燥寒冷,此时盛行偏北风;春季,是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的过渡性季节,由于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频繁,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东南风,除局部雷阵雨外,多连续晴热天气,有时还会受到台风或东风波等热带天气系统影响出现大的降水过程;秋季,是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的过渡季节,气候相对凉爽,但有时也会出现秋老虎,由于常有小股冷空气南下,锋面活动开始增多,常会出现阴雨天气。据鄞州站气象资料统计,溪下水库流域内年平均气温16.4℃,最热的7月28.0℃,最冷的1月4.7℃,无霜期230~240天,作物生长期30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480mm,山地丘陵一般要比平原多三成,主要雨季有3~6月的春雨连梅雨和8~9月的台风雨和秋雨,主汛期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1.1.1水文条件溪下水库位于鄞州区境内的姚江支流庄家溪上。该溪由两条小支流汇合而成,支流发源于大雷岗,溪水由西南往东北行进,与主流在潘家下游汇合。主流发源于上兆坑,附近最高山峰为和尚台,海拔603m,溪水流经后溪头、大雷、潘家,与支流汇合后经庄家村、园里、溪下后继续向东北行进直至汇入姚江。1.1.2土壤植被溪下水库流域内土壤为红壤土及黄壤土等两个土类。其中红壤广布于地丘缓坡地上,黄壤土主要分布海拔550m以上的山地上。流域内植被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热带,浙闽山丘木荷林区。目前流域内农田面积很少,植被面积毛竹占最大比例,还有小面积果木花卉。区域内原生态毛竹林保持非常好,毛竹林地漫山遍野,绿海绵延,非常壮观。1.2社会经济概况1.2.1鄞州区经济概况鄞州区面积约1380平方公里。全区现辖17个镇、1个乡、4个街道、452个行政村。全区现有工业企业15000多家,已形成以轻纺、服装、机械、电子、汽配、食品为主的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宁波市各县市区首位。2009年末鄞州区总户数32.7万户,户籍总人口8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9万人。2009年鄞州地区生产总值709.9亿元,,已连续第1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区人均GDP达到88406元,高出全市16个百分点。1.2.2横街镇经济概况横街镇拥有华茂集团、东海集团、太平鸟集团盛邦制衣等大型企业和林村水表、水家铝制品、芝岭气门嘴等块状经济,占地2.5平方公里的镇工业区块及望春工业区横街分区已初具规模,企业群体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充分体现。云岗仙草、生猪等名优农产品种养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经济地位进一步巩固,十大基地效应逐步显现。现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对农产品深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横街还是著名的竹乡,全镇有近五万亩的竹山资源,四季产笋,笋年产量可达1200多吨,年产值计1000余万元。近年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走笋产品精加工道路,做强笋产业。1.3水资源概况1.3.1宁波市水资源现状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宁波市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其中4~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5亿立方米,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60立方米,只有全省人均水平的六成。总体上我市存在资源型、水质型缺水现象。宁波境内河流众多,平原河网密布,山溪源短流急,境内水系由甬江流域和象山港、三门湾地区独流入海水系组成,其中甬江流域面积4518平方公里,是我市人口集聚、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全市海岸线总长达1500余公里,由于海岸和河口处于东海强潮区,受气象、地理影响经常遭风暴潮和旱、涝危害,自然灾害发生频繁。1.1.1鄞州区水资源现状鄞州区海岸线25.66公里,河网总长1800公里。境内“五山四田一分水”。其中低山丘陵面积706.1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4%;平原面积528.5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29%;水域面积145.86平方公里(包括象山港面积53.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57%。全区大部分属甬江水系,甬江干流奉化江穿越鄞州区平原地区;小部分属大嵩江流域,为独流入海(象山港)水系。鄞州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经常遭受台风、海潮、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侵袭。因此,水利在鄞州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历届政府的重视下,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水库56座,总库容29369万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座,库容11981万立方米;中型水库4座,库容1440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51座,库容2988万立方米。修建山塘925座,库容622万立方米。此外,还建成标准海塘24.21公里,江塘107.4公里,碶闸152座,堰坝287条,三面光渠道1080公里,以及一批排涝站、翻水站、涵洞等设施。全区水利工程总蓄水能力达到2.98亿立方米,每年为全区及宁波市供水约5亿立方米,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产业作用。1.1.2溪下水库工程概况溪下水库由2003年7月28日动工兴建,2005年9月28日主体工程竣工,2006年2月28日下闸蓄水,2008年7月28日通过工程竣工验收。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结合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水库集水面积29.9km²,总库容量2838万m³,正常库容量2074万m³(正常蓄水位55m时),多年平均供水量2197万m³,防洪保护耕地面积26.89万亩,保护人口18.13万人。坝址位于溪下村上游约200m处,距宁波市区约15km。工程的兴建对充分利用水资源,缓解鄞西平原缺水状况,促进鄞州区发展具有较大作用。根据《甬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溪下水库和其它骨干蓄排工程一起经联合调度可使鄞西平原的防洪涝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水电站发电装机容量2×250kw,年均发电量148万kwh。 水库为中型水库,Ⅲ等工程,水电站为小(2)型电站,主要建筑物按3级设计。水库刚刚投入使用才一年多时间,还未供水为饮用水所用。由于修建时残留的植被残体等水土废物都还没能完全净化完全,导致水体能见度不高,水质并不是很好,再加上上游河道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库区,水质变化趋势也不乐观。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1.1水源地污染源调查1.1.1生活污染源调查溪下水库流域共有横街镇的六个行政村。到2008年底,溪下水库流域农村共有户籍人口2636户、6590人,根据调查,实际居住人口约为户籍人口的50%,其中大雷村和凤凰村的农村居住人口最多,约占居住总人口的40%。水库流域村庄人口状况如表1所示。流域的六个行政村都位于山区,大多数行政村没有外来人口,而且各个村内外出打工的较多,故村内常住人口远少于村内户籍人口数。其中雷峰自然村村内常住人口很少,且以老年人居多,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表2-1溪下水库流域农村人口基本情况(2008年)行政村自然村户籍户数(户)常住户数(户)户籍人口(人)常住人口(人)雷庄村雷峰10220~3025260~80大雷村大雷、上车门113273228231723凤凰村后溪头、东岗头、凤联张家、仓明73050018851385云洲村上兆坑30060~100700150~200芝岭村毛山头、岭下、岭墩————————毛岙村毛岙374319932792总计——26381631~168165924110~4180——备注:芝岭村因为水库修建,居民几乎都已搬出,基本无人居住,可以忽略不计。(1)生活污水调查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溪下水库流域的农村污水处理多年来由于受到限制,大部分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水库流域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没有经过处理,也没有排水管网,除了凤凰村之外,其余各村都没有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的污水大部分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溪流,最终排入水库。在调研中还发现很多村民直接在溪流里洗衣服、洗菜,对水质影响很严重。2009年10月底,凤凰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已经完工,工程总预算投入182万元,但仅覆盖凤联张家、东岗头两个自然村的人口。水库流域外的半山村已经做好了污水处理工程,造价较高,但是污水处理效果并不明显。溪下水库流域的村庄基本都没有修建化粪池,只有少数新建房屋有化粪池(基本为两格式),粪便大都用于施肥,排入农田的粪便渗滤液渗入地下,导致潜水污染严重,为污水收集带来极大困难。在调研中,还发现很多公厕就建在路口和溪旁,直接排入溪流,最终流入水库。(2)生活垃圾调查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伴随着横街镇轻工、旅游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镇化程度都有显著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溪下流域的农村居民来说,生活垃圾以厨余、果皮为主,其中鱼肉类食物垃圾残余物占很大比例。白色垃圾比例不是很大,但在调研中发现,大都分布在溪坑旁边。且随着近年来农村房屋建设量的增加,建筑垃圾(包括碎砖、沙砾、石灰)显著增多,分布于路边、溪旁,来雨时进入溪流,影响水库水质。1.1.1农业面源污染物调查农业面源污染是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物,包括化肥、农药以及农田水土流失造成的水体污染。在溪下水库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是污染水库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其中农田的水土流失、使用的化肥是主要的污染来源。溪下水库流域内,竹海连绵,茶香怡人,主要种植就以毛竹、茶树为主,还有苗木种植基地和少量果树种植区域,这些植物大多需要施用化肥,是此次调查中的主要对象。(1)毛竹种植产生的污染物影响横街镇有“毛竹之乡”的美誉,溪下水库流域内的上游地区更是竹海遍野,气势壮观。毛竹是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有竹笋食品加工、竹编等一系列产业。毛竹一般不用施肥,施肥面积仅为10%。然而,竹林施肥通量很大,达到250斤/亩,土壤残存农药中N、P的含量都很高。溪下水库流域内有5处竹林均在水库岸边,其他大面积竹林离水库距离均在800m左右,在雨水的冲刷下,水土流失进入溪流,对水库水质影响显著。(2)茶叶种植产生的污染物影响横街镇不仅毛竹遍野,茶叶分布也占很大比例。茶树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一般为灌木,要根据病虫害与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策略,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茶树一般采用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尽量控制氮肥施用量。然而有机肥中农家肥占大多数,氮含量很高,流域内有3处茶叶种植园都分布在水库岸边,土壤中化肥残余物随雨水直接冲入水库,也是影响水库水质氮含量的一个重要原因。(3)苗木、果园种植产生的污染物影响溪下水库流域内,苗木种植时影响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位于流域内翠山寺对面的森源育苗中心,种植面积较大,且沿溪流种植,施用肥料直接进入溪流,且距离水库较近,造成的水质影响较大。流域内村民大都放弃了原有粮食作物的种植,转而种植更有经济效益的花卉和果树等经济作物。苗木、果园每年需要施肥3—4次,而且这些化肥都是在根部撒施的,为了避免杂草“抢肥”,大量喷施除草剂导致苗木地土壤裸露,地表径流冲走绝大部分化肥,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1.1.1畜禽养殖污染源调查在调研中发现,水库流域内没有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单位,但养殖散户产生的畜禽粪便氮、磷含量也很大,是水库流域污染的一个不可忽略的来源。水库上游的六个村,2008年共有10户小型畜禽养殖户,其中大雷村6户,凤凰村3户,芝岭村1户。养殖对象以猪和鸡为主,还有鸭、鹅、山羊。养殖单位由于规模小,自身都没有粪便处理设施,养殖地点都较为隐蔽,且大多分布在溪流两侧,所产生的粪便直接排入溪流,对水库造成污染。以畜禽存栏数为准,到2008年底,溪下水库上游流域共养殖猪576头,鸡(鸭、鹅)4600羽,羊80只,具体分布见下表2-2所示。表2-2溪下水库流域农村畜禽养殖基本情况行政村猪(头)鸡、鸭、鹅(羽)羊(只)大雷村262260080凤凰村2102000无芝岭村104无无总计5764600801.1.2旅游业污染源调查近年来,溪下水库上游地区并没有开发大规模的旅游资源,但是已经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农家乐旅游线路。这些当地村民发展的农家乐产业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为到此的游客提供周到的服务,也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但是,随着农家乐规模的扩大,接待人数的增多,其产生的污染物对水库水质影响也不可忽视,其主要污染则来源于厨余杂物和污水排放。为了节约成本,几乎所有农家乐都直接把垃圾堆在路旁,将污水排入溪流,对库区水质产生较坏的影响。通过调研,溪下水库上游的农家乐到2008年已经发展成4家,都以初具规模,分别是竹海休闲农家乐、凤凰山庄、清风山庄、山林人家。这些农家乐08年营业总收入达820万元,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主要围绕横街镇竹海资源特色,经营竹林休闲、餐饮、桑果采摘、竹笋采挖等项目。但这些农家乐都位于农田、山边等自然环境较好的区域,餐饮污水和厨余垃圾成为周边环境的污染源,间接影响水库水质。农家乐的排污量和污染物浓度都大于普通农户,而且每年的5月—10月,是农家乐经营的高峰期,而正是这个时期,迎来流域汛期,水库水位达到年最高水平,农家乐产生的污染物会快速进入水库,影响水质。1.1.3工业污染源调查表2-3主要产生污染物的工厂名称及分布情况单位名称产业类型是否排入水源污水处理设施废水排放量(吨/年)宁波大雷绿色笋业有限公司食品加工是无300宁波横街竹林坊竹制品加工厂食品加工否————宁波鄞州横街原野食品厂食品加工是无207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宁波鄞州横街东龙食品厂食品加工是无160宁波鄞州横街天银绿色食品厂食品加工是无215宁波鄞州横街华裕乳胶制品厂工业制造否无——宁波鄞州横街兆泽罐头食品厂食品加工是无130横街镇秉着经济强镇、生活富镇的目标,镇内有很多民办企业,经济收益连年攀升。溪下水库上游地区也有多家企业,以轻工业为主,多分布在大雷村境内。其中竹笋加工、汽车配件占份额较大。这些乡镇产业不仅富裕了当地人,还解决了临近各村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各个村庄经济发展的引擎,也为横街镇的税收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然而,水库上游的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物由于排污设施不完善,大部分排入溪流,最终流入水库,特别是食品加工厂产生的污染物有机物含量高,严重影响水质。1.1水源地污染物评价1.1.1水源地水质现状(1)评价标准根据《浙江省水功能、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环境保护局,2005年),溪下水库大坝以上水功能区为饮用水源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标准中的Ⅱ类标准。见表2-4。表2-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类项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总磷(以P计)≤湖库(0.01)湖库(0.025)湖库(0.05)湖库(0.1)湖库(0.2)总氮(湖、库,以N计)≤0.20.51.01.52.0氨氮(NH3-N)≤0.150.51.01.52.0高锰酸盐指数≤2461015(2)资料来源由鄞州区环保局提供溪下水库2007—2009年水质监测资料,水质主要监测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挥发酚、石油类、各类重金属,监测频次以当地提供资料为准。见表5。表2-5溪下水库中游2007—2009年监测数据表(单位:mg/L)年月高锰酸钾指数总氮氨氮砷汞六价铬镉总磷200712.772.400.240.0008<0.00005<0.004<0.00010.021200732.952.190.39<0.0001<0.00005<0.004<0.00010.012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200752.673.250.10<0.0001<0.00005<0.004<0.00010.027200773.122.870.12<0.0001<0.00005<0.004<0.00010.016200792.643.100.04<0.0001<0.00005<0.004<0.0001<0.012007111.723.260.08<0.0001<0.00005<0.004<0.00010.012200812.223.460.08<0.0001<0.00005<0.004<0.0001<0.01200832.843.380.10<0.0001<0.00005<0.004<0.00010.016200853.833.510.11<0.0001<0.00005<0.004<0.00010.018200873.413.760.10<0.0001<0.00005<0.004<0.00010.021200892.222.180.14<0.0001<0.00005<0.004<0.0001<0.012008112.562.070.16<0.0001<0.00005<0.004<0.0001<0.01200912.512.220.12<0.0001<0.00005<0.004<0.0001<0.01200932.171.670.11<0.0001<0.00005<0.004<0.0001<0.01200954.001.790.26<0.0001<0.00005<0.004<0.0001<0.01(3)溪下水库水质现状评价表2-6溪下水库2007-2009水库水质标准评价监测项目水质评价标准监测个数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均值(mg/L)总磷Ⅰ类1559%2.70.014Ⅱ类1525%1.08高锰酸盐Ⅰ类1593%2.22.802Ⅱ类157%1.1氨氮Ⅰ类1526.7%2.60.14Ⅱ类150——总氮Ⅰ类15100%17.552.74Ⅱ类15100%7.02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和Ⅱ类水质标准为依据,结合水质监测结果,不难看出,溪下水库氨氮能达到Ⅱ类标准,高锰酸盐指数少量超标,勉强能达到Ⅱ类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和总氮,其余各项指标基本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4)溪下水库富营养化评价营养化评价采用《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大纲》中的《湖泊、水库营养化评分与分类方法》标准。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下列各式中,TLI(j)代表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1)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2)(3)(4)溪下水库2007—2009年的营养化评价结果如表7所示:表2-7溪下水库2007—2009年营养化评价结果监测时间(mg/l)评分(mg/l)评分(mg/l)评分综合评分营养等级07.010.02131.622.4069.362.7728.2043.06中营养07.030.01222.532.1967.802.9529.8740.07中营养07.050.02735.703.2574.492.6727.2245.80中营养07.070.01627.202.8772.393.1231.3643.65中营养07.09<0.0122.533.1073.692.6426.9241.05中营养07.110.01227.203.2674.541.7215.5239.09中营养08.01<0.0129.113.4675.552.2222.3142.32中营养08.030.01631.623.3875.162.8428.8645.21中营养08.050.01819.5723.5175.803.8336.8244.06中营养08.070.02119.573.7676.963.4133.7343.42中营养08.09<0.0119.572.1867.732.2222.3136.54中营养08.11<0.0119.572.0766.852.5626.1037.51中营养09.01<0.0119.572.2268.032.5125.5737.72中营养09.03<0.0119.571.6763.212.1721.7034.83中营养09.05<0.0119.571.7964.394.0040.5141.49中营养——注:为贫营养,定性为优;为中营养,定性为良好;为轻度富营养,定性为轻度污染;为中度富营养,定性为中度污染;为重度富营养,定性为重度污染。图2-1各个年月综合评分趋势图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由表中可以看出,2007—2009年,溪下水库的综合水质达到中营养标准;有3次为中营养水平,占参评总数的20%;有15次监测数据达到中度富营养水平,属于中度污染,占参评总数的100%,有4次达中营养水平,占参评总数的26.6%。由综合评分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水库的营养化程度随季节变化显著,一般在夏季达到最高,冬季达到最低,年平均变化趋势较柔和。(5)小结:溪下水库的污染物质NH3-N指数能达到Ⅱ类水质标准,CODcr少量超标,勉强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不作为控制目标重点。其他监测因子均能达到Ⅱ类水质标准;营养物质TP和TN超标明显,其中TN严重超标,达Ⅳ—Ⅴ类,甚至劣Ⅴ类。因此,饮用水源水质控制目标重点在于TP和TN的控制和削减。1.1水质安全状况评价溪下水库投入使用仅1年多时间,建筑施工时残存的地表有机物质还未被冲刷干净,所以水库中的水显得很浑浊,再加上上游各种污染物的排入,导致库区水质不容乐观。通过对溪下水库2007—2009两年水质检测表中各个污染物含量的变化趋势和排放速度的分析,TN均值在规划期内将长期处于劣Ⅴ类水质标准,并呈上升趋势,COD均值也会越来越高,不能忽视。虽然TP和氨氮浓度年平均值有所下降,可能是因为水库库容的增加所导致,并不能因此而放松对这两种污染物的治理力度。所以,溪下水库水质安全状况并不乐观,需要尽快开展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以改善水库水质。2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方案2.1溪下水库水污染控制分区为了更有效地规划和实施相关工程措施及水源保护区的管理监测,根据区划的相关原则并结合实地调研和资料的查阅等方法,结合坡度、人为活动等因素,将整个流域范围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修复区三个区域。功能区划以自然条件的差异为主要划分依据,每个功能区做到完整连贯。具体划分依据及控制措施如下:(1)生态修复区主要指集雨区域内坡度大于25°人为活动较少、没有开发建设及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等人为干扰活动的区域。区内具有山高坡陡、生态脆弱、人口稀少、破坏后难以恢复等特点。(2)生态治理区该区的主要坡度介于5°和25°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之间,区内村镇建设、农业生产、风景旅游等人为活动频繁。区内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活动集中,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较为频繁。(3)生态保护区该区位于流域下游河(沟)道及其两侧,一般为水域及河川地、河滩地等滨水区域。区内生活污水、垃圾的排入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1.1生态治理工程1.1.1污染源治理工程(一)生活污染源治理工程生活污染治理,主要是为了减少COD的排放、削减氨氮,治理措施主要是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的问题,完善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就地收集和处理;在库区和流域范围内修建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并确保正常运行,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杜绝生活污水直接入库。结合溪下水库的实际,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主要包括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有炉灰、食品袋、废纸、建材、塑料制品、水果腐烂物等;可分解与不可分解、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有害物品与无害物品的垃圾混为一体。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农村生活垃圾任意堆放不但极易造成水体的污染,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影响到村容村貌。目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方法基本上是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4种,此外还有一些新的工艺方法如蚯蚓堆肥法、太阳能一生物集成技术、气化熔融处理技术等。溪下水库流域垃圾箱数量少,并且大部分垃圾箱布置在路口、溪旁,收集工作不够及时,特别是洪水期,大部分垃圾流入到溪道内,最终进入库区。建议溪下水库流域范围内结合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及农村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可接受程度,规划逐步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行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食物性垃圾和非食物性垃圾。对于非食物性生活垃圾单独收集、运输,并根据环卫管理部门的要求纳入宁波市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乡)运输、县处置”的三级处理网络;食物性生活垃圾由村集中收集,实行就地生态处理,如推行蚯蚓堆肥技术进行统一处理。此外,计划在流域村庄内增设一定的垃圾箱数量,布置在一些原来忽略的死角。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氮、磷及油类等污染物质;若该类污水不进行处理,直接排入天然水体,会大量消耗废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水体透明度,导致受纳水体的水质发黑发臭,甚至产生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大量的悬浮物会堵塞管道等等;严重破坏水体生态环境。目前,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在全流域展开,由宁波永安公司规划设计的方案已在凤联张家、东岗头两个自然村完成。(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可采用的治理措施主要有:(1)靠近水库的畜禽散养大户,应坚决予以取缔,实行关停或搬迁;对于靠近水库生态保护区的村庄内村民散养畜禽的小户,应禁止养殖,政府通过经济补偿,鼓励村民放弃养殖。(2)积极培植、发展生态畜牧场小区或“综合农业”系统。对于养殖场(户)相对集中,点多量少,有的甚至位于村落之中,周边农户反响较大的养殖区域,应根据乡镇建设总体规划和该地实际,划定区域,集中做好水、电、路和粪便处理等基础设施,推行畜牧集中养殖小区建设,让养殖户进饲养小区,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防疫、统一治污”的要求,做到畜禽粪尿等废弃物集中收集、集中处理、集中利用,实现畜禽排泄物资源化、生态化利用和无害化治理。(3)改善养殖场生产工艺,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采用少量少得干清粪工艺、减少畜禽粪污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多种途径实施干湿分离、雨污分离、饮排分离等科学手段和方法。(4)采用沼气化处理技术治理。对畜禽养殖所产生的尿液等污染物,应采用净化沼气池、氧化塘等污水处理技术,降低污染废弃物浓度,并通过槽罐车、输肥管道等设施转移产生的沼肥,实现“三沼”综合利用。(5)加工有机肥。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户在开展尿液处理的同时,必须开展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有机肥料加工厂,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料。(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农田径流是农田污染物的载体,大量地表污染物在降雨径流的侵蚀冲刷下,随农田径流进入保护区,对保护区水质产生影响。农田径流污染控制工程主要是通过坑、塘、池等工程措施,减少径流冲刷和土壤流失,并通过生物系统拦截净化污染物。(1)农田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农田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包括坡耕地改造技术、农田田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以及农田少费管理技术,其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见表3-1。表3-1农田径流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技术名称技术特点适用范围预期效益坡耕地改造技术1.传统的水土保持技术2.增加径流滞留时间3.耕地结构变化4.减少径流量,控制水土流失坡耕地1.保水效益2.减少肥料流失3.粮食增产4.有效减少N、P以及泥沙污染农田田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1.分布于田间2.通过坑、塘、池等工程措施,增加径流滞留时间,减少径流冲刷和土壤流失。3.通过生物系统,拦截净化污染物1.旱地区2.坡耕地1.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2.减少N、P和泥沙污染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农田少废管理技术1.软管理技术2.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和科技进步,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污染广大农业耕作区1.提高劳动生产率2.减少环境污染3.社会经济效益明显①坡耕地改造技术工艺原理:依据水土流失原理,通过减缓地面坡度和缩短坡长,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流失和控制耕地污染。在耕地改造时,采取截流、导流以及生物防治措施,可以进一步地减轻耕地非点污染源污染。坡耕地改造工程类型:主要包括坡面水系整治和坡改梯两种类型。坡面水系整治:是指在坡耕地上建立相互配套的防洪、灌溉和蓄水、排水系统,因地制宜开挖排洪沟,顺坡直沟改为截流横沟,减少冲刷。并且与坡改梯、田间工程相结合,减少径流量和坡长,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坡改梯:主要是将坡耕地改造成梯地和梯田,减缓坡度和坡长,从而减轻水土流失。梯田可以分为水平梯田、斜坡梯田和隔坡梯田等几种。②农田田间污染控制技术农田田间污染控制技术的工艺流程如图2。图3-1田间污染控制技术工艺流程图农田田间污染控制技术的工艺组成:Ø收集系统:主要有田间渠道、田间坑、塘等;Ø缓冲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闸门、渠道、田间坑、塘等;Ø净化系统:主要有渠道沉砂池、田间坑、塘以及其中的生物,如草、水生植物等。③农田少废管理技术Ø优化水肥结构,提高农田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增加有机肥使用比例,控制化肥使用,尤其是磷肥和氮肥。Ø推广高新农业生产技术,粗放型农业逐步过渡到精细型农业,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Ø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品种和数量,从农药的采购、贮运、使用以及检测评估等一系列环节入手,切实控制农药污染。Ø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加强农业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2)非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主要指采用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施肥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使用,重点提倡使用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农业面源污染可采用的管理控制措施包括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农药化肥减量技术以及集水农业技术等。有关措施的特点和优缺点比较见表3-2。表3-2农业面源污染管理控制措施比较项目调整种植结构农药化肥减量技术集水农业技术1技术特点减少水、肥消耗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耕作方式方法变革,提高水肥利用率,以减少污染2工程措施无无无3工程管理较易难较难4实施难度较易难较难5预期效益减少养分流失、有效控制氮、磷污染削减化肥污染负荷约30%-50%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控制氮、磷污染(四)工业污染治理对策治理措施如下:①统筹规划,鼓励溪下水库流域范围内的工业企业逐步搬迁至乡镇工业园区。对于水库流域范围内排污较大的工厂,实行重点整治,严格按照达标排放;不能达标排放的,实行关停;对于水库边上的采石场,予以取缔。②在集雨区的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治理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及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水库流域生态修复区内不得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污的建设项目。③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④加快水库流域农村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治理设施建设。(五)旅游业污染治理对策针对溪下水库流域范围内开展(建设)对水质可能产生影响的旅游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具体的措施如下:①禁止开展库区内水面的水上旅游项目。②流域范围内的农家乐,必须设置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或拒不进行限期整改的农家乐,坚决取缔其营业执照。③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农家乐或旅游景点内应配备环卫员工和设置足够数量的垃圾箱,及时收集、清除和分类回收各种垃圾。1.1生态保护工程1.1.1生态湿地建设(1)人工湿地建设人工湿地是指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类似于沼泽的地面,设计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和协调来实现污水的净化作用。一般人工湿地对BOD5、CODcr、TP、TN、SS的去除率分别为85%、80%、60%、50%、70%。人工湿地根据植物的存在状态,主要分为浮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三种类型。此次规划的湿地为挺水植物系统。(2)运行与管理湿地植物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生长和分株,易造成相互挤压影响光照和通风,必须及时分株处理。湿地植物大多具有种苗价值,可通过湿地植物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以此降低管理费用。植物的收割是湿地管理的必要过程,即可以将湿地中的部分污染物通过植物收割去除,避免枯萎的植株污染水体。为便于管理,一般在冬季植物枯萎后一次性收割,植物收割后必须移除本区域外,可作为当地农田的肥料进行资源化利用。1.1.2库面保洁水库库面保洁是水资源保护中至关重要也最直观的一环,库面的垃圾物对库区水质的污染速度最快,污染效果也最明显。如果库面保洁工作出现疏漏,在水库上游所作的工程项目就会事倍功半。建议措施如下:(1)建立一支专门的库面保洁队伍,成员主要由当地库区居民组成,直接受镇级政府领导,定期定点进行库面保洁。(2)这支队伍不仅有清洁库面的责任和义务,还有制止他人破坏库面保洁的权利。(3)镇级政府也应定期派出监督小组到库面保洁区域视察,不仅能够监督保洁人员的工作,还能协助保洁人员更好的维护库面环境。1.2生态修复工程1.2.1水土保持工程溪下流域内植被良好,水土流失主要是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土地植被的扰动破坏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包括农田种植、道路修建、村镇周围部分裸露地的治理以及清运偷倒的建筑垃圾等的防护治理。对于大于25°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因地制宜地确定还林和还草的比例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规划拟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与植树造林相结合,以达到保持水土的长期效果。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以自然修复为主,采取丰育管护措施;在人口密度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采用水土保持综合措施进行治理。①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的一种重要营林方式,具有用工少、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对加快绿化速度,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社会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封山育林,在选定地点设置必要的封禁标牌,限制人畜活动。建立组织机构、制定规划和封山公约。在充分考虑当地山林权属和群众副业生产及开展多种经营需要的基础上,制定封山育林规划,划定封山范围,明确权益以及封禁和开山的方法。同时订立护林公约和奖惩制度。因地制宜,灵活封育。在实施中,根据当地地理位置、劳动力、林分状况以及群众的实际需要,灵活采用“全封”、“半封”、“轮封”等不同模式。以封为主,封育结合。封是手段,育是目的。封的过程中,清除抑制幼树生长发育的杂草、灌木;对疏林进行补植,对密林进行抚育间伐。封山后如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也应及时进行防治。②退耕还林还草溪下水库上游耕地极少,当地居民主要靠当地竹林、茶园增加经济收入。所以,对于此地大于25°的陡坡耕地,适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林还草是指在水土流失严重或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定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以及生态地位重要的耕地,退出粮食生产,植树或种草。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贴制度,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生活费)补助。1.1非具体性工程1.1.1调整库区产业库区产业结构对库区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应该对其进行调整,以达到配合和促进生态治理、保护和修复工程的进行。溪下水库库区食品加工企业较多,特别是笋制品加工厂对水环境产生污染较严重;土地以种植毛竹、茶叶为主,耕地少;第三产业主要是农家乐,在此地区已经基本形成规模。根据库区基本情况建议措施如下:(1)鼓励上游工厂外迁到水库下游,在水库下游建立食品加工工业园区,既能使众产业资源共享,也可发挥集聚效应,带来商机。对于污染较严重的诸如笋制品加工厂投入资金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尽量使水库上游工业所占产业结构比例下降。(2)鼓励使当地少量的耕地全部转化为经济林用地,毛竹为首选用地。因为毛竹林基本不用施肥,施肥通量和耕地相比微乎其微。实施退耕还林措施,要配合价格补偿机制,弥补当地居民的财产损失,最终目的就是减少库区化肥的施用量。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3)督促和管理每个农家乐单位建设污水处理系统(距离相近的可以连管统一修建),或定期收取生态补偿费用。当地政府也可以成立农家乐管理委员会,对农家乐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进行指导和监督。1.1.1保护水质水资源的宣传水库库区离教育和文化中心较远,仅凭电视、电脑等媒体对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力度效果不明显,水库所在镇政府要协助村委会,共同做到把宣传工作做到实地中去,使库区居民心中建立起保护水资源这样一种概念,具体措施如下:(1)在库区居民区粘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海报或意趣漫画,全面覆盖库区各个角落。(2)在库区发放宣传手册,介绍水资源保护基本知识,并分期举行水资源保护有奖知识问答,增强趣味性。2规划方案效益评价2.1生态效益①水环境效益规划新增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以及其他生物生态修复措施,将大大增加流域内的垃圾消化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减少入库含沙量。同时减少随水土流失进入水体的总磷、总氮量,进而减少水体污染。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基本不会污染地下水,对地下水水质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②土地资源保护效益对流域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将大大降低局部土壤侵蚀模数,减轻水土流失带来的土壤肥力损失。另外,调整肥料结构,合理选用有机肥料,限制部分肥料施用,采用生物以及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病虫害,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发展生态农业。2.2经济效益①有利于水源区居民和地方政府的脱贫致富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通过对溪下水库水源保护治理,可建立与完善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水源区的居民脱贫致富,实现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水源区的生态补偿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水源区的生态环境,还要帮助水源区的居民脱贫致富,实现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上游水源区致力于生态生产,为下游城市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下游受益方在获得的经济收益中对上游水源区给予补偿;上游水源区从下游受益方的经济补偿中获得保护生态环境的动力,下游在更好的环境条件下,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经济。这是一种“双赢”,不仅有利于水源区的保护、有利于水源区居民和地方政府的脱贫致富,而且对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平衡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②有利于饮水区居民健康成本的下降该规划的实施,可提高溪下水库的水质,使市区居民使用安全高质量的饮用水,减少了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了居民的健康成本。同时,水源区水质的提高,可大幅降低水厂的饮用水处理成本。1.1社会效益(1)有利于解决流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劳动力,这可暂时解决流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待各项生态建设工程设施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动行后,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进行检查、观测,随时掌握其运行状态,并进行日常管理维修,消除隐患,维护工程安全和有效运行。这些工作都需要有专人负责,这又会解决一些人的就业问题。(2)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本规划的实施将使溪下水库的水质从根本上得以改善,市区居民的健康饮水条件得到强有力保障,这对促进社会和谐、社会稳定有积极的作用。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参考文献[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S],2006.5:1-27.[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2002)[S].[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方案[Z],2008.1:1-10.[4]国外饮用水源保护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环保产业,2007.9:58-62.[5]阿娜,杨凯.加拿大保护饮用水源的策略及启示[J].中国给水排水,2007.8:19-22.[6]田志红.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149-150.[7]王慧敏,牛文娟,梁慧文.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集成研讨厅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20-23.[8]王宝贞.城市水资源开发与水环境改善有效途径探讨[J].水工业市场,2010(1):32-35.[9]徐红霞,曹新.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制度[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2(1):62-66.[10]熊平.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现状分析[J].金卡工程,2010(3):276.[11]周富春,张龙辉,蒋文清.水库出流对水库环境容量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1(1):62-64.[12]吕振平,董华,何锡君.浙江省供水水库的水质评价及富营养化防治对策[J].水生态学杂志,2010.1(1):18-21.[13]廖乾芬.小型水库存在的安全问题与解决对策[J].四川农机,2010(1):16-17.[14]蒋进,申鹏.城市水污染起因及其防治对策研究-以江苏省水污染事件为例[J].科学技术,2010.1:187-188.[15]曾贤刚,吴雅玲.中国环保四年巨变-从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说起[J].环境经济,2010(73—74):73-77.[16]曲昭仲,孙泽升,毛禹忠.小流域水污染成因及其治理的探讨-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师,2010(1):13-15.[17]陈文科.我国重点流域地区的水污染趋向与治水治污路径[J].JIANGHANLUNTAN,2010.2:5-14.[18]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彭举威,汪诚文,付宏祥,赵雪峰,王欣.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44-45.[19]彭殿宝,周孝德.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现状及水污染综合治理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2(1).[20]郭韦,王昱,王昊,马润水.城市水污染现状和国内外水生态修复方法研究现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2):57-58.[21]于雷,刘唯鑫.哈尔滨供水系统松花江水污染应对措施[J].科技信息:75.[22]黄惠来,李维,李永蓓,闰井玲,覃焕荣.南方小流域典型水污染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4(4):51-55.[23]张云.饮水安全及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地下水,2010.5(3):99-100.[24]李守业,周特奇,韩发旺.水污染的多元化防治机制[J].河南水利与南北水调,2010(6):51-52.[25]曹宝,罗宏,王秀波.中国水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其环境经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3):261-264.[26]罗兰,陈峡忠,庞海岩.流域水污染治理模式创新研究[J].河南科学,2010.6(6):740-743.[27]司蔚.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评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8(4):7-8.[28]姚澄宇.我国城市水污染现状剖析与对策初探[J].给水排水水.2010:138-143.[29]李云生,王东.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确保实现重点流域总量削减与水质改善目标—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解读[J].环境保护,2009.1:56-58.[30]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J].水工业市场,2009(1-2):34-37.[31]陈旭升,范德成.中国工业水污染状况及其治理效率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3(3):30-34.[32]焦士兴,王腊春,霍雨,陈昌春,腾娟.基于水环境分析的南方典型中小城市类型划分及水污染驱动力研究[J].环境科学,2009.7(7):15-17.[33]武雪艳.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控制对策[J].农林科技:211-212.[34]孙逊.小流域水污染治理方法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09.10(5):97-99.[35]刘宾,李泽琴,蔡建华.水污染的防治对策及控制优化规划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1(11):183-186.[36]许双双,李志花,邓一荣,肖羽堂.湖泊水污染控制技术(上)[J].环境保护:50-51.[37]许双双,李志花,邓一荣,肖羽堂.湖泊水污染控制技术(下)[J].环境保护:52-54.[38]王平.水污染生物监测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广州环境科学,2009.12(4):32-34.[39]王媛,王伟,徐锬,程茉莉.中国水环境压力与水污染防治能力的区域差异[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4(4):13-16.[40]吴芝瑛,陈鋆.小流域水污染治理示范工程-杭州长桥溪的生态修复[J].湖泊科学,2008,20(10):33-38.[41]周晓铁,韩宁宁,孙世群,王晓辉,何翔亮.安徽省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4(4):183-186.[42]孔令山,王朝亮.浅谈城市饮用水水源存在的问题与保护对策[J].水利工程,2010:236.[43]蔡临明.浙江省重要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富营养化态势分析及对策[J].中国水利,2010.11:19-21.[44]陈旭卿,刘伟.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对策浅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5:67-69.[45]鄢忠纯,廖水文,王敏.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地与原水供水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6(6c):272-274.[46]刘晓冬.小议饮用水水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59.[47]张丽.生活饮用水的处理流程[J].科技咨询,2008:245.[48]陈宜瑜.流域综合管理是我国河流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J].科技导报,2008(17):3.21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49]赵宏林,陈东辉,张丽萍.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体系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8(4).[50]袁广明.饮用水可采用的深度处理技术及工艺选择的探讨[J].生产一线:73.[51][荷兰]H.沃梅尔等.荷兰水污染控制政策与实践[J].水利水电快报,2008.4(4):17-38.[52]PiresM.Watershedprotectionforaworldcity:thecaseofNewYork[J].LandUsePolicy,2004,21(1):161-175.[53]NationalResearchCouncil(U.S.).WatershedManagementforPotableWaterSupplyAssessingtheNewYorkCityStrategy[M].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yPress,2000:161-175.[54]DaviesJM,MazumderA.HealthandenvironmentalpolicyissuesinCanada:theroleofwatershedmanagementinsustainingcleandrinkingwaterqualityatsurfacesources[J].JEnvironManage,2003,68(3):273-286.2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全面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促进天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doc
-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浅谈甘肃河西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doc
- 经济学国际经济毕业论文 水循环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doc
- 对水资源的计算机模型规划与管理【外文翻译】
- 鄞州横溪水库水资源保护【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毕业论文】
- 鄞州横溪水库水资源保护【毕业论文】
-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开题报告】
- 鄞州区横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开题报告】
-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文献综述】
-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文献综述】
- 鄞州区横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文献综述】
- 半导体厂水资源回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
- 半导体厂水资源回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 半导体厂水资源回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 半导体厂水资源回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