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 MB
- 3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ResearchonWaterResourcesProtectionofMeixiReservoirinYinzhouDistrictofNingboCity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题目摘要:研究水库水资源保护的现状及意义,掌握水资源保护的方法。以梅溪水库水源地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为基础,调查生活、农业、禽畜、旅游、工业等不同污染源类型及来源,分别测算出各类型污染物量,通过不同类型污染物量得出污染物入河量和入库量。阐明饮用水污染现状、污染趋势,根据水库的环境承载力计算出梅溪水库环境容量和污染物削减量。制定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区控制分区及水资源治理保护措施与建议。关键词:污染源;污染物量;环境容量;水资源治理ResearchonwaterresourcesprotectionofmeixireservoirinYinzhoudistrictofNingbocityTitleAbstract :Studythepresentsituationandsignificanceofwaterresourcesprotection,Masterthemethodsofwaterresourceconservation.OnthebasisofnaturalgeographicalenvironmentandthesocialeconomyenvironmentofMeixireservoir,thearticleinvestigateslife,agriculture,livestock,tourism,industrypollutionsourcestypesanddifferentsources,estimatesthequantityofalltypesofpollutants,thenestimatesthequantityofpollutants,whichflowsintotheriverandreservoir,clarifysthesituationandtendencyofpollution,estimatesthecapacityofenvironmentandquantityofPollutionwhichshouldbecutdown.FormulatethecontroldivisionoftheProtectedareasaroundmeixireservoir,FormulatemeasuresandSuggestionsinordertoprotectwaterresources.Keywords:pollutionsource;quantityofpollutant;capacityofenvironment;managementofWaterresources29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29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目 录1绪论1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21.2水库水资源保护的研究综述21.2.1国外研究动态31.2.2国内研究现状41.3主要内容及方法51.3.1研究内容51.3.2研究方法61.3.3技术路线62梅溪水库概况82.1自然地理概况82.1.1地理位置82.1.2气象气候82.1.3生态环境条件82.1.4水文条件92.2社会经济概况92.2.1塘溪镇经济概况92.2.2横溪镇经济概况92.3梅溪水库工程概况103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现状调查与评价103.1污染源现状调查103.1.1生活污染源调查103.1.2农业污染源调查133.1.3畜禽养殖污染源调查143.1.4旅游业污染源调查153.1.5工业污染源调查153.2污染物产生量测算173.2.1生活污染源测算173.2.2农业污染量测算183.2.3畜禽污染量测算183.2.4旅游污染量测算183.2.5污染物总量汇总193.2.6污染物入河量汇总193.2.7污染物入库量汇总213.3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及评价223.3.1梅溪水库水质现状及评价223.3.2梅溪水库富营养化评价233.3.3梅溪水库水质变化趋势24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3.4梅溪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253.5污染物削减量计算264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方法与规划275梅溪水库水资源治理保护措施与建议27参考文献28致谢30附录31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的水资源危机问题凸显,水资源保护方面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1995年,世界银行对于全球将面临的水资源危机提出警告。1996年,联合国将“为干渴的城市供水”定为“世界水日”的主题。为了应对水资源危机,世界各国都将保护水资源工作提上日常议程,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水资源保护问题[1]。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欧共体委员会为解决欧洲各国跨界河流的水污染问题建立了水管理框架。美国颁布生活饮用水安全法及其修正案和保护法则。法国通过功能区划强化水源保护工作。日本政府通过颁布关于水资源的法规,利用生态补偿等经济手段保障水源地。一些国家则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到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的全过程,以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生态工程方面保护水源[2]。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课题与研究工作相继展开,水源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流域综合整治与管理、非点源污染研究、水源地生态修复与管理技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饮水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水库作为饮用水源在城乡供水中的地位因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日益突出。我国水资源保护形势严峻,2009年对全国有水质监测资料的411座水库进行了水质评价。其中全年水质为Ⅰ类的水库31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7.5%;Ⅱ类水库185座,占45.0%;Ⅲ类水库118座,占28.7%;Ⅳ类水库38座,占9.3%;Ⅴ类水库19座,占4.6%;劣Ⅴ类水库20座,占4.9%。全国全年Ⅰ~Ⅲ类水质的水库比例为81.2%。据统计,浙江省水库型水源地已占全省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数的51%,占水源地供水人口的62%。但近些年来生活、农业、畜禽、工业以及旅游等产生的各种污染都威胁着水库水源地水质安全。据调查,浙江省主要供水水库中,绝大部分已经进入中、富营养化状态,其中约有50%已富营养化,且不少水库营养化水平有不断加重的趋势。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把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5号)均提出“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要以饮用水水源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强化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6〕11号)中明确要求“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综合防治水污染”。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对水库进行生态治理、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保障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1.1.1研究意义水资源保护是关系民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承诺在2015年基本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供水安全问题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供水要求的提高,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同时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社会经济发展受制于水质型缺水的现状[3]。开展水资源保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部署,加强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发挥已建水库工程供水效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按照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和《浙江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浙江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的具体要求。因此,针对特定水资源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探索水源保护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将成为水资源保护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宁波市鄞州区的水资源供应主要是山区水库水源,虽然各水库采取了相关措施保护水资源,但水库水资源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水库中TN、TP、NH3-N等指标长期处于Ⅳ类和Ⅴ类,与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的水质要求存在差距。保护水资源,研究水库水资源保护,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保护体系,对保障民生,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本论文以梅溪水库水源地环境现状为基础,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状况评价;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以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鄞州区的社会国民经济发展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2水库水资源保护的研究综述水库水资源保护规划项目工作中,涉及生态治理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生活污染源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污染源治理、河流溪道整治等方面;生态保护包括沿库生态带建设、库区水体生态修复与调控、滨岸缓冲带和人工湿地建设等方面;生态修复包括生态公益林养护、水土保持等方面[4][5]。生态修复区位于山顶及山坡的上部,坡度一般大于25°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系人为活动较少、没有开发建设及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等人为干扰的区域。生态治理区位于山坡的中下部和坡脚地区,坡度介于5°和25°之间,区内村镇建设、农业生产、风景旅游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区域。生态保护区位于流域下游河(沟)道及其两侧,一般为水域及河川地、河滩地等滨水区域。区内生活污水、垃圾的排入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1.1.1国外研究动态(1)生态恢复修复计划为保护湖泊、水库环境美国于1990年提出在2010年前恢复湖泊、水库67万㏎2的生态修复计划[1]。1995年美国实施总投资为6.85亿美元的湿地项目。瑞典Larsson等提出抬高水位和降低湖底的建议[6]。在澳大利亚Capel附近修建有稀有金属矿砂的湖泊群,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已恢复为一个湖泊湿地生态系统[7]。针对非点源污染,美国科学家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作为湖泊、水库周边流域和湖区、库区之间的化学和水文缓冲器,提出了保护湖区水质的湿地生态工程[8]。修建人工湿地不仅可以吸附转移来自面源的污染物和营养盐,改善水质,而且可以截留固体颗粒物,减少水体中的颗粒物和沉积率。对保护生态防治水土流失有重要意义。(2)生态系统管理(ecosystemmanagement)与集水区管理(watershedmanagement)生态系统管理(ecosystemmanagement)与集水区管理(watershedmanagement)是加拿大地表水源保护的有效方式,其中生态系统管理方式重视水资源系统各组成要素间以及水资源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环境间的联系,强调水资源管理应更多地关注水系统而非水资源本身;集水区管理方式是一种综合利用集水区自然资源(水、土壤、植被、野生生物)的原理和方法,强调地方分权,突出分担决策、相互合作、引入利益方等措施。1987年加拿大颁布了联邦水政策(WaterPolicy),制定了“保护和改善水质”、“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两个原则性目标[9]。在此背景下,水量与水质的可持续性、水源与自来水的安全性、自来水水质与公众健康的关系、供水系统短期与长期维护费用的平衡成为关注的重点[10]。联邦政府和各级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水政策,将水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土地、环境、经济等要素综合考虑;以集水区为基本单元进行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地表水资源管理的集成;将水源地敏感区土地利用规划调控作为水源保护的重要手段,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控制土地开发强度[11]。(3)加强水库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政府支持1992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Columbia)过《饮用水安全法》,明确界定了供水企业在饮用水安全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并制定了相应自来水中细菌的标准限值;2001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年颁布了《饮用水保护法》,制定了区域饮用水保护的规划框架;近年来则开始重视水源水质、饮用水水质、公众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12]。1970年制订了《水污染防治法》,将国家环境管理引入水质污染防治领域。日本于1967年通过《公害对策基本法》,确立了国家环境管理的原则。Thames河上游及Ganaraska地区的两个案例显示,水源保护机构的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当地居民以及上级政府的支持;当地社区水源保护能力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地方及上级政府的领导、合理的制度环境(地方及省级政府)、充足的财政资源、适当的人员配置、翔实的数据资料、地方成员的充分支持等[13]。日本于2000年升格环境厅为环境省,下设水质保护局,将原分散在各省的环境管理权力统一归至环境厅,使其在环境保护领域拥有很大的管理权限,统一领导和协调环境管理,将环境管理权力逐渐集中。1.1.1国内研究现状(1)湿地景观研究和生态工程模式王克林等提出洞庭湖的湿地景观研究和生态工程模式,设计了浅水农业、过水洲滩和渍水低湖田等不同类型湿地的生态工程模式,建设高效复合的生态系统,减少入湖泥沙量,改善湖水水质。云南普洱海湖滨带研究中,叶春采用生物和生境对策,提出了滩地模式、河口模式、陡岸模式、堤防模式等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归纳水生植被恢复工程技术、湖滨湿地工程技术、人工浮岛工程技术、访自然型堤坝工程技术、人工介质岸边生态净化工程、防护林和草林复合系统工程技术、河流廊道水边生物恢复技术、湖滨带截污及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等湖滨生态系统恢复技术[14]。从1980年开始实施的贵州草海的生态恢复方面是最成功的例子。(2)生物调控技术治理水污染水生高等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吸收利用水体和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刘文祥等研究利用1257m2低洼弃耕地改造成人工湿地。设计由漂浮植物池、沉水植物池、挺水植物池以及草滤带组成的人工湿地,对氮、磷、泥沙以及有机物有较好的吸收、吸附以及物理沉降作用,能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人工湿地改造项目设计表如表1-1:表1-1:刘文祥等人工湿地改造项目设计表项目参数总面积1257m2(41.9m×30m)进水渠宽0.6m,设计水深0.7m飘浮植物池宽3m,设计水深0.7m挺水植物池宽16m,设计水深0.7m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沉水植物池宽16m,设计水深1.2m出水池宽0.6m,设计水深0.7m草滤带宽10m,设计水深0.05m总蓄水量450.408m3有效面积1146.6m2设计排水滞留时间1~5D该工程对农业面源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净化作用,在正常运行情况下,面源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达到:TN60%,TP50%,TDN40%,TDP20%,TSS70%,CODCr20%。工程具有投资少,效益好,运行管理方便以及抗面源负荷冲击能力强等优点。(3)沟渠塘河流系统控制污染措施通过降低农田的化肥施用量,在污染物向地表水迁移的过程中加以截留和净化以及在污染物汇入河流、湖泊水库时进行治理。改进农田管理模式,强化合理施肥意识,重点利用沟渠塘河流系统对污染物截留和净化[15]。据Woltemade报道,美国和加拿大有65%的农业用地通过地表排水,即利用沟渠河网排水。(4)畜牧污染源治理方法范绪和总结畜牧污染的主要流程:固液分离——沉淀——气化——酸化——净化——鱼塘——排放。这种处理系统,基本上可将污水净化到符合排放标准,但处理工艺流程较长,占地面积大,工程投资费用高。厌气池发酵处理系统处理流程:畜舍排出的粪水——厌气池——沉淀池——净化池——灌溉农作物。湿的粪料运输和利用困难,还会出现二次环境污染问题。土地处理系统:土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洒布在土地上,利用土壤作物发生净化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系统[16]。主要包括物理的过滤、吸附、化学反应和化学沉淀,以及微生物代谢作用的有机物分解等,按其运行式不同,可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流程:猪舍——格栅——沉淀地——格栅——酸化池(水解池)——人工湿地——氧化池——排放。1.1主要内容及方法1.1.1研究内容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以梅溪水库水源地环境现状为基础,调查污染源类型、污染物来源及时空分布,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状况评价;阐明饮用水污染现状、污染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主要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生态恢复与建设、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开展规划投资—效益评估;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确保库区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以水资源保护项目为重点,侧重于生态治理、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三个方面,1.1.1研究方法(1)文案法:主要通过报纸杂志、图书查询、网上浏览等对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观点的收集。(2)实地考察法:到梅溪水库实地考察,实地调查数据,收集水库水质水量,水库环境等资料,通过资料分析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的重点,有针对性提出水库水资源保护项目的生态治理、保护、修复理论。(3)规范法规法:根据水资源保护和水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分析水库水质水量,及治理规范。(4)对比研究法:列事实、引例子,对比国内外水库水资源保护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针对梅溪水库提出切实的治理方法。1.1.2技术路线调查了解梅溪水库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对梅溪水库生活、农业、禽畜养猪、旅游业、工业五类污染源现状进行调查,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对污染物现状进行测算,对水质现状调查及评价,计算水库水环境容量和污染物削减量。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方法和规划,并提出水资源治理保护措施与建议。技术路线图如图1-1所示。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图1-1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技术路线图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1梅溪水库概况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梅溪水库图1-1:梅溪水库地理位置梅溪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大嵩江地区塘溪镇沙村梅溪河道上,控制集雨面积为40平方公里,其流域跨越塘溪镇、横溪镇边界,涉及10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见图1-1。1.1.2气象气候水库库区系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6.2摄氏度,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01mm,但年际与年内变化较大,每年6月至9月份降雨量多,约占年降雨量的50%。从10月15日至次年4月15日在冷高压控制下,气候以晴冷干燥为主,当北方冷气团南下侵袭时有雨;4月16日至6月30日冷暖空气交缓,阴雨绵绵,雨量充沛,为“雨季梅雨期”,7月1日至8月20日前后,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晴热少雨,光照强,为“旱灾易发期”,8月21日至10月15日是“台风侵袭期”,受强台风侵袭时,形成台风暴雨,极易造成洪涝灾害。该处洪水主要受台风暴雨控制,是本地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1.1.3生态环境条件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鄞州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经长期开发,原生植被演变为次生和人工植被。境内植被可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二类型,其中自然植被类型主要有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和灌木森及草丛等。据“九五”森林资源调查尝过显示:全区森林覆盖率为45.7%,以西部山区为高,东部山区次之,中部平原最低。从林地结构看,有林地占92%。其中,竹林占有林地的19%,经济林占12%,用材林占50%。乔木树种主要以松杉林为主,仅马尾松就占乔木树种面积的一半以上。鄞东和鄞西山区部分地区的大面积连片竹海,构成了特有的绿色景观。经济林主要有茶叶、柑桔、梨、桃、杨梅、花木、银杏和板栗,其中尤以茶和柑桔最为突出,福泉山上有全国面积最大的连片茶园,柑桔主要成片分布在大嵩江滨海地区。1.1.1水文条件根据鄞州区的地理特征,以鄞东山地的明阁楼―望海峰―白岩山一线为分水岭,西部为甬江水系,东部为大嵩江水系。全区大部分属甬江水系,甬江干流奉化江穿越鄞州区平原地区;小部分属大嵩江流域,为独流入海(象山港)水系。鄞东与鄞西均形成三条干流大河,鄞南无大河,各河经楔闸独自入江。梅溪水库是鄞州大嵩地区8万多人日常用水主要来源之一,其所在水系为大嵩江水系。大嵩江水系是鄞州第二水系。自西向东经管江盆地和大嵩滨海平原入象山港。大嵩江水系源于鄞东大梅山,上游有梅溪和亭溪两支流。自梅溪金鸡堰至河口,称大嵩江,全长21公里,宽68米,均深32米,水面面积144平方公里。上游水系基本保持原始形态风貌。梅溪水库即建于上游梅溪支流中段。1.2社会经济概况1.2.1塘溪镇经济概况塘溪镇原为塘溪乡,1992年5月撤区并乡,原塘溪乡、管江乡、赤堇乡合并,成立塘溪乡,1995年7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全镇国土面积94.6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7241人,外来人口14372人,耕地16000亩,山林71700亩。2008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亿元,增长1.7%。农民人均收入10185元,增长8%。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802万元,增长2.1%。全年实现服务业投资2498万元,增长47.8%,服务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9.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亿元,增长8.0%。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工业销售收入24.5亿元,工业利润9800万元。1.2.2横溪镇经济概况横溪镇域面积87.53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在册人口28198人,外来人口16400人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2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一产、二产增加值分别达到6766万元和13.4亿元,分别增长15%和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9亿元,增长22.8%;财政收入达到2.23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9亿元,同比增长10%;全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38亿元,增长8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90元,增长13.1%。1.1梅溪水库工程概况梅溪水库集水面积40km2,占大嵩江流域面积18%,水库境内平均高度为27.7m(85,高程)。水库集雨面积的分水岭为150m~600m,库区植被较好,水土流失不显著。经分析推算得水库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103吨,年输沙量为0.34万m3。水库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3714万m3。水库工程为防洪、供水结合发电等综合利用。校核洪水位53.78m,总库容2882万m3,正常库容2166万m3,正常蓄水位49.11m,死水位20.5m,调节库容1889万m3。梅溪水库主要工程特征见表2—1。项目单位初设目前实际运用集雨面积km240.0140.01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31.201.20正常蓄水位m49.1149.11台汛期防洪限制水位m44.6144.115年洪水位m——45.6820年洪水位m48.9947.85设计洪水位m50.5549.46校核洪水位m54.2153.78发电死水位m——35.11灌溉死水位m——20.61正常库容万m31900.002166.00防洪库容万m3——476.00发电死库容万m3——648.00总库容万m32656.402882.00表2—1梅溪水库主要工程特征表2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现状调查与评价2.1污染源现状调查污染源现状调查分为生活源、农业源、畜禽源、工业源以及旅游源五部分组成。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1.1.1生活污染源调查生活污染源调查分为生活污水、公厕、生活垃圾三方面的内容。(1)生活污水调查梅溪水库流域共涉及两个镇10个行政村。到2008年底,梅溪水库流域的农村共有户籍4677户、户籍人口12275人,根据调查,实际居住人口约为户籍人口的20%,常住人口约2245—2495人,其中距离水库最近,且隶属塘溪镇的三个行政常住人口最多,为1300—1500人,占水库流域农村常住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水库流域村庄人口状况如表3-1所示。由于这些行政村都位于山区,尤其是横溪镇界域内的7个行政村所在位置更加偏僻,大多数村内没有外来人口,且村内外出打工的很多,或搬迁至镇上居住,故村内常住人口数大大少于村内户籍人口数。有的村由于外出人口较多,村内常住人口非常少,如梅山的一个自然村梅隆村,只有3户人家,且以老年人为主,甚至有些自然村已然没有人家,如陈婆岙村已空无一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乡镇行政村户籍数(户)户籍人口(人)纯农户数(户)常住人口(人)劳动力数(人)总收入(元)人均收(元)塘溪镇童村1046209883600—650148242559362029上周村7561906116500—600136815945978367童夏家村38586978200—2506256401947367横溪镇吴徐村38910135890—100662680892672梅山村39110527250—60615696900662金山村38099578180—190650650979654梅岭村3459165515050214604131594梅溪村10611128450—6061213208591187梅福村633165615637511081283660775杨山村2466584950—604167852891193合计10个4677122758292245—24958040133697191034表3-1梅溪水库流域农村人口基本情况(2008年)——资料来源于2008年各乡镇农业统计年报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梅溪水库上游流域中,由于隶属塘溪镇的三个行政村人口最多,距离水库也最近,对水库有最为直接的影响。经过实地调查发现,这三个行政村共有6个自然村,分布于梅溪与周家溪汇流入库处,这些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率很低,基本上没有排水管网,缺乏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溪流,最终排入水库。而隶属于塘溪镇的七个行政村,都位于山区,各村分布较为分散,人口较少,距离水库距离较远,并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均未处理而直接排入溪坑,随流入库。有的村在溪道岸边直接建造了一个水池,水池长年有水注入,供村民洗衣洗菜等生活所用,但水池排水管直接伸入溪道,将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溪坑。生活污水产生量见表3—2。表3—2生活污水产生量乡镇行政村常住人口(人)(人)生活污水产生量(L/a)吨/年塘溪镇童村600—65026280—28470上周村500—60021900—26280童夏家村200—2508760—10950横溪镇吴徐村90—1003942—4380梅山村50—602190—2628金山村180—1907884—8322梅岭村1506570梅溪村50—602190—2628梅福村37516425杨山村50—602190—2628合计10个2245—249586286—98331——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照每人每天产生120L计算。根据调查,公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除靠近水库的三个行政村(童村、上周村、童夏家村)建设了一些公厕外,其余七个行政村的公厕很少;还有一些自然村的公厕却是传统的茅房,如图3-1,并没有对粪缸进行处理,甚至茅厕直接对着溪道如图3-2,即影响水质,又破坏村容村貌。梅溪水库流域的各个村庄基本没有设置化粪池。到2008年,水库流域仅有童村中的一个自然村(象峰村)做了一个面积较小的人工湿地,对于整个村庄来说作用不是很大。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图3-1传统茅房图3-2污水对溪道排放(2)生活垃圾调查随着梅溪水库流域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生活垃圾的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调查发现生活垃圾组成以有机物成分为主,如厨余、果皮、笋壳等,还有一些建筑垃圾,玻璃、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不大,并且随着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垃圾组成越来越接近城镇垃圾成分,无机含量、易堆腐垃圾和可回收废品含量持续增长。生活垃圾长期堆放产生渗出液,属高浓度污水,会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害成分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随降水进入了河流,会污染地表水。若伴随垃圾渗出液则会污染地下水,增加地下水中有害、有毒物质和细菌,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生活垃圾暴露堆放,还会对大气和土壤造成污染。而调查中设有的垃圾堆集坑大都建立在溪道边,构造过于简陋,容积也较小,排水口也未经处理,垃圾产生的渗出液直接排入了溪道,影响水质。如上周村的垃圾收集站就建在溪道边,还有部分垃圾直接倒入溪道内,如图3-3和图3-4,收集站的排水口也是直接排向溪道之中;童村和新勇村正好处在两河交汇口,一经暴雨冲刷,倒入溪道边的生活垃圾直接流入水库。图3-3垃圾直接倒入河流图3-4垃圾直接倒入河流1.1.1农业污染源调查农业面源污染是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物,化肥、农药、畜禽粪便污染以及农田水土流失的造成的水体污染。农田种植过程中,部分化肥、农药会随地表径流或下渗进入水体。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及在农田中未被利用完全而造成的对水质的污染是面源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分析,农业面源污染是梅溪水库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在梅溪水库流域,竹林面积最多,约有1460公顷,占流域面积的36.5%;现有耕地面积约有348.5公顷,占流域总面积的8.7%,其中旱地面积有32.7公顷,水田面积有315.8公顷,化肥农药使用普遍;流域用还有各种茶园、桔林等小面积经济林共293.2公顷,占流域面积的7.33%;其他皆为成林,由于成林不人工施肥,故不算入面源之中。梅溪水库流域并无苗圃种植。图3-5:梅溪水库周边农业用地1.1.1畜禽养殖污染源调查根据调研,由于水源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新农村环境整治的推进,梅溪水库流域内的原有养殖场已搬迁,目前没有发现规模畜禽养殖场,有村民散养,小而分散,2008年鸡存栏量有2580只。见表3—3。表3—32008年梅溪水库流域内畜禽养殖情况乡镇村庄牛(头)羊(只)鸡(只)塘溪镇童村050600上周村3580童夏家村101900横溪镇吴徐村000梅山村000金山村000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梅岭村000梅溪村000梅福村000杨山村000合计10个45525801.1.1旅游业污染源调查梅溪水库流域内的旅游开发尚不突出,调查中发现主要是童夏家村有旅游项目开发,根据规划利用村落、山林、林道、溪流、宗祠、祖坟等资源,建设高山林果体验区块和高山旅游区块等项目,接待人数约为1万人/年,包含餐饮、住宿等内容;村内有多家农家乐,建立在溪道旁边,生活污水废水直接排放倒入溪道,流入下方不远处的梅溪水库。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简单,处理效果难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未经环保审批,排放污水浓度远远高于正常生活污水浓度。经估算,每年的游客约有10000人。1.1.2工业污染源调查根据调研,梅溪水库上游流域原有的产生污染的企业已经关闭或者搬迁,现存的只有隶属塘溪镇的三个行政村即童村、童夏家、上周村有小型的企业,且都为家庭作坊和个体户,规模不大,生产工艺简单。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并参考“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这些小型作坊或者企业不产生工业废水废水或者废水产生量较小,对下游梅溪水库的水质影响不大,故工业污染不作为本次规划的重点。水库上游现存主要企业名录见表3—4。表3—42008年梅溪水库上游流域主要企业名录企业名称地点类型宁波市鄞州塘溪英发汽配厂童村汽车配件制造宁波市鄞州爱杰卫浴配件厂童村淋浴房塑料配件制造宁波市傲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童村塑料网眼袋制造宁波市鄞州盛盈五金配件厂童村紧固件制造宁波市鄞州塘溪工用电器厂童村塑料定时器配件宁波市鄞州赤堇电器塑料厂童村塑料装饰品制造宁波市鄞州神乐电器接插元件厂童村铰链制造宁波市鄞州新益塑料制品厂童村塑料编织袋制造宁波市鄞州中昊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童村打火机风罩制造宁波市鄞州伟灵电器厂童村天线配件制造宁波市鄞州塘溪耀佳淋浴房配件厂童村淋浴房配件塑料制品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宁波市鄞州双龙塑料制品厂童村厨具塑料配件制造宁波市鄞州塘溪甬达机电部件厂童村机械配件制造宁波市鄞州凯成液压器材有限公司童村液压软管制造宁波市鄞州塘溪华盛冲压件厂童村话筒配件制造宁波市鄞州堇峰电器有限公司童村汽车配件制造宁波振兴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童村复摇机制品宁波市鄞州恒星空调配件厂童村空调配件铜产品制造宁波市鄞州雄鹰装潢制品厂童村塑料制品宁波市鄞州塘溪银龙冶金纸管厂童村线管制造宁波市鄞州振华冲压件有限公司童村不锈钢垫圈制造宁波市鄞州丹昊制衣有限公上周村服装制造宁波市鄞州凯博塑料冲件厂上周村紧固件制造宁波市鄞州赤堇工艺品厂上周村木制门窗加工宁波市鄞州塘溪超新模塑制品厂上周村汽车配件制造宁波市鄞州科诺塑料制品厂上周村日用塑料制品(旗杆配件)制造宁波市鄞州天达铁路器材厂上周村铁路器材制造宁波市鄞州曙兴开关厂上周村转换开关宁波市鄞州明乐绘图仪器用品厂上周村绘图仪器制造宁波市鄞州圣马微电机有限公司上周村紧固件制造宁波市鄞州赤堇上周小木材加工厂上周村车木加工宁波市鄞州甬拓塑料五金厂上周村箱包件零件加工宁波市鄞州塘溪炜炜织带厂上周村织带加工宁波市鄞州荣鑫电器厂上周村低压电器开关加工宁波市鄞州塘溪兴达车辆配件厂上周村摩托车辆配件制造宁波市鄞州塘溪创顺五金厂上周村家具五金配件加工宁波市鄞州精博塑料模具厂上周村紧固件制造宁波市鄞州塘溪精盛竹木制品上周村竹制品制造宁波市鄞州英波铁路器材有限公司上周村铁路器材制造宁波市鄞州勇丰塑料厂童夏村塑料制品加工宁波市鄞州敏拓金属制品厂童夏村平垫制造(紧固件)宁波市鄞州明光胶塑厂童夏村冲压紧固件宁波市鄞州峻宇电子元件厂童夏村电子元件加工宁波市鄞州塘溪同心地板厂童夏村木塞制造宁波市鄞州易发汽车配件厂童夏村电锄头配件加工宁波市鄞州赤堇新丰织带厂童夏村织带加工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宁波市鄞州曙龙电器开关厂童夏村电器开关制造1.1污染物产生量测算计算各类污染物产生量需通过不同污染源来源量乘以各地根据实际确定的排污系数才能测算出各类污染物产生量。各类污染源排污系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参考当地相关数据报告确定,宁波市鄞州区各类污染源排污系数见表3—5。表3—5宁波市鄞州区各类污染源排污系数项目生活g/人·d旅游(农家乐)g/人·d农田㎏/亩·年畜牧工业废水排放浓度猪g/头·d牛g/头·d家禽g/只·d羊/狗g/只·d60—8030—4012—16882322.423.6100mg/L8—114—102—510300.7715mg/L10—155—815—16301002.62015mg/L0.7—1.50.3—0.70.7—1.510300.420.5mg/L1.1.1生活污染源测算农村生活污染物产生量计算公式如下:其中W1为农村生活污染物产生量,N1为农村实际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在库区远远小于户籍人口数),a1农村生活排污系数,见表3-5。经测算,农村生活污水TN产生量约为10.81吨/年,TP约为0.95吨/年,见表3-6。表3-6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量(单位:吨/年)乡镇行政村常住人口(人)(吨/年)(吨/年)(吨/年)(吨/年)塘溪镇童村600—65015.972.172.850.25上周村500—60014.051.912.510.22童夏家村200—2505.750.781.030.09横溪镇吴徐村90—1002.430.330.430.02梅山村50—601.410.190.250.06金山村180—1904.730.640.840.15梅岭村1503.830.520.680.02梅溪村50—601.410.190.250.07梅福村3759.581.31.710.02杨山村50—601.410.190.260.05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合计10个2245—249560.578.2210.810.951.1.1农业污染量测算农业污染物产生量计算公式如下:其中W2为农田污染物产生量,M为耕地面积,a2为农田排污系数,见表3-5。经测算,农业面源污染物产生量见表3-7。表3-7水库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产生量范围用地类型面积(亩)排污系数(㎏/亩•年)各类污染物产生量(单位:吨/年)水库上游竹林21901.08122150.726.2814.38032.8521.533耕地5227.45143.515143.91110.97847.0473.136经济林4398.43163151.342.2257.91739.5863.431苗圃0134.51510.0000.0000.0000.000小计31526.96————————112.41723.275119.4848.100——注:耕地包括旱地和水田,经济林包括茶园和桔林;耕地施肥面积按60%,竹林施肥面积按10%计算。1.1.2畜禽污染量测算畜牧污染物产生量计算公式如下:其中W3为畜禽污染物产生量;N3为折换成猪之后的养殖户数;a3为畜禽排污系数,见表3-5。由于流域内只有隶属塘溪镇的三个行政村有散养的畜禽,其他村庄没有畜禽养殖,经测算,畜禽污染物产生量见表3-8。表3-8流域畜禽污染物产生量测算结果(单位:吨/年)乡镇村庄牛(头)羊(只)鸡(只)(吨/年)(吨/年)(吨/年)(吨/年)塘溪镇童村0506000.960.280.930.12上周村35800.370.070.220.05童夏家村1019001.750.501.840.29合计3个45525803.070.843.000.461.1.3旅游污染量测算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旅游农家乐污染物产生量计算公式如下:其中W4为旅游污染物产生量;N4为每年游客人次;a4为旅游污染排污系数,见表3-5。经测算,旅游服务业产生的污染量如表3-9所示。表3-9旅游服务业年污染产生量基本类别人数(人)人均排放量(吨/年)(L/人)排放总量(吨/年)(吨/年)生化需氧量(COD)10000200.4氨氮(以N计)10000200.1总氮(以N计)10000200.08总磷(以P计)10000200.0071.1.1污染物总量汇总根据不同污染源类型污染物产生量,得出水库流域污染物产生量汇总表如表3-10。表3-10水库流域污染物产生量汇总(单位:吨/年)区域类别生活农业畜禽旅游合计梅溪水库流域60.57112.4173.070.4176.4578.2223.2750.840.132.43510.81119.4843.000.08133.3740.958.1000.460.0079.5171.1.2污染物入河量汇总各类污染物入河系数根据当地习惯、化肥使用量调查及作物种类等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相关报告确定,具体系数见表3-11。表3-11各类污染源入河系数入河系数CODcrNH3—NTNTP工业0.95-10.95-10.95-10.95-1农村生活0.2-0.50.2-0.50.2-0.50.1-0.3畜禽养殖0.3-0.40.3-0.40.3-0.40.1-0.3旅游服务0.3-0.40.3-0.40.3-0.40.1-0.3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农田0.5-0.60.6-0.70.7-0.90.3-0.4——注:关于修正系数:农田化肥亩施用量在25㎏以下,修正系数取0.8—1.0;在25—35㎏之间,修正系数取1.0—1.2;在35㎏以上,修正系数取1.2—1.5。(1)农村生活污染物入河量其中为农村生活污染入河量;为农村生活污染物的排放量;为农村生活污染的入河系数。(2)农田污染物入河量其中为农田污染入河量;为农田污染排放量;为农田污染入河系数;为修正系数,取1.2—1.5。(3)畜禽污染物入河量其中为畜禽养殖污染物入河量;为畜禽养殖排放量;为畜禽污染入河系数。(4)旅游污染物入河量其中为旅游污染物入河量;为旅游污染排放量;为旅游污染入河系数。表3-12梅溪库主要污染物入河汇总表(单位:吨/年)类别生活农业畜禽旅游合计CODcr30.2967.451.230.1699.13NH3—N4.1116.290.340.0420.78TN5.41107.541.20.032114.18TP0.293.240.150.00213.68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根据梅溪水库当地农民生活习惯、农作物种类和水库上游植被覆盖情况,参考污染物入河系数,可计算得梅溪水库上游农村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旅游污染和畜禽污染的污染物的入河量,如表3-12所示。由表中不难看出,梅溪水库上流流域范围内生活、旅游、畜禽及农业面源所造成的污染物入河类别中,总氮入河量为114.18吨,总磷入库量为3.68吨。梅溪水库各类污染源入河量比例图如下所示:图3-6CODcr入河量比例图图3-7氨氮入河量比例图图3-8总氮入河量比例图图3-9总磷入河量比例图1.1.1污染物入库量汇总依据梅溪水库流域范围内的水文条件、降水状况及水质监测数据,可得各类污染源入库系数,见表3-13所示。表3-13各类污染源入库系数污染物类别入库系数CODcr0.78NH3—N0.80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TN0.79TP0.75经测算,各类型污染物入库量如表3-14.表3-14各类污染物入库量汇总(单位:吨/年)类型CODcrNH3—NTNTP入库量77.3216.6290.202.76据表可得出梅溪水库流域范围内总氮、总磷入库量。从计算结果可知,梅溪水库流域在一年内CODcr入库量为77.32吨,氨氮入库量为16.62吨,总氮入库量为90.20吨,总磷入库量为2.76吨。1.1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及评价1.1.1梅溪水库水质现状及评价由鄞州区环保局提供2007—2009年水质监测资料,水质主要监测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各类重金属,监测频次以当地提供资料为准。据《浙江省水功能、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环境保护局,2005年),梅溪水库上游下山坑至梅溪水库大坝以上水功能区为大嵩江鄞州饮用水源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中的Ⅱ类标准,见表3-15。表3-1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单位:mg/L分类项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总磷(以P计)≤湖库(0.01)湖库(0.025)湖库(0.05)湖库(0.1)湖库(0.2)总氮(湖、库,以N计)≤0.20.51.01.52.0氨氮(NH3-N)≤0.150.51.01.52.0高锰酸盐指数≤2461015表3-162007—2009年梅溪水库水质标准评价监测项目水质评价标准监测个数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均值(mg/L)总磷Ⅰ类1989.47%250.018Ⅱ类190——高锰酸盐Ⅰ类1921%1.2751.84Ⅱ类190——氨氮Ⅰ类190——0.08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Ⅱ类190——总氮Ⅰ类19100%10.61.69Ⅱ类19100%4.24——注:根据水资源保护的技术报告编制大纲,本报告在水质评价中仍然采用CODmn,在污染源调查中仍然采用CODcr,但在模型计算中建立了两者的关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和Ⅱ类水质标准为依据,结合水质监测结果,不难看出,梅溪水库氨氮能达到Ⅰ类标准,总磷和高锰酸钾指数能达到Ⅱ类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其余各项指标基本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参照水质达标评价标准,梅溪水库总氮均值为1.69mg/L,测评样本中超标Ⅱ类水质100%;总磷均值为0.018mg/L,测评样本中超标Ⅰ类水质89.47%,满足Ⅱ类水质标准要求;氨氮均值为0.08mg/L,满足Ⅰ类水质标准要求;高锰酸盐指数均值为1.84mg/L,测评样本中超标Ⅰ类水质21%,满足Ⅱ类水质标准要求。1.1.1梅溪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湖泊的富营养化评价采用《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大纲》中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与分类方法》标准,水质类别与评分值对应关系见表3-17。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下列各式中,TLI(j)代表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1)(2)(3)(4)表3-17水质类别与评分值对应表营养状态分级评分值TLI(∑)定性评价贫营养0<TLI(∑)≤30优中营养30<TLI(∑)≤50良好轻度富营养50<TLI(∑)≤60轻度污染中度富营养60<TLI(∑)≤70中度污染重度富营养70<TLI(∑)≤100重度污染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梅溪水库2007—2009年营养化评价结果如表3-18所示:表3-18梅溪水库营养化评价结果监测时间()评分()评分()评分综合评分营养等级07.010.02534.451.2658.451.5312.4135.10中营养07.030.01019.571.3859.991.8717.7532.43中营养07.050.01728.191.4761.061.7916.5835.28中营养07.070.01526.161.3159.101.8016.7334.00中营养07.090.01627.201.6663.121.7015.2135.18中营养07.110.02333.101.8164.581.5913.4337.04中营养08.010.01728.192.1267.262.2522.6739.37中营养08.030.01930.001.8164.581.8717.7537.44中营养08.050.02030.831.9866.102.2022.0739.67中营养08.070.01323.831.7664.112.5526.0037.98中营养08.09<0.01019.571.7564.012.0319.9334.50中营养08.110.01323.831.8164.581.7616.1334.85中营养09.01<0.01019.572.1567.501.8717.7534.94中营养09.03<0.01019.571.9966.191.7415.8333.86中营养09.05<0.01019.571.6763.222.5025.4736.09中营养由表中可以看出,2007—2009年,梅溪水库的综合水质达到中营养标准;有3次为中营养水平,占参评总数的20%,其余皆为贫营养状态;有12次监测数据达到中度富营养水平,属于中度污染,占参评总数的80%,其余皆为中营养水平;有15次达中营养水平,占参评总数的100%。梅溪水库的污染物质指数能达到Ⅰ类水质标准;总磷指数能达到Ⅱ类水质标准;营养物质和超标明显,其中严重超标,达Ⅳ—Ⅴ类,甚至劣Ⅴ类。因此,饮用水源水质控制目标重点在于和的控制和削减。1.1.1梅溪水库水质变化趋势随着居民生态意识的加强和“文明示范村”活动的开展,梅溪水库的水质得到了保护和好转,但是从梅溪水库2007年至今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可以看出水库中总氮等主要监测物质的浓度总体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趋势。如图3-10、3-11。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图3-102007-2009年总氮变化趋势图图3-11各月份总氮变化趋势图1.1梅溪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采用总体达标水环境容量方法,利用完全混合公式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具体公式如下:式中,W为水环境容量值();、为进口断面的入流流量和水质浓度();为旁侧入流流量();为该水体的水质标准;为水体体积;为水质降解系数()。总体达标水环境容量方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大,一般称为偏不保守。为了符合实际,引入不均衡系数的概念进行修正,修正方法如下:为修正值,为不均匀系数,。(2)计算系数表3-1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单位:mg/L类别Ⅰ类Ⅱ类总磷(以P计)≤0.010.025总氮(湖、库,以N计)≤0.20.5氨氮(NH3-N)≤0.150.5高锰酸盐指数≤24表3-20降解系数K计算结果控制因子CODTNTPK(1/d)0.010.020.0150.015——注:系数相关计算见附件1。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3)计算结果选取水库正常运行工况下,水文保证率为90%库容和流量数据进行不同水库水质标准下的计算,计算结果如表3-22所示。表3-21梅溪水库不同水文保证率下的年均库容(单位:万m3)保证率95%90%80%70%60%50%40%30%20%10%5%库容20822166224623282406249025762658272328012882表3-22梅溪水库不同水质标准下的水环境容量(单位:吨/年)标准Ⅰ类Ⅱ类类别CODNH3—NTNTPCODNH3—NTNTP环境容量158.1223.7220.561.19316.2479.05651.392.961.1污染物削减量计算根据梅溪水库各类污染源入库量及不同水质标准下的水库环境容量,可以计算得出在达到水质一类或者二类标准时所需要削减的污染物的总量,见表3-23和表3-24。表3-23一类标准下的削减量(单位:吨/年)类型CODcrNH3—NTNTP入库量77.3216.6290.202.76环境容量(Ⅰ类)158.1223.7220.561.19削减量————69.641.57表3-24二类标准下的削减量(单位:吨/年)类型CODcrNH3—NTNTP入库量77.3216.6290.202.76环境容量(Ⅱ类)316.2479.05651.392.96削减量————38.81——由上表可得,若梅溪水库水质要达到一级标准,则需削减TN约69.64吨,削减TP约1.57吨;若梅溪水库水质要达到二级标准,则需削减TN约38.81吨。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1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方法与规划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以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水质现状评价与趋势分析及水源保护区划为基础,并以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的结果和污染物削减量为依据,通过水源地生态治理、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等措施,加强污染源控制、削减污染物入库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全面保护饮用水水源地[17][18]。根据区划的相关原则,结合实地调研和资料查阅等方法,确定水源保护区范围,方便规划与相关工程措施更有效地实施以及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域监测,在整个流域范围内划分生态保护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修复区三个区域[19]。生态修复区:采取预防保护的策略,实行全面封禁,实施封山禁伐、封育保护和生态移民。生态治理区:结合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及对水土资源保护的要求,加强监督管理,遏制人为生态破坏,同时对村落、农田、经济林果用地等地段进行重点治理,在传统拦、蓄、灌、排、节等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在村落及旅游景点等人类活动和聚居区加强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管理和环境美化工程建设,在种植区加强农业结构调整,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生态保护区:对区域内被污染和被破坏的水环境进行治理,加强河(沟)道管理和维护,开展封河(沟)育草、清理行洪障碍物和对河(沟)适当补水,在河(沟)道和水库水位变化的水陆交错地带恢复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维护河道及湖库周边生态平衡,同时在外围设置植物拦污缓冲带,种植或抚育吸收污染物能力强的乔灌草,控制污染,改善水质,确保河(沟)道清洁与环境优美。2梅溪水库水资源治理保护措施与建议生活污染治理,主要是为了减少COD的排放、削减氨氮,治理措施主要是在库区和流域范围内修建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并维护其正常运行,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杜绝生活污水直接入库;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的问题,采用就地分散处理模式和与“镇(乡)运输、县处置”集中处理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就地收集和处理[20]。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工业污染治理:在集雨区的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治理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及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水库流域生态修复区内不得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污的建设项目[21];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农业面源治理:通过坡耕地改造、农田田间污染控制等工程措施,减少径流冲刷和土壤流失及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施肥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使用。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加强农业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禽畜污染治理:梅溪水库属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属于畜禽禁养区。禁止在划定的禁养区范围内从事畜禽养殖活动;转变水禽养殖方式,实行水禽上岸(水塘或筑塘)养殖。溪道治理:通过河道整治工程砌挡墙护岸、建跌水坝。通过生态保护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湿地建设等,辅助以组合式生态浮床工程、生物操纵工程、净水护岸工程和滨岸植被保护缓冲带工程,同时进行定期的库面清洁。建立健全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机制,明确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环保部门要配备水源保护工作人员,各相关单位要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责任人员,在全市构筑完整的饮用水源保护组织网络。树立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自觉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参考文献[1]PiresM.Watershedprotectionforaworldcity:thecaseofNewYork[J].LandUsePolicy,2004,21(1):161-175.[2]NationalResearchCouncil(U.S.).WatershedManagementforPotableWaterSupplyAssessingtheNewYorkCityStrategy[M].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yPress,2000[3]DaviesJM,MazumderA.HealthandenvironmentalpolicyissuesinCanada:theroleofwatershedmanagementinsustainingcleandrinkingwaterqualityatsurfacesources[J].JEnvironManage,2003,68(3):273-286.[4]MitschWJ,ReederBC,KlarerDM.TheroleofwetlandsinthecontrolofnutrientswithacasestudyofwesternlakeErie.In:Mitah.WJ,JorgensenSE,eds.EcologicalEngineering,NewYork:JWiley&Sons,1989:129[5]孙雪涛.加拿大联邦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水利,2005,21(8):56—58.[6]HooperBP,McDonaldGT,MitchellB.Facilitatingintegratedresource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AustralianandCanadianperspectives[J].JEnvironPlann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Man—age,1999,42(5):747—766.[7]TimmerDK,deLo6RC,KreutzwiserRD.SourcewaterprotectionintheAnnapolisValley,NovaScotia:lessonforbuildinglocalcapacity[J].LandUsePolicy,2007,24(1):187—198.[8]刘文祥,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环境科学研究,1997,7(10):7[9]PiresM.Watershedprotectionforaworldcity:thecaseofNewYork[J].LandUsePolicy,2004,21(1):161-175.[10]徐启新,车越,杨凯.中美水源地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3,22(7):487-490.[11]徐启新,杨凯,许世远.上海高速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世界地理研究.2003,12(1):54-59.[12]赵炳成.水源地水质控制因素分析[J].水利学报,1997,(2):28-32.[13]车越,杨凯,部俊.黄浦江上游来水与黄浦江水源水质内在关联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6):167-169.[14]杨松茂,薛迎春,洪发鑫.洛阳市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划分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7,10(2):28-31.[15]孟伟,赫英臣,郑丙辉.地下水水源保护带确定的理论原则[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2):176-179.[16]周东风,杨金海.应用WASPS水质模型划分水库水源保护区[J].山西水利科技,1998,(4):84-85.[17]蒋克旭.乌金塘水库水源保护区区划方案优化决策[J].1999,19(2):67-71.[18]尚银生,吴有志,宋尚孝.水库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初探[J].山西水利科技,1999,(1):44-46.[19]李建新.我国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问题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0,26(4):21-22.[20]崔建国,工俊岭,何英华.试论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时间标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12(2):68-69.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附录关于水环境容量和降解系数K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保持水功能用途的前提下,受纳水体所能承受的最大污染物排放量,或者在给定的水质目标和水文设计条件下,水域的最大容许纳污量。水环境容量由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两部分组成,分别反映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物理稀释与自然进化过程的作用。其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及污染物降解特性有关。水环境容量常用的模型有很多种,常见的如表1所示:表1湖库水体总氮、总磷浓度的水质及容量计算模型作者水质模型(mg/L)容量模型(g/m2·y)DillonOECD合田键——注:表中L—总磷、总氮单位允许负荷量,g/(m2y);CS—总磷、总氮的水环境质量标准,mg/L;Ci—流入库水按流量加权的平均总氮、总磷的浓度,mg/L;C—库水中平均总氮、总磷的浓度,mg/L;Q入—年入库水量,m3/y;Q出—年出库水量,m3/y;qS—水库单位面积的水量负荷,qs=Q入/A,m/y;V——水库库容,m3;A—水库面积,m2;W出—总磷、总氮的年出库量,g/y;W入—总磷、总氮的年入库量,g/y。—平均水深,m;=V/A;R—氮磷的滞留系数,1/y;本文所取的模型将水环境容量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稀释容量,二是自净容量,三是该区间附近的迁移容量。式中,W为水环境容量值();、为进口断面的入流流量和水质浓度();为旁侧入流流量();为该水体的水质标准;为水体体积;为水质降解系数()。不难看出,降解系数K是水环境容量计算过程中重要参数之一,不同的湖库降解系数相差较大。结合梅溪水库的情况,将降解系数K的计算模型如下:取离点源排放点为ri(i=1,2,…,n,且riC(i+1)),按湖库的推流衰减模式有:(1)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若忽略湖库水体的本底浓度Ch,对上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则有:(2)用最小二乘法,即可求得系数K1:(3)式中:Φ为点源在湖库中排放的混合角度,Φ取π;Qp为废水的排放量,m3/s;CP为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mg/L;H为湖库在所研究区域的平均水深,m。由上述参数计算模式和水文参数及监测数据,降解系数K计算结果见表2。表2降解系数K计算结果控制因子CODTPTNK/d-10.010.020.0150.015“技术报告对降解系数做了最大值的要求,但并不是要求全国都按照这一参数进行选择,不允许全省河流均采用0.2、0.1的降解系数最大值进行计算,这一数据应因河流流速、水质状况等有所差异。降解系数的具体数据选择应符合当地实际。对于北方冰封期降解系数,应参考以前工作基础。技术报告规定了最大值要求,并不意味这不可以超过这一最大值,但是要求取值超过最大值的地市,必须有相关的研究报告、实际测量数据、技术文件作为说明,不能在没有进行有关工作的基础上,就选择较大的降解系数。”——引自《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常见问题辨析》第12条29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2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海林市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 河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全面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促进天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doc
-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浅谈甘肃河西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doc
- 经济学国际经济毕业论文 水循环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doc
- 对水资源的计算机模型规划与管理【外文翻译】
- 鄞州横溪水库水资源保护【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 鄞州横溪水库水资源保护【毕业论文】
-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毕业论文】
-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开题报告】
- 鄞州区横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开题报告】
- 宁波市鄞州区梅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文献综述】
- 宁波市鄞州区溪下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文献综述】
- 鄞州区横溪水库水资源保护研究【文献综述】
- 半导体厂水资源回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
- 半导体厂水资源回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