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7 KB
  • 7页

林晓林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南水北调的关系.docx

  • 7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南水北调的关系报告报告人:林晓林班级:生物技术2班学号:20103426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南水北调的关系一、何为淮河流域1、淮河流域的源头:淮河源头位于河南省嵩县车村镇境内,淮河最上源的溪流名为东沙沟,源头坐标为东经111度59分46秒,北纬33度49分55秒,源头高程1329米。2、淮河流域地理位置: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在三江营南流入江,北流入海。全长约1252公里,总落差约1329米。淮河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地面落差980米,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公里,地面落差约6米。淮河流域总长为:1252公里;总面积为:274657平方千米。江苏境内流域面积6.53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属淮河下游地区和沂沭泗地区,淮河下游地区南至通扬运河及拼茶河,北至废黄河以北为沂沭泗地区。涉及徐州、连云港、宿迁、淮阴、盐城、扬州、泰州、南通等8市,流域内有津浦、陇海等重要铁路,大型工矿企业众多。3、淮河流域工程简介:1)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淮阴、宿迁两市境内,由黄河南徒夺淮而形成,是淮河中下游最大的拦洪蓄水平原湖泊型水库,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一般湖底高程10.5m,最低为10.0m,正常蓄水位13.0m,蓄水面积2151.9km2,设计洪水位16.0m,总库容135亿m3。洪泽湖蒋坝站历史最高水位16.25m,三河闸最大泄量10700m3/s。 洪泽湖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km2面积来水,主要入湖河流为淮河、怀洪新河、濉河、池河、崇潼河、新汴河等,这些河流大多分布于湖的西部。洪泽湖关系到淮河下游地区2000多万人和3000多亩耕地以及工农业生产的防洪安全。洪泽湖洪水通过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入江入海。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建成后,也可分防泄洪泽湖洪水。国务院明确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确保大堤安全洪泽湖实际兴利水位13.0m,兴利库容36亿m3,设计灌溉面积1230万亩。洪泽湖水可经二河、淮沭河、沭新河、中运河、废黄河、盐河等北调到淮北地区灌溉、航运和城镇供水,灌溉面积可达2580万亩。同时,洪泽湖在江水北调工程及跨流域调度水源中起重要调节作用。2)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江水道自三河闸至三江营全长158km,承担洪泽湖以上淮河流域15.8万km2集水面积和三河闸至邵伯湖区间6633km2的排洪任务,是淮河下游重要泄洪通道。淮河入江水道自1952年兴建,1969年实施金沟段改道筑大汕子格堤方案,设计行洪流量12000m3/s。入江水道沿线主要建筑物有万福闸、太平闸、金湾闸、芒稻闸、东西漫水闸、石港船闸、大汕子闸以及高邮湖控制等。1954年三河闸最大泄洪10700m3/s。3)淮河入海水道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紧靠其北侧,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3.5km,位于淮阴、盐城2市境内,经过清浦、淮安、阜宁、滨海4县(区)。工程分两期实施,工程设计排洪流量2270m3/s,远期工程设计排洪流量7000m3/s。两岸堤距750m,工程开挖两道偏泓,远期工程再将滩面全部挖成深泓。工程主要内容为行洪河道和两岸大堤,二河、淮安、滨海、海口4个枢纽及淮阜控制,穿堤建筑物26座,跨河桥梁和渠北排灌影响处理工程等。工程正在建设中,计划于2003年前汛期发挥效益。4)苏北灌溉总渠西起洪泽湖高良涧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入海,长168km。灌溉总渠是供水骨干河道,两岸灌溉面积约2580万亩,也可分泄淮河洪水,同时还具有排涝、航运、发电等综合效益。1969年最大泄洪流量968m3/s。5)三河闸 位于洪泽县蒋坝镇淮河入江水道上,建成于1953年7月1日,共63孔,每孔净宽10.0米,每孔净高6.2米,总宽697.75米。主要作用为排洪、蓄水、发电。它与二河闸、高良涧闸和洪泽湖大堤等工程一起,形成防洪屏障,保护里下河地区2000万亩农田和3000多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灌溉苏北地区2580万亩农田,便利航运,发展水产,补充工业及人民生活用水。6)二河闸位于洪泽县顺河乡洪泽湖大堤与苏北灌溉总渠北堤之三角地带,系淮河下游洪水分泄入新沂河及渠北分洪的关键性工程。该工程建成于1958年6月30日,共35孔,每孔净宽10.0米,每孔净高8.0米,总宽401.82米。设计最大过闸流量为9000秒立米。该闸的主要作用为防洪、灌溉、泄洪。7)高良涧闸位于洪泽县高涧镇,为洪泽湖控制工程之一,系苏北灌溉总渠的渠首工程,1952年6月建成,共16孔,每孔净宽4.2米,每孔净高4.0米,总宽80.0米。设计最大过闸流量为800秒立米。该闸的主要作用为排洪和灌溉,并可利用余水发电。二、淮河流域污染1、农业污染:淮河流域人均粮食产量占全国排行第二位,而为了保持及增加生产量,每年都投入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等。根据统计数据知道,淮河流域内的四个农业大省,每年耕地耗用化肥及农业量如下:平均每公顷耕地耗用化肥609kg,而农药则为16.94kg。这便是淮河流域水质氨氮超标严重的原因之一。2、淮河流域农业结构不合理。这导致淮河流域的经济效益欠佳,农民收入低。淮河流域1997年农民纯收入仅为1800元上下。这仅仅只是流域中四个省份平均水平的80%,也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5%。这样就造成了农民寻求其它途径致富的强烈愿望。由此,许多工艺简单、技术设备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15小企业,如小制革、小化工、小造纸等在淮河流域地区泛滥开来。这便是造成淮河流域污染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3、在淮河流域的工业比重方面,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明显为轻工业的主流,而制造业比重明显很低。这样的结构,便导致了原材料及能源消耗高,但是经济效益低且污染环境严重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流域中的大型企业明显少于中小企业许多,比重远远不足,这样就导致污染更加容易而治理则更加困难。 三、淮河流域污染的治理1、“九五”计划时期的治理“九五”计划明确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防治目标:“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00年淮河流域各主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流域水体变清。”项目完成情况:1、建造城市污水治理厂:到2000年底全流域5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已建成并运行12座,在建32座,未动工15座。2、产业结构调整关停和取缔了4987家污染严重的“十五小(土)”企业,1562家重点工业污染源中的1290家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其余272家执行关、停、并、转。2、“十五”计划时期调整工业结构,实施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完善城市管网配套设施。项目完成情况:城市污水处理工程161个、工业结构调整131个、工业点源综合整治116个、流域综合治理29个、截污导流工程15个、饮水工程3个、自身能力建设13个、城市垃圾处理场14个、农业面源治理6个、排污许可证的实施。总投资255.9亿元。四、南水北调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南水北调调水规模及长度南水北调调水规模及长度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沿豫西南唐白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引水线路图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引水线路图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中线工程已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调水规模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五、二者的关系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淮河流域是东线工程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一直以来限制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关键之所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地区长期受到干旱缺水的困扰,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京、津、冀、鲁地区和淮河流域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连年发生的严重干旱缺水,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显得更为紧迫。因此,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治理与南水北调工程息息相关,迫在眉睫。--------报告人:林晓林2010级生物技术2班2010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