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0页

灯塔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项目总结报告

  • 0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灯塔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项目总结报告工作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第14期灯塔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项目总结报告赵启斌(辽宁省灯塔市灯塔灌区管理处,辽宁灯塔111300)摘要简述灯塔灌区续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概况及项目管理情况.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总结项目成效.关键词灯塔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概况;建设管理;成效l项目概况灯塔灌区位于辽宁省灯塔市境内,介于东经123.16~123~27.北纬41o17~41o30之间.由东南的太子河(参窝水库下游9km的西大窖镇官屯村)至西北的北沙河(邵二镇东羊角村).总干长43.5km,控制流域面积420km2,设计灌溉面积2.6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17万公顷,实际灌溉面积2.05万公顷(其中水田1.65万公顷).自1974年10月开发到1976年5月建成受益以来,有10个乡镇126个村26.4万人口受益.水资源总量为3.13亿立方米.由于开发建设时资金不足,水资源工程不配套且质量差,又经多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跑,冒,滴,漏现象随处可见.工程完好率仅为60%.工程配套率为70%,灌溉水利用率为46%,渠系水利用率为50%,输水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运行时经常出现险工.直接影响了农田灌溉.灯塔灌区1998年被列入国家型灌区节水改造计划,编制完成了《灯塔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规划包括渠道防渗防冲护砌工程323.3km,改扩建支渠以上建筑物357座.计划总投资363亿元.工程改造后.除可改善原 有农田的灌溉质量外,还可以增加0.55万公顷,达到设计灌溉面积2.6万公顷.迄今为止.已进行了1.--6期工程的可研,初设,批复下达改造工程35项,计划投资7800万元,其中国债3200万元.配套4600万元.已完成了1~3期工程施工.完成工程23项,完成投资3230万元.2项目建设管理在《灯塔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的基础上.委托省水利勘测没计院进行了1~6期工程的可研和初设工作.在初设计批复后,按批复精神,及时落实项目法人责任.组建机构和职能部门.抓好改造工程的各项具体工作.施工前按基建程序进行了工程招标工作,辽阳市水利工程公司,灯塔市水利工程公司,辽宁省水利工程局建工处3家单位符合法定投标程序,因资质信誉高,报价合理而中标分别参加了1~3期工程的施工.辽宁省宏禹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受托对1~3期工程全程进行了工程监理工作.事前,完善和签定了各项承包合同,明确各方的责,权,利,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为顺利施工.完善管理.避免纠纷,解决纠纷奠定了基础,并在省受权全市水利质检站的直接监督下开展工作.在实施招投标制,落实监理制,履行合同制中,健全了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监理控制,承包商保证的工程管理体系.使灯塔灌区的工程建收稿日期2007—06—06220设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按国家基建程序办事,实现进度,资金,质量目标的有效控制,使合同和信息得到了认真管理,保证了工程各方的有机协调和有序工作.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1~3期改造工程建设工作,顺利地进行了阶段验收,实践证明运行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3项目建设的成效 经过3期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突出解决了灌区总干渠上重点,骨干,卡脖子工程的改造.在完成的23项工程中,有渡槽5座,其中新建3座,改造加固2座:倒虹吸加固2座:进水闸,节制闸,泄洪闸的新建,扩建,改建6座;涵1座;自动化控制系统2处;渠道防渗,防冲护砌工程7处,共9300m.真正解决了影响供水,渗漏严重,安全隐患大的急需解决的主要工程的改造,使总干渠的输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渠道防渗,防冲护砌工程拓宽了过水断面,不但输水能力有了提高,并排除了渠堤的安全隐患,且达到了防渗节水的目的.3.1经济效益显着(1)节水效益.经测算,仅渠道防渗工程,每年可节水2800万立方米.节支水费140万元.节约水量可扩浇水田1866.7hm2,比旱田增收280万元.年增收益420万元.(2)增水效益.节水改造后,总干渠首引流量由24.5m3/s增加到31.5m3/s,增加引水流量7m3/s.泡田插秧期由28d缩短为22d.使能在丰产期完成插秧,改善1.33万公顷水田灌溉供水条件,可增产增收近1000万元.(3)节约效益.由于渠道防渗,防冲工程的实施,每年可节约清淤20万工日.节支200余万元;减少总干渠年维费50万元,抢险抢修费40万元.年节支290万元.(4)灌区综合效益.改造后工程运行保正率的提高,引水能力,引水时间有了保证.渠系水有效利用率由50%提高到56%.大大缓解了供水矛盾,使农民用水满意度有了较大提高,水费的收缴率由原来的70%上升到90%以上.开发水田的用户增多.主动补缴拖欠水费的增多,科学用水主动维护灌区安全的人增多.使职工对灌区前景增加了信心,做到了管理建设更细心,服务客户献爱心.3.2社会效益突出 (1)由于输水能力的增强,节水显着,增加了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面积逾1300hm2.(2)补充鱼塘供水150处,对133.3hm2水面充分及时补水,支持了淡水养殖业的发展.(下转第222页)工作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第14期集体项目实行税收减征,免征,缓征,抵扣,分成.在土地政策方面,鼓励村集体参与土地整理,村庄改造和整治,增加有效土地面积;允许以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股,联营,兴办合作企业.在人才技术方面,各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部门和单位.要加强联合与协作,从课题研究,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推广,成果转让,信息中介服务等方面,优先扶持集体经济的发展;在落实鼓励和扶持政策的同时,对那些集体经济特别薄弱,尤其是集体"空壳"和债务包袱沉重的村,应根据帮扶难度大小,分别列入县,乡镇重点管理范围,落实责任单位,进行集中攻坚,分期分批改变经济薄弱的状况.一是部门单位一对一包扶."以输血促造血".在帮助选准路子的基础上,积极提供物资,资金,技术,信息等帮助.形成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强大合力.二是强村一对一"联姻",以强带弱促发展.鼓励和提倡班子战斗力强,经济基础好的强村与集体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利用强村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兴办效益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来料加工,帮助弱村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4强化管理机制创新.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主要应抓好两点:一是创新领导体制.要根据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现状和村班子素质状况,帮助村班子建立适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工作领导体制.重点解决好目前普遍存在 的决策盲目,责权不清,缺乏约束等问题,确保集体经济项目按市场化要求运作,实现责,权,利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内在活力.一些经济强村在改革村级经济建设领导体制上进行的探索比较早,值得经济薄弱村借鉴.二是规范财务管理机制.要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规范财务管理,加强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对集体资产,无论是土地,果园等资源,农机,水利设施等固定资产,还是企业实体,凡是不再由集体直接经营的,都要合理确定集体与承包,租赁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加强承包,租赁合同的动态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集体原有的积累和新形成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应建立健全使用,租赁和折旧制度,保证不断增值.对借改革之机侵吞集体资产的,要坚决追回;对贪污,浪费,挪用集体资产的,要依法严惩,落实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对集体经营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5逐步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切实减轻村级集体负担目前.村级不良债务不仅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而且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隐患.应采取综合措施,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村级不良债务问题.对前几年因教育"双基"达标,道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农民从中受益的项目形成的债务,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逐步化解;对村办企业形成的债务,要通过深化改革,盘活存量资产等办法,积极稳妥地予以化解;要堵住村级不良债务的"源头",村级办好公益事业,应多方筹集资金,尽量做到量人为出,量力而行.同时要严禁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行为.坚决取消违背群众意愿的各种达标升级活动.各级扶持村集体兴办的各种生产经营项目,一般不得要求村集体提供配套 资金或举债建设.(上接第219页)食物.此外.禽粪既可作为沼池发酵源,也可经过再生处理后作为畜牧的饲料,形成良性循环.利用这一生态农业模式能同时产出粮,肉,蛋,果,蔬,药,茶,菌等.可带来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当前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并不高.加工产品多为半成品,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应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加工机制,以加工业作为突破口,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湘西州的生态农业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生态脆弱,产业单一,广种薄收,乡村贫困等问题.为了保证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应遵循山区的自然分异规律,做好水保措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发展特色生态产业.把单一的农业经营向农工商综合经营转变,逐步把山区建设成为农,林,牧的综合生产基地.4参考文献…1蒋拥东,郑明明,刘举.湘西自治州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Ⅱ】.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121—123.【2】谭海泥,杨杰.论湘西自治州实施退耕还林(草)iK点工程Ⅱ】.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2,21(1):4-6.【3J岳云,王琳,陈炳东.生态农业模式研究现状及推广前景展望Ⅱ1.甘肃农业科技.2005(12):6-8.【4】杨新禁.洞庭湖区农业综合治理与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研究Ⅱ】.科技信息,2006(1):4-8.【5】夏红宝,陈仲杰,刘信儒,等.山地水土保持改良土壤效应的研究Ⅱ】.水土保持研究,2003,12(1):170-172.【6】张芸香,张伟,郭晋平.关帝山中高山地混交林结构模式的研究Ⅱ】.山西农业大学,2004,24(1):69-73.【7】王晓峰,唐彦民,鲁少军.关于混交林与纯林的比较优势分析Ⅱ】.防护 林科技,2006(5):63—64.【8】董晋明,杜恩强,曹天文.优化种植结构减轻病虫为害Ⅱ】.山西农业科学,2004,32(4):60—63.【9】惠海峰,姜艳艳,刘雷.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效益分析Ⅱ】.生态农业,2006(3):53-54.(上接第220页)(3)为区内50多座砖瓦厂,水泥厂提供足够的水源保证.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4)有效灌溉引水,减少了抽取地下水的灌溉面积1333.3hm2,节约了电费,减少了生产成本,同时也补充地下水源,使地下水位上升了0.8m.(5)汛期灌区停水可利用渠道有效排泄地面径流,减少222洪涝灾害.调节小气候,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完建后的灯塔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经过保修期的运行考验,和前期工程的多年运行,实践证明工程质量良好,效益显着.按《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经严格系统的国民经济评价,经济内部收益率为23.75%,大于社会折现率12%;经济净现值为2.167亿元,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55,大于1;项目评价指标良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