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2 KB
  • 2页

2015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复习三

  • 2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2015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复习三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本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环境;        2、生境;        3、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te):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4、限制因子;        5、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6、生活型和生态型:        (1)趋同适应的生物,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2)趋异适应的生物,分化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二、问答题        1、简述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2、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及其补充。        3、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        答:(1)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        (2)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在诸多生态因子中,必有一个对生物是起主要作用的,称为主导因子。        (3)阶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阶段性。\n        (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补偿作用: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但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作部分补偿。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它的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他们能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这些地方的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作用。        4、简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及生存因子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