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1.26 KB
  • 6页

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的乡村旅游空间规划探析

  • 6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第29卷第4期经济地理Vol.29,No.42009年4月ECONOMICGEOGRAPHYApr.,2009文章编号:1000-8462(2009)04-0683-05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的乡村旅游空间规划探析范春,李斌(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中国重庆400067)摘要:斑—廊—基—网络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区域景观空间要素。借鉴此理论,乡村旅游空间要素也可划分为斑—廊—基—缘四大部分。旅游的本质是旅游者通过对景点斑的体验获得心理慰藉,风景交通廊是架构旅游者和景点斑的通道,并且也承担了部分景观功能,旅游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乡村社会环境构成了乡村旅游的宏观环境基质,区域旅游协作要求乡村旅游空间具有开放性特征,与周边缘关系研究也就成为乡村空间研究的重要内容。旅游流的引入使得静止的乡村旅游空间格局研究具有动态变化性,自然力和竞争力作用使得乡村空间格局变动由无序走向有序。文章以重庆涞滩古镇为例,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演变趋势。关键词:乡村旅游;斑—廊—基—缘空间格局;旅游流;驱动机制中图分类号:F592.1文献标识码:A1问题的提出2涞滩古镇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及相互关系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乡村旅游规划实际是对乡村景观所进行的时重大的课题,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举措间和空间设计,在进行空间设计前,设计者必须了都是围绕其展开。农村经济发展是“三农”问题的基解乡村旅游空间要素构成及其特征。根据旅游景观础,经济发展又要靠产业支撑。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空间布局形态和旅游者对旅游地整体旅游意象的运动中,本着“一村一品”精神,各地因地制宜在中评价,可将涞滩古镇旅游空间要素划分为四类:景国大地掀起一股建设新农村的高潮。依据自身的旅点斑、风景交通廊、环境基、周边缘。游资源优势,全国各地也拉开了建设旅游特色乡村2.1景点斑的序幕。编制乡村旅游规划也就成为当前乡村旅游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发展的当务之急,其中的空间规划内容也提上议事环境的非线性区域[1]。而旅游空间中的斑与其有所日程。不同,在结合生态意义基础上它更侧重旅游者需传统的乡村旅游空间规划实践是遵照国家旅求。景点斑就是驱使旅游者前往乡村进行旅游活动游局发布的《旅游规划通则》(以下简称《通则》)执的核心吸引物。根据乡村旅游景观三大吸引要素,行,《通则》中的空间规划部分粗略提出要依据旅游笔者将乡村旅游景点斑分为三类:资源的性质特征合理划分旅游功能区,《通则》仅从2.1.1景点斑。①乡里斑。乡里斑指的是乡村存在旅游需求角度对旅游区进行离散性划分,未从系统的特色地理环境,尤其是其自然地理环境。它是城角度和生态角度指出旅游者需求与旅游景观的空市旅游者追寻放松、寻找梦想的环境基础,青山绿间系统关系,因而导致其实践中各个空间要素的相水、鸟语花香是该斑的主要特色属性。在乡里斑里互隔离,整体旅游空间形象的不完整。还可以划分出两种类型:一是纯自然乡里斑,即原斑—廊—基—网络是景观生态学关于景观空间生态乡村自然地理环境,譬如原始森林环境;二是形态划分的重要内容,也是景观生态学进行空间研人工自然乡里斑,即乡里人通过农业生产劳动所构究的基础。它揭示的景观空间架构关系对乡村旅游建的田园乡村景观。譬如有规则的农田景观(云南空间规划指出了一个新的路径。借鉴此理论并结合元阳哈尼族梯田景观)、大面积聚集分布的果蔬园重庆涞滩古镇实际,其旅游空间规划重点要做好景(成都龙泉驿水果园景观)。乡里斑空间类型主要有点斑、风景(交通)廊、环境基、周边缘四要素的静态线状、面状和点状。线状斑一般多表现在乡村景观设计以及内部连通演变机理安排。中的河流线状水体。背山面水是旅游乡村的一大收稿时间:2008-05-09;修回时间:2009-02-11\n684经济地理第29卷吸引特色。而水形态中的河流是维持乡村活力的重是要看乡村景点斑的原真性。所谓原真性,在遗产要因子,也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譬如周庄学家眼中强调的是依托原来环境下的留存物的原的水上泛舟、宏村的水上嬉戏等。面状斑指的是大汁原味,即客观真实性。它强调即时性。在旅游学者面块的乡村农耕景观。譬如农田景观、现代农业园眼中强调的是旅游者心理感知的真实性,但这种真区景观等,它是乡村“农事”旅游的主要依托地;点实必须基于客体留存物的仿真相似,即建构真实。状斑指乡村景观中的山地景观及部分水塘景观。它它突出的是瞬时性和虚幻性。不管客观真实还是建们在乡村景观中呈现点状分布,起到点缀作用。②构真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乡村景点斑必须乡居斑。乡居斑指乡村景观体系中的建筑吸引物。注重整体意象的相对原真性表达。是乡村居民憩息的空间单元。乡居斑按照建筑在乡2.1.3乡里、乡居、乡俗三斑关系。任何一个乡村旅村居民生产生活的作用可以划分为私人空间斑和游地都包括这三个景点斑,乡里斑是后两个斑存在公共空间斑两类。就旅游开发来看,私人空间斑要的基础并影响它们的特质;乡居斑虽由乡里人所建求具有强烈地方民族特色。公共空间斑可以分为两设但反映出乡村地理环境个性和乡村人价值观念;类:一为乡村居民进行信息交流的地域单元。譬如乡俗斑是乡村景点斑的最高级形态,它是乡村人适乡村中的晒场、水边的公共走廊等;一为供乡村族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产物。人行使公共权力的地域空间。譬如传统乡村中的祠2.2风景交通廊堂。在私人空间斑和公共空间斑属性上,私人斑加在景观生态学中,廊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总的总体面积较大,起到突出区域景观特色作用;长地带,其两端通常与大型斑块相连。廊有连接度、[2]公共空间斑一般数量较少,其单个面积比个体私人环度、曲度等评价指标。在乡村旅游空间要素中,斑大,建筑体量也较为宏大,它起到统摄和凝聚私风景交通廊指的是连通景点斑与景点斑之间、不同人空间斑作用。③乡俗斑。乡俗斑指乡村居民的独环境基之间、景点斑与环境基之间的旅游交通景观特文化和民俗风情。乡村独特文化及民俗风情在地线路。理空间上表现一般要结合乡里斑和乡居斑进行。譬2.2.1风景交通廊特征。①连通性。指其担负起连通如龙舟节要依托乡里斑中的河流水道进行,苗族的各景点斑功能,其测度指标主要有连接度、环度等。踩歌堂要借助乡村公共空间建筑斑进行。②景观功能。从旅游者角度而言,交通廊不仅是实2.1.2景点斑旅游测度指标。景点斑是乡村旅游开现旅游者空间位移的通道,同时还具有景观价值功发的最大看点,对其测度指标选择直接决定乡村旅能。按旅游体验理论空间划分,交通廊是实现核心游吸引力大小。①特色度。指乡村景点斑对旅游者体验的序曲前奏空间。交通廊的景观功能测定指标而言在价值上所具有的稀缺性大小。它一般可以分有递进度等。为相对特色度和绝对特色度两类。相对特色度指乡2.2.2风景交通廊类型。按照交通廊连接对象不同,村景点相对于同性质同类型乡村所具有的局部优可分为基斑廊、基基廊、斑斑廊三类。所谓基斑廊指势元素;绝对特色指乡村景点相对于所有乡村景观的是从环境基进入景点斑的连通空间(图1a、b);基具有的垄断性、唯一性优势元素。乡村景点斑特色基廊指连通两个不同环境基的空间地带(图1c);斑度可以表现为乡里斑、乡居斑、乡俗斑特色度三个斑廊指连通景点斑与斑之间的空间地带(图1d)。方面或其中某一方面。②完整度。虽然特色度指标2.2.3风景交通廊旅游测度指标。①连接度指标:指对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具有重大影响,但乡村旅游各斑基、基基、斑斑之间的连通程度,它是影响旅游的最终心理根源是潜藏在每一个人心中的乡土情者进入快捷、便利的衡量尺码,也是确定相邻两个结,而这种乡土情结是一个完整的序列,它包含有环境基旅游协作度的指标之一。其计算式为:形的乡土自然地理环境、乡土祠堂、乡土学堂、乡土r=L/Lmax=L/3(V-2)(V>3,V∈N)。居舍、晒场,同时也含有无形的乡土风俗等。因此,式中:L为连接线数;Lmax为最大可能连接线的数测定乡村景点斑在注重特色时候,还要看其景点斑目;V为结点个数;Y的取值范围可从0(各结点之[1]在满足旅游者追忆乡土情结时有形和无形价值功间互不相连)到1(每个结点都与其它各点相连接)能上保存、延续的完整性。③原真性。完整度为乡村②环度指标:指连接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旅游者提供了实现乡土情结的物质载体,但这种物度。环路指能为旅游流提供可选择性路线的环数。质载体能否真的起到回归故土情结功效,关键点还公式为:\n第4期范春,李斌: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的乡村旅游空间规划探析685对外旅游形象营销;后者指乡村旅游发展时,地方政府在税收、土地、财政等上的扶持强度、直接旅游从业人员和间接旅游从业人员服务形象等。2.3.2环境基旅游测度指标。①竞争度。竞争度是产业经济学关于某一产业或行业竞争状态的测定指标,竞争过度和竞争不足都不利于某一行业良性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必然导致竞争现象出现,结合旅游行业自身特点,乡村旅游竞争度测定指标可以表现为旅游行业平均利润率,这种行业平均利润率主要体现在旅行社、餐饮、住宿业等三大方面。除开其它因素影响,目前我国旅游行业竞争合理度表现在图1风景交通廊类型[2]Fig.1Styleoflandscapecorridor三大行业平均利润率均值为:10%—15%。②满(●表示景点斑,○表示环境基的一个类型,A、B、C代表不同的环意度。如果说竞争度指数反映的是旅游供给有序性境基,表示风景交通廊)问题,那么满意度、知晓度及重游率则体现的旅游a=实际环路数/最大可能环路数=(L-V+者对旅游行业的评价和看法。满意度指数测定一般1)(/2V-5)(V≥3,V∈N)。为:一定时期内对旅游地满意游客人数与同期参与式中:L为连接线数,V为结点个数。a的变动范围调查总人数之比。一般的,比值超过50%就可以认[1]为0—1(0表示五环路,1表示最大环路数)。③递为游客对旅游地相对满意[3]。③知晓度。知晓度指旅进度指数:从游客体验心理角度,指的是从一种基游者对乡村旅游地的知晓情况。它包括知晓途径和质或斑通过廊道进入另外一种基斑的心理感受强知晓程度高低。其调查方法通常为顺位联想法。即度呈现上升趋势指标。公式:旅游者能在第一时间内首先回忆起被调查旅游地H=风景廊道内景观体验兴奋点个数/基、斑测定方法为调查期知晓人数与同期被调查人数之体验兴奋点个数。比。④重游率。重游率指旅游者再次选择同样旅游一般来讲,廊道内兴奋点个数应该小于基、斑地的可能性大小。它是忠诚度指标在旅游行业里的体验兴奋点个数。因为从旅游体验角度看,景观廊反映,它的测定方法为:一定时期内再次选择某旅道只是起到旅游体验的序曲作用,它刺激游客产生游地人数与同期被调查者总人数。按照市场营销学对景点斑、环境基旅游的强烈欲望。游客在景点斑中的二八定律,一般地如果某乡村旅游地重游率超内往往会兴奋点较多。但要排除景点斑、环境基数过20%就比较可行[3]。量较少或特色不高、游客旅游情绪受外界影响而体2.4周边缘验时低落等情况。乡村旅游规划不仅是乡村区域内部规划,区域2.3环境基合作已经是当今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乡村旅游空间旅游的本质是一项审美愉悦体验活动,审美知规划的周边缘指的是规划乡村如何与邻近区域进觉的高度敏感性要求乡村旅游开发要注意旅游发行旅游协作、谋求共同发展问题。展的宏观旅游氛围营造和微观细节把握。环境基是2.4.1周边缘空间类型。①互补性周边缘。强调规划指乡村旅游发展所依托的大背景。乡村与邻近区域在旅游资源性质和品位、旅游市2.3.1环境基类型。①旅游设施环境基。指的是直接场、风景交通廊道等方面具有较大互补空间,通过为旅游者服务所提供的旅游接待设施和间接为旅合作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市场营销共享游者服务的配套设施,多表现为物质性载体。前者等双赢效果[2]。②替代性周边缘。规划乡村与邻近通常是住宿、娱乐、餐饮、购物设施等,后者指的是周边区域在旅游资源性质和品位、旅游市场、风景通信、邮电、给排水等设施。其空间表现形态可以是交通廊道等方面具有较大雷同性,导致其发展存在线型、点型和面型。②旅游形象基。指乡村旅游发展着较大的经营风险。③依附性周边缘。指规划区域所依赖的政府政策措施、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地形乡村在旅游资源品位等级、规模、配套设施及接待象、旅游市场营销等,多强调是无形的心理感知。它设施等上不及邻近区域,但资源尚有一定特色,在包括外部形象基和内部形象基。前者指乡村旅游地开发时候可以依附邻近区域乡村作依附性发展。\n686经济地理第29卷2.4.2周边缘发展类型。随着区域旅游协作加强,乡乡村旅游空间规划从一定程度上也是旅游流村旅游周边空间关系已经出现新的变动,其变动类的合理规划与安排。旅游系统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型主要有:①点状协作周边缘。指相邻区域仅在旅促使旅游空间规划的难度加剧。游景观廊道或旅游市场信息或旅游形象拓展等方3.1.1价值流。从乡村景点游览,到交运输通业、住面进行单一性合作,使得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呈现较宿等旅游接待设施、商业、政府服务等组成庞大产低层次的点状协作。该种协作一般发生在初次协作业体系。产业内各行业部门都存在价值利益的创造时期,协作成功性较大,但发展后劲不足。②网络状和分配。景点是价值源头,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住协作周边缘。指各协作区域在多个层面进行协商,宿等旅游接待设施、政府服务等是该价值的部分转共同拟定区域乡村发展的共同战略,编制区域发展让和新价值创造环节,旅游者消费是价值的最终实协作规划,设立常设协作机构。在旅游资源、市场、现。旅游价值在乡村旅游产业内各环节的分配是否信息、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共享。合理将直接影响产业各部门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2.4.3周边缘旅游测定指标。旅游者外出旅游要求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当然也应影响乡村旅游[4]旅游体验的完整性和区域旅游竞争加剧促使对乡空间格局变动。村旅游周边缘测定更多从协作效应层面进行。而这3.1.2信息流。旅游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通道、[5]种协作又可具体表现在旅游交通连通度、游客重叠信息符号、信息接受者组成。信息源在乡村旅游系率和协作主体参与率上。①旅游交通连通度。区域统中各个要素都可能是,信息通道主要靠口头、电旅游协作首先是交通协作最为紧迫和可行。旅游交视、网络、报纸和杂志等介质,信息符号可以是声通连通度指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在交通通达性上的音、图片、文字和比特等。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出连接程度。具体计算公式同风景交通廊计算办法。现放大或缩小现象,出现信息的失真现象,这种失②游客重叠率。指旅游者对相邻的两个及以上乡村真对事物影响可以是正面或负面的(图2)。旅游信旅游景点在同一批次旅游过程中的到达率高低。它息流动过程中的信息失真可能致使乡村旅游空间是测定两两乡村旅游景点周边缘关系的需求判定格局发生变动。指标。其计算办法是一定时期内每一个景点所接待游客总人次数之和与同时期景点所在地交通部门统计旅游者人次数之比。③协作主体参与率。区域乡村旅游协作不仅体现在交通层面,还有市场开拓、资金合作等。但关键点要看协作主体参与协作图2旅游景点信息夸大下的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变化内容的兴趣高低。因此协作主体参与率就是测定协Fig.2Thespatialpatternchangeoffarm-tourismbasedon作者参与协作的意愿和参与行动实践。通常可以表travelinformationenlarged(●表示景点斑,○表示环境基中的住宿设施。表示风景交现一定时期内实际参与协作单位数与同期应该参通廊。a表示发展初期景点斑的乡村旅游空间格局;b表示旅游景与协作单位数之比。点信息正面放大下景点斑和环境基都增多下的空间格局;c表示旅游信息负面夸大下的空间格局)2.5各空间要素关系3.1.3物质流。在乡村旅游物质流体系中,景点斑组在乡村旅游空间关系中,景点斑是核心,起到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与由环境基、景观廊道、旅游者统摄其它空间要素作用;风景交通廊是骨架,起到组成的人文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物质能量的交换,乡信息、物质、能量等连通作用;环境基是基础,起到村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受旅游人文系统的为景点斑服务的作用;周边缘是指导,起到如何推影响。旅游人文系统的“三废”物质排放、从自然系进区域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性作用。统中的物质索取将影响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变动。3乡村旅游的旅游流作用及驱动分析3.1.4人口流。旅游流不仅是物质、信息、价值流动,旅游人口流也非常普遍。其中旅游者的空间流动密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格局的存在与变动是由度、强度也会影响区域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变动。旅于各空间要素在生态过程中的生态流作用。借鉴此游者大量涌入特定乡村势必导致景点斑特征变化,理论,维系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存在和变动的物质应交通廊道数量增加,旅游设施环境基数量增大,反该是旅游流。之则减少。3.1旅游流主要类型及旅游空间格局变化\n第4期范春,李斌: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的乡村旅游空间规划探析6873.2旅游流驱动机制促使旅游流产生进而影响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变动的驱动力及驱动过程如何是乡村旅游空间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也是指导我们进行乡村旅游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3.2.1驱动力3.2.1.1自然力。自然力是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变动的直接作用力。尤其是景点斑格局变动。自然界的重力作用、扩散作用和行为作用促使景点斑面积和[1]景观特质变化。3.2.1.2竞争力。竞争力是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变动的普遍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可以发生在景点斑之间,也可以发生在景观廊道之间、环境基之间,甚至图3乡村旅游空间驱动机制Fig.3Thedrivemechanismoffarm-tourism周边缘之间。通过供求规律来实现这种格局调整,spatialpattern使乡村旅游空间格局由无序变动趋于有序耗散结自然系统如何对空间格局产生影响仍然值得进一[6]构。步探讨。3.2.2驱动机制整个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变动由两大作用系统参考文献:构成,一是社会经济系统;一是自然系统。二者通过[1]肖笃宁,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旅游流实现连通。社会经济系统靠竞争力大小实现[2]国家税务总局官员就调低八行业应税所得率等答问(2)[EB/OL].www.chinese.com.cn/.中国新闻网,2007-09-21.系统演变,对自然系统而言是外在的;自然系统靠[3]杨拯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自然力作用来实现系统空间格局变动。但整个系统2002.在空间上的变动是要靠自然系统来最终体现。其实[4]路科.旅游业供应链新模式初探[J].旅游学刊,2006,21(3):32现的机理为(图3):-33.[5]查良松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结语2004.[6]畅建霞,等.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灰色关联熵的水资源系统演乡村旅游空间规划探讨是较为复杂的问题,把化方向判别模型研究[J].水利学报,2002,11(2):107-109.握斑、廊、基、缘的空间格局及变动特征对认识空间变动规律指导实践具有突出意义。社会经济系统和(下转697页)\n第4期黄蔚艳: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研究697OPTIMIZINGANDUPGRADINGINREGIONALTOURISMINDUSTRYSTRUCTUREINCHINAHuangWei-yan(ZhejiangOceanUniversity,Zhoushan316000,Zhejiang,China)Abstract:Afterreformingandopening,Chinesetourismkeepsahighdevelopmentpace.AsChineseeconomichasenteredanewstage,therearesignificanttopicsthatwewillface;optimizingandupgradingtheindustrystructure,promotingthetransitionofindustrydevelopmentmode.ThisessayattemptedtoresearchonoptimizingandupgradesregionalindustrystructureonthebasisofanalyzingthestagedevelopmentofregionaltourisminChina.Keywords:regionaltourismindustry;industrystructure;optimizingandupgradetourismindustrystructure作者简介:黄蔚艳(1963—),女,浙江诸暨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业经营管理,海洋服务业。E-mail:hwyhwy@hotmail.com。(上接687页)SPATIALPATTERNOFCOUNTRYSIDETOURISMBASEDONTHETHEORYOFLANDSCAPEECOLOGYFANChun,LIBing(TourismCollege,ChongqingTechnologyandBusiness,Chongqing400067,China)Abstract:“Patch-corridor-matrix-border”wasbasiccellofthestudyinlandscapeecology.Theessenceoftourismjustpursuitofpsychologicalexperienceinthecourseoftourismbytourist,transportpassagesetupabridgebetweentouristandlandscapespots,atthesametimetobepartoflandscape;touristassistantandbasicestablishmentmadeupofmatrixofcountrysidetourism;regiontourismcooperationmadecountrysidetourismopen,attachingmoreimportanceonbrimrelationshipbecamenecessityinthestudyincountrysidetourismhadchangeformstatictodynamicbyintroducingintoconceptoftourismstream,odandcompetitionabilityadvancedspatialpatternofcountrysidetourismformout-of-ordertoorder.Keywords:ruraltourism;patch-corridor-matrix-borderspatialpattern;tourismstream;drivermechanism作者简介:范春(1973—),男,重庆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规划、区域旅游文化等。E-mail:fanchun1972@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