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00 KB
- 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1优势种:优势度用以表示某些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与作用,优势度最大的种即称为群落的优势种。2生态位:指一个种群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3生境:某一植物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4生态型:植物对特定生境适应所形成的在在形态结构,生理生态,遗传特性上有显著差异的个体群。5生态幅:各种植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其耐受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即为该物种的生态幅。6生态入侵: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入侵所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7他感作用:植物分泌一种能抑制其它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的现象8阳性植物:是在全阳光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健壮和繁殖,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9营养级:是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传递的级次。10生态系统:同一地域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11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12生态对策:是指任何生物在某一特定的生态压力下都可能采用有利于种生存和发展的对策。13生活型:是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相似环境的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结构,生理尤其是外貌上所反映的植物类型。14建群种:以一个荫闭的森林群落为例,最高的那一层既是接触外界大气候变化的“作用面”,又在创造群落特殊的小气候环境中起着主要作用,是群落的主要层,主要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15生物的多样性: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6食物链: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的过程。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17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照度称为光补偿点。18三向地带性:植被的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合称为“三向地带性”。19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受相同或相近环境因子的影响和制约,它们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却很相似或相近。20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如果环境中缺乏某一种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植物就会发育不良,如果这种物质处于最小量状态,植物的生长量就最少。21热带雨林:是潮湿热带典型的森林类型,其分布地水,热条件充沛,且全年分布均匀。22季相:主要层植物的季节性变化,使得群落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外貌。23光周期现象: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24积温和有效积温\n:通常把一种植物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特定温度的数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称为该植物某一发育阶段的积温。有效积温指植物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的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再乘以该时期天数的乘积。25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1简述植物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种内竞争种间竞争互利共生寄生捕食他感作用举一个例子:蚁和鞭毛虫——互利共生2简述植物群落生活型结构及生态意义生活型概念:是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相似环境的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结构,生理尤其是外貌上所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层片:植物群落的外貌决定于群落的层片,每一个层片都是由同一生活型的植物所组成。层片是群落的生态结构部分。划分:将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类群。意义:对生态型的研究可用以分析种内生态适应的形成,了解种内分化及定型的过程和原因。生态型的研究使引种、育种工作和作物栽培工作深入一步,着眼点由物种深入到生态型。因为不同的生态型,引种成功率不同,栽培利用的经济效益也不同。生态型杂交产生的后代多具有更强的适应力,因而是育种工作发展的动向之一。3水生植物对水的适应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在缺氧的环境下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保证对氧的需求(2)机械组织不发达或退化,使植物体重减轻,增加了漂浮能力从而适应水的流动。抗氧化。(3)水下叶片为带状或条状,增加吸收营养面积4简述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特点及生态意义特点:(1)植物对不同的光照强度会作出不同的反应(2)光照强时叶片变厚,气孔数增加,叶片表现出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适应对策是提高光能的接受和转换(3)弱光环境下,叶片数目减少,叶片变大变薄,光合补偿点下降,以捕获更多的光能和降低消耗为对策意义:(1)光对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影响很大(2)叶绿素必须在光下合成(3)对花芽分化有影响5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因素有哪些概念:净初级生产力是指植物呼吸消耗后剩下来的有机物质的量或能量影响因素:光,CO2,水,营养物质和光物质不同地区的影响因素不同:1)干旱地区水是主要的影响因素2)贫瘠地区某些营养物质是主要的影响因素3)放牧区,动物的啃食是主要影响因素6植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种内组成(2)组成种内的种间关系(3)具有群落内部环境(4)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体现在群落外貌和垂直,水平结构上(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随季节变化,发育演替7简述植物群落演替顶级格局假说演替顶级:一个群落,它们的种类在综合彼此之间发展起来的环境中很好地互相适合;它们能够在群落内繁殖而且能排除新的种类,特别是可能成为优势种的种类在群落内的定居。\n单元顶级理论:只要气候保持不急剧的改变,只要没有人类活动和动物的显著影响或其他侵移方式的发生,它们便一直存在,而且不可能出现任何新的优势植物。多元理论学说:演替并不导致单一的“气候顶级群落”。而导致一个顶级群落的镶嵌体,它由相应的生境镶嵌所决定。顶级群落配置说:顶级群落是由种群格局所形成,受到生态系统中全部因素的综合影响。8简述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主要特征森林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以及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整体。组成结构: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主要特征:①生物种类和生活型种类丰富②具有复杂的层次,层片和营养结构③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④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⑤动态,开放,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有生命的系统9简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如果环境中缺乏其中的某一种,植物就会发育不良,如果这种物质处于最少量状态,植物的生长量就最少。10什么是热带雨林,它的主要群落特征有哪些?热带雨林是潮湿热带典型的森林类型,其分布地水,热条件充沛,且全年分配均匀。群落特征:1、乔木性质;2、群落层次复杂;3、板根现象;4、老茎生花现象;5、空中花园现象;6、绞杀现象;7、大藤本植物丰富;8、滴水叶尖植物;9、大型叶植物丰富;10、大倒木丰富。11何为生活史对策,k-对策和r-对策各有哪些特点。生活史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r-选择特点: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时代周期。K-选择特点: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来弄个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12什么是群落交错区,其主要特征有哪些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主要特征:①它是多种要素的联合作用和转换区,各要素相互作用强烈,常是非线性现象显示区和突变发生区,也常是生物多样性高的区域。②这里的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弱,对外力的阻抗相对较低,界面区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可能性很小。③这里的生态环境的变化速度快,空间迁移能力强,因而也造成生态环境恢复的困难。13单元演替顶级理论与多元演替顶级理论有什么异同点?\n14什么是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举例说明植被的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合称为“三向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太阳辐射沿纬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热量相应变化,从赤道开始,纬度每增加1℃气温降低0.5-0.7℃,植被类型从赤道两极依次变化,即所谓的纬向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由于海陆分布格局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沿经向变化,因此导致植被的经向分布,即森林(沿海湿润区)-草原(半干旱区)-荒漠(干旱区)。海拔高度:海拔高度100m气温下降0.5℃,降水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生物多样性: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意义:①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基础,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②保持自然环境,土壤肥力和水质③有利于保护大气,调节大气温度④有利于保护濒危物种措施:⑴就地保护⑵迁地保护⑶建立基因库⑷颁布和实施相关的法律和文件⑸多开展活动,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16简述光周期现象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光周期现象: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主要应用:指导引种,调整花期,育种上的利用,调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自然界中许多植物的种子萌发,种植开花,落叶休眠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每年都在特定的季节进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与光周期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如美洲烟草在华盛顿地区夏季长日照下植株生长高达3-5m时仍不开花,光周期不仅影响花诱导与开花且在种子萌发,茎的伸长,叶的生长,根和储存器官的形成,休眠和衰老等植物个体生长发育中也已观察到光周期的影响,植物南北引种时,尤其要注意被引物种对光周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