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0 MB
- 1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本章在介绍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结构构成的基础上,重点讲述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性标志及如何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具体讲以下三个知识点:一:了解基本结构二:建立合理结构三:明确经营者地位\n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即是指农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组成及其在特定时空上的配置,以及各要素间能量转移,物质循环,价值转化和信息传递途径。农业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结构是由许多基本结构整合而成。\n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结构即是指构成农业生态系统整体结构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元。根据构成方式不同,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结构可分为:1、环境结构和物种结构,2、空间结构,3、时间结构,4、营养结构。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结构\n环境结构即是指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成状态。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物种结构即是指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组成状态。包括种植,林业,牧业,渔业以及种养加和产供销结构。1、环境结构与物种结构\n水平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扩其数量在系统水平空间上的组合分布状态。空间结构即是指农业生物在农业生态系统空间上的组合分布状态。包括水平结构和空间结构。立体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及其数量在系统立体空间组合分布状态。2、空间结构\n时间结构即是指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类的生长发育进程与环境资源节律变化的吻合状态。种群嵌合时间结构种群密集时间结构设施型时间结构3、时间结构\n种群嵌合时间结构种群嵌合时间结构即是指根据农业资源的节律变化,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业生物种群在同一时间内按其机能节律进行科学嵌合而成的时间结构。\n对空间等资源利用较少,同时又难于分散管理的特点,通过将幼龄期另行集中培养,缩短其在生产场地的生存期,使单位面积原有生产场地上的种群密度增加而形成的时间结构。种群密集时间结构即是指根据农业生物种群幼龄期所需种群密集时间结构\n设施型时间结构即是指根据农业自然资源的节律,及时采用相应的人工设施,消除自然资源中限制优势生物种群的关键因子之限制作用,使生物生育期延长或缩短而形成的时间结构。设施型时间结构\n营养结构即是指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多种农业生物按营养供求关系所联结(搭配)成的生物种群序或网络状态。植物草食动物微生物4、营养结构\n二: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总体来讲,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标志着能通过同步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系统高效持续发展。具体讲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标志是:合理结构设计有利于资源的有效持续利用有适度的多样性和较强的稳定性能较好地维持系统生态平衡能获得最高的系统产量和优质多样的产品\n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1、设计原则2、设计原理4、设计内容3、设计程序\n1、合理结构设计原则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设计应遵守以下原则:1)结构与功能统一原则2)提高整体效益原则3)相宜配置原则4)立体开发原则5)资源持续利用原则6)可调节原则\n2、合理结构设计原理1)生物与环境相适原理2)生物共生原理3)充实生态位原理4)食物链构成原理5)整体效益原理合理结构设计一般应遵守以下原理:\n1)生物与环境相适原理生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生活过程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要求,只有满足生物对这些生态因子的特定要求,生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进行结构设计时可根据资源条件选择与之相宜的优势生物种;亦可根据既定生物种对资源条件的需求改善现存资源条件。为此\n2)生物共生原理生物之间由于资源利用互补或互为前提条件,从而形成和平共处关系;如果将农业优势生物种群与能产生正相互作用的生物种搭配,必然扩大资源有效利用空间,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进行结构设计时农业优势生物种群的选择与搭配要尽量利用和发挥生物种间的正相互作用。为此\n3)充实生态位原理对于生态系统中某一空着的或功能效益差的生态位,通过配套引进新物种或采取改进措施充实或强化它,使之与其他生态位协调互利,便能成倍增加系统整体效益。进行结构设计时要从整体入手,对于不符合整体设计要求的现存项目或尚缺项目以重点充实或改进,逐步实现整体设计要求。为此\n4)食物链构成原理采用食物链构成方式,选择搭配不同生物种群,可使系统物质和能量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若再将各营养级的废弃物通过加环工艺利用,还能变废为宝。在系统设计时,应以优化资源综合转化为主线将多个生产项目串联或并联起来,使其中每个生产项目的副产品有效地成为其它项目的原料,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此\n通过合理资源配置和健全结构与功能的反馈关系,并防止各种抵消组分功能的现象,便可因整体效应的放大而实现系统高产稳产。为此,在系统设计时,要以整体定局部、按功能定结构。5)整体效益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