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50 KB
  • 5页

[精品]浅析校园环境质量——生态学

  • 5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测定校园内大气环境污染物的含量,作为评定校园内空气质量的指标么一。二实验原理通过空气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屮粒径小于100p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垂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Z茅及采样体积,计算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三实验仪器和步骤实验仪器和材料智能中流量空气总悬浮微粒采样器(型号:TH-150C,生产公司: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公司,流最50〜150L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滤膜),银了,恒温恒湿箱,精密电了天平实验步骤1采样(1)每张滤膜使用前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2)将选好的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屮平衡24h,取出滤膜,30s内称完,记下滤膜重量Wo(g),(精确到0.1mg)o(3)在选定的样点,安装好空气采样器,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擦去灰尘。将滤膜“毛”面向上,放在滤膜支持网上,放上滤膜夹。对正,拧紧,使不漏气。(4)仪器设定(5)测定口平均浓度一般从&00开始采样至第二天8:00结束。记录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同时读取现场气温和气压。将有关参数记录在表屮。(6)样品采完后,打开采样头,用银了轻轻取下滤膜,采样面向里,将滤膜对折,放入表面光滑的纸袋中。2样殆测定将采样示的滤膜放入恒温恒湿箱屮平衡24h,然麻称重,30s内称完,记录下滤膜重量W|(g)(精确到0.1mg)。有关参数及结果记录在表1屮。四实验结果表一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测定记录表监测地东十三大院文化广场正门西门地科院门口\n日期2012年4月12日2012年4月12日2012年4月12日2012年4月12日2012年4月12日\n时间11:05〜15:0710:40〜14:4010:30〜14:3011:30〜15:30滤膜编号采样标况流最(m?min")100100100100100累积采样时间(min)242240240240240累积采样体积(m3)2423.823.823.823.9采样前滤膜竄量(g)0.3290.3440.3250.3345采样后滤膜朿量(g)0.3320.35050.3320.3384样品重0.0030.00650.0070.00390.0084表二校园内各地区的总悬浮颗粒含量监测地东十三大院文化广场正门西门地科院门口总悬浮颗粒物含量(TSP,mgm'?)0.12500.27310.29410.16390.3515\n0.4□总悬浮颗粒物含塑(TSP,mgm3)图一校园内不同地点的大气总悬浮含量五分析与讨论表三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TSP浓度限值(mgnF)TSP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年平均0.080.20.3日平均0.120.30.51.实验屮我们貝对校园内不同的四个点的大气采样四个小时,得出校园内各地区总悬浮颗粒,如表二所示。东十三大院在观测时间内的TSP含量最低而地科院门口的TSP含量最高。若将实验屮四个小时所得的总悬浮颗粒作为当天空气总悬浮颗粒的平均值,与表三作比较,可知东I-三大院的TSP接近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空气质最最好。西门的TSP含量为0.1639,稍劣于国家空气质星标准的一级标准。文化广场的TSP浓度和正门的低于低于国家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而地科院门前的TSP浓度为0.3515,高于国家大气质量标准的三级标准。2.校园内各地方的TSP浓度主要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植被类型及其覆盖率有关。一•般来说,校园内部大气质最较校园周边地区的普遍偏好。东十三大院的TSP浓度较低,空气质最最好是因为它处于校园内部,离校园的主干道较远,也不靠近马路,受校园外大气的悬浮物影响较小,而且绿化情况比较好,也有可能是大院内的乞种乔木的吸尘效果好。而地科院门前的TSP浓度高于国家大气质量标准的三级标准,则是因为地科院接近校园的东南门,在校园的主干道附近,每天进进出出的小汽车很多,且外面是BRT路段,来往的车辆非常多,受外面的大气影响较大,而且乔木、灌木较少,所以地科院门前屮大气的颗粒悬浮物会比较多。西门和正门虽然也接近马路,来往车辆比较多,但植被覆盖率高,乔木多,所以这两个地方的TSP浓度不高。文化广场的空气质量在国家大气二级质量标准也是因为该地的植被覆盖率高。由木实验可见,植被对尘土的吸附作用很大,可利用植物来改善空气质量。3科学地检测校园内的大气质量,在选择采样点时应注意: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测点应避开树木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原则上应在20米以内无污染点,在15〜20米以内避开绿色乔、灌木,在建筑物高度的2.5倍距离内避开建筑物。但由于缺乏实验经验,在木次实验屮没有避开乔灌木和建筑,有的采样点设在建筑下,所以实验结果不是很具科学性和代表性。3.根据广州的空气质量的检测数据⑴显示,从2007年以来,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n这主要是得益于近年来广州市开展空气污染综合整治、采取了一系列的针对措施,如调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控制、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市内全面禁行摩托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以及桀治饮食业油烟污染等,污染控制取得了成效。1.空气污染物浓度除了与污染物排放量有关以外,还与气象条件⑴密切相关。广州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呈月变化的特征⑴。全年污染物浓度及超标率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较低浓度出现在夏季的6、7、8月,高浓度岀现在冬季的12、1月。广州市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东南风带来了海面的清洁空气,稀释了污染物的浓度;而冬季以极地大陆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的偏北风为主,空气较为干燥、污浊;风速决定着大气屮污染物的扩散稀释速度,而静风的出现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广州冬季静风频率高达35%;此外,广州市低空逆温具有冬强夏弱的特征,从10〜12月,接地逆温频率达50%〜57%⑵。降雨对空气污染物有明显的冲刷、淋洗的作用,广州市的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夏季多,冬季少。4•在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的研讨会⑶上,研讨内容涉及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的各个方面,具体为:城市及区域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方法;空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分析技术;空气颗粒物污染健康效应、环境标准语相关政策等。六参考文献[1]陈向红.广州市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9(35)[2]汤惠君,田亚平.广州市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分析[J].城市问题,2004(5):51-55【3】毕晓辉.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国际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