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0 KB
- 1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西南大学《植物生态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高洁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2015年编制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态学(英文):PlantEcology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n:生物科学、农学、生物技术、植物科学技术、园林、植物保护、农村区域发展、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开课学期:第4学期课程学时:36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植物学或生物学并修课程:与生物相关专业课程均可课程简介: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以数理化、植物学、生物学等课程为基础,是植物生产类、生物学类、环境生态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剖析,使学生在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上,掌握植物与外界环境因子及其它生物因子之间的生态关系,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规律,植物在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层次上的演变规律,深刻认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在此基础上探讨人类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改良环境,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为创造美好环境而努力。选用教材:《植物生态学》.汉侨,段昌群,树华,王崇云,文华编著.高等教育,2010年第2版参考书目:1.《植物生态学》.允菲祝廷成主编.高等教育,2011年第2版。2.《基础生态学》.牛翠娟,娄安如,儒泳,庆芬编著.高等教育,2007年第2版。3.《生态学》.博主编.高等教育,2000年第2版。二、课程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熟悉植物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植物与环境、植物种群与群落等经典生态学理论体系,了解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认识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分析群落、种群、个体、分子等不同层次上植物的生态现象,每个层次的概念和基础理论,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同时了解当代生态学发展的动态,Meta种群、构件理论、生物入侵及转基因植物等前沿及热点问题,扩大知识面,树立和增强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n三、课程学时分配章容学时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植物的生存环境2第三章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第四章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3第五章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3第六章植被分类及主要类型3第七章植被及植物群落的分布2第八章植物种群的分布与数量4第九章植物种群的动态和调节4第十章植物种群的质量与种间关系3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态适应3第十二章植物与自然生态因子的关系2第十三章植物与人类活动的生态关系1课堂讨论2合计36四、课程教学容、要求、重难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教学容】1.生态学的学科畴2.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容3.植物生态学的容体系及研究特点4.植物生态学发展简史【教学要求】掌握生态、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植物生态学的容及其发展过程。【重点、难点】1.重点:植物生态学的本质、容及研究层次。\n2.难点:植物生态学最新的研究进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学时安排】2学时第二章植物的生存环境【教学容】1.地球的物理环境圈层2.生物圈3.环境因子的分类4.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分析5.环境的尺度【教学要求】了解生物圈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生境、栖境的基本概念,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分析;领会环境的尺度。【重点、难点】1.重点: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综合、主导、限制、不可替代和相互补偿、阶段性和不可逆性。2.难点:空间和时间上的环境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学时安排】2学时第三章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教学容】1.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2.初级生产3.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功能4.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平衡5.植物与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教学要求】\n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的地位;掌握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的功能以及固定太阳能的过程;领会初级生产与生态系统平衡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1.重点: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功能2.难点: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平衡【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学时安排】2学时第四章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教学容】1.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2.群落的垂直与水平结构3.群落的外貌【教学要求】掌握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种类成分的数量特征和组成成分的分析;了解群落的垂直与水平结构;理解群落的季相和外貌-----层片结构、生活型、层片与层次。【重点、难点】1.重点: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2.难点:植物群落组成成分的分析。【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学时安排】3学时第五章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教学容】1.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2.植物群落原生演替的模式3.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n【教学要求】掌握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过程、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系列;领会植物群落次生演替的类型、规律及应用;理解演替顶极理论。【重点、难点】1.重点:植物群落的演替和形成——演替类型、演替顶级。2.难点:演替顶级理论和学说。【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学时安排】3学时第六章植被分类及主要类型【教学容】1.植被分类及其研究途径2.基于植物区系的群落分类3.中国植被分类的系统和单位4.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5.植被制图【教学要求】掌握植被分类及其研究途径和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单位和标准;了解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领会植被制图的要求和步骤。【重点、难点】1.重点:植被分类途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特点、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2.难点:植被的分类、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特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学时安排】3学时第七章植被的分布和植被区划【教学容】1.气候与植被2.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n3.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4.地带性植被的过渡类型5.区域性植物群落的分布6.植被区划【教学要求】掌握植被分布格局-----水平地带性特征和垂直地带性特征、地带性分布的成因;理解纬度和经度地带性植被的过渡类型;领会区域植物群落的分布及多样性特性;了解植被制图和植被区划。【重点、难点】1.重点:植被分布规律、成因及主要类型特征。2.难点:植被分布与纬度、经度和区域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学时安排】2学时第八章植物种群的分布与数量【教学容】1.种群概念和植物种群的特点2.种群的分布3.植物种群的数量特征【教学要求】掌握种群概念和植物种群的特性;了解种群的空间分布、集合种群和个体分布格局;领会植物种群的数量特征。【重点、难点】1.重点:植物种群的分布格局、成因和数量特征。2.难点:植物种群的构件理论。【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学时安排】4学时第九章植物种群的动态和调节\n【教学容】1.植物种群数量动态的描述2.影响植物种群动态的因素3.植物种群调节【教学要求】掌握植物种群数量动态的描述:生命表、Leslie矩阵、存活曲线、种群增长模型、植物构件增长与个体增长;了解影响植物种群动态的因素:生殖生态学特征、种群生活周期、干扰和灾变;理解植物种群调节:密度和非密度制约。【重点、难点】1.重点:生命表及编制、种群增长模型;生殖生态学特征和繁殖特性;种群调节方式(假说)。2.难点:植物种群数量动态的描述;影响植物种群动态的因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学时安排】4学时第十章植物种群的质量与种间关系【教学容】1.植物种群适应与分化的遗传基础2.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3.植物种群的生态分化与进化4.种群的数量分化与质量变化5.植物种群生态分化中形成的种间关系【教学要求】了解植物种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影响因素;掌握植物种群的生态分化及其成因和物种形成;理解种群的数量分化、质量变化与种群的遗传信息和遗传多样性的关系;了解植物种群生态分化中形成的各种种间关系。【重点、难点】1\n.重点:植物种群的遗传结构;植物种群的生态分化与物种的形成;植物种群在生态分化中形成的种间关系。2.难点:植物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学时安排】3学时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态适应【教学容】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2.植物的生活史格局3.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和进化4.植物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教学要求】掌握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植物的生活史格局、生活史格局的类型和植物资源配置;理解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和进化,领会植物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重点、难点】1.重点:植物适应环境的核心-----生活史格局及类型(获取配置资源);植物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2.难点:植物从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行为和繁殖策略对环境的适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学时安排】3学时第十二章植物与自然生态因子的关系【教学容】1.植物与光照的生态关系2.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3.植物与水分的生态关系4.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教学要求】\n掌握环境因子光照、温度、水分与土壤对植物的生态作用规律;植物对光、温度、水与土壤的生态适应规律。【重点、难点】1.重点:生态因子光、温、水、土对植物的作用规律;植物如何获取这些资源?2.难点:植物与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土壤的生态关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学时安排】2学时第十三章植物与人类活动的生态关系【教学容】1.人类优化植物生存环境,扩大植物分布2.环境污染与植物的生态关系3.植物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4.转基因植物的释放及生态风险【教学要求】了解人类优化植物生存环境的方式,从而扩大植物的分布;理解环境污染与植物的生态关系、植物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转基因植物的释放及生态风险。【重点、难点】1.重点:人类对植物生态作用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2.难点:植物生态入侵和转基因植物释放的生态风险。【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学时安排】1学时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开卷考试。2.总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考核成绩的70%。3.平时成绩评定:考勤、课堂表现10%、平时提问10%、讨论10%。4.期末考试:\n期末考试的围包括大纲要求容、开卷考试,全面检查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卷考试不能利用任何通讯工具,不能讨论。植物生态学大纲编制人:高洁201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