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50 KB
- 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名词1、黄化现象: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叶片小,缺少叶绿素,侧枝少、节间长,植株细弱呈黄白色,机械组织不发达,根系不发达等,称为黄化苗。在黑暗中生长而产生黄化苗的现象称为黄化现象。黑暗中黄化现象的出现表明,光对植物正常的形态建成(叶绿素的合成)是必需的。2、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3、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大部分生活周期中植物体全部沉没在水下,根生水下底基中。4、浮水植物:浮叶植物的茎叶浮在水面,根固着或自由漂浮。5、挺水植物:根着生于水下底基中,茎直立,光合作用部分处于水面上6、竞争:指个体彼此相互妨碍相互抑制的关系,竞争导致同一种群的个体生长势出现优劣分化,或者有些个体生长健壮(竞争优胜者),有些个体逐渐衰弱,甚至死亡(竞争失败者)。7、领域:由个体、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8、社会等级是指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个体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n1、互利共生的概念: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的交流,相互依赖、相互储存、双方获利10.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11.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12.种群是指某一特定时间内某一特定区域中由同一物种构成的生物群体,它们具有共享同一基因库或存在潜在随机交配能力。13.种群的年龄结构(AgeStructure)是种群内不同年龄的个体数量分布情况。14.一种生物种进入以往未曾分布过的地区,能地繁殖延续种群,称为生物入侵。15群落:在一定特定时间或生境条件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16.优势种:群落中起决定和控制作用的物种,具有最多的数量。17.群落外貌的变化(季相)18演替:指在一定空间内,不同群落随时间变化而逐次替代的过程一、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法则1、光对植物开花的影响和形态建成的影响黄化现象、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不成功的原因)\n北方秋分前日照长,秋分后日照短,南方是秋分后日照长,起源北方或长期适应北方的植物是长日照植物,引种到南方后要等到秋分后才开花,无法完成种子成熟所需要的生长期。2、水生植物的适应特点(1)叶片分裂为针状、线状、带状(同一物种分布在不同水层的形态差异很大)(2)通气结构发达(3)韧性好,不易折断3、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及低等动物的发育需要从环境中吸取一定热量,即完成发育有一定的日温度积累要求。无论发育期内的日均温如何不同,完成发育的天数乘以日均问的积是相等的常数。K=N(T-C)K:常数,N:时间,T:发育期环境均温,C: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4、植物对高温的适应形态适应:叶片毛、鳞片、颜色、排列,减少光吸收面(小叶)生理适应:降低含水、增加含糖量、降低光合速率(午休),增加蒸腾,5、动物对高温的适应形态适应:毛皮性质和颜色及厚度生理适应:放宽体温变幅,体温过热行为适应:栖居地点(穴居、阴凉地)、活动时间(中午不活动)、\n煽动翅膀6、伯格曼规律Bergmann’slawn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如东北虎大于华南虎。n原因:一般认为,动物个体大则相同质量所对应的体表面积就小,对恒温动物来说在竞争中应付体表散热所损失的能量相对较少,在进化选择中是有利的。7、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的四肢、耳、鼻、尾均有明显缩短的趋势。阿伦定律n原因:寒冷地区对哺乳动物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保持体温,躯体突出部分缩短可减少散热,突出部分容易冻伤,对动物在环境中竞争显然是有利的。8、风对生物生长和形态的影响8.1风改变植物的形态:使植物矮化和小型化,形状改变.(“旗形树”(风向的芽被摧残和过度蒸腾死亡);厚皮树;小叶树;动物毛、羽差异)8.2风是传播工具风媒植物;种子传播;害虫迁飞(蜻蜓等迁飞是借助上空水平气流进行的);昆虫去向8.3风的破坏作用倒木,作物倒伏,鸟类撞击9.火对生物的作用\n9.1有益作用:加快有机物分解、促进植物生长、更新、9.2有害作用:烧毁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引起土壤侵蚀、烟雾污染9.3对动物有害还是有益?体弱多病的动物容易死去10.社会等级的生态学意义10.1维护种群稳定10.2有利于物种的保存和延续11.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n综合性n非等价性n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n限定性(阶段性)n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12.耐受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促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13.物种形成的过程13.1地理隔离13.2独立进化13.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4.物种形成的类型–异域性物种形成–邻域性物种形成\n–同域性物种形成12.植被分布的水平和垂直地带性14.1纬向地带性–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生态系统类型有规律的更替–从赤道向两极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北方针叶林–苔原14.2经向地带性14.3垂直地带性一、基本的科学思维训练1.外来种与入侵种的差异2.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社会发展3.水电开发与社会发展4.中医理论的接受与否5.保健品和化妆品的神效6.…\n题型1名词解释2.选择题3.简答题4.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