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11 KB
- 1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生态学实习报告报告题目:植被群落常规调查报告课程名称:生态学学院:林学院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年级:2011级学号:学生姓名:柏正刚指导教师:刘济明2013年12月26日\n报告成绩评语年月日植被群落的常规调查报告\n一、前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该课程是高等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基础课,是一门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作为生态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也是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通过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植物。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实习目的1、了解生态学在资源调查、环境评价、土地利用与评价及其它方面的应用。2、掌握植被以及相关生物群落调查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生物种与群落研究的调查方法。3、学会对在野外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能明确的判别植被群落,分析植被群落的形态结构、功能作用等属性。三、实习意义1、生态学是应用基础学科,因此开展野外综合现场教学实习,进行野外工作方法基本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或研究生学习在方法技术方面打下基础。2、实习不仅是对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各方面能力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实习是对理论课程知识升华与结晶,同时也是检验理论课程学习收获多少的一个重要指标。3、实习报告的独立编写对提高我们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为将来我们毕业论文(设计)的编写以及未来工作中各种材料的编写打下基础。四、时间与地点1、实习时间\n本次生态学实习时间为一周,其中外业数据调查占用时间为一天,数据处理分析以及个人实习报告的编写占用时间为6天;具体时间为:2013年12月22日进行外业调查,2013年12月23日至2013年12月28日各小组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以及小组成员个人独立编写实习报告。1、实习地点本次生态学实习由于经费天气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并采取就近原则于校园内(贵州大学南校区)的松林坡进行实习。3、实习地点概况贵州大学南校区坐落于贵州省省会贵阳的花溪。学校毗邻花溪公园,风景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是原贵州农学院校址,现为贵州大学农、林、动、生等几个学院的常驻校区,环境优雅。并且贵州大学作为贵州历史最为悠久的校园之一,校园内树木参天;校园内有一片以马尾松为优势种的小面积森林,其内生长着马尾松以及其他少数乔木与灌木丛。所处的区域的气候以高原季风湿润气候为主,使得松林坡生物数量庞大,植被种类丰富,且地势相对平缓,是生态学以及相关自然学科基本教学实习的最佳地点。一、实习内容1、群落组成调查与分析任何一个植物群落总是由一定的植物种类所组成,我们把组成一个群落的全部植物种类称为该群落的种类组成,它是一个植物群落的主要特征。一个详细的群落种类组成名单是这个群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群落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为了了解某一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首先根据森林群落中的优势种,一般根据外貌特征和地形部位等选择典型地段。按巢式小区的几何系统的办法(见生态学实习指导书图1群落种类调查取样面积),不断扩大取样面积。具体为:在群落中选择植物生长比较均匀的地方,用绳子圈定一块小的面积,登记这一面积中所有的植物种类,然后逐渐成倍扩大边长,每扩大一次,就登记新增加的种类(见生态学实习指导书表1种—面积记载表),开始,面积扩大,植物种类的数目也随之迅速增加,逐渐,增加较少,最后,面积再扩大,植物种类却很少增加。以面积和植物种类的累积数作图(种--面积曲线图)\n,可以绘出一条种--面积曲线。曲线最初陡峭上升,而后水平延伸,开始平伸的一点处所指示的面积,即为群落的最小面积。2、群落结构分析组成群落的植物各有其生活型,其生态幅度和适应特点多少也是有差异的。它们各自占据一定的空间,本次实习主要对垂直空间上植被群落的分化与配置和空间上水平分化和进行调查。分析实习地段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并进行图解分析和群落描述。3、群落数量特征分析随着水分条件、温度条件、土壤坚实度等土壤条件的不同,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群落。常规的群落数量调查方法主要有点四分法和样方法。本次实习我小组采用的是样法进行对群落数量的调查,由于地势因素的限制仅设置了6个样方。并采用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公式对群落的数量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利用的公式为有以下: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4、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析通过所调查的数据利用辛普森(Simpson)指数对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确定实习地段生物多样性丰富度。辛普森指数公式为:5、种群分布格局分析\n一个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如何分布体现了该种群的生态学密度。本次实习要求先了解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正确地了解种群密度的真正情况,确定实习地段种群的分布类型。测定种群分布格局类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负二项式法、方差/均值比率法、Morisita’s格局指数法;本次实习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分析群落中各物种的种群分布格局。6、群落天然更新调查在选定的标准地内,机械而均匀的设置25个样方(如沿对角线设)每个样方的大小视幼树的大小而定。调查其中的植被年龄组成,发芽能力以及有无病虫害等健康情况进行调查;最后按聂斯切洛夫等级表(见生态学实习指导书表9)对更新加以评价。一、数据分析表1种--面积记载表样方数或取样次数面积累计取样面积新出现的物种出现的物种名累计种数1*113马尾松油茶五叶地锦31*221贯众42*241木樨52*481朴树64*4163喜树刺槐草本194*8321六月雪108*8642梧桐地瓜藤128*161282海桐柚1416*162562铁芒箕金桔1616*325120无1632*3210240无16\n累计种类(种)图2种--面积曲线表2该群落植物名录植物名称累计数量马尾松1油茶1五叶地锦1贯众1木樨1朴树1喜树1刺槐1草本1六月雪1梧桐1地瓜藤1海桐1柚1铁芒箕1金桔1\n表3植物群落调查表(乔木)样方号植株号树木胸径(cm)树高(m)枝下高(m)冠幅(m2)11刺槐5.552.522马尾松462719303朴树1274184朴树6.565105马尾松2320956刺槐6.75347马尾松352518158马尾松3927203521马尾松46.8021.0016.0010.002马尾松46.9025.0017.0015.003马尾松34.7024.0020.008.004朴树7.408.005.003.005朴树6.458.004.009.006朴树4.007.008.003.007女贞5.807.004.502.008梧桐15.0020.0010.009.0031刺槐8.858762刺槐11.711553刺槐7.5576.564刺槐6.6164.555朴树8.715996朴树10.275841马尾松10.525.002.506.002马尾松37.2015.0012.009.003马尾松35.8015.0011.008.004朴树6.703.501.303.005梧桐9.505.002.004.006马尾松24.4013.008.003.007刺楸10.505.003.003.008梧桐19.0010.003.5016.001女贞16124152朴树131071253朴树102784马尾松35.62513185梧桐16.2147106喜树10128107刺槐7.872.558马尾松30.52314209朴树17.41571510马尾松35.625183211马尾松37.5261734\n61刺槐5.6563.552刺槐6.116463刺槐4.13112.544朴树4.67335朴树14.33910126朴树13.0199127马尾松41.82330258马尾松25.15231820表4植物群落调查表(灌木层)样方号小样方号植物名称株数平均地径(cm)平均高(m)覆盖度(%)备注11油茶61.3250.80702六月雪81.190.5030油茶41.050.7540朴树111.4103六月雪10.60.605油茶710.8045朴树12.31.8104六月雪60.920.5035油茶21.21.520朴树21.42.030梧桐13.42.5205女贞14.81.210油茶151.21.080212油茶30.500.8012.5六月雪30.410.905油茶40.451.4010小檗20.470.50103油茶21.000.9010棕榈10.730.304六月雪10.330.2054六月雪30.430.104柚20.430.151.25梧桐21.140.601刺槐10.680.408\n5无31油茶161.501.30802六月雪50.700.9020枳10.901.505女贞10.721.0053油茶121.351.1575六月雪170.650.9085油茶131.451.15704油茶61.781.64105女贞11.300.751枳12.102.001油茶82.761.541141油茶32.201.10202六月雪40.800.5015女贞21.001.30103六月雪10.440.255油茶41.151.40854油茶10.450.228六月雪20.200.15135油茶72.781.859551油茶71.071.0230橘11.50.605六月雪10.80.7052油茶121.720.80703油茶102.820.80604油茶151.511.075棕榈11.40.5105油茶141.421.07561油茶51.501.0130海桐10.710.5212油茶81.251.0530六月雪20.450.7023油茶81.021.10304油茶151.751.54905橘12.102.001油茶61.761.0412\n表5植物群落调查表(草本层)样方号小样方号植物名称株数平均高(m)覆盖度(%)备注11无2无3无4无5无21无2贯众10.22.53无4凤尾蕨41465无31贯众10.2512贯众10.313凤尾蕨46604贯众10.5105凤尾蕨3153041贯众10.2152无3无4凤尾蕨415255无51凤尾蕨432262凤尾蕨12317贯众12783无4无5无61无2无3无4凤尾蕨220255无\n表6乔木层重要值种名密度(株/ha)相对密度(%)优势度(㎡)相对优势度(%)频度(%)相对频度(%)重要值马尾松0.03235.80.63365.710024.0125.5朴树0.02326.40.11712.210024.062.6刺槐0.01718.90.0838.683.320.047.5女贞0.0033.80.0282.933.38.014.7梧桐0.0067.50.0656.75012.026.2刺楸0.021.90.0050.516.746.4喜树0.021.90.0171.816.747.7猴樟0.033.80.0151.616.749.4表7灌木层重要值种名密度(株/ha)相对密度(%)优势度(㎡)相对优势度(%)频度(%)相对频度(%)重要值油茶7.173.2901510050138.2六月雪1.818.53051005098.5海桐2.322.550710050103.4小檗3.438.260101005087.3表8草本层重要值种名密度(株/ha)相对密度(%)优势度(㎡)相对优势度(%)频度(%)相对频度(%)重要值凤尾蕨7.173.2901510050138.2贯众1.818.53051005098.5\n七、总结与分析经过对本次数据的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如下:实习地段(贵州学南校区松林坡)植物群落组成中以乔木树种主要成分,林下灌木丛也较为丰富,由于实习地段的乔木多高大,且密度较大,对阳光产生了很大的阻挡作用,使得林下基本无阳性的草本生长,仅零星分布少量阴性草本植物;故对该植被群落定性为为森林群落。调查的数据显示其组成植被主要有马尾松、油茶、五叶地锦、贯众、木樨、朴树、喜树、刺槐、六月雪、梧桐、海桐、柚、铁芒箕、金桔等(详见表2群落植物名录)。并且由“实习地段植物群落种--面积曲线图”可以明确的看出该群落的最小面积为256m2。实习地段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较为明显,但仅明显的分为两层;上层结构主要以马尾松林为主,下层结构是以油茶为优势种的灌木丛;水平结构分化不明显或分化程度低,有分化的区域主要以镶嵌分布为主。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得出松林坡的植被群落的优势种是马尾松,建群种是马尾松和油茶;马尾松是该群落的主要组成树种,对给群落的外貌结构以及该群落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马尾松在该群落中占据着相当的时空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植被的生长,并根据数据分析得出该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较低。并且种群内个体的分布极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点地密集分布,种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个体的密度都不相同,各群的分布具有随机性;植被集群型分布。群落中植被类型相对不丰富,且优势树种占据的比例大,树种龄级较大,认为该群落的天然更新能力较差。经过综合的对林种和树种分析,并结合该森林群落所在的地理位置,认为有必要对该森林进行合理的开发,适当的间伐(卫生间伐或透光间伐),讲林下开发为休闲游憩和娱乐的场所,以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八、结语野外调查实习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习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本次的生态学实习,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种-面积关系分析和植物群落格局分析,也对于我们的校园植被、环境情况有了一\n定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整个样地的植被群落属性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