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景观生态学.填空1.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2.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3.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4.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5.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6.基质的特征: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7.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8.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9.景观多样性三种类型: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格局多样性10.网络的结构特征:1.结点.2.网络格局3.网眼大小11.网络的功能:生境、通道、屏障12.干扰的类型:①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划分: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②按干扰的功能划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③按干扰产生的机制划分: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④按干扰的传播特征划分: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⑤按干扰产生的结果划分:离散性干扰和扩散干扰13.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消失14.经过景观的生态流有三种:能量流、物质流、物种流15.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16.景观异质性类型: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17.景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三个指标:组织、活力、弹性简答题1.景观分类的一般步骤和应用?答:景观生态分类的步骤①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图和其它图形文字资料,加上野外调查成果,选取并确定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要素和指标,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的范围及类型②详细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表列各种特征,通过聚类或其它统计方法确定分类结果③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作为功能性分类结果。2.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景观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聚合体;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各种生态流或物质再分配;景观的形成受气候,地貌特征的影响;景观的特征与一定的干扰集合相对应.3.简述斑块大小与形状的生态学意义\n.答案要点: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物种-面积关系上.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边缘效应,斑块内缘比上.………………..4简述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的涵义及其生态意义.答案要点: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景观空间格局复杂性,对景观中的各种过程产生一定影响.……………….5.简述自然景观,经营(半自然景观)景观与人工景观各有何特点自然景观:没有明显的人类影响,或人类的干扰没有改变自然性质的景观.经营景观:景观中非稳定成分—植被被改造,人类可以收获的林地和草地.人工景观:由人类活动而新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6简述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含义与意义答案要点: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从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值人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7谈谈你对"景观"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答题要点:景观美学上的涵义,地理学上的涵义,生态学上的涵义.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8.试述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与网络-结点模型.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构成景观空间结构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描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基本模式.斑块的定义;一般用斑块性质,斑块数目,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等指标描述,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廊道的定义:廊道的类型,廊道的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等度量.廊道的主要功能.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中许多廊道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结点.结点通常可起到中继点的作用,可对某些生态流起着控制作用,也可作为临时的贮存地.许多景观具有网络分布.网络把不同生态系统相互连接起来,是景观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网络的重要性:物质或物种移动通道,对周围基质和斑块群落的影响作用;网络的结构特征:结点,格局,网眼大小,连通性,环度.………..9试述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答案要点: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常呈正态分布的规律.景观类型少,大均质斑块,小边缘生境条件下,物种多样性低;随着景观类型(生境)多样性和边缘物种增多,物种多样性增加;当景观类型,斑块数目与边缘生境达到最佳比例时,物种多样性最高;其后,随着景观类型,斑块数目增加,景观破碎化,斑块内部物种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10.试述干扰对景观异质性,景观破碎化的影响作用.答案要点:\n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异质性有重要影响作用.景观破碎化把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这5个过程全包括在内.分割和破碎化的生态效应既可以类似,也可以不同,这主要依赖于分割廊道是否是物种运动或所考虑的过程的障碍.缩小在景观转化中很普遍,它意味着研究对象(如斑块)规模的减小,如林地的一部分被用于耕种或建房屋,那么残余的林地就会缩小.创新题1.以生活城市为对象说说区域景观生态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进行规划,原则和步骤?答:城市景观生态问题(1)自然生境大量损失林地、草地、水体及农田减少。生境类型趋于简单化,城市绿色空间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资源严重受损。(2)水土流失加剧土地平整过程使地表植被破坏、土地裸露,加上许多土地推而不建且长期闲置,导致城市区域水土流失也日益加剧。引起河道淤积、桥涵淤塞、洪害频繁,而且危害市区市政基础设施及防洪安全。(3)景观破碎度增加自然半自然景观组分也被强烈分割,分布七零八落。人造景观的碎裂化特征也很显著,建设开发一方面摊大饼般盲目外延,一方面不顾后果见缝插针建楼。(4)景观结构单一自然景观单元主要以城市绿地的形式存在,但这些绿地主要集中在极少的几个公园或广场绿地,其他街道及街区分布稀少,空间分配极度不均衡。(5)景观通达性降低自然生境之间的联系通道往往被割断或破坏,如建设开发使河道干涸、污染;高速公路将自然栖息地一分为二等。视觉通达性受阻,如居住区楼房密度过高或与工厂、交通干道比邻,狭小的视野、污染、噪声等均使景观舒适度大为降低。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理①多样性原理①.集聚性与连通性原理②生态适宜性(度)原理③斑块尺度原理⑤斑块数目原理⑥斑块形状原理⑦斑块位置原理⑧廊道的连续性原理⑨廊道数目原理⑩廊道宽度原理⒒关于景观⑿嵌体的基本原理⒀质地的粗细原理⒁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格局原理⒂不可替代格局原理景观生态规划的步骤(1)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 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自然保护区设计; \n②为自然(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而进行的设计; ③为当前不合理的景观格局(土地利用)而进行的景观结构调整。(2)景观资料的搜集。包括生物(植被、野生动物等)、非生物(地理、地质、气候、水文和土壤等)两个方面,景观的生态过程及与之相关联的生态现象(人口、文化及人的价值观等)和人类对景观影响程度等(3)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根据现有资料,综合分析规划区的自然特征、人类需要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规划目标和原则,选取影响景观格局、分布规律、演替的主导因子作为分类指标,进行景观生态类型制图,以此作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础。(4)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源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如降水、土壤肥力、旅游等),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相斥性或相容性),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划分景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同时进行不同景观利用类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风险分析;以达到既维持生态平衡,又提高社会经济效益。(5)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根据景观生态适宜性的分析结果,以满足景观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及文化支持三大基础功能为目的,依据景观生态规划的自然优先原则、持续性等原则构建合理的景观结构。(6)景观生态规划实施和调整。根据提出的景观空间结构,确定规划实施方案,制定详细措施,促使规划方案的全面实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情况的改变,需要对原来的规划方案不断修正,以满足变化的情况,达到景观资源的最优管理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①自然优先②持续性原则③因地制宜原则④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⑤综合性原则景观生态规划的步骤:①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②景观生态调查与研究③景观生态分类④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与评价⑤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