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73 KB
- 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第16卷第2期农业工程学报Vol.16No.22000年3月TransactionsoftheCSAEMar.200013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①孙景生康绍忠(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摘 要:在分析我国水资源和农业用水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农田灌溉节水途径与技术措施,提出根据经济现状,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发展节水灌溉应重点普及输水节水技术,加强地面灌水技术和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与推广,适度发展喷、微灌技术,并注重各项节水技术措施的综合集成,实现农田灌溉各个环节上的全方位节水。关键词:节水灌溉;节水途径;技术措施;发展对策112 农业用水现状1 我国水资源与农业用水现状从全国对水资源量总的需求来看,在出现中等3111 水资源现状干旱的情况下,全国总需水量为5500亿m左右,3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人类生缺水量为250亿m左右。若考虑供水中的地下水活的命脉。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水平已成为评价一个超采和超标准污水直灌等不合理供水因素,则全国[1]3[4]国家一个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实际缺水量在300~400亿m之间。农业是我国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年均降水量为的用水大户,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3%,但有效性630mm,低于全球陆面和亚洲陆面的降水量;年平很差,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渠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率33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18万亿m,人均占有水量仅2只有40%左右,井灌区也只有60%左右,每m水生3产粮食不足1kg。而一些发达国家水的有效利用率300m,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ö4,居世界第3109位,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可达80%以上,每m水生产粮食大体都在2kg以32上,其中以色列已达2132kg。由此说明,我国各种家之一;耕地水资源占有量28500möhm,为世界平均数的4ö5。另外,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平节水农业技术的综合应用程度还十分低下,与发达衡,降水东南多西北少,山区多平原少,雨量大致由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这也使我们看东南向西北递减[2]。81%的水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到了在中国发展节水农业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流域及以南地区,长江以北地区人口和耕地占我国2 农田灌溉节水途径的4513%和6411%,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的19%,人均占有量为517m3,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1ö5和农田供水从水源到形成作物产量要经过4个环[3]节。首先是从水源取水,通过输水、配水等一系列工世界人均量的1ö20,水资源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程设施把水送到所需灌溉的作物地块;其次是通过的程度突出,土地沙漠化趋势日趋严重。尤其是西北田间灌水技术将水源来水转化为土壤水;第三是通干旱地区的新疆、青海等地的大面积戈壁滩,因无灌过作物根系吸水,由土壤水转化为生物水;最后是通溉,也就没有农业。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冬春少雨、夏过作物的一系列生理过程在作物水分的参与下形成秋多雨,汛期雨量过于集中,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利作物产量。每一环节都会有水的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用难度很大,非汛期又水量缺乏。降水量年际变化也率和利用效率的关键在于探讨各个环节的节水途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相差悬殊,使水旱灾害频频发径、技术措施及其潜力,尽可能地减少每一环节中的生,甚至同一地区有时旱涝接踵而至,交替成灾。水的无效损耗。前两个环节涉及如何将作物所需水收稿日期:1999207221量从水源送到田间并转化为土壤水,与作物的生理3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2006202202)过程不直接相关,靠减少输水损失、提高灌水均匀度①孙景生,副研究员,博士生,河南新乡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453003和减少田间深层渗漏等工程技术措施以及合理用水©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2农业工程学报2000年 的节水灌溉制度措施,设法提高土壤储水量与水源如现浇混凝土U型防渗渠和机械化施工技术等得取水量的比率和作物耗水量与土壤储水量的比例来到了推广应用,并在季节性冻土区抗冻胀方面的研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这两个环节存在着很究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根据国内外的实测大的节水潜力,是当前节水灌溉发展的主要方面。后结果,一般渠灌区的干、支、斗、农渠采用粘土夯实能两个环节关心的是如何高效利用土壤储水的问题,减少渗漏损失量45%左右,采用混凝土衬砌能减少属基础节水范畴,靠减少棵间土壤蒸发无效损耗和渗漏损失量70%~75%,采用塑料薄膜衬砌能减少作物奢侈蒸腾的各种农业技术措施,设法提高蒸腾渗漏损失量80%左右;对大型灌区渠道防渗可使渠量与耗水量、生物量与蒸腾量和经济产量与生物量系水利用系数提高012~014,减少渠道渗漏损失的比例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50%~90%。因此,积极推进渠系防渗,是减少输水损失的主要技术措施,仍为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主3 灌溉节水措施与发展对策攻方向。311 输配水系统节水措施31113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农田灌溉仍以灌溉输水管道化是减少输水损失的另一途径,传统的地面灌溉为主,其中明渠输水的灌溉面积占是国际上农田灌溉输水方式的发展趋势。采用低压总灌溉面积的75%以上,约300多万km的输水渠管道输水,以管代渠,可以大大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道中只有1ö5左右进行了防渗,渠系水的利用系数漏和蒸发损失,使输水效率达95%以上,比土渠、砌很低。据统计,我国灌溉水损失总量中3ö4发生在从石渠道、混凝土板衬砌渠道分别多节水约30%、[5]水源到田间的输水过程,包括蒸发、渗漏和废泄3部15%和7%。对于井灌区,由于减少了水的输送损分,其中大部分消耗于渠系渗漏。输配水系统节水,失,使从井中抽取的水量大大减少,因而可减少能耗就是采取一定的渠道工程措施包括渠系配套、渠道25%以上。另外,以管代渠,可以减少输水渠道占地,防渗技术、改土渠为低压管道输水等,减少输水损失使土地利用率提高2%~3%,且具有管理方便、输量,提高灌水效率和供水质量,扩大灌溉面积,减少水速度快、省工省时、便于机耕和养护等许多优点。提水灌区(井灌或地面扬水灌溉)的燃料、电能消耗因此,对于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的北方地区,井灌区等。应大力推行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特别是新建井灌区,31111 渠系配套要力争实现输水管道化;渠灌区在有条件处亦应逐从60年代就强调渠系配套,但至今依然是薄弱步试行。环节。长期以来,我国灌区干支两级渠道基本上由国312 田间施(灌)水节水措施家投资,斗及斗以下渠道建筑多以群众自筹为主,斗田间施(灌)水节水措施包括灌水技术措施和节以下工程配套差,质量也难以保证,且普遍存在着重水灌溉制度措施两大部分,前者包括节水地面灌溉建轻管现象,渠系工程老化失修,这是造成渠系水利技术(畦灌、沟灌、间歇灌、膜上灌、坐水种)、喷灌技用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许多灌区灌溉系统术、微灌技术(滴灌、微喷灌、地下渗灌)等;后者包括的现状,如果对渠系进行改造和配套,把现有的渠系合理确定作物灌溉定额、有限水在作物生育期内进水利用系数平均提高011,全国每年可增加近400行最优分配和实施调亏灌溉等。田间施水节水就是3亿m的供水。因此,必须将渠系配套技术作为节水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上述灌水技术措施和节水灌溉制灌溉的一项重要任务,使现有工程的效益得到充分度措施,增加土壤储水量与水源取水量的比例和作发挥,常抓不懈。物耗水量与土壤储水量的比例,减少田间灌水的损31112 渠道防渗技术失量(包括深层渗漏、地表流失),提高灌水均匀度,渠道防渗,是减少输水损失、控制地下水位,提合理利用水资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的工程措施,在节水灌溉中占有31211 节水地面灌溉技术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防渗衬砌的材料主要有灰土、地面灌溉,虽然是一种最古老的田间施水技术,砌石、水泥土、沥青混凝土、混凝土、复合土工膜料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最广泛采等,其中混凝土材料占有很大的比重。与防渗材料的用的一种灌水方法。我国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采研究相配合,一些新型衬砌形式和相应的施工工艺用传统的地面灌水技术。考虑到我国水资源与能源©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第2期孙景生、康绍忠: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3短缺,经济实力不足,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估无实施间歇灌所需设备的定型产品,因此推广难度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还不能大面积较大,今后几年的重点还应是以研究和攻关为主。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因此节水灌水技术的膜上灌,是我国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主攻方向仍须以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水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它是将地膜平术为主。铺于畦中或沟中,畦、沟全部被地膜所覆盖,从而实平整土地是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缩现利用地膜输水,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业灌水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的一项孔入渗给作物供水的灌溉方法。由于放苗孔和专业重要措施。结合土地平整,进行田间工程改造,划长灌水孔只占田间灌溉面积的1%~5%,其他面积主畦(沟)为短畦(沟),改宽畦为窄畦,设计合理的畦沟要依靠旁侧渗水湿润,因而膜上灌实际上也是一种尺寸和入畦(沟)流量,可大大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局部灌溉。地膜栽培和膜上灌结合后具有节水、保水效率。陕西洛惠区的研究表明,在入畦单宽流量为肥、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生长和促进作物高产、优质、[6]3~5Lös时,灌水定额随畦长而变,当畦长由100m早熟及灌水质量高等特点。生产试验表明:膜上灌32改为30m时,灌水定额减少150~204möhm;当与常规沟灌相比,棉花节水4018%,增产皮棉畦长为30~100m时,畦单宽流量从2Lös增加到5112%,霜前花增加15%;玉米节水58%,增产32[4]5Lös,灌水定额降低150~225möhm。灌水定额5118%;瓜菜节水25%以上。目前,新疆采用膜上2降低的结果,除减少了灌水的深层渗漏损失外,同时灌的农田已达23133hm,甘肃、河南等省也已开始也意味着增加了作物对天然降水的利用量,避免了推广。膜上灌作为一种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灌水技因灌水量多而导致降雨有效性降低的现象发生。因术,为了使其更加趋于成熟和完善,从而在北方缺水此,此项技术虽然简单,但仍要予以足够重视。地区能得以大面积推广,有关研究部门尚需对其节改进传统的地面灌溉全部湿润方式,进行隔沟水机制、技术要素、配套措施及其设计方法等做好进(畦)交替灌溉或局部湿润灌溉,不仅减少了棵间土一步研究工作。壤蒸发占农田总蒸散量的比例,使田间土壤水的利31212 喷灌技术用效率得以显著提高,而且可以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喷灌有显著的省水、省工、少占耕地、不受地形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有利于根系利用深限制、灌水均匀和增产等效果,属先进的田间灌水技层土壤储水,兼具节水和增产双重优点,值得大力推术。与明渠输水的地面灌溉相比,喷灌节水30%~广。实践证明,春小麦与春玉米套种隔畦灌,棉花、玉50%,粮食作物增产10%~20%,经济作物增产米等宽行作物隔沟灌或隔沟交替灌,湿润面积可减20%~30%,蔬菜增产1~2倍。但喷灌也有一定的少50%,节水高达30%以上,增产幅度5%~10%。局限性,如作业受风影响,高温、大风天气不易喷洒23玉米坐水种,每hm可节水900m,节电90~105均匀,喷灌过程中的蒸发损失较大等,而且喷灌的投kW·h,增产幅度约16%,增收幅度约28%。资比一般地面灌水方法投资要高。部分发达国家的改进放水方式,把传统的沟、畦一次放水改为间农民大量使用喷灌,主要是把它作为农业机械化成歇放水,进行间歇灌(又称波涌灌),被称为是80年套技术的组成部分——机械化灌水技术,而不仅仅代地面灌水技术的一大突破。间歇放水,使水流呈波是为了节水的目的。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很涌状推进,由于土壤孔隙会自行封闭,在土壤表层形不平衡,在推广喷灌技术时,应因地制宜,既求稳步成一薄封闭层,水流推进速度快。在用相同水量灌水发展,做到建好一片,管好一片,用好一片,同时也要时,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从而避免长官意志的盲目性。大大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灌水均匀度,田间水利31213 微灌技术用系数可达018~019。一些试验结果表明,间歇灌微灌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用水灌溉技术,包括滴比连续沟灌节水38%,省时一半左右;比连续畦灌灌、微喷灌、涌泉灌和地下渗灌。它是根据植物的需节水26%,省水1ö3左右。推广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在一定土壤及地面条件下,要有合理的停、放水时间器,将植物生长中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的灌溉制度,及配套的、工作可靠和价格适宜的间歇均匀、准确地直接送到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开关控制阀门,并实现自动控制。然而,我国目前尚土层中,相对于地面灌和喷灌而言,微灌属局部灌©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4农业工程学报2000年 溉、精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程度最高,约比地面灌得较高的产值和水分利用效率。节水50%~60%,增产20%~30%,比喷灌省水近年来,随着非充分灌溉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15%~20%。但微灌的工程投资也高,在国外被称之人们对有限水分亏缺的效应产生了新的认识。一些为昂贵的灌水技术。为了支撑高投入,微灌一般只用研究资料显示,水分亏缺并不总是降低产量,早期适于水果、蔬菜、花卉等产值高、收益高的经济作物。目度的水分亏缺在某些作物上反而有利于增产;一些2前全世界微灌面积约20万hm,只占全世界总灌溉作物在灌浆期的适度干旱则会促进灌浆过程,提高2[5,8]面积的1%左右,其中我国约617万hm。严格地说,作物的经济系数。如商丘试验区进行的玉米调亏微灌不太适合大田粮食作物。因此,虽然微灌最省灌溉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拔节前中度亏水和拔节—水,经济效益很高,但节水量与灌溉用水总量相比很抽雄阶段的轻度亏水,光合作用降低不明显,而蒸腾少,它属于与设施农业、现代化农业相配套的精细灌作用降低显著,且复水后,光合作用有超补偿效应,[7]溉、自动化灌溉技术。即抽雄前的水分调亏,具有节水、增产、提高水分利31214 节水灌溉制度用效率的生理基础。甘肃武威对春小麦调亏灌溉的节水型灌溉制度是以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小麦分蘖、拔节、乳熟前受旱3[5]济效益三者高水平的有效统一为目标。长期以来,~5d,可增产2%~20%,耗水量减少750~1050一直认为作物在任何生育时期的水分亏缺都会造成32möhm,适度亏缺灌溉能够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减产,为了获得高产,整个生长期都必须充分供水,旱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对生殖生长有促进作用,使单追求土地最高生产力水平。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淡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具有明显的节水增水资源变得日趋紧缺,人们在评价一个国家的农业[9]产效应。这些新的认识与理论研究成果为实现有生产力水平时,除了产量因素外,更看重的往往是这限水在作物生育期内进行合理分配使用进一步提供个国家对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程度,即如何做到节约了新的依据。用水的同时实现高产。根据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的根据作物需水过程确定节水灌溉制度是高效用结果表明,作物产量与灌水量呈抛物线关系,灌水量水灌溉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技术措施,投资少、见效较少、水分不足时,产量与灌水量或耗水量之间呈显快、适应面广,因此目前仍应加大力度进一步进行深著的线性关系;当灌水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灌水入研究,并做好成果的普及推广工作。量的增加,产量增加的幅度开始变小;当产量达到极4 结 语大值时,灌水量再增加,产量不但不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呈现出“报酬递减”规律。因此,如何利用边际分节水农业是农业合理用水的高度概括,是一项析原理,确定合理的最佳灌溉定额与产量的关系,是农业、水利技术紧密结合,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指导节水灌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理的宏大的系统工程。灌溉节水仅仅是节水农业的一论依据之一。部分,除此之外它还包括农艺节水措施(抗旱高产品作物产量不但取决于灌水量,更与之分配有关。种选育、作物合理布局、适水种植、覆盖保墒、中耕除在水量有限、供水不足的情况下,作物全生长期的总草、合理施肥、化学调控等)和农业管理节水(政策、需水量及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不可能得到全部满法规与体制)。节水农业要发展,技术是依托,管理是足,这将不可避免地引起作物不同程度的减产。但减关键。因此,只有加强农业用水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产程度因作物种类、品种及在作物生育期中缺水产和管理,因地制宜地发展各项节水技术的综合集成,生的时段和缺水的程度而异。研究表明:等量缺水,最大限度地减少农田灌溉各个环节水的损失,提高不同作物的减产程度不同;等量缺水发生在作物的水资源的总体利用效率,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不同生育时段,引起的减产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合方位节水。而这也正是解决我国水问题的根本途径理的灌溉,应是在弄清各种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缺水所在。减产情况的基础上,实行省水灌溉或最优化灌溉,把有限的水量在作物间及作物生育期内进行最优分[参 考 文 献]配,确保各种作物水分敏感期的用水,减少对水分非[1]朱永达,朱冬麟,娄世忠.高产高效机械化节水农业技敏感期的供水,从而设法提高灌溉水的有效性,以获术体系初探.农业工程学报,1998,14(2):1~6©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第2期孙景生、康绍忠: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5[2] 李宗植.干旱地区摆脱缺水困境须综合治理.光明日与推广.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7(增刊):33~35报,1999202201[7] 冯广志.我国节水灌溉发展的总体思路.科学技术部农[3] 康绍忠.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21世纪我国节水农业的村与社会发展司、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编.中国节发展.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7(增刊):63~66水农业问题论文集,1999.11~29[4] 沈振荣,苏人琼主编.中国农业水危机对策研究.北京:[8] 山 仑,张岁岐.节水农业及其生物学基础.科学技术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185~204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编.中[5] 石元春,刘昌明,龚元石主编.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国节水农业问题论文集,1999.30~41进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7~19[9] 石培泽,杨秀英.春小麦适度亏缺灌溉的节水增产效[6] 费良军.21世纪要大力加强地面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应.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2):80~83PresentSituationofWaterResourcesUsageandDevelopingCountermeasuresofWater-SavingIrrigationinChinaSunJingsheng(FarmlandIrrigationResearchInstitute,CAAS,Xinxiang453003)KangShaozhong(NorthwestSci2TechUniversityofAgriculture&Forestry)Abstract:BasedontheanalysesofthestatusquoofwaterresourcesandagriculturalwateruseinChina,theavenuestosavewaterandthetechnicalmeasuresoffarmlandirrigationwereexplored.InviewoftheeconomicstatusofChina,thedevelopmentofwater2savingirrigationshouldlaytheemphasesonspreadingwater2savingtechniquesoftransportingwater,reinforcetheresearchandextensionofsurfaceirrigationtechniquesandwater2savingirrigationschedules,anddevelopsprinklerandmicro2irrigationtechniquesmoderately.Andalso,inordertoincreasewateruseratioandefficiencymaximally,emphasisshouldbelaidonintegrationofvariouswater2savingtechnicalmeasurestorealizewater2savinginall2roundwayoffarmlandirrigation.Keywords:water2savingirrigation;avenuestosavewater;technicalmeasures;developingcountermeasuresp99中国科技期刊进入国际权威检索系统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p99中国科技期刊进入国际权威检索系统国期刊编辑第一次与国内外知名检索机构之间进际研讨会于1999年11月18~21日在南京国际行直接深入的接触。与会代表就科技期刊的评价会议中心顺利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科技期刊指标,各检索机构选择收录期刊的原则与要求,编辑学会、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主期刊如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期刊、中国农业科技办,中国药科大学承办的。应邀出席此次会议的期刊等如何国际化、学术出版物的国际化趋势和代表来自国际学术出版者学会(ALPSP)、英国国际发行市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王应宽电气工程师学会(IEE)及皇家化学会(RSC)、欧代表本刊编辑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期间与洲科学编辑不会(EASE)、日本科学技术公司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JST)、SCI、EI、CA、AJ、CBST、SA等国内外著桥科技文摘(CSA)、CAB农林文摘库等机构的名检索系统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外代表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这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国代表20多位和国内科技期刊编辑部和科技信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息情报研究所的代表400多人。这是中国的科技(本刊辑)©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年水利部援疆水文水资源专修班教学计划
- 3.3坎儿井地下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技术研究简要信息
- sl380-2007 水资源监控管理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
- sl395-2007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 sl63-1994 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
-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 基于减少水足迹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区域水资源利用评价
-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资源与河流研究所资料
- 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_谭秀娟
- 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
-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第十四章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 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雷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 中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研究课题组开展国际
- 吴忠市水资源的污染及污水处理的
- 开源节流分质供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