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50 KB
- 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 试议低碳时代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于规制经济学视角低碳时代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于规制经济学视角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低碳时代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于规制经济学视角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环境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自愿性环境协议和环境标签或认可等具体策略。这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强调通过社会信息舆论和自愿组织的引导,发动各社会主体自觉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培养全民防污的社会氛围,从而实现环境规制的全面覆盖,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 三、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五大源头:规制工具创新的现实诉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环低碳摘要:以能源消耗污染、日常生活污染、农业生产污染、乡镇企业污染和城镇转移污染等为主的污染物与日俱增,严重影响与威胁我国农村发展与农村居民生活。根据规制经济学理论,探索如何创新农村环境规制工具,提升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效果,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低碳时代我国农村社会的一个迫切的现实诉求。 关键词:规制经济学;农村环境污染;低碳经济;环境规制工具 一、理由的提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理由日益凸显,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环境事故频发,人类社会的正常存活和发展已受到严重影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定选择。为推进现代作用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要关注城市和工业发展方面的环境理由,农村的环境理由也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长效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在人民享受着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村的生活和生产垃圾也在迅速增加,农村环境污染理由日趋严重:生活污染加剧,生产污染加重,工矿污染凸显,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生态退化进一步恶化等现象层出不穷,使我国农村正遭受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双重威胁。
同时,相对于城市,由于农村经济、技术和制度等因素发展目前状况的影响,其环境管理机制更为薄弱,缺乏科学有效的环境污染防治路径,加上农村环境污染的分散性和普遍性等特征,决定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的困难程度。推进农村环境保护的有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转变过去那种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高碳发展模式,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通过借鉴环境规制理论,特别是环境规制工具的相关内容,探讨农村环境污染规制工具的创新,从而优化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效果,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低碳时代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规制经济学基础 虽然,现阶段中国要不要发展低碳经济,是不是已经要部署进入低碳时代尚存在争议。但是,无可否认,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低碳时代即将来临。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保障民生、发展经济的前提下,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推动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低碳时代政府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必定要求。反过来说,政府发挥保护农村环境的职能,其本质的目的还是保护农民的存活权与发展权。因此,环境规制作为一种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自己职能的主要体现,属于政府社会性规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规制经济学理论,政府规制分为经济性规制与社会性规制两大类。而环境规制是社会性规制的一种。从发展轨迹来看,规制经济学是遵循了重视经济性规制转变到重视社会性规制这样一个过程。然而,即便是重心有所转变,但实际上适用于经济性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政府俘获理论、激励性规制理论以及新近的管制经济学等理论同样适用于包括环境规制在内的社会性规制。环境规制主要是指国家机关、行业协会等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以个体或组织为对象,通过一定的环境规制工具,调控市场或社会主体的生产与其它行为,强化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行为。环境规制,强调政府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组织实施,具有政府主导、对象广泛、手段多元和强制与激励并存等特征,能有效避开传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的零散片面、执行力不够和缺乏激励性等理由。通过强制性约束和激励性引导等措施推进个体或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参与和投入,重视市场主体生产或其它行为带来的环境影响,突破过去那种偏重通过教育宣传推动个体或组织自觉减少污染的环境保护模式,推动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从而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
低碳时代社会环境规制实施的途径和工具,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环境标准等为核心的命令制约型环境规制工具,具体包括环境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等法规制度等具体策略。这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强调通过强制性较高的政策法规或命令指令等,强制或引导各社会主体保证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符合国家最基本的环境保护要求或标准规范,从而实现最直接和基础的环境规制要求,保证农村环境保护的基本实现;二是以环境税费和产权为核心的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具体包括排污权交易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税费等具体策略。这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强调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或成本,刺激和引导各种社会主体改善自己生产经营行为的环境效应,推动不同社会主体参与到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中来,从而实现更深一层次的环境规制要求,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的深入发展;三是以环境信息披露和自愿性环境协议为核心的引导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具体包括环境信息披露、自愿性环境协议和环境标签或认可等具体策略。这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强调通过社会信息舆论和自愿组织的引导,发动各社会主体自觉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培养全民防污的社会氛围,从而实现环境规制的全面覆盖,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 三、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五大源头:规制工具创新的现实诉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环低碳时代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于规制经济学视角由优秀站.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境理由日益突出,污染在不断增加,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污染结构,涉及到农村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正常生活,加强农村环境规制工具创新,减少直至消灭我国农村五大污染源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诉求。当前来看,我国污染源主要包括: (一)能源消耗污染 能源消耗污染,主要是指人们在能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及日常生产生活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残留物等造成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化石能源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及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当前农村能源消耗产生的污染,呈现“点加面”的特征,即以农村化石能源矿产开采加工点为中心的集中污染点,以及散布的居民生活生产点能源消费过程中形成的污染面。据统计,2006年,煤炭开采和加工排放了50亿立方米的沼气和23亿立方米的矿渣水,另外有矿物杂质42亿吨,覆盖了1.7万公顷土地,直接或间接导致超过70万公顷的土地失去了利用价值等,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煤矿聚集的农村地区。同时,由于煤炭的粗放型开采加工和利用,对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效应关注和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劣质或污染严重的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且加工环节出现较多纰漏。这些煤炭资源流入生产利用环节,燃煤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烟尘等)远远超过了排放标准,成为我国空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据统计,因燃煤排入我国大气层的二氧化硫占到了总排放量的85%、烟尘占70%
、二氧化氮占60%[1],还有大量难以计量的二氧化碳。此外,由于生产技术的制约,我国化石燃料开采加工过程中排放的沼气也在日益增加,已成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种温室气体,这不仅造成了大量清洁能源的浪费,而且容易加重温室效应。特别是一些未彻底燃烧的含有毒物质的能源废弃物,容易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和地下水污染。(二)日常生活污染 日常生活污染,主要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的废弃物。由于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以及垃圾处理技术和措施的缺位,农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和堆放现象普遍,造成农民生活环境污染理由日益严重。根据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类型,可以将这些生活污染分为:(1)日常生活电子电器类废旧品污染。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日常生活电子电器或机械产品已成为每家每户的生活必需品,且数量和品种都在不断增加,更新换代的频率在不断加快。如电池、电灯、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电饭煲、电磁炉、电热水器和电脑等。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农村的电器或机械等方面废旧品也就呈几何级数迅速增加,成为日常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2)日化品消费垃圾和餐厨垃圾等非电器类生活垃圾污染,即生活污水、餐厨垃圾、建筑废料、废旧衣物、一次性日化用品等,也在迅速增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粪尿2.6亿吨。同时,农村地区缺乏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系统,垃圾处理设施更是匮乏,并且未引起政府与社会的足够重视,每年约有1.2亿吨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2]不仅大量侵占农村土地,容易滋生老鼠蚊蝇,造成病原体蔓延,而且容易随雨水淋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威胁人们的生活用水。 (三)农业生低碳时代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于规制经济学视角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低碳时代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于规制经济学视角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环境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当前我国农村的乡镇企业基本还处于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且不合理、生产设备和技术落后,而且大多数乡镇企业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加之缺乏有效的环境监管措施和制度,环保投入少,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随意排放或堆放,严重污染周边地域环境,已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据测算,当前我国每年乡镇企业所排放的废水、废气产污染
农业生产污染,主要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或污染。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包括:(1)化肥、农药产生的污染和农膜等农业生产材料的废弃物。在当前农业生产活动中,由于农民自身农业生产知识的缺失,且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很多地区化肥农药和农膜及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不当或过量使用,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直接进入自然环境,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特别是大量化肥和农药直接渗入土地和江河湖泊,导致水体有机化和富营养化。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量平均达430公斤/公顷,大大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2010年农药生产量约230万吨,人均约1.75千克,单位用药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5倍,且约70%未得到有效利用而进入大自然,我国每年被残留农药污染的农作物面积达12亿亩。[3](2)农作物的残留废弃物和禽畜排泄物等。由于农村经济技术的制约,大量农作物的残留废弃物被直接焚烧或随意堆弃,资源化利用率低,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同时,随着我国农村禽畜养殖的规模化,禽畜的排泄物和其它污染物处理机制又跟不上,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的又一个重要污染源。此外,农作物的残留物和禽畜排泄物自然发酵产生的沼气,绝大部分未被有效利用而直接排放,也已成为我国沼气排放的主要,导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据测算,我国每年产生各类作物秸秆约6.5亿吨,其中40%以上未被有效利用;每年产生的畜禽粪约27亿吨,COD(化学需氧量)产生量约6.9亿吨,是全国工业和城市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4倍多[4]。 (四)乡镇企业污染 乡镇企业污染,主要是指在农村的各种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料等垃圾和污染物。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的乡镇企业等生产组织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农村乡镇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其他污染物也与日俱增,且由于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农村的乡镇企业基本还处于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且不合理、生产设备和技术落后,而且大多数乡镇企业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加之缺乏有效的环境监管措施和制度,环保投入少,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随意排放或堆放,严重污染周边地域环境,已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据测算,当前我国每年乡镇企业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占全国“三废”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了21%、67%和89%[5]。此外,很多乡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关注眼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环境及社会效益,盲目引进乡镇企业或建设项目,且不注重同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和设施的建设,造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势不两立”局面。 (五)城镇转移污染
城镇转移污染,主要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为规避环境规制产生的高成本,将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污染物或行为转移到农村而产生的污染。具体可以分为通过转移高污染工业等生产行为给农村环境带来的间接污染,以及直接转移城镇垃圾或废旧品等污染物给农村环境带来的直接污染。(1)污染产业转移产生的污染,主要表现为重污染企业迁址农村,从而将其企业生产污染转移至农村,农村成为“污染企业的天堂”。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逐渐增加,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城镇环境管理越来越低碳时代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于规制经济学视角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严格。因此,对传统的造纸、水泥、化工等污染严重的产业逐渐向经济诉求强烈而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的农村地区转移,从而导致大量污染随着产业项目的转移进入农村,成为农村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2)城市垃圾转移产生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城市生活生产活动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直接向农村排放产生的污染。由于城市郊区或农村的环境监管不到位,城镇污染处理有了可乘之机,将污染物直接转移到农村。如城市为减少垃圾处理成本直接将垃圾堆放在郊区或农村,同时将一些废旧品通过“贸易”的形式转移到农村等,特别是电子垃圾进入农村市场等。 四、低碳时代创新三大类型环境规制工具以有效防治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倡议 通过分析当前农村污染源的主要内涵及其特征,笔者认为低碳时代创新我国农村环境规制工具、预防与遏制农村环境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实现多元规制,从而推动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全方位和立体化的发展,优化农村环境保护。 (一)命令制约型环境规制工具的创新 命令制约的稳定性、强制力和可操作性等特征,保证了其在解决社会理由中的有效性。因此,发展命令制约层面的农村环境规制工具,有利于推动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1、推广农村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制度。政府部门可以颁布《农村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办法》等,组织引导居民将生活垃圾集中存放或倒入各地区垃圾集中池,由政府环保部门定期派环卫清洁车入村托运垃圾,送到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形成“民收——村扫——乡运——县市处理”
的处理模式,中央和省级政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费用实行政府补贴加农民个人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等。同时,完善废品回收机制,给废品回收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废品回收的有效实施,减少有用垃圾的丢弃。此外,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和禽畜排泄物等污染物,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技术支持,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将垃圾进行综合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详见图1)。通过建立农村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制度,既可以推动农村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又能够推动其资源化和回收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强化能源和农业生产材料行业环境标准。从政策层面规定能源和农业生产材料行业执行的环境标准,强化能源和农业生产材料等行业环境标准的执行。政府组织研究规范各种清洁能源(如洁净煤)和环保型农业生产材料(低碳时代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于规制经济学视角论文资料由.提供,地址.如可降解农膜和低毒无害的农药化肥等)的生产技术和标准规范,然后将这些技术和标准规范推广给能源和农业生产材料行业的生产企业贯彻执行。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如在能源行业特别是煤炭生产企业,设立相应煤炭含硫或其他有害物质标准;在农业生产材料行业,建立相应环保生产标准,主要包括农膜材料的可降解和回收利用及农药化肥的低毒低害等环境标准,进而定期对相关生产企业进行相应的检测,对超标的生产企业征收相应的惩罚性环境税费,对达标的企业进行奖励或税费减免等,从源头降低能源和农业生产材料消耗带来的污染,从而减少农村环境污染的。 3、确立点源污染登记和定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即针对农村的集中式污染排放点实施强制登记与报告,强调农村生产组织或个体集中式污染点自觉在环境管理机构进行相应的登记,并对自己的污染排放的种类和规模等相关情况及时报告给环境管理部门,并在登记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这些点源污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便环境管理部门及时了解相应的信息,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规划等。同时,强化农村产业项目的“三同时”制度的实施,强调各产业项目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的同时设计、施工和运营等,从而减少农村产业引进项目对本地区的环境破坏等,并建立实施农村居民的环境公开听证制度与公益诉讼制度等,提高农村居民在本区域内产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参与权与话语权。 (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的创新 市场作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途径,在解决理由时的经济激励性等特征,决定了市场激励型规制工具的有效性。因此,确立农村环境规制市场激励层面的工具,有利于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必将有效地推动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发展。
1、实施清洁能源和生态农业环境补贴制度。通过实施类似《清洁能源办法》和《环保型农业生产材料推动法》等,明确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环保型农业生产材料的优先发展地位,给予清洁能源和生态农业的生产者与使用者适当的经济补贴,引导清洁能源和生态农业的推广运用。如在基层建立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站等,政府集中组织研究开发和推广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资源化技术和频震式杀虫灯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为农民提供化肥农药和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选择使用技术和策略指导,避开农民使用化肥农药不当造成环境污染。此外,对农村使用沼气、秸秆气化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以及生态或立体环保农业的个人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补贴,降低农村居民发展使用清洁能源和生态农业的低碳时代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于规制经济学视角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低碳时代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于规制经济学视角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环境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难度和成本,从而推动其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改善与优化农村的能源消费和农业生产结构,从而减少相应污染的排放,而且有利于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的经济效益。 2、建立乡镇企业差别排污许可证制度。即针对乡镇企业和个体户生产污染的特征,借用Roberts和Spence(1976)设计的排污许可证加排污费或补贴政策,建立乡镇企业差别排污许可证制度,处理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6]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政府根据本地区的环境纳污能力确定一个地区不同类型污染的可排污总额度;(2)将额度转换为排污许可证,以一定价格(根据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和规模,确定每一种类型乡镇企业统一的排污许可证购买价格)将许可证记名卖给乡镇企业;(3)政府定期派清洁车根据企业所获得的排污许可额度定期将其排放的污染,运往相应的污染处理厂集中处理等。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将污染排放产生的社会成本转化为乡镇企业生产成本中一种可直接量化的成本,实现生产行为中外部环境污染效应内部化,激励其为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自动减少污染排放,从而推动环境规制工具的创新与发展。 3、完善电子电器废旧产品专项回收制度。在2009年开始实施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和2011年1月颁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基础上,建立电子电器专项回收制度,强化废旧家电回收在农村的实施,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电视、洗衣机、冰箱和电池等常用电子电器废旧品的回收利用。具体实施要求包括:(1)政府机构组织建立由电子电器生产企业负责的统一回收利用渠道,
规定生产企业必须按一定价格无条件回收自己卖出产品的废旧品,特别是生产企业在回收和处理自己生产的产品废旧品的责任,推动生产企业提升自己生产产品的可回收和循环利用程度,减少一次性产品的生产。(2)确定电子电器销售商回收废旧家电并交给原生产企业的义务,将废旧电器回收与销售商进货连接起来,将新电器销售和废旧电器回收统一起来,并明确消费者有将废旧电器交回销售商的权利、以及销售者的有价回收义务等,形成畅通的“生产企业——销售商——消费者”统一的专项废旧电器回收链,确保废旧电器的快速有效回收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 (三)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的创新 随着低碳时代来临,人们的素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日益重视自己的存活环境,对环境保护的参与也越来越积极。由此可见,发展信息引导和自愿参与层面的农村环境规制工具,有利于培养全民参与环境污染防治的社会氛围,提升农村环境保护的效果。1、构建区域生态环境信息公示制度。即通过公布区域范围内相关生态环境信息,让农村居民充分知悉本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及相关信息,推动其加强对本区域环境的监管,迫使相关主体减少或降低污染环境的行为。如在村社信息公告栏,定期或不定期地将本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目前状况、农村乡镇企业的环境影响、垃圾处理情况、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基金管理的相关信息公示出来,让农村居民充分了解本地区环境保护的发展情况,提高其环保意识,从而自觉、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过程中来。同时,可以将提供农村生产生活所需产品的环境效应或影响公示出来,引导各种社会主体抵制污染严重的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提高污染企业的心理和经济成本,督促其自动减少环境污染。 2、成立区域环境自治组织和签订自愿协议。区域环境自治组织和自愿协议,主要是指引导组织农村居民建立区域环境保护自治组织,推动相关主体达成区域环境保护自愿协议,培养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从而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通过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村居民建立以村或社为单位的区域环境保护自治组织,并充分发挥这些环境自治组织对本区域范围内环境污染防治的宣传、监督与组织等作用,如组织村民将自己的生活生产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集中处理、提高乡镇企业主加强自身生产经营行为的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对外来污染及本地区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和基金使用管理的监督等,强化对农村社会主体对环境保护的参与积极性。(2)在政府机构和区域环境自治组织的引导下,推动区域内农村居民和生产组织自动达成相应的自愿环境协议,明确自己在本区域内环境保护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进而激励其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中来,特别是主动规范自身的日常生产生活行为,倡导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从源头上减少对农村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从而保障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良好效果。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治理方案的论文
- 关于湖泊型景区水污染治理研究初探——海盐南北湖水污染防治措施
- -公司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 2015年市环境监察局工作要点与2015年开发区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合集精选
- 2015年市环境监察局工作要点与2015年开发区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合集精选
- 永州湘江纸业有限责任公司遗留污染治理及场地修复工程
- 学校周边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的几点建议第1期第1期
- 2015年市环境监察局工作要点与2015年开发区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合集
- 最新水利工程论文:福州市内河污染治理
- 深圳污染治理设施设计方案
- 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由分到合
- 2015年市环境监察局工作要点与2015年开发区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合集1
- 环境污染治理综合实习报告
- 福州市内河污染治理探讨论文
-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的应用
- 加快推进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市场化进程——对浙江省中小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企业化运作的调研论文
- 我国水资源污染治理的技术策略论文
- 科学发展观的制度支撑——淮河污染治理的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