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8.49 KB
- 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2OlO~16sci⋯⋯dTe篡。Res。h文章编号:1000—7695(2010)16—0189—03生态学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域吕玉辉(洛阳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23)摘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与生态流域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具有依存制约,协同进化,交错带营养丰富等规律。用生态的眼光去看待企业的创新活动以及它与其栖息的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将给人们提供新视角、新思路、新的更为开阔的视野,能发现以前未曾发现的东西,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关键词: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生态域中图分类号:f1062.2文献标识码:AEcologicalDomainsofEnterpriseTechnologyInnovationintheViewofEcologyLVYuhUi(ProjectManagementDepartment,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Luoyang471023,Henan)Abstract:Technologicalinnovationofenterprisesissimilartoecologicalbasininstructureandfunction,whichcarriesthelawsofdependentconstraints,coevolution,andrichnutritioninecotone,ete.Fromtheecologicalpointofview,thepa-perresearchesontheactivitiesofenterprisesandinteractionbetweenactivitiesandecosystemstoprovideanewperspee—tive,anewideaandamoreopenvisionandtofindsomethingnew,whichisconducivetothesuccessofbusinesstechno—logicalinnovation.Keywords:technologicalinnovation;ecosystems;innovationecosystemdomain表I河流流域与企业创新生态域的对比1企业创新生态域内涵与特征对比河流流域企业创新生态域要素构成流域内的水体、动植物、一定创新企业、政府、金融机构、流域,在地理学上,一般解释为相对河流的某的地貌等科研院所、中介等一断面的、由分水线包围的河流集水区。河流流域形态结构干流创新流,围绕创新活动的物质、支流流、信息流、价值流等是指某条河流及其支流流贯的全部地区。这两个概空间结构由分水线包围的河流集水区,企业创新活动所涉及的空间范具有实体性围,具有网络性,虚拟性念常常是通用的。根据主次关系可分为一级流域、根据地理区域可分为企业创赫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流域,一个大流域可以按系统层次性二级流域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国家包、三级流域等新系统等照水系等级分成数个小流域,小流域又可以分成更开放、耗系统内外进行着生物、物理和创新企业内外部环境之间存在小的流域等,另外也可以截取河道的一段,单独划散系统社会经济的交换着物质、信息、价值的交换分为一个流域。自然功能:调节气候、净化物质功能:为人类提供新产品功能空气知识功能:为人类提供新知识河流流域特征包括: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流经济功能:提供生产资料、交社会功能:改变人类生活方式通,具有潜在生产力文化及价值观念等域形状、流域高度、流域方向或干流方向。如果把企业的创新生态域实际上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从创新源、研发、销售到进是围绕技术创新活动而有目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入市场的流程喻为一条河流,那么,企业技术创新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有不同的特点(见表2)。活动与周边各个利益相关者、各种环境要素组成的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的技术创新生态一个虚拟的区域,就是企业的创新生态域。河流流域具有以下特征:域与企业创新生态域的对比如表1所示。收稿日期:2009—12—20,修回日期;2010一O3一lO\n190吕玉辉:生态学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域(1)虚拟性。尽管从理论上讲创新域有边界,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彼此之间有直接的营养但这种区域不像河流那样形成地理上的一个区域,物质的交流、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域它的一条支流可能来自遥远地理界外的世界其它地中的各要素在某种方式下紧密合作、功能互补。如方。企业只有同时吸收不同地区的最优生态资源,高校或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科研成果、创新信息、并进行优化,才能取得技术创新的成功。往往实力中试设备以及人才培养,企业则主要进行产品开发、强、规模大的企业技术创新域的面积较大,各种网工艺开发和市场开发,企业与高校优势互补、互利络密度大,物质、信息流充沛,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共生。资源。2企业创新生态域模型表2自然生态系统与企业创新生态域的特点比较技术创新生态域的形态结构由域内的各种企业内容自然生态系统企业创新生态域成分组成成分复杂成员围绕创新活动展开,环填种类,种群数量,物种的空间结构等构成的。如一要素为特定企业设计个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中的供应商、销售商、竞争者结构自然结构组装结构系统的目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繁荣研发、创造新产品、新知识,等,创新系统各成分之间以营养为纽带把企业与企人类生活业、企业与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构成生产者(供应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能、自然辅助能工业能稳定性稳定不稳定商)、消费者(技术创新企业)和分解者(销售者)非中心式调控.自然信息稳定机制与调控调控,生物问相生相克,中心式调控,人工调控,根据三大组成部分。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外部变化主动创新从创新生态域的形成过程来看,创新生态域是一般来说,技术创新域是在一定的制度体系下以一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为中心,在一定的技术进行,为创造利用和扩散知识而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条件、社会环境条件下,不断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组织网络,创新域的边界或者层次具有灵活性,不结构和功能的区域(图1)。局限于国家或区域的层次,也可以是围绕一定技术知识体系的网络组织。(2)目的性。企业的技术创新生态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为了完成技术创新活动这一目的而建立。正是由于这种目的性,决定了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并以此来不断调整企业的结构。自然系统是自然演变形成的,没有目的性,如生态系统、生理系统,往往其演变是由其自然系统所形成的,这些是自然的选择,而非系统目的的选择。图1企业创新生态域模型(3)可控性。当一个人工系统(企业的技术创由于技术创新生态域可以进行等级划分,一个新系统)功能减弱或不能适应外部变化时,可以通大的创新域可划分为若干个子域,如科研院所系统、过各种手段进行改造以恢复它的系统功能。这种改政府系统、中介系统、同类企业系统等,所以技术造不受时间和频率的影响,而且对系统越改造,其创新还是一个级序系统,低级系统是高级系统的子功能会越完善。系统。(4)开放性和耗散性。技术创新生态域是一种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生态域内的企业、政府、开放型的耗散结构系统,内部子系统间协同配合,中介等通过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有机组合,形成某种同时系统内外进行大量的人、财、物,信息交换,群落,在企业与环境、企业与企业之间不断进行着具有很大的协同力,形成一个“活”的、有生命力能量交换、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构成彼此之间相的、越来越高级和越来越发达的耗散型结构经济系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统。具体地说就是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既要有强大的个相对稳定的整体。技术创新域可以分为技术创新研发力量,对外又需要大力加强同科研院所、金融活动和环境两个亚系统。创新域中的技术创新系统机构、中介等社会服务机构的科技信息、人员交流,是指域内供应商、企业研发、生产到销售商等要素不断吸引系统外的资本技术等。集合,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创新域中的环境系统主(5)共生性。在生物群落中,互惠共生是指两要指除企业自身系统外政府、中介、金融、科研院\n吕玉辉:生态学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域191所有要素的集合,是生态系统中技术创新活动所必它产业、行业的发展。需的物质和能量源泉。技术创新域中的上述要素相3.3生态交错带规律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其中的技术创新活在生态学上,生态交错带(ecotone)是指相邻动是域中生态系统的核心,它决定着域中的生产力、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它具有由特定的时间、空能量活动特征和强度以及区域或国家竞争力的外貌间尺度以及相邻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程度所确定的一特征。系列特征。主要特点有:①脆弱性。在生态环境改在创新流中,上游企业的创新往往是中下游企变速率上,在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上,在生态系统业创新的基础,中下游企业往往借助上游企业创新的稳定性上,对生态变化的敏感性上,在资源竞争的产品、工艺、新知识,开展新的更高层次的创新和空间竞争的程度上,均表现出可明确表达的脆弱活动,而中下游企业的创新也往往会对上游企业提性。②丰富性。交错带中生物多样性、初级生产力、出更高的要求,迫使上游企业开展新一轮的创新。次级生产力,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对有机物质的如钢铁的生产为火车这种交通方式提供了铺路的钢降解速率都比较高。与毗邻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轨,而火车的提速则对路轨的材质提出了更高的要生态系统相比,交错地带一般比相邻群落本身更复求,迫使钢铁企业进一步创新,生产出更高质量、杂、异质和多变,信息量较丰富。因而刺激了相邻耐用的路轨等等。群落的某些物种,甚至使其他群落的种群向交错地技术创新生态域不但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带集结,使交错地带具有结构复杂、物种的数目和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且是价值流沿技术创新流循环某些生物种群密度较大、某些物种特别活跃、生产力相应较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与转换的过程,这就是技术创新的经济功能。在技对企业技术创新域来讲,交错带重要性的在于术创新生态域研究中,域中的生产力研究是一个很要注重研发与营销的作用,即两头与社会结合的部重要的内容,人们希望投入小、产出大获得垄断利分,生态最丰富,企业往往能在此发现创新源,同润,在创新域系统中,产出要靠域中的生产力来保时许多企业技术创新的失败也是由于交错带出现了证,而域中生产力则是企业环境的综合。问题,研发缺乏社会系统的支持,或者无法将新技3企业创新生态域的基本规律术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从而导致创新失败。3.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参考文献: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反映了生物间的协调关[1]杨桂山李恒鹏于秀波.流域综合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系,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础,在创新生态域间的这出版社,2004.种关系主要反映在:[2]刘友金,罗发友.企业技术创新集群行为的行为生态学研究(1)普遍的依存与制约。有相同生理、生态特[J].中国软科学2004(1):68—72.性的生物,占据与之相适应的小生境,构成生物群[3]韩福荣,徐艳梅.企业仿生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落或生态系统。系统中不仅同种生物相互依存,相[4]席酉民.企业外部环境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互制约,异种生物(系统内各部分)间也存在依存2001:10—11.与制约的关系,不同群落或系统之间,也同样存在[5]RENNINGSK.Redefininginnovation—eco—innovationresearchand依存与制约关系,亦可说它们彼此影响。thecontributionfromecologicaleconomics.EcologicalEconomics,2000,32:319—332.(2)通过“食物”而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协调关[6]金以圣.生态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系。各生物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1988:134—136.化。被食者为捕食者提供生存条件,同时又为捕食[7]何继善.产业集群的生态学模型与生态平衡[J].北京师范大者控制,反过来捕食者又受制于被食者,两者彼此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相生相克。[8]黄鲁成.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研究:生态学的思考[J].科学学3.2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研究,2003(2):215—219.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作者简介:吕玉辉(1969一),男,汉族,河南洛阳人,洛阳理工学或者说环境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影响,反过来,企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业的技术创新也会影响环境,如计算机的出现有力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其(本文责编:彭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