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 MB
  • 4页

城市空间景观设计生态学途径探析——以太原长风文化商务区为例

  • 4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垩茎垄篁!Q!垒竺箜!塑!璺篁!!i塑2一.堕城市空问景观设计生态学途径探析——以太原长风文化商务区为例史喜珍(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9)『摘要1城市工业化的膨胀,给地球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和破坏。与此同时,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反思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并iA-/g,:10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文章以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为例,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重点对3D文化岛的空间结构特点、岛上建筑、绿化以及水体的生态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实例阐明景观生态设计的重要性.并总结出景观设计的生态学途径,希望对其他城市和区域的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关键词1生态城市;景观生态设计;长风文化商务区;生态绿岛f中图分类号]TU985.1f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270(2016)02—0015埘AnalysisofUrbanSpatialLandscapeDesign-anEcologicalApproach——AnExampleofChangfengCulturalBusinessDistrictinTaiyuanSHIXi—zhen(ShanxiEngineeringVocationalCollege,TaiyuanShanxi030009China)Abstract:Theglobalenvironmentissufferingseverepollutionfromtheexpansionofurbanindustrialization.Meanwhile,withthedevelopmentofmaterialandspiritualcivilization,theconsequencesofpollutionandtheimportance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havebeenpaidmoreandmoreattention.TakingChangfengCulturalBusinessDistrictinTaiyuanasanexampleandfromtheperspectiveoflandscapeecology,thepaperanalyzedthespatialstructureof3Dculturalisland,thearchitectureontheisland,greeningandwaterecologicaldesign.Anecologicalapproachoflandscapedesignwassummarizedanditsimportancewasevaluatedinthehopeofprovidinginspirationtootherurbanandregionallandscapedesign.Keywords:ecologicalcity;ecologicallandscapedesign;Changfengculturalbusinessdistrict;ecologicalgreenisland.1概述城市化的进展.造成了城市入1:1密集、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态条件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环境的恶化使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成为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创建生态城市已成为国内外理想城市建设和追求的目标。太原长风文化商务区的建设是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是太原市向生态城市迈进的一个开拓性亮点工程。1.1景观生态设计和生态城市的概念西蒙.范·迪.瑞恩和斯图亚特·考恩给生态设计下了这样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要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fl】。景观设计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追求一种最大限度借助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Regenerativedesign.Lyle,1994)[21。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文化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t3],其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协同共生的网络,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经济高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状态。1.2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概况长风文化商务区位于太原市南部.北起长风大街南至南中环街.东西方向介于滨河西路和新晋祠路之间.总用地约3.06kin2,是集商务、行政、文化休闲、国际会展为一体的[收稿日期12016.01.11[作者简介】史喜珍,女(1964一),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nl§至三蔓堡篁!!!!!兰!塑!:望笙!!!塑!城市生态园林式综合公共功能性区域。2长风文化商务区景观生态设计2.1整体规划格局的生态设计依偎在汾河之畔的长风商务区.以“聚心、扩展、跨河”的设计策略。引人“岛”的设计理念,把汾河水引入基地,形成内河.环绕的内河构筑出抬升的文化岛中心区。以文化岛为核心,分别向西北、西和西南发散出3条轴线,形成会展中心、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和文化中心【4l。由各功能区之间的道路和内河形成的“廊道”,把几个中心区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得彼此之间形成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的顺畅交换.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2.2文化岛大平台的生态设计长风文化商务区大平台是一个功能和形式极其丰富的大型复合式立体空间,它以生态设计的理念将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的5大建筑以及地下商业网和地下交通空间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结构复杂、空间层次丰富的一个整体。它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媒介.提高了5大建筑与平台上下层空间的关联度.在建筑内部就对人车进行分流引导,在游人进出建筑的第一时间分离人群。步行者走上层,开车者走下层,避免了交通拥挤、人车相互干扰。抬升的文化岛平台形成广阔的景观开放空间,岛上山西大剧院、山西科技馆、山西图书馆、太原博物馆和太原美术馆5大建筑围绕平台中心沿内河呈C字形分布.形成具有强大向心力的文化岛中心区,为市民提供了文化艺术和休闲活动的理想场所.成为城市中心空间(其布局见图l所示)。对于下层空间,则形成功能统一的交通体系.车流快速通道提高了通行效率。简化了机动车交通管理.避免了对上层景观空间的干扰。减少环境污染。此外.各种市政设施管线安装在下层空间顶部,被大平台遮挡起来.既是对设施的保护,也使环境更加整洁美观。与大平台相接的跨河景观步行桥.采用技术先进、造型独特的DNA分子螺旋式结构.由2条弧形的人行步道把滨河两岸连接起来.为游人跨河进人文化岛提供了极大便利,更为商务区增添了一道独特风景.如图2.内河太原美术馆山西图书馆文化岛平台山五大剧院太原博物馆汾河山西科技馆西干渠图l以文化岛平台为核心的长风文化商务区局部平面图图2跨河步行桥大平台复合空间设计非常人性化。上下层有多种通行方式.如露天步行台阶、透明玻璃防风雨电梯、垂直升降电梯、景观趣味斜坡等,把人与环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游人可以非常方便地上下平台并通达各大建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3D动态空间。这种规模宏大、功能和形式极其丰富的3D空间在中外景观设计中都比较罕见.获得亚洲人居环境协会和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公室联合颁发的“2010亚洲都市景观奖”。2.35大建筑的生态设计文化岛平台上的5大建筑在充分体现山西地方文化的同时.格外重视景观美学和生态效应,形态各异的建筑物与平台绿化相得益彰,成为景观结构的重要组成。它们以低碳、环保、节能的新型建材和科学先进的构造,构筑起各自独具特色的建筑空间.像5颗明珠镶嵌在绿岛之上。以太原美术馆和山西图书馆为例进行分析。2.3.1太原美术馆太原美术馆建筑造型宛若晋中梯田层层叠叠蜿蜒曲折.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并与自然环境高度协调与融合。建筑表皮由矩形、三角形等石材铝蜂窝复合板构成幕墙.墙内侧采用抗紫外线柔性复合防水卷材进行密封,墙体采用保温层、气密层、吸音层、防水层多层构造(如图3),形成集节能、防噪、防水等功能于一身的富于变化的岩石状外立面效果(如图4)。室内大厅的共享空间采用玻璃顶棚,使室内大面积得到自然采光.有效节约电能消耗。新型复合材料和绿色环保建材与建筑技术的结合,使建筑在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有效减少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图3建筑外墙构造\n江苏建筑2016年第2期(总第175期)17效.最大程度地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l层大厅通透的玻璃闭照明电路四。建筑从多方面体现出生态设计理念。墙面。使室内外环境相互渗透,互为借景,彼此衬托,营造出2.4绿化的生态设计艺术氛围浓厚的生态景观空间(如图5)。长风文化商务区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图墨鬣蘸i图4太原美术馆建筑外观图5室内外环境相互渗透2.3.2山西图书馆山西图书馆设计灵感源于对汾河边沉积岩的联想.建筑大气磅礴,如岩石般浑然天成。形似层层书卷。象征人类文化数千年的积累与沉淀。以山西石窟文化作为外墙设计元素。体现出山西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l层大厅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使室内空间通透而敞亮.增加了室内外空间的交流。与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折线形建筑在3D文化绿岛上形成一道独特的大地景观(如图6)。从建筑技术方面而言是一个典型的节能环保工程,如:将减震隔音垫加到混凝土内,可有效减缓地震冲击且无行走噪音:屋顶植被和建筑外立面双层隔音玻璃有效提升了建筑整体保温、隔热和隔音降噪能力:电气智能化控制系统在阳光充足时自动关图6山西图书馆大地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以及水生植物合理配置.构筑出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大面积绿化坡地与内河自然衔接(如图7)。使河水与绿地土壤之间形成物质与营养的联系。便于物质和能量交换。保护了生态的多样性。大平台文化岛绿地结合中心广场和各重要建筑.形成了整个商务区域的中心。在岛区平台上留出多处大小不等造型各异的多边形孔。孔下部的l层空间进行绿化,地被植物、灌木、乔木进行合理配置.既解决平台下层空间采光通风问题,又可将岛上绿化延伸到下层空间.形成立体绿化。构筑层次丰富的绿化格局。达到净化空气,吸声降噪。调节局部小气候,美化环境的生态学功效。图7绿化与内河水景自然衔接以山西大剧院为轴心的东西向中央轴线构成了平台绿化的核心。该轴线向东跨越滨河西路与汾河公园连为一体.并与跨河步行桥连接.继续延伸到汾河东岸。为汾河两岸居民和游人进出文化岛架起了最便捷的桥梁:向西跨越新晋祠路.将路西侧的用地纳人中央景观序列。同时引领西部广阔区域的进一步开发。整体景观以大面积的广场为基调。结合绿化。配以大型喷泉、雕塑、跌水以及艺术化设施等造景元素,展现了气势恢宏、生机勃勃的城市形象。大平台设计重视对人的关怀。以人体工程学为依据,把握绿化环境、设施及小品的尺度设计.游人处于其中会产生亲切感和舒适感。结合交通动线网络,汇聚城市活力能量.使长风文化岛成为太原市一个非凡的核心文化景观、民众活动交流的平台和极具活力的生态绿岛。2.4水景系统设计汾河、内河是商务区生态景观格局形成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为了增加城市水岸的可及性。通过活化内河景观.设置亲水平台和跨河桥道.创造文化岛平台与城市界面的连接。为游客步行跨河上岛提供了极大便利。文化岛上核心区域,利用各种大型水体等多层次的景观元素.整合文化岛平台上不同风格与功能的建筑语汇及空间需求.为城市居民和游客创造优美舒适环境。3城市空间■观规划设计生态学途径讨论\n18江苏建筑2016年第2期(总第175期)3.1城市规划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为前提多气候。应充分利用环境气候条件,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应本着对后代和其他生物自然能源的利用.最大化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还负责的态度,尊重当地自然环境,节约资源,维护当地生态能对改善城市环境污染起到积极作用。增加绿化面积是创系统的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本案在保护汾建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而浅色建筑外墙极易被雨水和灰河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巧引汾河水形成内河.既维护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又丰富了城市景观空间。提升了环境质量。3.2以可持续发展眼光进行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及景观设计应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并紧密结合地域文化进行适度开发.既要满足当前需要.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又不对后代构成威胁。长风文化商务区正是以全球性视野.结合太原经济发展和地方特色进行的适度开发.旨在把太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成为可持续的生态安全与健康美好的城市。3.3保护和建立多样化地域生境系统保护和建立多样化地域生境系统.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人类自己。太原长风商务区建设中,把汾河、西干渠等资源纳入规划范畴加以保护和利用.结合多种形式的绿化和各种造景手法.形成了自然生态景观环境。维护了“三流”的交换。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3.4综合利用水资源对于身边的水资源我们不仅要爱护,更要合理利用.使之发挥更大作用.造福百姓。作为山西母亲河的汾河自北向南贯穿太原市.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为太原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长风商务区巧引汾河水形成环岛内河.既有生态学功能.又是构成景观的一道亮丽风景.如图8所示。图8环岛内河景观3.5增加绿地率植物具有制造氧气、吸收有害气体、吸附灰尘、防风降噪、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小气候的生态学功能。绿化在城市环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绿地覆盖率是衡量一座城市或一个环境优劣的一项重要生态学指标,具有其它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局部景观设计中,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以提高景观环境的生态学质量。4思考和建议太原地处华北地区.具有北方典型的阳光充足、雨少风尘污染.利用成熟的垂直绿化灌溉技术适当增加建筑外墙垂直绿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样既可以扩大景观空间绿化面积、改善局部环境小气候,提高建筑隔热能力,也可减少雨水对建筑外墙的污染,软化建筑.美化环境。例如美术馆西南侧外墙.由于其局部特殊的阶梯造型.雨水由上到下形成一条条污迹带.长期污染墙面.影响建筑和环境美观(如图9),利用垂直绿化技术,即可改变现状,还可丰富图9美术馆被雨水污染的外墙景观绿化空间层次.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绿色生态景观。5结语太原长风文化商务区是太原市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个示范工程.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思想为建设的总体思路,特别是大型复合式生态绿岛的设计、水资源的利用以及跨河、扩展、聚心的设计策略独具匠心,对于其他城市和地区景观规划设计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参考文献【1】张光俊.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破坏现象及对策研究IJ].福建建筑,2011(3).【2】俞孔坚.绿色景观:景观的生态化设计Ⅱ】.建设科技,2006(7).【3】朱雷.镇江城市休闲广场设计研究【D】.华侨大学。2007.【41"R风文化商务区讲解稿【oL】.【5】赵桂军,陈再权,梁晓霞.高科技铸就低碳样板工程【M.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11-23.【6】曹瑞忻,汤重熹.景观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5.r71俞孔坚,追求场所性:景观设计的几个途径及比较研究D】.建筑学报,2000(2):45—48.【8】董丽,王向荣.低干预·低消耗·低维护·低排放——低成本风景园林的设计策略研究Ⅱ】.风景园林论坛,1994—2013: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