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4.06 KB
- 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2014年第15期ScienceandTec科hn技olo管gy理M研an究agementResearch2014No.15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4.15.028高科技企业提升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水平的系统对策从生态学的视角陈华,涂强楠,易平(1.南昌大学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31;2.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江西南昌330099)摘要:从生态学的视角阐述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内涵;从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过程出发,提出影响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四大因素:对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投入程度、共享意愿、学习能力、共享与扩散的渠道,针对这四大因素建立系统动力学基模,进行反馈分析,揭示各因素对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影响,找出阻碍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反馈环;在此基础上,借鉴生态学原理提出改善反馈关系的对策,以达到提升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水平的目的。关键词:技术管理;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系统动力学;生态学原理;中图分类号:F270;F2o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7695(2014)15—0133—07SystematicCountermeasuresofHigh——techEnterprisestoImprovetheTechnicalKnowledgeSharingandDifusion——fr0mthePerspectiveofEcologyCHENHua,TUQiangnan,YIPing’(1.SchoolofManagement,NanchangUniversity,Nanchang330031,China;2.InstituteofEconomicandTrade,NanchangEngineeringCollege,Nanchang330099,China)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ofecology,thispaperexpoundsthemeaningoftechnicalknowledgesharinganddiffusion,putsforwardfourfactorswhichinfluencethetechnicalknowledgesharinganddiflusion:theinvestmentdegreefortechnicalknowledgesharinganddiffusion,sharingwilling,learningability,channelsofsharinganddiffusion,establishesfundamen—talsystemdynamicsmodelshasedonthefourfactors,triestoanalyzefeedbackloops,revealstheimpactofvariousfactorsonthetechnicalknowledgesharinganddiffusion,andfindsoutthefeedbackloopswhichrestricttechnicalknowledgesha—ringanddiffusion.Thenbasedonecologicalprinciples.thearticleputsforwardrelevantcountermeasurestoimprovefed—backrelationship,inordertoimprovetheleveloftechnicalknowledgesharinganddiffusion.Keywords:technicalmanagement;sharinganddiffusionoftechnicalknowledge;systemdynamics;ecologicalprinciples高科技创新矩阵小组并行协作的创新模式决定强、扩散不充分、渠道不畅通等难题,并且这些问了创新成功关键之一在于技术知识扩散和共享⋯,题在实践中一直难以解决。高科技企业作为新兴的而在我国的很多高科技企业中,技术知识的扩散和企业类型,自身积累的管理经验不很充分,因而需共享存在着一些障碍,造成知识流动不畅,知识共要学习与借鉴外部的理论和规律,按照其行为模式享程度不高,影响了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效率。在瞬行事。息万变的高科技市场,企业若不能快速应对市场变“十八大”上,“生态文明建设”被提为国家战化进行高质量的创新,对高科技企业来说是致命的略,如何“将生态学的方法论运用于社会经济建设打击。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是一个复杂各领域”成为研究的新趋势。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目前我国的高科技企业普遍存在对技的自组织系统,自始至终地遵循生态系统自生自发、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投入上缺乏持续性、共享意愿不收稿日期:2013—12-09。修回日期:2014—03—3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学视角下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研究”资助课题(11BGL04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生态学原理对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的借鉴和优化研究”(2013M541878)\n134陈华等:高科技企业提升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水平的系统对策——从生态学的视角繁殖生衍、遗传变异、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规律者)出发,找出影响组织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最演化并通过自我反馈达到动态平衡。且生态系统经直接因素即:对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投入、共享过长期的演进,成为结构复杂、功能强大的生命系意愿、学习能力、共享与扩散的途径。针对这四个统,具有有序、稳健、资源利用有效、生态理性等因素建立系统动力学基模J,找出制约技术知识共特点。因此,高科技企业借鉴生态系统的某些原理享与扩散的反馈环。和规律来指导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管理,2.1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共享和扩散投入的“成长对优化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管理行为,提升创新管上限”基模分析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科技企业对技术知识共享和扩散的投入主要将生态学的理论用于知识管理,近年来已有学包括:资金、设备、管理和重视程度,它构成一个者提出。陈建东于2009年提出了“知识管理生态“成长上限”基模,如图1所示。该基模中的反馈回学”的概念。他认为“知识管理生态学强调从生态路有:学的角度来研究和探讨知识及其管理方面的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等”,“知识管理生态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知识管理,但其最终目的是形成知识管理的生态效应”,而生态学中有哪些具体原理可以借鉴于知识管理中哪些具体行为却从未有人进行研究,因而生态学的方法论运用于知识管理行为的研究深度有限。鉴于此,本文尝试将“生态与管理结合”的研究深化,借助系统动力学基模分析,具体阐述如何运用生态学各原理指导和优化技术知识管理行为1生态学视角下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内涵图1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投入。。成长上限,,基模在生态系统中,群落中生物个体之间在捕食和防御过程中相互协作、共享信息及其它资源,形成①对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投入程度—技术一种长期、稳定的种群关系,这种关系能够让生物知识共享与扩散量—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对外个体之间取长补短以求得生存、共同发展J。技术优势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净利润—对高科技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并得到持续发展,同样需要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员工之间的相互默契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投入程度。即:随着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投入增加,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量增配合、并行协作,将技术知识与其他知识融合,形成长期、稳定的组织关系,才能实现创新并得到持多,促使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一个正反馈环路。续发展。因此,从生态学视角对“技术知识共享”定②对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投入程度—技术义,即:类似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群居生物,高科技知识共享与扩散的成本一企业净利润___对技术企业中员工通过相互之间分享技术知识和其它知识,知识共享与扩散的投入程度。即:技术知识共享与取长补短以追求群落共同发展的一种协作行为。“技扩散成本制约着对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投入,从术知识扩散”即: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流”通过而制约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量,是一个负反馈环路。一定的介质在企业员工之间传播、推广和应用的过程。它承担着把技术知识从拥有者(知识源)传递③对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意识对技术知到接受者,使得接受者分享并掌握技术知识,推动识共享与扩散的重视程度—对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技术知识共享的实现。通过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高科技企业员工之间形成一个长期、稳定、持续发散的投入程度—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量—技术展的群落。创新能力企业对外技术优势___满足感—对2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共享和扩散障碍的系统动力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意识。即:员工技术知识优学基模分析势满足感制约着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是一个负反馈环路。影响企业技术知识扩散和共享的因素很多,各2.2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渠道的“成长上限”基模因素对不同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的。本文从技分析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过程(发送者、途径、接收共享与扩散渠道是使技术知识能够实现迅速交\n陈华等:高科技企业提升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水平的系统对策——从生态学的视角135流和广泛传播的基础条件。它受到技术知识供给、对新技术知识的理解消化能力是不同的,在此统称交流平台和保密限制三大因素的影响,构成技术知为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模型也是一个“成长上限”识共享与扩散渠道的“成长上限”基模,如图2所基模,如图3所示,其存在的主要反馈环路有:示,其反馈环路有:识\\/肭保凋’员工变流的拄术知识供给量—\机舍和频率蕊交瓶道的畅通程度识一力现有平自对拽未知识共辜与扩散的限制程度邮、交流平台的需带量~~图3学习能力“成长上限”基模图2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渠道“成长上限”基模①学习能力—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效率①员工技术知识获取的便利程度—-员工利用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量一技术知识差距_矗认知技术知识的欲望—试图学习技术知识的人数_-_障碍一理解与消化知识的能力一学习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增强促进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是一个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量—对高科技人才的渴望程度正反馈环路。—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技术知识的供给量—②学习能力—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效率_-_员工技术知识获取的便利程度。即:随技术知识供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量—更新技术知识的欲望给量的增加,技术知识扩散不断增强,是一个正反馈环路。___对新技术知识的需求一÷对新技术理解的难度②员工技术知识获取的便利程度—员工利用—理解消化知识的能力学习能力。即:对新技术知识理解的困难阻碍了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技术知识的欲望—试图学习技术知识的人数是一个负反馈环路。知识交流平台的需求量—现有平台对扩散与共享③学习能力—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效率__.的限制程度一交流渠道的畅通程度员工交流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量一技术知识差距一危机的机会和频率—员工获取技术知识的便利程度。感一求知惰性—学习动力一学习能力。即:即:平台的有限性对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形成了制员工的求知惰性减弱了学习动力,抑制了技术知识约,是一个负反馈环路。共享与扩散,是一个负反馈环路。③员工技术知识获取的便利程度___员工利用2.4共享意愿“两败俱伤”基模分析共享意愿是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管技术知识的欲望—试图学习技术知识的人数—理中最重要的主观因素。在高科技企业的组织内部,技术知识需求量—对技术知识的开放要求技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虽然都是各司其术知识开放程度—企业内部技术知识的外泄隐患职、相互协作使得企业正常运营,但技术知识尤其是特有的高新技术知识,是员工的核心竞争力,是.-对技术知识的保密要求一员工获取技术知识获得“种内”竞争优势的最大法宝,因此是不愿意的便利程度。即:对技术知识的保密要求限制了技共享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高科技企业当中,被术知识进一步共享与扩散,是一个负反馈环路。称之为“技术知识独享障碍”。因此,克服技术知2.3学习能力“成长上限”基模分析识独享障碍是提升技术知识共享意愿的关键。技术学习能力作为影响技术知识共享和扩散的另一知识独享模型是一个“两败俱伤”基模,如图4所重要因素,拥有不同背景的组织或个人学习动能和\n136陈华等:高科技企业提升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水平的系统对策——从生态学的视角示,其主要反馈环路如下:乙的技术优势。技术知识壁垒影响甲乙对技术知识的汲取量,形成技术知识共享和扩散的恶性循环。3借鉴生态学原理构建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对策基模根据彼得·圣吉基模理论,对“成长上限”基模的解决原则是:不要去推动“增强(成长)环路”,应该要除去(或减弱)限制的来源;解决“两败俱伤”基模的杠杆解是寻求一个双赢政策,将对方的目标也纳入自己的决策考量中,使对方感觉威胁的降低,能够改变对立局势升高的恶性循环局面J。3.1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共享和扩散投入“成长上图4技术知识独享“两败俱伤”基模限”基模的改善及对策分析如图5所示,改善此投入“成长上限”基模的①甲的技术优势—甲对优势技术知识的保密对策如下:程度^__甲相对于乙的优势—乙的学习意识—乙汲取的技术知识量—-乙的技术优势—乙对优势技术知识的保密程度—乙相对于甲的优势—甲的学习意识—甲汲取的技术知识量__-甲的技术优势。即:甲乙形成恶性竞争,甲乙对技术知识保密加深,随着反馈甲乙汲取的技术知识量减少,这是一个正反馈回路。②甲的技术优势—甲被认可的程度—甲被激励的程度一乙相对于甲的优势—甲的学习意图5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投入“成长上限”的改善基模识—甲汲取的技术知识量—甲的技术优势。即:(1)借鉴生态学“中度干扰理论”,制定科学随着甲的技术知识优势增强,乙相对甲的优势减弱,工作目标保持员工危机意识甲的学习意识降低,甲汲取的技术知识量减少,是“中度干扰理论”认为干扰引起群落的非平衡一个负反馈环路。特征,能维持物种健康持续发展及多样性,例如③乙的技术优势一乙被认可的程度___乙被“狼群效应”,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为了防止狼激励的程度一甲相对于乙的优势—乙的学习意群吃掉羊群,而把狼群给消灭,结果将适得其反,羊群体质下降、瘟疫蔓延,繁衍能力与生存能力下识—乙汲取的技术知识量___乙的技术优势。即:随着乙的技术优势增强,甲相对于乙的技术优势减降,最终导致数量锐减。这是因为狼群灭绝以后,弱,乙的学习意识降低,乙汲取的技术知识量减少。没有天敌的“激励”,羊群生存的意识与能力严重此“两败俱伤”基模看上去能够激发组织内员弱化的结果。然而重新引入狼群之后,羊群又得以工之间相互比拼、互相赶超,但这只是一种短期现健康的生存。象。由于甲乙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技术优势,甲乙对在高科技企业中技术创新成功后,常常会产生技术知识保密程度逐步加深,产生了技术知识壁垒,满足感,淡化竞争意识和对创新的持续投人。结果形成如下两个阻碍自身成长的时间延迟的负环路:高科技企业将像失去“狼群威胁”的“羊群”一样④甲的技术优势—甲对技术知识的保密程度生存能力弱化。高技术企业若要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持续发展下去,必须制定科学明确的技术知识壁垒一甲汲取的技术知识量—甲的技战略和工作目标,关注前沿技术、关注市场需求、术优势。⑤乙的技术优势乙对技术知识的保密关注竞争对手,时刻保持一定的危机感,让竞争的程度—技术知识壁垒一乙汲取的技术知识量“狼群”存在,淘汰不思进取者,鞭策“羊群”不\n陈华等:高科技企业提升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水平的系统对策——从生态学的视角137断前进。如图5所示,引入科学的工作目标后,满高。②食物链越多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途径越足感降低,对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意识增强,从多、整体利用率越高。③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而减弱环路的负反馈作用。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越不容(2)借鉴“生态因子共同作用”原理,提高技易发生大的波动。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效率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路径也形成网“生态因子作用”理论认为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络结构_6J,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以企业技术创新过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相程为中心,从销售部门进行新产品市场需求分析一互制约。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阳光、二氧化碳研发部门创新设计一生产部门生产一新产品售后服及水分等多个因素影响,只有在各影响因素达到均务。二是项目矩阵结构,围绕一项创新产品,组建衡水平时,光合作用的效率才能达到最好。创新小组,由企业不同部门的精英组成,各司其职由于企业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受到多方面因素且又耦合联系,共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三是不的影响,如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同研发小组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同部门之间协作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组织机制等。仿效光合作用配合。技术知识在共享与扩散网络食物网极其相似。效率原理,降低共享和扩散的成本也要从多方面着借鉴“食物网”原理,在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网络手,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企业文中,减少传递的层级;丰富网络中横向交流的链条;化营造、组织结构和组织机制得到配套与协同发展,以项目为中心建立丰富的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能综合提升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效率,力求降低共流渠道”,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食物网”越丰享与扩散的成本,效果达到最佳,从而削弱环路②富发达,越有利于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如图6所的负反馈影响,打破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投入“成示,加强共享与扩散网络设计,能够增强交流渠道长上限”,如图5所示。的畅通程度,削弱负反馈环路的影响。3.2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渠道“成长上限”基模的(2)借鉴“他感”原理,拓宽与深化非正式共改善及对策分析享与扩散渠道J如图6所示,改善此渠道“成长上限”基模的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他感作用”,对策如下:即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这种作用是种问关系的扩散机耷制的网络//一部分,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大的应用作用。例如,有些物种搭配种植会产生相互抑制作用,而有些物{组织内部技术知种搭配种植会产生高产的效果。识外泄的5色忠在企业组织构成的“群落”当中,人与人之间女流渠道的畅通程度也存在“他感作用”,来促进或抑制其他人(物种)f的生长方向。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选择知识贡献典范利用“他感作用”影响周围员工,激励组织成员享与扩散的限制程度II一学习效仿,随着员工间的交流增加,在组织内部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非正式渠道被拓宽、深化。同交流平台的需求量时为防止不利于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不良行为或拓宽与}幕化非\恶习在组织内蔓延,也要及时实施惩罚,剔除“毒正式文流渠道~瘤”的负面“他感作用”影响。如图6所示,拓图6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渠道“成长上限”的改善基模宽与深化非正式交流渠道,能够减少有限平台对技(1)借鉴“食物网”原理,建设正式共享与术知识共享与扩散的限制程度,削弱负反馈环路的扩散网络影响,打破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渠道的“成长上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通过食物传递形成一种错限”。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像一张错综复杂的3.3学习能力“成长上限”基模的改善及对策分析网把所有生物都包含在内,使它们彼此间都有某如图7所示,改善此学习能力“成长上限”基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构成食物网。食物网具有模的对策如下:以下特点:①食物链越短,能量传递的效率越\n138陈华等:高科技企业提升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水平的系统对策——从生态学的视角以分为:电子化、结构化、标准化三个步骤。电子化就是将相关技术知识通过文字输人或扫描的方式垃盔器忸忸一攀\\形成电子文档,建立相关的目录系统进行计算机收、1三翌⋯录并且能够进行检索,通过一定为知识库提供知识资源。结构化就是将电子化、数字化的知识进行分类整合。标准化就是建立统一的编码库¨,制定编\{I一怛码的方法和使用规范,包括编码的使用范围、特殊字符所代表的含义、编码的不同组成部分等。如图德/认解7所示,通过对技术知识有效编码,能够有利于技术知识的准确翻译和表达,消除传授者与接受者之~间的沟通障碍,也达到增强反馈环①的正反馈作用。3.4共享意愿“两败俱伤”基模的改善及对策分析图7学习能力“成长上限”的改善基模如图8所示,改善此“两败俱伤”基模的对策如下:(1)借鉴生态学原理,为保持“顶端优势”,积极学习外部先进技术知识生物界中,大多数植物都有顶端优势现象。对于植物个体来说,主干和侧枝繁多,但为了整体生长良好,光合作用充足,一般植物最顶端所供给的水分、营养和光照都是最充足的,只有通过顶端不断的生长才能促进整体的生长。暇一(一@一j\\(高科技行业技术知识更新快、竞争激烈,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可仿效植物顶端优势原理,通过“顶端”不断学习引入先进技术知识来增加“阳丰⋯:⋯光”。如图7所示,通过各种方式引入外部先进技术知识,能让组织内部感觉到技术知识的差距,加强了反馈回路①的正反馈作用;同时组织内部的这种技术知识差距,能增强企业内部成员的危机感,从图8技术知识共享“两败俱伤”的改善基模而达到减弱反馈回路③的负反馈作用。进而消除学(1)借鉴生态学“营养级”理论和“生物迁习能力“成长上限”。(2)借鉴生物信息的编码原徙”理论,构建扁平化、柔性化、开放性的组织结理,对技术知识进行有效编码构,建立人员“迁移”的组织机制,打破技术知识不同生物的性状各不相同,例如人体有卷发与壁垒,促进技术知识共享和扩散。直发、黑皮肤与白皮肤、蓝眼珠与黑眼珠等大约十①借鉴“营养级”理论构建扁平化、柔性化、万种生物性状,这些性状是由十万种蛋白质决定的。开放性、灵活性的组织结构。生态学中能流在一个而决定人体性状的十万种蛋白质仅由二十种氨基酸营养级向更高营养级传递的时候存在能量递减规律。通过不同的排列来构成的。几个、几十个到几百个技术知识也具有能流特性,且在传递过程中发生耗氨基酸以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组成一条条长长短散。而传统职能化组织结构由于层级职能划分过多,短的多肽链。多肽链又可盘旋折叠,形成蛋白质的部门界线清晰刚性导致知识内部流动的困难。为打高级结构。这种生物信息的编码方式,如下:破这种相对阻塞的格局,减少技术知识传递的耗散原子原子团..,、氨基酸成本,需要改变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缩减组织层次,4种一4种一J、刀’丁一20种一扁平化组织结构,缩短信息传递路径,打破内部层大分子:蛋白质(=生物性状)级与部门界限,围绕创新产品设立矩阵式项目组,几万种几万种从不同部门内抽出员工组成,形成网络状的交流渠仿效生物编码原理把生物体的性状看作是产品道,便于技术知识共享和扩散。或信息的功能、结构与性状,把技术知识比作生物②借鉴“迁移”理论建立开放、柔性的组织机性状赖以实现或表达出来的的生化物质基础,那么制。自然界中,动物扩散主要有三种形式:迁入、对技术知识也可以进行编码,准确表达性状。通过迁出和迁移,使得种群和种群间的个体得以交换,把复杂的甚至隐性的技术知识进行拆解,使技术知以防止长期近亲繁殖而产生的不良后果,补充或维识接受者容易搜索、学习及消化吸收,降低了技术持在正常分布区以外的暂时性分布区域的种群数量,知识理解的难度。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进行编码可\n陈华等:高科技企业提升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水平的系统对策——从生态学的视角139扩大种群的分布区。借鉴这一原理,高科技企业在识共享与扩散的内涵;利用系统的、层次的、动态项目执行时分属不同“种群”的员工“迁入”项目反馈的分析方法,找出影响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共组,随着项目的进程需要,人员随时增加与调配。享与扩散最主要的四个障碍因素即:对技术知识共项目结束时,临时项目组员工“迁出”各自岗位。享与扩散的投入不足,共享意愿不强,学习能力不建立轮岗制度,允许不同技术员工在不同部门之间强以及共享与扩散渠道不畅通。找出存在障碍的反轮岗“迁移”。这些组织机制扩大了技术知识获取馈关系,构建了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投入“成长上范围,打破技术知识“近亲繁殖”的桎梏,有利于限”基模,技术知识独享“两败俱伤”基模,学习不同技术领域员工知识共享和扩散。如图8所示,能力“成长上限”基模以及渠道“成长上限”基通过构建扁平化、柔性化、开放性灵活的组织结构模;在此基础上,借鉴生态学相关原理提出了若干和组织机制,削弱组织中技术知识壁垒的阻碍作用,管理对策,来改善反馈环路。但在研究过程中,很从而达到削弱反馈回路④和⑤的负反馈对自身发展多因素以及因素之间影响关系的强弱无法进行量化。的限制。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通过对基模进行顶点赋(2)借鉴生物“群居”原理,建设和谐的“群权,将其影响关系大小量化,加深对高科技企业技居”型企业文化术知识共享与扩散问题的研究。生物界存在着一种“群体”的生活方式,成员在生活中进食、睡觉、迁移等行为都以集体为单位,参考文献:彼此间相互关照,相互协作,比如:猴、狼、羚羊、[1]许庆瑞,徐静.嵌入知识共享平台,提升组织创新能力[J].科学管理研究,2004,22(1):14—15蜜蜂等。动物群居生活有助于:回避捕食者,相互[2]陈建东.知识管理生态学初探[J].科学管理研究,2009,27报警,共同防卫;联合狩猎,信息交换,获取食物;(1):67—70相互刺激达到各对配偶间的同步或在同期育雏,共[3]杨持.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同监管;成员之间劳动分工,共同协作,完成任务,『4]PETERM,SENGE.Thefifthdiscipline—TheartandpracticeoftheLearningOrganization[M].CenturyBusiness,1993传播经验。[5]贾仁安,丁荣华.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性复杂分析[M].一个“群居”方式的形成并非简单的整合与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情维系,而是淡化了个体,建立起一个共同的潜意l61COWANR,JONARDN.NetworkStructureandtheDifusionof识和潜规则,这种潜意识和潜规则在高科技企业中Knowledge『J].JournalofEconomicDynamics&Control,2004,就是“群居”型企业文化,即:共同价值观和归属28(8):156—162[7]KIMH,PARKY.StructuralEffectsofR&DCollaborationNetwork感,将分散的个体目标同一为企业目标。以克服技onKnowledgeDiffusionPerformance[J].ExpertSystemswilhAp—术知识独享心理,在团队内部形成一种资源共享、plications,2009,36(5):23—26相互协助关系,共同获取知识。如图8所示,此对[8]MOENAERTRK,eta1.CommunicationFlowsinInternationalProd策有利于削弱负反馈环路④、⑤,削弱技术知识uctInnovationTeams[J].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壁垒。ment,2000(17):188—193[9]COHENDETP,MEYER—KRAHMERF_TheTheoreticalandPoli-(3)借鉴“互利共生”种群关系原理,建立合cyImplicationsofKnowledgeCodification[J].ResearchPolicy,作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2001(3O):45—48生态系统中生物种间普遍存在着一种“互利共[10]NONAKAI,TAKCUCHIH.TheknowledgeGreatingCompany:生”的关系,是物种间不同物种的个体生活在一起HowJapaneseCompaniesGreatetheDynamicsofInnovation[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彼此受益,这种关系建起了强大的生长能力或防御[11]吕卫文.国外知识编码研究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能力。2007,24(4):33—36组织中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一般是缺乏动力的,[12]FANGSHIHCHIEH.TheNatureofKnowledgeManagement:Gover—因为技术知识传递者担心荣誉、地位、技术优势等ningtheOrganizationalKnowledge[Jj.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2008(2):33—37的丧失。若借鉴“互利共生”原理,对甲乙采取合作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如图8)¨,将两者利益作者简介:陈华(1975一),女,安徽淮南人,教授,博士,主要研捆绑在一起,使甲、乙双方将对方的目标纳入自己究方向为创新管理、技术管理;涂强楠(1989一),女,江西南昌决策考量,就可消除来自对方的恶性竞争的压力,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与企业管理;易平从而削弱技术壁垒形成,促进技术知识共享与扩散。(1987一),男,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4结论本文在生态学视角下阐述了高科技企业技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