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50 KB
  • 11页

对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平原水资源调配规划的探讨

  • 11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对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平原水资源调配规划的探讨新疆阿克苏地区水利局李于洁[摘要]我国是水资源缺少的国家,且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文章提出黄河下游经济用水和冲沙用水,调整到黄河上、中游,黄河下游的用水,由长江中游三峡水库供水,黄河下游用满足后,将下游用水置换与黄河中上游用水的西北六省区,这将彻底改变黄河流域缺水面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缺水,先由通天河调水解决,后备水源不足,继续由雅鲁藏布江中游怒江上游、澜沧江上游和金沙江补充。[关键词]中国西部南水北调小西线大西线调水前言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增加、生态环境恶化和国土资源短缺危机,全国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东部的狭小平原地区,早已不堪重负。根据人口预测,我国人口还要增加三亿人,而耕地面积由于水利、交通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每年都在以几万亩、上十万亩的速度递减,中央提出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难以保证的。16亿人吃饭问题要有新的出路.在20世纪初,制定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对水资源的利用时,有决策部门的权威专家认为:“就我国未来16亿人口的发展形势看,没有大开荒、大移民以至兴建大西线调水的现实必要性”,“在未来50年内东、中、西三线可以满足用水需求,50年以内,从西南诸河调水尚无必要”。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对现在水资源宏观配调研究规划,带来错误信号。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适时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研究,积极推进一批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建设,着力解决西北等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解决西北等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文章提到将黄河下游之水,调整与黄河上中游用水,黄河下游用水,由长江中下游供水,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由西南诸河上游供水,则将改变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水资源分布不合理的局面。一、黄、淮、海平原地区水资源调配规划-11- 黄、淮、海平原地区即黄河下游两岸海河平原及淮河中下游地区,有土地面积5.8亿亩,其中有耕地面积3.5亿亩,是我国农业最发达地区之一,该区水资源分布,有海河流域,淮河流域上、中游和黄河流域下游,由于水资源匮乏,从外流域调水,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东线工程和引江济淮工程等。东线一期工程调水90亿m3,二期工程191.5亿m3,中线工程近期引汉江水147.5亿m3,二期工程从三峡水库引水,可增加到400-500亿m3。有研究资料表明,西线调水工程解决西北六省区缺水及黄河冲沙用水,与中、东线调水工程单方水投资相差5-6倍,且西线水资源有限,应就近解决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河流域下游用水,可由长江三峡水库之水解决。早在1954年8月,国家计委同黄河水量分配关系密切的12个省(区、市)计委协商拟定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这个方案还袭用至今。黄河可供水量500亿m3分配方案单位:亿/m3省(区)项目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分配合计冲沙用水分配水量14.10.430.44058.63843.155.47020.0-370210从上表分配中,黄河上、中游青海、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等西北六省区,统筹分配用水224.6亿m3,黄河下游河南、山东、河北等三省统筹分配用水145.4亿m3,其余是黄河下游冲沙用水210亿m3。原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陈传友研究员是著名的水资源专家,是南水北调东、中、西线研究创始人之一,陈传友研究员新提出南水北调由“四横三竖”格局改为“四横一竖”格局,即中线工程一条线串连起来,替代东线和西线引水工程,其设想是:延长中线至长江三峡水库,从三峡水库调出水量200亿m3,其中40亿m3替代东线过黄水量,缓减东线过黄水质不好的压力,160亿m3保证目前黄河下游供水,即保证黄河下游河南、山东、河北、天津150亿m3应分配水量。陈传友教授新的建议,贯彻了我国著名水利界泰斗——林一山老前辈“将黄河中、下游水量吃光喝光思想”是南水北调工程新思路。-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长江三峡延伸引水以后,包括东、中线调水工程,由长江向黄河下游供水,黄河下游用水满足后,将下游用水量置换与黄河上中游六省区,这将彻底改变黄河上中游用水紧张的局面。黄河上中游六省区用水水紧张局面改变后,也可以不用斥巨资修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陈传友的新建议观点,也见诸黄伯明——《关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至黄河的新建议》文章,该文章在“长江科学院”院报发表。但是,黄委目前治黄的思路是:为了维持黄河健康的生命,使黄河下游河床不淤高,河流不断流,制定了黄河上、中游六省区限额用水方案。即黄河水量580亿m3,与流域内11个省、市、区分配水量370亿m3,为了黄河下游输沙和不断流,分配水量210亿m3,将黄河泥沙送入大海。黄河上、中游六省区缺水,用长江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之水,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补充六省区用水,并补充黄河下游生态用水,这是当前黄委治黄思路。以上综合林一山和陈传友治黄思想,治黄思想改变了黄河、长江水资源配置大格局,大格局的特点是:黄河210亿m3的输沙用水(即生态用水)调整与黄河中、上游六省区,用黄河中、上游治理黄土高原小流域经验,将黄河中、上游六省区水量就地吃光喝光,再不会有西北六省区缺水,再不用兴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黄河下游和华北平原的用水,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上延伸从三峡水库引水。从而改变了我国中、东部地区水资源分配大格局。大格局的改变,彻底解除了华夏民族从夏禹开始与黄河数千年的抗洪的历史.黄河是炎黄子孙的繁衍生息之地,既给华夏民族带来福音,也给华夏民族带来灾难,在21世纪岁月中,我们将黄河下游用水,调整为黄河上中游灌溉用水,黄河下游用水,改由长江供水,黄河下游河床,改为长江输水总干渠,从此,黄河下游河床不淤高、不缺口,黄河下游数千年的水患将彻底根除。大格局的改变,不用斥巨资搞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西线工程一期调雅砻江、大渡河之水80亿m3,隧洞工程321.09km,二期调金沙江之水90亿m3,隧洞工程175.5km,一、二期调水170亿m3,隧洞工程总长496.59km,而丹江口水库向上延伸,由丹江口水库堵河穿武当山至三峡水库大宁河剪刀峡引水,可调水量200-400亿m3,有专家研究大宁河剪刀峡扬水217m,隧洞总长68.71km,如果扬程低一些,-11- 隧洞就可长一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中线工程向三峡水库延伸,工程量相差5-6倍,同时西线工程反对的人很多,还有很多生态环境问题和地质问题难以解决。以上构思是黄、淮、海平原主要水资源规划,紧密与国家目前实施南水北调东、中线结合,不相矛盾。二、黄河上、中游水资源调配规划黄河上、中游受水区,包括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秦陇黄土高原、山西黄土高原、内蒙古中部阴山以北地区。本区水资源分配,规划中由于黄河下游已由长江三峡水库供水,则黄河水资源580亿m3全由上中游使用。1、秦陇黄土高源调水规划秦陇黄土高原是黄河上游一个独立受水区,其受水范围,包括洮河以东,黄河以西,渭河以北,长城以南地区,海拔调和2200-5000不等,仅低于柴达木盆地高程,要高水位才能进入受水区,调水区水源,唯有黄河玛曲河段和洮河岷县河段才可以进入高原区,高原区内光热条件充足,土层深厚,但由于缺水,难以改变面貌,定西地区历来就有“贫瘠甲天下”之称。如果黄土高原的荒地、荒坡每亩增加200立方米的水量,则高原山丘,将与四川盆地中丘陵一样,将成为梯田环线,林木苍翠,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农、林、牧业最发达地区。近期调水工程,在即引洮工程从黄河支流洮河九甸峡建坝引水,沿洮河与渭河分水岭至定西、会宁,再沿六盘山北麓经固原、环具、吴旗至延安,输水线路控制陇中、宁夏南部山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远期调水工程,由黄河玛曲扩大引水,调入黄土高原后,大大补充了黄土高原的水量,使黄土高原土地垦植率达到或超过四川盆地水平,自然生态环境也将得到很大改善。2、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内蒙东部阴山以北地区调水规划,输水路线以黄河上、中游自身河道为它的输水路线,其中较大的引水枢纽有似建的大柳村引水枢纽,已建的沙坡头引水枢纽,三盛公引水枢纽,万家寨引水枢纽及规划中的黄河中游潼关以上梯级开发水利枢纽,本区是西线南水北调最大受水区,仅次于长江供水的黄、淮、海平原,受水区输水线路以自流引水为主,其中,阴山以北内蒙古中部受水区,可在大柳树引水,也可在河套灌区东部托克托引水,在呼和浩特附近建杨水站以60公里长隧洞穿阴山灌阴山以北大草原。山西黄土高原以万家寨水利枢纽为引水龙头,自流引水和局部提水输水至晋北桑干河流和晋中汾河流域,并扬水至晋中山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独立受水区。-11- 3、陇南地区和关中平原调水规划陇南地区包括甘肃省陇南和陇东大部分,目前计划已从嘉陵江的白龙江舟曲河段引水,白龙江河段有水43.5亿m³,引水流量12.22亿m³,途经天水、平凉到达庆阳西峰区,规划线路400km,保证陇东的能源化工基地,关中地区已由汉江干流黄金峡水库引水,年调水量15亿m³,其中子午河8亿m³,引水工程计有汉江干流黄金峡水库,子午河的三河口水库,穿秦岭81.7km隧洞至渭河,为了扩大关中地区引水量,从地形条件和水量分析,还可以从嘉陵江支流西汉水引水,引水点在洛阳附近嘉陵江干流与西汉水会合口。三、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调配规划本区包括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甘肃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新疆吐哈盆地和天山北坡等地区,国土面积250万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三分之一,本区水资源调配以西南诸河上游水源为主,是内陆河流域主要调水区,本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劣,但是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充足,是我国西部开发的主战场。在进行大规模开发时,首先必须解决的是水资源不足问题。在水资源调配问题上,大部分同行专家都认为大西线调水是唯一的选择,即从雅鲁藏布江下游引水,截引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之水,绕河西走廊进入塔里木盆地,或者从龙羊峡上游引水,穿柴达木盆地进入塔里木盆地,调水路线从技术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但是有两大难点:一是有1200—1500km明渠,二是有880—969km隧洞,隧洞之间还有740m扬程,所以工程难度之大和施工时间之长,是很难以想象的,持不同观点的人也很多。因此,大西线的调水,从引水水源的取水河段和引水路线都必须另行选择,引水水源以长江上游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中游为主要水源,澜沧江、怒江上游为补充水源,引水路线以自身河床逆流输水为主要路线。(一)水源区可调水量分析1、雅鲁藏布江可调水量分析:雅鲁藏布江干流调水选在拉萨河口会合口处,拉萨河会合口有羊村水文站,年径流量294亿m3,按70%引水率,调出水量为205.8亿m3,下泄水量为89亿m3,雅鲁藏布江干流出境水量1654亿m3,国内调出205.8亿m3后,出境水量尚有1448.5亿m3,调出水量只占出境水量的12%。2、怒江可调水量分析:本工程引水点选在怒江上游嘉玉桥以上,嘉玉桥水文站年平均年径流量245.2亿m3,按70%的引水率,怒江可引出水量171.6亿m3,下泄水量68.6亿m3,引出水量仅占出境水量740亿m3的23%。3、澜沧江可调水量分析:本工程引水点选在澜沧江干流昌都县以上,-11- 澜沧江干流昌都水文站年径流量156.5亿m3,按70%引水率,澜沧江昌都以上可调水量110.6亿m3,下泄水量45.9亿m3,引出水量只占出境水量689亿m3的16%。4、金沙江可调水量分析:本工程调水点选在直门达以上,金沙江直门达水文站年径流量122亿m3,按70%引水率,直门达以上可调出水量85.4亿m3,按实施程序,通天河之水先调出60亿m3之水建完柴达木和塔里木总干渠以后,然后分期实施雅鲁藏布江和怒江、澜沧江调水工程,金沙江直门达调水点还有水量37亿m3,金沙江上游和下游共调水85.4亿m3,下泄水量37亿m3。上述四条江,按初定引水河段,引水率70%,下游水量30%,可以引水573.4亿m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的疏勒河流域、吐哈盆地和天山北坡等有水资源量523.28亿m3,增加水量一倍以上。可调水量分析表单位:亿m3河名河口径流量(亿m3)国内径流量(亿m3)引水坝址坝址径流量(亿m3)坝址调水量(亿m3)引水率(%)下泄流量(亿m3)雅鲁藏布江1654拉萨河口294.0205.87089怒江2110740嘉玉桥245.2171.67068.6澜沧江3784689昌都156.5110.67045.9金沙江//直门达122.085.47037.0合计//817.7573.4//(二)水源区调水路线规划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引水,输水路线利用自身河床建扬水泵站逐级上扬。在源头建隧洞穿唐古拉山至通天河,由通天河支流楚玛尔河建坝蓄水,以涵洞80km进入格尔木河,由格尔木河进入柴达木盆地,省去大西线调水工程1500km明渠,和800多公里隧洞,工程投资最省。1、雅鲁藏布江调水路线:雅鲁藏布江在拉萨河口建坝蓄水,经拉萨河、墨竹工卡、林周至拉萨河上游热根藏布、麦地藏布,在麦地藏布源头章若镇建隧洞20km,穿越念青唐古拉山在比如附近与怒江汇合,汇合后,沿怒江干流进入支流索曲,沿索曲逆水上行,经索县至当雄,在当雄穿唐古拉山建50km隧洞至通天河上游支流当曲,沿当曲入通天河顺流370km至楚玛尔河,在楚玛尔河口下29km-11- 建坝蓄水,正常高水位4275m,以隧洞80km穿雅拉达泽山进入格尔木河,由格尔木河进入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江从拉萨河口引水,引水高程3597m,引入通天河支流当曲,当曲高程4500km,从雅鲁藏布江引水,提水总扬程903m。2、怒江调水线路:怒江在嘉玉桥以上河段引水,经索县会同拉萨河调水路线入通天河,按70%的取水率,取水量171.6亿m3,嘉玉桥河口高程3100m,投入通天河当曲,当曲高程4500km,提水总扬程1400m。3、澜沧江调水线路:澜沧江在昌都以上河段扎曲和昂曲有水量156.5亿m3,按70%的取水率,取水量110.6亿m3,因穿唐古拉山隧洞太长,改由澜沧江建短隧洞进入金沙江,由金沙江逆流而上,经通天河进入柴达木盆地,提水总扬程1500m。三条河段总引水量573.4亿m3,分别扬程是903m、1400m、1500m。高原引水进入柴达木盆地后,分西、东两条干渠,分别输水至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和吐哈盆地。四、大西北受水区输水干渠的规划高原引水进入柴塔木盆地以后,分西、东两干渠,分别输水进入新疆塔里木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吐哈盆地。(一)塔里木盆地输水西干渠工程塔里木盆地输水干渠,有很多专家、学者又名‘’南水西调‘’工程,即通天河调水到塔里木盆地,己撰文论述的,有新疆财经大学任群罗教绶,新疆农业大学杨力行、侍克斌教授,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的高级工师魏剑宏等。他们调水地点相同,只引河道的工程措施有差异。总干渠穿越通天河至格尔木河出山口后,向西方向沿柴达木盆南向缘山前冲积扇,以3100m高程平行青新公路经乌图美仁,穿那仁郭勒河至老茫崖,向西穿托格热萨依河,至阿尔金山垭口茫崖镇,茫崖镇垭口高程3250m,以50km遂洞穿垭口至塔里木盆地南缘米兰河,投入米兰河高程3000m。-11- 从格尔木河调水入米兰河,渠线长750km,沿线基本上为柴达木盆地南缘山前冲积带,地形平坦,无过多的山岗、河沟障碍,基本不穿隧洞,有青新公路,修建调水渠道非常方便。比引西南藏、怒、澜、金诸水至黄河,绕河西走廊至塔里木盆地南缘米兰河,缩短流程1900km,缩短隧洞开挖长度520km,降低工程造价约十倍,受益年限起码可提前30年。入米兰河后,河床利用长度120km,米兰河筑坝选择短隧洞经若羌河,有落差1500m,有建设大型水电站群的条件,发电以后,以1500-1400m高程沿昆仑山北麓前沿冲积扇,汇集车尔臣河、尼雅河、克里雅河、于田河、和田河、叶尔羌河,补充昆仑山北麓诸河水量,灌溉塔里木河盆地南缘绿洲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和沙漠腹地草原,使下游已断流的于田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和季节性断流的和田河恢复100年以前的生机。水流经盆地南缘和田河入塔里木河干流后,水源沿塔河干流经阿拉尔市、哈达墩、恰拉、英苏,罗布压进入台特玛河和罗布泊,维护塔里木河干流两岸千古荒源,并恢复100年以前原有的自然生态,由于塔河干流有了丰富的水源,塔里木河北岸阿克苏河、渭干河、迪那河、开孔河即可以维护天山南麓塔河北岸上亿亩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要求。(二)河西走廊、吐哈盆地输水东干渠工程。河西走廊、吐哈盆地输水干渠工程,国内有的专家称“南水西调”工程,其中国家发改委胡长顺博士的,“南水西调”---解决民勤沙漠化战略构思。就是从通天河引水至河西走廊民勤的,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魏剑宏高级工程师也有相同观点。总干渠穿越通天河至格尔木河出山口后,向东沿柴达木盆地南缘山前冲积扇,以3300m高程沿布尔汗布达山北麓至香日德农场与柴达木河汇合,然后北上沿3250m高程,经都兰县至德令哈之南的尕海,然后向东,沿青藏铁路附近经柯柯盐湖、乌兰县以80km隧洞投入青海湖,青海湖水位高程3196m,投入青海湖后,沿察刚县之南的3190高程建隧洞75km投入大通河武松他垃,建坝蓄水,向下游满足向石羊河流域的引大济西、引大入秦的用水后。向北在武松他拉建隧洞30km,在祁连县入黑河流域,入黑河流域高程2000m,沿张掖、酒泉、嘉裕关、玉门入疏勒河,进入疏勒河后,输水路线沿疏勒河灌区北干渠,经垭口1300m高程地形至疏勒河北岸灌区,沿1300m高程穿白山建5km隧洞入新疆。入新疆以后,分为三支:一分支——沿1030m高程经尾亚穿兰新路、天山和白山间垭口地形——-11- 图拉尔根。图拉尔根高程1315m,输水线路水位1250m,低于垭口高程,建隧洞10km明渠或深挖方,穿哑口地形入淖毛湖和三塘湖小盆地,开发广阔的荒地资源和地下矿产资源。二分支——经尾亚东北沿1250—1000高程,经哈密盆地北缘哈密、鄯善、在胜金口入吐鲁番盆地,再由托克逊县北部以1100高程穿短隧洞进入乌鲁木齐,灌溉绿洲北缘荒地和提供城市供水。三分支——经尾亚西南沿1250—1200高程,经吐哈盆地南缘与塔里木盆地分水岭至314国道附近库米什,灌溉罗布泊东部和吐喀盆地南缘的荒地和草原。五、环境影响评价从青藏高原三江一河调水573.4亿m3,长江中游三峡水库调水400--500亿m3,对环境的变异非常复杂,非常广泛,是多门类、多学科的宏伟系统工程,预测在调水前国民经济计划的调整和调水后环境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一)调水后对下游水资源影响长江上游金沙江调水85.4亿m3,中游三峡水库调水500亿m3以后,调出区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并无大的影响,水量减少后,对发电和航运带来局部影响,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河口以上,怒江嘉玉桥河口以上,澜沧江昌都河口以上,金沙江德格岗托河口以上,是水源调出区,因为是扬水河道,水量只增无减,水源条件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但是泵站出口水位有提升,要淹没部分滩地。泵站进水口、河床要疏竣加深,地下水位相应下降,对生态环境略有影响,但是,这些影响是可以经过人工措施,进一步改善的。对于三条河向北引水,只占引水坝址70%,预留30%向下游疏水,对下游河段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都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从下表可以看出调水后对河道产生的水量变化情况。调水后对河道影响分析表单位:亿m3河名国内径流量调水量引水率(%)雅鲁藏布江1654205.812.4怒江689171.60.25澜沧江740110.60.15-11-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条国际河流,引用水量后,只占河流的出境水量12.4--0.15%,还有87.6%—99.85%下泄水量,也不会带来所谓的国际纠纷。(二)调水对气候的影响调水后对调出区影响不会很大,而对调入区将有明显差异,工程实施后,广大西北地区将新增灌溉面积3亿多亩,荒漠草源5亿多亩,预计空气湿度和温度将受到调节,对中小气候带来明显影响。根据有关地区资料测算分析,年蒸发量比原有蒸发量增加20—30%,蒸发量增加,加速水汽形成,预测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将增加5—8%,而以塔里木河封闭盆地更为明显。(三)调水后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输水通过区有高原、荒漠、利用河段等,通过区附近水文地质条件将会受到改变,有的形成盐渍化,有的形成沼泽,甚至有的形成湖泊,这只能是水资源利用减弱,对生产发展效益上有影响。但经过防渗或疏导积水后,对生产发展上影响不大,产生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对生态环境效果有大的改观,增加输水通过区的生态环境效益。对水源输入区,如果有不完善的工程措施,或用不科学灌溉制度,将对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影响。但只要提高水利管理水平,正确的解决灌水与排水的技术措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可以克服的。(四)调水后对水能资源转移的影响西南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诸河,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西电东送的基地,怒、澜、金调出399.2亿m3后,对西南水能资源和长江中、上游将损失装机容量约1000多万KW,而损失容量,将增加到西北地区青海格尔木河、新疆米兰河及河西走廊的黑河。从总的方面来讲,调出区水能资源减少,调入区水能资源增加,调出区河床高差与调入区渠道高差相差不多,所以,调入区相应增加1000多万千瓦。结束语中国西部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大西北水资源缺乏的宏伟构思,为我国南水北调提出了新思路,与我国已经实施的中、东线调水格局不矛盾,增加了中线延伸工程,省去西线工程。建议组织机构在国家层面进行更深一步研究,借鉴三峡工程经验,让全国人民进行大讨论,大辩证。提出更深入的研究方案,由梦想到成真,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11- 参考文献1、人民黄河:1999.2期,陈启国、席家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后续水源2、黄河规划设计:2006.3期,景束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3、国土与自然资源的研究:1991.1期,屠晓峰,从长江黄河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的探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必要性。4、水利水电技术2001.1期,王居正,调水冲沙是治黄的一条重要途径。作者简介:李于洁,高级工程师。男,1932年10月出生,四川江安人,中共党员。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来新疆工作,当时分配在新疆省水利局第一勘测设计队工作,1957年调至自治区水利厅下属阿克苏河流域规划设计队工作。1959年阿克苏专区水利局成立,调任阿克苏专区水利局阿克苏河流域管理处任处长,1965年调阿瓦提县水利局任局长,1983年调任阿克苏市水利局任局长,1989年调阿克苏地区水利局任副总工程师,曾任阿克苏地区中国水利学会理事。1992年退休,退休后一直从事跨流域调水研究工作。联系电话:0997-6310859,13095179138;电子邮箱:戈壁姑墨 <1356092109@qq.com>-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