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七星渠灌区水资源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探析 【摘要】七星渠位于宁夏中部,承担着宁夏中部干旱带人畜的安全饮水任务,担负着卫宁灌区、红寺堡灌区、固海扩灌、固海扬水同心系统共115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本文初步分析了七星渠水资源管理现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思路。【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改进1七星渠水资源管理工作基本情况七星渠自宁夏中卫巿沙坡头区申家滩黄河右岸引水。渠口设计引水流量61m3/s,干渠总长120.6公里。灌区来水主要是七星渠申滩进口自流引入和渠道中游临河泵站提入的黄河水。黄委下达给七星渠的年引用水指标为8.5亿立方米,为宁夏中部干旱带60万人口和30万头大牲畜的安全饮水水源,担负着卫宁河南自流灌区,红寺堡、固海扩灌和固海扬水同心系统三大扬水共115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是宁夏引黄灌区重要的引输水干渠,是宁夏中部干旱带重要的水源地,有宁夏中部“乳管”之称。6
近年来,七星渠管理处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严格执行《黄河水量调度条例》,按照《宁夏黄河水资源县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和年度水量调度预案,以构建节水型社会为目标,以总量控制、统一调度为重点,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坚持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在灌区连续干旱和扬水灌区面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坚持以供定需、以水定植的原则。对分配至各市县的初始水权指标实行总量控制,微观管理,自流灌区连续4年节水,实现了保障扬水灌区供水、自流灌区节水双赢的目标。2七星渠灌区水资源管理工作成功经验2.1加大工程改造力度,夯实硬件基础6
一是抓住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大力解决干渠渠道渗漏和支渠跑、冒、滴、漏问题。截止2013年6月,共完成渠道防渗砌护67.2千米,改造测量水设施210处、改造斗口260余座,为节水工作打下坚实的工程基础。二是灌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积极改造砌护末级渠系,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高田间水利用率。七星渠灌区通过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项目,投资1.5亿元,砌护支渠1220条,砌护长度358.89公里,砌护率从“十一五”初期的7%提高到“十一五”末的26.6%,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38提高到0.43。三是发动灌区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进行畦田改造,清理沟渠等,畅通灌排,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四是积极引进节水技术,在灌区大力推广应用管灌、喷灌、滴灌及激光平田技术,节水效果明显,在近年来灌区灌溉面积增长的情况下,用水总量相对稳定。2.2水量统一调度,提高水源保障七星渠的黄河水引用由自治区水资源管理局统一调度,由宁夏渠首管理处对进口引水情况进行管理,七星渠干渠直开口由七星渠管理处统一管理,实行宏观总量控制、微观定额管理,严格按照计划编组轮灌。管理处与所、段以及职工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与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及支渠承包人签订供用水合同,将留用水指标和干渠直开口供水指标逐日量化,管理处推行处所两级调度管理,集中水权,细化干渠直开口引用水管理,避免了争水抢水现象,灌区各用水户引水保障,灌溉有序进行。2.3推行“一价制”水费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为适应国家和自治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从2004年起,七星渠在灌区推行农村水费改革,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支斗渠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业用水管理体制。管理处派出技术骨干参与延伸服务工作,为协会提供业务指导和供水服务。截至2013年6月,灌区组建农民用水协会65个,管理支渠420条,覆盖率100%。通过推行“凭票供水制”、“协会例会制”等措施,加强专管、群管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促进了农民用水者协会规范化运行,灌区灌溉秩序井然。2.4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提高供水保证率6
一是在每个灌季都对灌区农作物结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根据作物需水情况,科学编制用水计划,指导灌区灌溉。二是按照以供定需、以水定植的原则,按市县水权总量控制,逐级将用水指标细化到支渠、协会,不超计划配水。三是研究扬水和自流灌区的灌溉规律,采取拉长灌溉周期、错开扬水灌区和自流灌区用水高峰叠加等措施,及时开启临河泵站补水,确保山川均衡灌溉。四是建设水量调度遥测系统,加强科技引进。自1998年开始,管理处采用激光和超声波等新技术,远程遥测干渠断面过水流量和水位动态变化,共建设遥测站点23处,覆盖了干渠上下游,发挥了预警、应急和适时监测作用,确保了干渠安全和水量精准调度。五是强化两级调度管理,实行水量和所际断面水位指标双控制,做到上下游均衡受益。六是将水量调度例会制推广到管理所、段,使供需双方及时准确掌握灌区需水情况和灌溉进度,实时调整配水计划,杜绝无效弃水和退水,高效利用渠道引水。2.5积极宣传调整种植结构,建立节水型种植制度通过“中国水周”宣传及召开灌溉工作会议等形式,将水情预报情况通报灌区市县及农业部门,为灌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发动灌区群众及早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在干渠稍段和高口高地划定了禁稻区,建立农作物有限灌溉制度,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3存在的不足6
(1)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办法还不够完善、规范;(2)灌区水资源量测设施不完善,对灌区水资源整体情况掌握不够精细;(3)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引入不够;(4)管理人员素质还不高,业务能力还有差距。4七星渠水资源管理工作改进的思路针对以上不足,在本文第二部分“七星渠灌区水资源管理工作成功经验”5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还应从以下6个方面加以改进:(1)结合灌区实际,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渠道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建立节水型灌区为目标,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2)改造完善灌区水资源计量计测设施,系统化水文信息化建设,科学分析掌握灌区水资源的形成过程,引入水资源数量评价、质量评价、开发利用评价等理论技术,全面掌握灌区水资源整体状况,为合理调配提供技术支撑。6
(3)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根据用水功能属性类型,制定不同的供水价格;对同一类型的用水实行阶梯水价,指标内用水收取基本水价,超指标用水实行加价,严肃处罚浪费行为,推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4)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效益高的作物。七星渠灌区种植粮食面积较大,经济作物面积较小,而粮食的单位水效益小于经济作物。应扩大节水高效作物,压缩高耗水作物,提高单方水生产效益。(5)和灌区城市发展融合,拓宽供水市场。在确保农业供水的基础上,挖潜增效,开拓在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合生态用水供水市场,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价值。(6)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培训方式,从具体的水量调度、测量水、灌溉管理等业务技能的提高入手,提高水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主动适应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继续完善和规范各项工作措施,狠抓落实,为宁夏引黄灌区构建节水型灌区做出贡献!参考文献:[1]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编写.《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2008(9).[2]于万春,姜世强,贺如泓,等.编写.《水资源管理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6.[3]左其亭,王树谦,刘廷玺,编写.《水资源利用与管理》.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5.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品】乡镇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 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行政首长负责制探讨
- 清涧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
- gi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学士学位论文
- 小议统筹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 亭下水库水资源管理现状研究和保护对策探究
- gi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学士学位论文
-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和完善
- 浅谈水文在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地位和作用
- 中美澳水资源管理责任考核制度比较探究
- 欧洲与美国水资源管理的经验
- 基于减少水足迹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 山西省煤炭开采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对策研究
-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机遇与挑战并存
-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
- ic卡预付收费水资源管理系统
- 试论加强五大连池市水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 保定市沙河灌区农业水资源管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