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 MB
  • 3页

未来的生态紧凑型城市设计——从人文生态学角度对紧凑型城市的补充思考

  • 3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城市建筑┃规划•设计┃URBANISMANDARCHITECTURE┃PLANNING•DESIGN未来的生态紧凑型城市设计——从人文生态学角度对紧凑型城市的补充思考■罗琳琳[摘要]社会发展带来的城市问题如资源匮乏,环境质量二、紧凑型城市的提出与基本概念点:高密度和高强度的开发;混合的土地利用;优日益低下,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甚至威胁到社会的未来。1.紧凑型城市提出的背景先发展公共交通。许多学者在城市化过程中提出了关于城市模式的设想和模自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以上三点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高密度和型,其中一个较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是“紧凑型城市”。基于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和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高强度的开发,有限的土地资源还是容纳了城市的城市本质是人文生态的集中体现,本文从人文生态角度出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以来,人许多功能,这便意味着居住、工作、休闲娱乐和公发,理解分析了“紧凑型城市”,并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们对未来世界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和关共服务等许多城市用地的混合程度增加,意味着可并以荷兰的城市设计过程为例,对理论进行了补充思考。注。人口大量向城市集聚、城市建设用地紧张、资以在更为方便的通勤距离内提供更多的工作、日用源匮乏、环境基础设施匮乏等状况,使得城市化的品、日常服务及悠闲娱乐的机会,使得人际交流的[关键词]人文生态紧凑型城市生态紧凑型进程已消耗掉了太多的资源和能源,而近期未来世机会与频率的提高,从而激发出行的欲望,形成社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会让这种趋势加剧,对脆弱的区文化。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出行,形成了良性一、从人文生态规划设计视角去理解城市的必要性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导致最终将对可持续发的循环。在这种模式下,城市边缘之外的生态环境随城市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变化,景观展构成十分严峻地考验。因此,在能源和资源有限得到了一定的保护。由于高效的能源和设施的共享生态和城市规划交叉对人和城市未来的模式的研究且紧张条件下,城市可持续地发展成了备受关注的和利用,能源的损耗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城和思考也不断演替着。以宾夕法尼亚大学McHarg和议题。而欧洲学者针对西方城市郊区无序蔓延问题市内环境的空气污染得到了初步地改善,社区之间FrederickSteiner为主导的规划学派,关注点从区所提出的高密度、功能混合、公交导向的紧凑城市人与人的交流和发展也逐步促进着地区的活力和社域计划到环境规划;以哈佛大学RichardT·T·Forman理论,则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会的公平。和CarlSteinitz为主导的设计学派,从景观生态2.紧凑型城市概念与定义三、基于人文生态角度对紧凑型城市的重新理解和学的角度发展研究了地理资讯系统和景观模拟,转1990年,欧洲社区委员会(CEC)基于很多欧补充为关注城市设计、景观规划和生态工程设计的发展洲历史城镇保留下来的紧凑而高密度且适于居住和紧凑型城市是个优越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模式,研究;批判学派的发展线主要是从芝加哥学派发展,工作的场所形态,针对当前城市无序扩张发展的状但是近年来它的弊端和不足也在不断显露,城市功出现基金地理学和马克思学派,再后来是以伯克利态,在布鲁塞尔发布的《城市环境白皮书》首次公能之间会随着城市的密集化而趋向接近。从空间角大学为主的后现代地理学与后现代主义,发展到城开提出了“紧凑城市(CompactCity)”,目标是“避度看,有利于城市多样化和多功能化;但从环境角市批判、城市正义和环境主义的研究。这些学者同免因为城市边界的不断延伸而逃避目前城市所面临度看,紧凑型城市会带来环境侵入式功能与环境敏时都在探索一种可能的城市模式:可以融合自然物的问题,而在现存的边界内解决城市问题”。感性区域之间的冲突,包括紧凑型城市导致环境问理环境、生物生态和人文生态三者为一体的可持续针对紧凑型城市,至今无统一定义,但对于这题集中化以及生活与工作功能冲突等问题,如居民发展的模型。模型其实还是基于“人”的角度出发,个“概念”,各学者之间发展出了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住宅区和一些环境侵入式活动之间的冲突等。这种探索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的相1996年JenksM,BurgessR.提出了紧凑城市是“更通过规划强制的高度集中的城市化已不能适应各种互作用。落实到具体城市上,主要体现在人文生态有效地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策略”。行为与关系跨空间的动态分布模式,因而紧凑型城功能与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结构关系,表现为城市的M·Breheny在随后提出的紧凑城市的内容主要包市困境被认为是“紧凑型城市悖论”。由此看来,对聚集形态。括:促进城市及中心区的复兴;保护农村和耕地,紧凑型城市的重新思考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早期针对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问题,城市聚集限制城市对农村的无序侵蚀和扩张;城市高密度,从经济、生态环境和公平来说,城市本质上就形态理论主要包括19世纪末霍华德(英)提出的田功能混合,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并在其节点处集中是人文生态的高度萃取物。因此回到人文生态的基园城市的规划设想;泰勒(美)于1915年提出了“卫城市开发。此外,澳洲学者PeterNewman提出了在本要素作为基点,对紧凑型城市这个模式进行了解星城镇”的概念到1992年雷蒙·翁温等逐渐发展的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土地和其他各种丰富的环境资析学习,分析其缺少的东西不足、弊端以及可以完卫星城市理论;帕克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逐步发源条件下,优先发展私人交通和郊区新城等政策等善的地方。展的社区邻里单位与划区理论;随后区域规划的提造成了分散型的城市空间模式所日益呈现的弊端,在FredrickSteiner的《humanecology:出,再到现代卡尔索普的区域城市形态的研究。而不鼓励美国和澳大利亚式的分散城市形态,而提倡followingnature'slead》中,从生物学、社会学、现今,在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激荡下,类似于欧洲城市的“紧凑型”城市形态。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工程学、景观学和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和公平的可持续关系成为了城市重在这些释义中可以看出:紧凑型城市不是一种规划与保护各方面去学习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其点,此背景下的新城市机能形态包括了混合型城市、城市的具体形态,而是城市设计的指导理念,其根中提到了人文生态的八个基本要素,分别是:业务据点城市、分散化城市及紧凑型城市等。其中本意图是希望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和土地浪费,实现(1)系统考虑。紧凑型城市的提出,似乎在经济、社会、环境、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紧凑型城市旨在现有城市边界(2)语言、文化与技术。这是人文发展一体化活等各方面领域都面临重大转折的今天,更加符合基础上通过混合强化土地利用、城市荒地和废弃地的足迹和逻辑关系的的集中体现。现代发展的潮流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象。的再开发以及与多建筑物区毗连的农田集中开发来(3)结构、功能与变迁。着重场所及变迁的过总体来说,紧凑成为当前的一种趋势。而在环降低能源的消耗。程性体系,有地方性和时间性。每个地方有不同条境与资源日益紧张恶化的背景下,生态也成为了一3.紧凑型城市主要特征件,必定具有地方特色,时间性主要体现在代际之种发展的目标。至今,相关研究、理论和实践证实了一定程度间的传承。在这整体过程中,这三部分主要的特征上紧凑性型城市形态可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为:结构——空间结构不同的关系特征,功能——流力。总的来看,紧凑型城市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动性的特征和变迁——动态性。013\n(4)边缘、边界与缓冲带。这三者不是静态的为个体之间内在的关联性而非个体之间简单的拼(8)整体认知。人们在认知世界时会将世界抽物体,当置于一个有生命体时,它们之间的关系整凑。象化,体现在从个体统一到整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体体现的是一个可持续叠片的结构。边缘、边界与(7)适应性。这里体现的是人对环境伦理学的是通过感知来实现的。之间的生态交错过渡带之间从不同的尺度下逐层分价值认知,具体可以用柔性的容量来形象说明,人表1是具体从这八要素对紧凑型城市,从宏观、形,有机嵌套,如美国城市的网格模式。对自然或是自然对人都会做出适应,但一开始从人中观和微观三种尺度,对紧凑型城市进行了解读和(5)相互作用、整体性与规则。的角度看,人在自然基础上的对环境的改造其实是补充。(6)多样性。多样性中更注重的是整体,表现在回应自然对人类的干扰。表1从人文生态学八大基本元素理解紧凑型城市及其补充完善(作者自绘)四、案例学习研究:荷兰城市规划与设计在对城市的重新发现的过程中,城市中的公共边缘、与周边生态的结构相互作用及其未来扩展的荷兰早在1980年就开始往紧凑型城市方向发空间,包括城市绿地空间等,也再次引起了人们的考虑还不完善。另外,由于紧凑型城市的功能混合展,随后在发展中也针对紧凑城市的发展做了相应兴趣。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人们之间使用和棕地复兴过程中所带来的城市密集程度与环地修正。特别表现在其新扩展地区的规划和设计中的交往和活动得到了更多地关注和改善。境质量之间的矛盾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的考虑,给本文提供一个关键的实践意义上的补充2.1990—2000年:新扩展地区因此在荷兰的紧凑型城市发展及其后续的补充论证。1990年对第四次空间规划进行了修订,发布了发展中,城市规划与设计关注点从城市本身的紧凑1.1980—1990年:紧凑型城市《第四次空间规划增补内容》(VINEX),荷兰的城市转移到城市自身的完整性与外界的联接的完整性,20世纪80年代,城市设计从原来的追求村庄、开始出现新的扩展区,就是VINEX地段。一般来说更加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的经田园式风格,转变为向都市性的高层回归和重新发是居住区,有时也结合工作和休憩功能。原来仅被济和社会交往环境。所以,城市除了紧凑趋向,同现周边式街区,并将这两种手段作为空间规划的工认为是扩展区的地方,现在突然变成了VINEX地区。时也注重在交往和生态的方向的逐步发展完善,达具。对高层建筑的回归与复兴,最明显地表现在鹿规划设计师也开始寻找赋予每个地区和邻里以个性到可持续发展的“适宜人”“适宜生态”“适宜经济”特丹中心,这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相关紧凑型的方法和途径。VINEX地区在城市外围逐步发展,的绿色城市目标。城市的概念有较大关系.人们也意识到建设高密度同时城市中心也进行着再开发和复兴。五、紧凑型“城市”的补充与思考——“生态紧凑的城市和大范围的土地混合使用是需要的,且可以阿姆斯特丹市区近郊废弃的Houthavens港口的型城市”重新发展城市使其具有活力,也可以限制城市的无改造也是一典型案例。Houthavens港之前作为一个在基于从人文生态学角度对紧凑型城市的解析序发展。工业区和运输港口,由于城市的重新开发,被改造和补充以及对荷兰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案例实证研究《第四次空间规划报告导则》规定,新开发地为多功能住宅用地。改造之后,不可否认的是,阿后,主要从必须面对更大的环境背景以及城市内部区应尽可能接近城市;禁止在“绿心”(即兰斯塔德姆斯特丹空间质量的有了一定提升,这也是对紧凑高强度密度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两方面对紧凑型城大都市区城市之间的农田)进行开发,而对城市中型城市政策的积极回应。但Houthavens港对市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于是提出了思考——作为一的旧区更新中也开始出现,对一些丧失原有功能的Westpoor工业区所造成的一系列环境衍生问题,包种发展模式而非发展主体或是单位,城市是不是不城市地区进行再开发,如工业和码头区。整合现有括气味和噪声,都不适合作为居住用地开发。能再仅仅作为一个城市或是仅仅包括内围的城市,的地区,如福利住房、工厂和码头等,并同时规划由荷兰的案例可以看到,紧凑型城市确实起到应该将城市紧凑化的同时区域化,使其具备更多的新的居住和工作社区。另外,也推行了以公交为主了活跃空间发展绿地系统等基础设施和高效使用能弹性。那么,是不是“生态紧凑型城市”的更大区导的区域开发政策。城市注重对公共交通的引导与源、资源的作用,让城市变得可持续。但也可以从域的想法更适合未来可持续的发展呢?建设,从而减少了小汽车的使用。中看到,紧凑新城市发展的一些不足,包括对城市014\n城市建筑┃规划•设计┃URBANISMANDARCHITECTURE┃PLANNING•DESIGN1.“生态紧凑型城市”部功能混合更理性,对土地消耗降低提高资源利用考虑提出的一个更能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人这里的“生态”和“城市”,借用联合国教科文效率,同时保障环境质量;有适宜的密度,并且密文生态系统模式。核心是生态是城市的组成部分,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的“生态城市”度之间存在过渡转换关系;城市与生态联系是叠片但城市也构成了生态的有机组成元素之一。目前,的概念进行说明。“生态”不是狭义的生物学概念,嵌套,有机作用的;将投资最大化,主要集中在高对于很多东西还不是考虑地很到位或深入。希望在而是包含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协调、持续发展的密度的基础服务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城市公共服以后的研究学习中可以逐步发展这个模式,让可持含义;生态城市的“城市”在地理空间上已不是“城务范围延伸至更广的生态网络体系中,城市包括更续发展和人文生态以及自然生态的主题渗透进城市市市”而是“区域市”(城乡空间融合的含义),是大范围的生态环境。但从更宏观的层面看,城市就的发展,促进发展更美好的人与自然共处的环境。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存的复合系统。生态紧凑像是自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参考文献型城市不仅仅包括限定了边界的城市,还包括了边(1)嵌套结构[1]徐新.紧凑城市:宜居、多样和可持续的城市发界之外的过渡带与人工较少干预的生态环境,整体针对定义、范围和特征,“生态紧凑城市”这个展[J].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构成了生态紧凑型城市。核心为生态是城市的一部具有典型嵌套结构特征的策略如下:2010.分,更重要的是——城市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表2生态紧凑型城市的嵌套结构(作者自绘)[2]温春阳,周永章.紧凑城市理念及其在中国城市因此相对于紧凑型城市来说,生态紧凑型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南方建筑,2008(4):66-67.更注重在城市边缘与边缘外部生态环境之间的具有[3]许凯涛.慢行系统下的城市环境设计[D].天津:柔性容量的缓冲交错带。天津大学,2009.[4]DeRoo,G.Environmentalplanningandtheco-mpactcityadutchperspective[J].Studiesinenvironmentalscience,1998(72):1027-1042.[5]陈利,毛亚婕.荷兰空间规划及对我国国土空间(2)结构内部的层级性递渡规划的启示[J].经济师,2012(6):18-20.在这些组成单位层级之间非常重要的是具有层[6]司玲.追寻20世纪城市设计轨迹——《荷兰20世级的过渡联接(linkage),通常以绿地形式呈现,纪城市设计》读后感[J].国外城市规划,2003,整体形成了渗透进城市内部与贯穿城市外部的具有18(4):57.更高社会能效且自身柔性更大的生态网络系统。[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表3生态紧凑型城市的过度联接叠片(作者自绘)[Z].[8]润敏.生态城市论与新城市主义[J].规划师,2005(10):8-10.图1城市缓冲带乡村示意图[9]王毅.生态城市主义[J].世界建筑,2010(1):16.(来源:Duany&Plater-ZyberkandCo)(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特点与策略200092)综上所述,生态紧凑型城市是基于紧凑型城市六、结语完善的一个概念模式,它具备了以下几个特征:内生态紧凑型城市是基于紧凑型城市在更大尺度(上接第012页)了城市的一个重要的凝聚元素。透的公共大堂,通过楼梯可以上到二层展厅玻璃廊,五、结语与公园形成互相渗透的关系,增强了公共交流的机尽管最后没能进入第二轮的竞赛,但是从来自会。南面面向公园主入口雕塑,这里的咖啡厅和餐西班牙第一名的方案中看到了和我们基本一样的构厅有着充足的阳光和美景;即使是北面,参观者和思:体量,选用一个南北长向的矩形体量;剖面,市民也可以清晰地了解货车是如何为博物馆服务底层作为公共部分,二层作为展览部分;结构与空的:两辆10m长的货车在建筑底层卸货,然后将这间关系:底层支撑起二层展览空间,覆盖的屋顶和些包豪斯作品通过一个4×5m的透明大货梯运往二表皮与主体结构分离。我们相信正是本着对包豪斯层。相同的设计理念和对周围环境的分析,才让我们的展览空间位于二层,展览分为临时展览、永久设计在本质上如此接近。展览和可变展览。展览空间的设计满足了功能和技不同的是一等奖的方案外观更加纯粹,将楼梯、术上的要求,同时像一个机器一般,这个场所最大电梯等全埋进了单一的方盒子体量之中,与密斯的限度地提供了满足多种展示空间的可变性,使得展极简主义美学更为接近。当然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建厅可以在临时展示和永久展示之间灵活变换。筑更长,需要移栽更多的树木,也没有保留原有的博物馆的屋顶作为覆盖和采光的部件脱离于主道路。相对来说,我们的设计更尊重自然和原有环体,更容易被人感知。屋架采用5×24m的木结构境,而竞赛获胜者的方案更加纯净和抽象。无论如单元,具有科技含量的折叠型屋顶将漫射光引入展何,这是我们距离包豪斯理念最接近的一次竞赛方示空间。自然光通过屋面北侧窗照入室内,而南侧案。图4一等奖方案的强烈日照将会被朝向南侧的屋顶折面上的太阳能参考文献板吸收利用,转化为博物馆运行的电能,可重复的[1]杭间,靳埭强.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木结构构件单元可以在工厂里预制生产,在现场拼和中国[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装,体现了设计的可持续性。[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通过以体现包豪斯博物馆是如何运作的设计方版社,1995.式,我们重新定义和塑造了德绍的城市中心,成为(作者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上海2000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