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9.00 KB
  • 3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环评报告

  • 37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单位凤阳圣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林昭圣联系人余总通讯地址滁州市凤阳县红心镇凤阳圣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联系电话13365701276传真--邮政编码233113建设地点滁州市凤阳县红心镇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D4620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占地面积(平方米)3400绿化面积(平方米)600总投资(万元)12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20占总投资比例100%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概况凤阳圣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位于凤阳县红心镇杨山村,该公司主要从事生猪养殖,年出栏40000头商品猪养殖项目(一期)于2014年开始建设,建设完成后即投入生产运营,并于2017年3月通过环保竣工验收。目前,凤阳圣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存栏生猪约6300头。目前公司已有一套沼气工程处理养殖场的粪污,但是由于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沼液消纳基地的扩大,对优质饲料的需求量增大,同时原沼气工程需进一步优化,提高鲜粪的处理效率和沼液的产量。为解决生猪养殖产生的废水、粪便污染,变废为宝,综合利用,该公司决定在厂区内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项目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工程和鲜粪综合利用工程,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能力为150t/d,36 主要建设格栅井、沉淀池、缺氧反应池、接触氧化反应池等,沼液利用管网2000米,配套建设道路、购进相关设备;鲜粪综合利用工程主要建设黑水虻养殖大棚800m2,鲜粪用于养殖黑水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的有关规定,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阐明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确保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凤阳圣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于2017年3月委托巢湖中环环境科学研究有限公司进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在接受委托后,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规范,编制了《凤阳圣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二、项目周边概况项目位于滁州市凤阳县红心镇凤阳圣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厂内生产区北侧。场地东面为厂内空地;东南面为生产区;西面为农田;北面为农田。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周边环境概况见附图2。三、建设内容(1)污水处理工程:经原有沼气工程厌氧发酵后,沼液在氧化塘暂存,通过厌氧+接触氧化法处理后达标排放。综合养殖场的用水需求,处理后的沼液部分作为灌溉用水直接排放,部分作为中水回用至氧化塘,对原沼气工程的沼液进行稀释,作为液态肥通过管网施用到周边种植基地。污水处理工程占地面积约2000m2,主要建设格栅井、沉淀池、缺氧反应池、接触氧化反应池等,沼液利用管网2000米,配套建设道路、购进相关设备。(2)鲜粪综合利用工程:鲜粪固液分离后,污水进入场区原有沼气工程,固体用于黑水虻的养殖基料(养殖的黑水虻后期烘干后作为高蛋白饲料加工原料)。建设黑水虻养殖大棚800m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下表所示:36 表1项目组成内容一览表工程类别工程名称单项工程名称工程规模主体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格栅井1个,4.0×1.0×4.0m,钢砼进水沉淀池池体为砖混结构,4.0m×4.0m×4.0m缺氧反应池4.0m×4.0m×4.0m,钢砼接触氧化反应池15m×4.0m×4.0m,钢砼初沉池4.0m×4.0m×4.0m,钢砼二沉池4.0m×3.0m×4.0m,钢砼氧化塘40.0m×25.0m×3.5m鲜粪综合利用工程养殖大棚800平方米公用工程供水自备水井依托现有水井排水水泥预制涵管雨污分流;管道直径在200mm以上供热烘干机采用沼气为能源供电工程供电系统依托现有配电房储运工程运输运粪车2辆输送管道输送沼液管网2000m环保工程绿化厂区绿化绿化600m2四、产品方案表2项目产品方案一览表序号产品名称单位数量1灌溉水m3/a547502黑水虻饲料原料(烘干后)t/a3163有机肥(污泥干化后)t/a300五、主要设备一览表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下表:表3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材料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1格栅5mm细格栅台12污水提升泵WQ10-15-1.5台23污泥回流泵WQ10-15-1.5台34曝气机QXB-5.5台25曝气头DN215个4006曝气管DN507填料200-45M3套28蜂窝填料标准,孔径80(1×0.51×7套136 9配套导流筒、溢流堰非标套210加药装置125L个111电控系统PLC套112电控柜、电控箱不锈钢套113管材PVC、碳钢等批114阀门、配件等PVC、碳钢、钢制批115电线、电缆批1六、原辅材料一览表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如下表所示。表4主要原辅材料消耗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年耗量1活性污泥菌种方202菌种培养基批13消毒药剂批14鲜粪t/a47455沼液t/a54750七、配套公用工程(1)给水厂内用水来自井水。(2)排水雨水排放:全厂采用雨污分流体制,雨水经场区雨水沟道(明沟)收集后通过雨水管网外排项目区周围地表沟渠,最终排入小溪河。污水:项目区污水主要为养殖废水及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工程处理后的沼液再次进入本项目污水处理工程,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公司自有园地浇灌。无外排。(3)供电供电来自于杨山村农村电网。八、工作时间、劳动定员本污染治理工程实施后,不新增员工。九、选址合理性分析项目选址位于凤阳县红心镇杨山村,位于公司原有厂区内,公司已经与红心镇杨山村签订了土地租用承诺书,用地性质符合相关规划。因此,选址符合要求。36 十、产业政策符合性据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该项目属于鼓励类农林业中的30、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以及鼓励类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的15、“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因此,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产业政策。36 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项目位于原厂址内,通过现场踏勘,公司办公区及生产区均已建成营运,养殖场存栏生猪约6300头。养殖场每天猪粪及污水产量分别约为21吨和34吨。36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凤阳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隶属于滁州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0′~119°13′和北纬31°51′~33°13′之间。北邻蚌埠市,西与淮南市接壤,东距南京150公里,南到省会合肥市13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现辖15个乡镇、73万人,面积1949平方公里,耕地108万亩。本项目位于凤阳县红心镇杨山村凤阳圣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原厂区内。2、地质地貌凤阳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以侵蚀削蚀山、丘陵为主,中部为微波起伏的河流阶地的岗地,北部为坦荡的冲积平原。境内地层为华北地层区淮南地层小区,地层发育主要有上太古界、下太古界、上元古界、下元古界及中生界、新生界。地貌单元属淮河二级阶段,地面开阔,地势平坦,地貌组合比较简单。根据1990年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所示,该区地震基本烈度属于7度。3、气候气象凤阳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9摄氏度,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7.9摄氏度,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0.9摄氏度;年降雨量904.4毫米,年蒸发量1609.7毫米;无霜期212天,初霜期为十月三日,终霜期为四月一日;大于10摄氏度以上积温为4516-4700之间,年日照时数2248.7小时,年辐射总量为121.6千卡/平方厘米。4、水文特征凤阳年均降水量在840-920毫米之间。年内分布:3-5月占21%;6-8月占52%;9-11月占17%;12月和1、2月占10%。境内有淮河、濠河、小溪河、板桥河、窑河、天河等8条河流,总长325.3公里,年均过境水量264.78亿立方米,其中淮河262亿立方米。流域总面积1749平方公里。36 全县有鹿塘、官沟、凤阳山、燃灯寺四座中型水库和花园湖、月明湖、方丘湖、老塘湖四面湖泊,总库容2.65亿立方米;小型水库134座和塘坝总库容6491立方米;建有固定机电排灌站155处,装机129台套、2.75万千瓦,基本形成了引、蓄、提、防、排相结合的水利格局。5、土地资源凤阳地形北低南高,自北向南呈三级阶梯逐级抬升,海拔12-340米,总倾斜度1/600。地貌为北部平原、中部高岗丘陵、南部浅山三种类型。据1984年土壤普查资料:土地总面积292.43万亩。其中:耕地157.5万亩,宜林丘陵岗地58.4万亩其中林地27.4万亩、草地18.3万亩,水域24.03万亩,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9.9万亩,未利用待进一步开发土地12.8万亩。6、矿产资源凤阳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有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蛭石、石棉、白云石、金、银、铜、铁、锰、钼、锌等矿种达26种,其中石灰石、石英石远景储量分别为100亿吨和50亿吨,储量、品位均居华东地区之首。目前,全县从事“两石”开采、加工、经营的企业300多家,年产各种型号石英砂500万吨、水泥300万吨。7、生态环境凤阳地带性植被属落叶林带,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自然植被已残留不多。本地区除工业建设用地外,多为农田耕地和村庄,为农田围合的乡村自然地貌景观,有较好的植被,主要是人工栽培的植物。农作物有稻、麦、油料和蔬菜等,由于耕作年代悠久,土壤肥力较高。36 36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社会经济结构根据2015年风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地区生产总值跨过150亿元台阶,是2010年的1.84倍,年均增长10.3%;财政收入跨过20亿元台阶,是2010年的2.65倍,年均增长21.6%,总量居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跨过100亿元台阶,是2010年的1.82倍,年均增长13%;规上工业增加值跨过40亿元台阶,是2010年的1.97倍,年均增长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跨过50亿元台阶,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3%;进出口总额达5700万美元,是2010年的3.4倍,年均增长29.9%。2、教育、医疗境内设有本科院校1所、专科学校2所、普通中学49所、高级中学2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304所、幼儿园55所;医疗卫生机构有县一院、二院和10所中心卫生院、25所乡镇卫生院,2003年凤阳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县。3、文化、文物保护凤阳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明中都皇故城及明皇陵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鼓楼、古钟离子城遗址、龙兴寺、禅窟寺摩崖石刻、陈德墓及石马金石刻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庄子、惠子观鱼谈乐的庄惠濠梁观鱼台,苏东坡题名的禅窟寺、玉蟹泉以及韭山洞古战场遗址等一百多处。以韭山洞景区、禅窟寺景区和卧牛景区为中心的自然景观集青山、绿水、秀湖、奇洞、古寺于一体,是以观赏湖光山色、溶洞奇观、凭吊遗迹遗址,开展水上游乐、森林度假等内容为主的风景区。项目地1000米范围内无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36 环境质量状况一、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为了解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本评价委托安徽省中望环保节能检测有限公司于2017年3月21日至2017日3月27日对项目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声环境质量进行现场监测,现状检测结果如下: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1)监测项目监测项目:SO2、NO2、PM10。(2)监测点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按照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和监测点监期间的主导风向,确定在评价范围内布设了1个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见表3-1。表3-1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布点及监测项目监测点名称相对方位监测项目项目区/SO2、NO2、PM10(3)监测时间本评价监测时间为2017年3月21至2017年3月27日。(4)分析方法各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详见表3-2(具体分析方法一览表)。表3-2具体分析方法一览表项目名称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mg/m3)SO2HJ482-2009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小时值:0.007;日均值:0.004NO2HJ479-2009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小时值:0.005;日均值:0.003PM10HJ618-2011重量法0.010(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及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3(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监测结果)。36 表3-3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单位ug/m3项目点位采样日期24小时平均浓度范围SO2NO2PM10项目地2017.3.21~2017.3.2723~2723~2779~9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15080150由上表可知,评价区内SO2、NO2和PM1024小时平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水环境质量现状(1)监测断面本次地表水的监测选择在排污口入小溪河上游500m处、下游500m处和下游2000m处,布设的监测断面如下:表3-4水环境监测断面布设河流名称断面编号断面位置监测断面小溪河W1排污口入上游500m对照断面W2排污口入下游500m控制断面W3排污口入下游2000m削减断面(2)监测时间监测时间为2017年3月21日和3月22日的监测数据。(3)水质监测项目根据本项目废水污染物特征,地表水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选用pH、CODCr、NH3-N和BOD5等4项。(4)采样及分析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检测分析方法见表3-5(具体分析方法一览表)。表3-5具体分析方法一览表项目名称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mg/L)pHGB/T6920-1986玻璃电极法pH无量纲CODGB/T11914-1989重铬酸钾法10BOD5HJ505-2009稀释与接种法0.5氨氮HJ535-2009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0.025(5)监测结果36 监测断面水质现状情况具体见表3-6(监测断面水质现状情况一览表)。表3-6监测断面水质现状情况一览表项目名称采样日期采样地点小溪河排污口上游500m排污口下游500m排污口下游2000mpH03月21日7.267.437.5103月22日7.377.547.39CODcr03月21日25.727.226.703月22日26.327.826.3BOD503月21日5.86.26.003月22日5.16.46.1氨氮03月21日1.021.161.1003月22日0.9861.221.05由表3-6结果可知,地表水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水质标准要求。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项目周边概况,本次评价共布设5个监测点位,根据安徽省中望环保节能检测有限公司于2017年3月5日对项目区域噪声监测情况,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3-7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检测点位点位地址2017年03月26日2017年03月27日昼间Leq夜间Leq昼间Leq夜间LeqN1东厂界52.142.551.842.0N2南厂界51.642.150.741.2N3西厂界54.944.254.244.4N4北厂界50.540.850.340.6项目地现状噪声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地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昼间55dB(A),夜间45dB(A))。36 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项目位于滁州市凤阳县红心镇,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点和文物古迹等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对象,总体上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改变区域环境现有功能,具体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表8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级别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名称相对项目厂址功能区环境功能方位距离环境空气周边大气环境二类《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地表水环境小溪河W4000m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声环境厂界及厂界外200m范围内1类《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保护级别:1、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区域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水环境保护目标:小溪河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要求》(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3、声环境保护目标:区域声环境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36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本项目所在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见表9。表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摘录)污染物浓度限值(mg/m3)依据取值时间标准限值PM10年平均0.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日平均0.15SO2年平均0.06日平均0.15一小时平均0.50NO2年平均0.08日平均0.12一小时平均0.24NH3一次浓度0.20《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TJ36-79)H2S一次浓度0.012、地表水环境质量项目区小溪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标准值如下表:表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别pHCODBOD5NH3-NTP(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6~92041.00.23、声环境质量项目区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标准限值见下表:表11声环境质量标准类别昼间夜间1类554536 污染物排放标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恶臭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二级标准以及《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的臭气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2。表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限值项目单位标准值标准来源H2Smg/m30.06GB14554-93二级标准值(新建)NH3mg/m31.5臭气浓度无量纲70GB18596-2001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废水处理后能够满足《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的要求,不外排,全部用于公司自有土地灌溉。3、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区标准,具体限值见下表。表13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值单位:dB(A)昼间夜间依据554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705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4、固体废弃物一般固废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修改清单内容中的有关规定。总量控制指标无36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施工期本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是平整施工场地,基坑护壁及修建地基进而进行主体建筑施工,最后进行外装饰和内装修、绿化。就地恢复、绿化注:W、N、G、S分别表示废水、噪声、废气、固体废物图1建设期流程及产污位置框图施工期分为三个阶段:基础工程施工阶段(包括挖方、填方、地基处理、基础施工等)、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和安装工程施工阶段。从土建施工到设备调试。在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其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在建设施工期间植被破坏、噪声、扬尘、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施工废水的影响。(1)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及运输设备作业产生的噪声。(2)废气:汽车运输扬尘、材料堆置产生的工业粉尘及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3)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弃土及少量建筑垃圾、生活垃圾。(4)废水:主要为施工队伍生活污水及混凝土养护水。(5)生态环境:施工期间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36 二、营运期公司自有土地灌溉进水沉淀池格栅井沼液氧化塘缺氧反应池池回流至氧化塘稀释沼液沼液利用二沉池接触氧化反应池池池公司自有土地灌溉图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工艺流程简述:由于养殖场最终产生的粪污水里鲜粪与尿液、冲洗水混杂在一起,因此在进入后续处理前必须进行固液分离,将其中的固体粪便分离出来,以便固体粪便和液体污水进行再处理。建设单位已建沼气工程,可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本项目主要对沼气工程的沼液进行处理。养殖污水COD浓度达到15000~20000mg/L,企业已建沼气池,沼气池沼液出水再经过污水处理站处理,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497-2009)的规定及同行业沼气池出水COD值预计沼气池出水COD浓度最高值不大于4000mg/L,针对这种废水特点提出采用厌氧+接触氧化工艺。(1)格栅井沼液经过格栅井,过栅是污水中极大的颗粒径的悬浮物和漂浮物被截留去除。(2)进水沉淀池过栅后,污水进入进水沉淀池,污水中携带的泥沙等颗粒状的固体在此沉淀去除,防止这些物质磨损破坏后续处理设施。同时进水沉淀池内对废水调节保证污水均质均量。36 (3)缺氧反应池调节后的废水再经提升泵进入厌氧反应池中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去除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4)接触氧化反应池出水流入接触氧化反应池进行进一步好氧处理,生化处理后进入二沉池,利用氯气消毒后达标排放,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图3鲜粪综合利用工艺流程工艺流程简述:本项目将固液分离后的鲜粪作为黑水虻的养殖基料,分解后的基料可作为有机肥使用,烘干后的预蛹作为高蛋白饲料加工原料,部分养殖场自用,部分出售。主要污染工序:1、废水污水处理工程每年可处理150m3/d沼液,处理后的水可达标排放,公司自有种植基地约1100亩,基本可以消耗每天产生的水量。2、废气项目废气主要为污水处理站恶臭。项目运营过程中的恶臭,主要产生格栅井及进水泵房、污水泵站及污泥干化池等处,均为无组织排放。项目建成后,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气体属无组织排放。定量核算猪36 养殖项目无组织排放的恶臭物质具有一定的难度,本环评采用类比同类项目进行分析,本工程NH3产生量约0.05t/a,H2S产生量约0.002t/a。3、噪声该项目噪声主要为污水站风机、水泵等设备运行产生的机械噪声,噪声级在75~85dB之间,详见表14。表14主要噪声源噪声级一览表序号噪声源数量噪声级(dB)备注1风机180~85距设备1m处2水泵580~85距设备1m处(4)固体废物该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这部分污泥经过干化后用作公司自有种植基地农肥使用,做到综合利用不外排。36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污水处理站NH30.1t/a0.05t/aH2S0.004t/a0.002t/a水污染物沼液废水量54750m3/a0(处理后水量均用于公司自有种植基地的土地灌溉,不外排)COD2000mg/L,109.5t/aBOD1500mg/L,82.1t/a氨氮300mg/L,16.4t/a固体废物污水处理站污泥300t/a0(干化后综合利用)噪声噪声来源于风机、水泵和粉碎机等,声压级在75-85dB(A),经减振、消声后,厂界噪声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要求。主要生态影响、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项目建设区域为凤阳县红心镇。项目建设期间,土壤的使用性质、植被情况发生变化,对局部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建成后,通过加强绿化,对生态环境不构成影响。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在得到很好的控制和处理后,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36 环境影响分析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1施工期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建筑扬尘是大气中TSP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区域整体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不注意防止扬尘的污染,不采取有力防尘措施,而产生的扬尘难于扩散,将会增加该区域TSP的污染。建设项目在其施工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扬尘和施工粉尘等。粉尘污染主要来源于:土石方挖掘过程产生扬尘;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砂子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过程中,因风力作用将产生扬尘污染;运输车辆往来将造成地面扬尘;施工垃圾在其堆放和清运过程中将产生扬尘。上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扬尘)将会造成周围环境空气污染,其中又以粉尘的危害较为严重。施工期间产生的施工扬尘的起尘量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因素包括基础开挖起尘量、施工渣土堆场起尘量、进出车辆带泥砂量、水泥搬运量、以及起尘高度、采取的防护措施、空气湿度、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随着风速的增加,施工扬尘产生的污染程度也将随之增强和扩大,将会对区域内TSP污染产生较大影响。为有效防止施工期间废气和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污染,必须提倡科学施工、文明施工,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减少扬尘的排放。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统一、严格、规范管理制度和措施,纳入本单位环保管理程序,采取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按照国家关于建筑施工的有关规定执行。(1)对混凝土搅拌站进行围隔。施工现场周边应设置不低于2m的围挡。(2)砂石料运输应用苫布遮盖,露天堆存时应有防尘措施,如洒水抑尘、遮盖,渣土应及时清运。(3)对混凝土搅拌站点及施工场区和道路定时洒水抑尘;施工车辆出入施工现场须采取措施防止泥土带出现场。(4)非回填土应及时运出厂区,外运时应用苫布覆盖。36 虽然施工期间,对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有一定得影响,但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施工期产生的粉尘和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是短暂的。1.2施工期废水污染及防治措施施工期废水源主要包括: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期间产生的施工废水,主要是砂石骨料加工废水、混凝土拌和废水等。生活废水主要是施工人员工地生活污水。施工建设期的正常排水及雨天产生的地面径流,将携带大量的污染物和悬浮物,随意排放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确实需要排放的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可通过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施工期间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1)施工区应建排水明沟和沉淀地,工地废水经排水明沟流入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不排放。(2)散料堆场四周设置防冲刷墙,以防止散料被雨水冲刷流失。(3)施工生活区设立临时旱厕,集中处理排放的生活污水,不得任意排放,影响到地表水体水质。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施工期间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1.3施工期噪声污染及防治措施在施工期,噪声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产生的噪声,其噪声源强在85~100dB(A)。建筑场界噪声控制应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执行。本评价建议建设单位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噪声影响:(1)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其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低噪声及振动的机械设备,如低噪声和振动的液压机械等。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2)安排好施工时间,避免施工噪声对建设地附件居民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同时事先告知周围居民,以取得谅解。(3)在施工场地内搭建临时施工棚,将小型高噪声施工机械(如锯木机、切割机、电钻等)尽量安排在棚内施工,减轻噪声对外传播。36 (4)在施工场地周围修建围墙作为隔声屏障,围墙高度不小于2.5m,以减轻设备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休息的影响。(5)施工企业对施工噪声进行自律,文明施工,砂石等原料选择在白天运输、卸落,施工员工休息时尽量避免大声喧哗,避免因施工噪声产生纠纷。(6)在施工的结构阶段和装修阶段,对建筑物的外部采取围挡,减轻施工噪声对外环境及居民的影响。施工场所的施工车辆出入尽量保持低速行驶,禁鸣喇叭。(7)将施工工期及施工时间通知周边居民,取得周边居民的谅解。以上各项措施是可行的,关键是在施工时要严格加强管理,切实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在此前提下,项目在施工期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可降至最低。1.4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项目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施工弃土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均属于一般固体废物。项目挖方主要用于厂区土地平整,基本不产生弃土。其他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大。1.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的因素主要为土地平整时的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主要体现在:破坏地表植被、对土壤的影响、地形地貌的变化、土地利用方向的发生改变以及易产生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切实做好各种生态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再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恢复,将可使施工生态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总之,施工期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噪声和大气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对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施工期的环境管理是控制施工期环境影响的关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和当地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采取本环评所建议的防治措施,以控制、减少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36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2.1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污水处理工程对沼液采用厌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达标排放的污水部分作为灌溉水直接用于公司种植基地的农田灌溉,不外排;部分回流到氧化塘,对沼稀释后作为液态有机肥施用到周边种植基地。鲜粪综合利用工程,主要是用固液分离后的鲜粪养殖黑水虻,不产生废水。因此,该项目生产废水按要求达到零排放,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2.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恶臭的来源与发生部位污水处理工程的恶臭来源于污水、污泥中有机物分解、发酵过程中散发的化学物34质,主要种类有:硫化氢、氨、甲硫醇、甲基硫等。由于污水处理厂很多污水处理设施为敞开式水池,污水的臭味容易散发到空气中,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本项目恶臭的主要发生部位有粗格栅及进水泵房、沉淀池、污泥干化厂及污水泵站等。(2)影响分析为控制恶臭污染源,本项目采取在恶臭源周围喷洒微生物除臭菌剂、喷洒消毒液、加强绿化等措施。采取除臭处理措施后仍有部分恶臭物质属于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源强为:NH30.004kg/h,H2S0.0002kg/h。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采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本工程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粉尘、非甲烷总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推荐模式计算拟建项目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见下表:表15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表污染源面源参数小时标准(mg/m3)计算距离(距面源中心,m)高度(m)面源长度(m)面源宽度(m)排放速率(kg/h)NH3450400.0040.2无超标点H2S450400.00020.01无超标点36 根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本项目周界外无超标点。因此,可不设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有关规定,确定建设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为:其中:A、B、C、D为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Cn为环境标准浓度限值;Qc为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r为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L为卫生防护距离,m。根据计算,项目各主要污染物卫生防护距离见下表:表16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排放源污染因子无组织最大排放速率(kg/h)环境标准浓度限值(mg/m3)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值(m)最终确定距离(m)污水处理站NH30.0040.21.13250H2S0.000220.011.26850据以上计算结果,以及卫生防护距离的取值和提级规定,建议建设项目边界设置100m卫生防护距离。(3)恶臭污染防治措施为了进一步降低恶臭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对粗格栅及进水泵房、污泥干化厂及污水泵站等恶臭主要产生构筑物采取喷洒消毒液、做好厌氧处理段的密封措施、加强处理区通风强度等措施;②厂区污水管设计流速应足够大,尽量避免产生死区,导致污物淤积腐败产生臭气;③树木对NH3、H2S等恶臭气体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各个构筑物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且建议在厂区周边种植高大乔木隔离带,以减轻恶臭气体的影响;36 ④格栅、污水脱水房等产生的固体废物要及时清运、处理,避免造成长期堆积。污泥经脱水干化后尽快运送到公司种植基地综合利用,且清运时应采用专用的密闭运输车辆,避免散发恶臭,散落,污染沿途环境;对厂内临时干化厂堆场要用氯水或漂白粉液冲洗和喷洒;运送污泥的车辆在驶离厂区前要做消毒处理;⑤合理规划厂区内构筑物。在加强管理,合理布局,厂区绿化,采取必要的集中收集治理措施后,项目恶臭废气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2.3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主要的噪声源来自风机、各种泵类和各种机械运行产生的噪声,产生及治理的情况见下表。表17项目高噪设备源强及治理措施设备名称噪声级(dB)治理措施降噪效果dB(A)风机80~85隔声、消声20水泵80~85基础减振、隔声15为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产生的影响,评价提出以下对策:(1)对室外露天布置的设备,如污水泵等选用优质国产产品。(2)将风机、水泵等等布置在室内,采取隔声、减振、消声等措施进行降噪。(3)对厂区进行立体绿化,可达到降低噪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通过上述控制方式,能够大大降低本项目噪声源的噪声级,经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区标准。由此可见,本项目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2.4固体废物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污泥: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总产生量约300t/a,污泥经干化后作为有机肥用于公司种植基地,综合利用,不外排。综上所述,在采取以上处置措施后,固体废物能妥善处置,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明显影响。2.5环境风险分析36 (一)环境风险识别本项目环境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种:1、不合理施肥:不合理施肥或施肥过量情况下,施入土壤中的沼液量高于农作物吸收需要量,必然会造成土壤中N、P等营养元素的过渡积累,导致地下淋溶损失和地表径流损失,且由于沼液有机肥中可溶性有机氮、有机磷含量较多,淋溶损失和径流损失势必将对地下水、地表水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2、污水事故排放:事故状态下,全部或部分沼液纳入河流,造成河流有机污染。(二)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1、不合理灌溉施肥防范措施根据沼液成分含量和本项目附近农田、果林的土壤性质、植物生长所需的N、P等养分量,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频率,规范施肥管理。2、沼液事故排放纳入河流防范措施(1)沼液贮存池上方设防雨棚以防渗、防漏、防雨淋;贮存池高度应高于周围地平,并在四周设围堪,防止径流雨水流入,沼液贮存池按最大施肥季节间隔时间确定设计规模。(2)本项目污水处理后只能用于公司种植基地灌溉用水,严禁排入项目附近河流。(3)企业必须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修。(三)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建议企业采取以下应急预案:1、严格执行环保事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事故,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不得瞒报,漏报;2、切实落实环保救援措施,在报告的基础上,由领导小组成员统一指挥对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并立即查明原因,提出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理对策,及时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处理污染事故,控制事故的蔓延和扩大。3、若废水处理设施发生故障,应将废水切换至事故应急池(在非事故状态下也可作消防水池),待废水处理设施抢修完毕后,再将应急池内废水逐步纳入污水处理系统。4、建设单位应制定事故应急计划,安排事故处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36 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演习,对工人进行安全卫生教育,并对周围地区公众开展环境风险事故预防教育、应急知识培训并定期发布相关信息。5、设立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报告制度,由专门部门负责管理。2.6环保投资及“三同时”验收该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0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为100%,该项目所涉及到的各项环保措施必须落实到位,各项环保措施环保验收项目见下表。表18环保投资及“三同时”验收一览表项目治理内容投资(万元)环保效益废气治理喷洒菌液、植树、绿化等15达标排放废水治理厌氧+接触氧化工艺85综合利用及达标排放固废处置污泥干化厂15防止二次污染噪声治理消声、减振垫等5厂界达标合计120/36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类型内容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污水处理站恶臭在恶臭源周围喷洒微生物除臭菌剂,并加强绿化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水污染物沼液COD、BOD、氨氮经本工程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主要用于公司种植基地灌溉用水,不外排综合利用,不排放固体废物污水处理站污泥干化后作为有机肥用于公司种植基地农肥使用无害化资源化噪声采用低噪设备、合理布局,加强绿化,经隔声及距离衰减后,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1类标准。其它/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建设单位应采取有效且简便的防治措施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行治理,尽量减少恶臭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废水产生的总量,将项目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所可能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加强厂区的绿化工作。本项目外排的污染物经相应的有效的治理措施处理后,对附近的空气、水体、土壤和植被等的影响可明显减少。36 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项目概况凤阳圣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拟在原厂区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该项目拟投资120万元,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工程和鲜粪综合利用工程,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能力为150t/d,主要建设格栅井、沉淀池、缺氧反应池、接触氧化反应池等,沼液利用管网2000米,配套建设道路、购进相关设备;鲜粪综合利用工程主要建设黑水虻养殖大棚800m2,鲜粪用于养殖黑水虻。2、产业政策据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该项目属于鼓励类农林业中的30、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以及鼓励类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的15、“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因此,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产业政策。3、选址合理性分析项目选址位于凤阳县红心镇杨山村,位于公司原有厂区内,公司已经与红心镇杨山村签订了土地租用承诺书,用地性质符合相关规划。因此,选址符合要求。4、环境质量现状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浓度限值;项目区地表水小溪河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项目区及敏感点昼、夜间声环境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5、营运期产污情况及影响分析(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项目运营过程中的恶臭,主要产生于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类物质主要为NH3和H2S,属于无组织面源排放,产生量约NH3:0.1t/a,H2S:0.004t/a。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2-2008)推荐的大气环境保护距离计算软件,经计算无组织废气无36 超标点,经计算氨气和硫化氢卫生防护距离均为50m。因此,卫生防护距离设为污水处理站外100m范围内。(2)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项目污水处理工程对沼液进行收集处理,处理达标排放的污水部分作为灌溉水直接用于公司种植基地的农田灌溉,不外排;部分回流到氧化塘,对沼稀释后作为液态有机肥施用到周边种植基地。不直接向外环境排放,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3)声环境影响分析结论该项目主要噪声自风机、水泵等,噪声源强约为75~85dB。噪声值较小且生产均在白天室内进行,项目四周以农田、空地为主,现状声环境较好,因此,采取简单的减振隔声措施后,运营期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区标准。因此,该项目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结论该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这部分污泥经过干化后用作公司自有种植基地农肥使用,做到综合利用不外排。项目主要从事养殖场废物防治和综合利用,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项目实施后污染物经治理对当地的环境影响不大,环境质量仍能维持现状等级水平。综上所述,该项目切实做好本次环评提出的各项治理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以及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加强环保管理以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从环保角度而言,项目的实施基本可行。如选址、占地面积、建设规模、处理工艺、场内布置等情况有较大变动的,须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并应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因此,从环保角度考虑,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二、建议和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拟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出如下建议:(1)36 建设单位在同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将国家及地方有关施工期环境保护规定的有关内容作为合同内容明确要求,施工期间应按照城市管理相关要求执行,使施工期的噪声、粉尘和建筑垃圾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2)建设单位应按照施工期有关规定监督施工单位加强施工期管理,做到文明施工。(3)应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建设、同时运行使用的“三同时”制度。(4)建立一套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管理制度执行。项目实施后应保证足够的环保资金,确保以废水、废气、噪声等为目标的污染防治措施有效地运行,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避免形成二次污染。(5)关心并积极听取可能受项目环境影响的附近居民等人员、单位的反映,定期向项目最高管理者和当地环保部门汇报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同时接受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和管理。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6)项目建成以后应加强绿化,确保绿化率不低于30%,搞好业务管理,保持环境优美、整洁。36 预审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36 审批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36 注释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附件1委托书附件2与项目有关的其他附件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周边概况图附图3项目平面布置图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态影响专项评价4、声影响专项评价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6、固体废弃物影响专项评价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36'